折叠式行李车.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223908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1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22107.2

申请日:

2010.07.09

公开号:

CN102310875A

公开日:

2012.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2B 3/02申请公布日:201201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B 3/02申请日:20100709|||公开

IPC分类号:

B62B3/02

主分类号:

B62B3/02

申请人:

林明典

发明人:

林明典

地址:

中国台湾宜兰县罗东镇公正路19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代理人:

孙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行李车,其包括一第一行李箱,其下设置有支撑体,支撑体上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一第二行李箱,第二行李箱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并排相邻结合;以及一行进方向控制杆,不用时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上,或是与前段支撑体整合成一体,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而用时呈垂直状态。藉由如此设计,让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拖曳并排相邻的两个行李箱,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可使两个行李箱呈前后直线状态,再将第一行李箱自支撑体卸离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上,并令行进方向控制杆呈垂直状态,使用者即可以坐在第一行李箱上或站在支撑体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控制,即成为一行李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包括 : 一第一行李箱, 其下设置有支撑体, 支撑体上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 支撑体与第一行李 箱底部整合为一体 ; 一第二行李箱, 第二行李箱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 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并排 相邻, 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交接处以扣合、 榫合、 铰接、 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行李 箱结合在一起 ; 以及的 一行进方向控制杆, 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可垂直设置于前述支撑体上方, 不用时能拆卸 置放于行李箱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上, 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系与前述支撑体整合成 一体, 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 而用时能令其呈垂直状态, 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可依使用者需要 调整其垂直度 ; 由此, 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拖曳并排相邻的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 在较长距离拖 曳或欲省力时, 使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呈前后直线状态, 并于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 箱交接处以扣合、 榫合、 铰接、 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行李箱结合在一起, 此时轮子位于 前后两端, 再将第一行李箱自支撑体卸离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上, 并令行进方向控制杆呈 垂直状态, 使用者即可以坐在第一行李箱上或站在支撑体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控制, 即 成为一行李车。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 动装置, 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转。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再包含车头灯、 方向灯、 脚踏板及 刹车 ; 脚踏板设置在第二行李箱两侧, 不用时收纳入第二行李箱内或拆卸 ; 第一行李箱向 上一侧具有座垫或能加置座垫 ; 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片 ; 第一行李箱适当处设 立一至多个突起物方便使用者手扶或乘坐 ; 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李箱设置有调整高度的装 置。
4: 一种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包括 : 一第一行李箱, 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 其内设置有封闭内箱, 上板可以拆卸或垂 直扳向后方, 两侧板可以拆卸或是可以扳向后方 ; 一第二行李箱, 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 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并排相邻, 第二 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交接处以扣合、 榫合、 铰接、 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行李箱结合在一 起; 以及 一行进方向控制杆, 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垂直设置于第一行李箱箱底上方, 不用时 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上, 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系与第一行李箱 的上板或底板整合成一体, 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 而用时能令其呈垂直状态, 该行进方向控 制杆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 ; 由此, 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拖曳并排行相邻的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 如需较长距 离拖曳或欲省力时, 可解开第一行李箱与第二行李箱后使其呈直线状态并固定, 此时轮子 位于前后两端, 将第一行李箱的上板拆下或是扳向后方, 两侧板拆下或是扳向后方后固定 在第二行李箱两侧, 再将内箱取出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上, 再令行进方向控制杆呈垂直状 态, 使用者即可以坐在内箱上或站在第一行李箱底板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控制, 即成为 一行李车。 2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第一行李箱的两侧板仅具有非与 第二行李箱相邻的侧板。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上板与行进方向控制杆整合为一 体, 行进方向控制杆可以收褶入上板。
7: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第一行李箱后侧与内箱后侧具有 活动机构, 让内箱可以向上向后扳移, 然后置放在第二行李箱上。
8: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李箱或两者 下方加设支撑体, 轮子设置于支撑体下方。
9: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第一行李箱的上板与行进方向控 制杆整合为一体。
10: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 动装置, 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转。
11: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再包含车头灯、 方向灯、 脚踏板 及刹车 ; 脚踏板设置在第二行李箱两侧, 不用时可以收纳入第二行李箱内或拆卸 ; 第一行 李箱向上一侧具有座垫或加置座垫 ; 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片或以上板作为挡风 片; 第一行李箱适当处设立一至多个突起物方便使用者手扶或乘坐 ; 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 李箱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
12: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第一行李箱的侧板向两侧摊开后 再收褶部份入底板, 以增加底板的面积。
13: 一种折叠式行李车, 其包括 : 一伸缩杆结构, 其具有行进方向控制杆、 拉杆及连杆, 行进方向控制杆垂置设置于拉杆 上, 可收褶至拉杆或与拉杆整合为一体, 连杆前端设置有一轮, 该轮不使用可以收褶, 连杆 可以前后伸缩, 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 ; 以及 一行李箱, 下方设置前述伸缩杆结构的连杆, 下方设置有一至多轮, 行进方向控制杆可 贴置于行李箱前侧, 或是行李箱前处设有一凹入处用以嵌入 ; 由此, 使用者使用轮子拖曳行李, 如需要较长距离拖曳时, 再将伸缩杆结构的连杆伸 展, 使用者可以坐在行李箱上或站在连杆上, 便于行驶。
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 驱动装置, 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转。
15: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行李箱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 置。
16: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 再包含车头灯、 方向灯、 脚踏板 及刹车 ; 脚踏板设置在连杆两侧, 不用时收纳入连杆或拆卸 ; 行李箱前侧设置有椅板, 不用 时可收褶 ; 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片。

说明书


折叠式行李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行李车, 尤其是有关于一种使用者平常便于携带, 如需较长距 离拖曳或欲省力时, 可将使其变成为一行李车便于骑乘运送的折叠式行李车。
     背景技术 科技日新月异, 交通工具便捷, 速度快且载重量大, 天涯若比邻。不论是旅游、 旅 行、 通勤或转乘, 随身行李也愈来愈大, 愈来愈重, 虽然大多行李箱下方均有轮子供拖曳, 但 在使用上仍不变, 且易失平衡。
     除了特殊场合有拖运车以外, 但大部份都是透过使用者自行搬运, 耗时耗力, 甚至 可能负重过大过久造成身体不适。
     有鉴于习知行李箱仍有不完善处, 发明人经长时间不断的研究开发, 终于研发出 此种使用者平常便于携带, 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 可将使其变成为一行李车便于 骑乘运送的折叠式行李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行李车, 且结构简单, 组装方便, 能适应不同的 需求进行变换, 从而省时省力, 且平常便于携带, 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 可将使其 变成为一行李车便于骑乘运送的折叠式行李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包括 :
     一第一行李箱, 其下设置有支撑体, 支撑体上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 支撑体与第一 行李箱底部整合为一体 ;
     一第二行李箱, 第二行李箱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 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 并排相邻, 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交接处以扣合、 榫合、 铰接、 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 行李箱结合在一起 ; 以及的
     一行进方向控制杆, 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可垂直设置于前述支撑体上方, 不用时能 拆卸置放于行李箱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上, 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系与前述支撑体整 合成一体, 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 而用时能令其呈垂直状态, 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可依使用者 需要调整其垂直度 ;
     由此, 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拖曳并排相邻的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 在较长距 离拖曳或欲省力时, 使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呈前后直线状态, 并于第二行李箱与第一 行李箱交接处以扣合、 榫合、 铰接、 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行李箱结合在一起, 此时轮子 位于前后两端, 再将第一行李箱自支撑体卸离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上, 并令行进方向控制 杆呈垂直状态, 使用者即可以坐在第一行李箱上或站在支撑体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控 制, 即成为一行李车。
     其中, 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 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 转。
     其中, 再包含车头灯、 方向灯、 脚踏板及刹车 ; 脚踏板设置在第二行李箱两侧, 不用 时收纳入第二行李箱内或拆卸 ; 第一行李箱向上一侧具有座垫或能加置座垫 ; 行进方向控 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片 ; 第一行李箱适当处设立一至多个突起物方便使用者手扶或乘坐 ; 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李箱设置有调整高度的装置。
     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行李车, 其特征在于包括 :
     一第一行李箱, 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 其内设置有封闭内箱, 上板可以拆卸 或垂直扳向后方, 两侧板可以拆卸或是可以扳向后方 ;
     一第二行李箱, 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 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并排相邻, 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交接处以扣合、 榫合、 铰接、 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行李箱结合 在一起 ; 以及
     一行进方向控制杆, 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垂直设置于第一行李箱箱底上方, 不 用时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上, 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系与第一行 李箱的上板或底板整合成一体, 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 而用时能令其呈垂直状态, 该行进方 向控制杆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 ;
     由此, 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拖曳并排行相邻的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 如需较 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 可解开第一行李箱与第二行李箱后使其呈直线状态并固定, 此时 轮子位于前后两端, 将第一行李箱的上板拆下或是扳向后方, 两侧板拆下或是扳向后方后 固定在第二行李箱两侧, 再将内箱取出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上, 再令行进方向控制杆呈垂 直状态, 使用者即可以坐在内箱上或站在第一行李箱底板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控制, 即 成为一行李车。
     其中, 第一行李箱的两侧板仅具有非与第二行李箱相邻的侧板。
     其中, 上板与行进方向控制杆整合为一体, 行进方向控制杆可以收褶入上板。
     其中, 第一行李箱后侧与内箱后侧具有活动机构, 让内箱可以向上向后扳移, 然后 置放在第二行李箱上。
     其中, 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李箱或两者下方加设支撑体, 轮子设置于支撑体下方。
     其中, 第一行李箱的上板与行进方向控制杆整合为一体。
     其中, 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 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 转。
     其中, 再包含车头灯、 方向灯、 脚踏板及刹车 ; 脚踏板设置在第二行李箱两侧, 不用 时可以收纳入第二行李箱内或拆卸 ; 第一行李箱向上一侧具有座垫或加置座垫 ; 行进方向 控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片或以上板作为挡风片 ; 第一行李箱适当处设立一至多个突起物方 便使用者手扶或乘坐 ; 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李箱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
     其中, 第一行李箱的侧板向两侧摊开后再收褶部份入底板, 以增加底板的面积。
     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行李车, 其包括 :
     一伸缩杆结构, 其具有行进方向控制杆、 拉杆及连杆, 行进方向控制杆垂置设置于 拉杆上, 可收褶至拉杆或与拉杆整合为一体, 连杆前端设置有一轮, 该轮不使用可以收褶, 连杆可以前后伸缩, 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 ; 以及
     一行李箱, 下方设置前述伸缩杆结构的连杆, 下方设置有一至多轮, 行进方向控制 杆可贴置于行李箱前侧, 或是行李箱前处设有一凹入处用以嵌入 ;由此, 使用者使用轮子拖曳行李, 如需要较长距离拖曳时, 再将伸缩杆结构的连杆 伸展, 使用者可以坐在行李箱上或站在连杆上, 便于行驶。
     其中, 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 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 转。
     其中, 行李箱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
     其中, 再包含车头灯、 方向灯、 脚踏板及刹车 ; 脚踏板设置在连杆两侧, 不用时收纳 入连杆或拆卸 ; 行李箱前侧设置有椅板, 不用时可收褶 ; 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 片。
     通过上述结构, 本发明的折叠式行李车同时兼具有大容量物品携带及运输工具的 功能。不管是通勤族、 旅行族、 学生族、 菜篮族皆能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性。且能配合公众 运输交通工具的使用。
     为了能让审查员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 请参阅以下本发明的实施方 式说明。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一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图 ; 图 2 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一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 ; 图 3 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二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图 ; 图 4 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二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 ; 图 5 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三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图 ; 图 6 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三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 1 及图 2, 图 1 所示为本发明的折叠式行李车第一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 图, 图 2 所示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一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本发明的折叠式行李车, 其包括一第一行李箱 10, 其下设置有支撑体 11, 支撑体 11 上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 12, 支撑 体 10 可与第一行李箱 10 底部 13 整合为一体 ; 一第二行李箱 20, 第二行李箱 20 下方设置 有一至多个轮子 22, 第二行李箱 20 与第一行李箱 10 并排相邻, 第二行李箱 20 与第一行李 箱 10 交接处以扣合、 榫合、 铰接、 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 31 使二行李箱 10, 20 结合在一起 ; 以 及一行进方向控制杆 30, 该行进方向控制杆 30 另行垂直设置于前段支撑体 11 上方, 不用 时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 10, 20 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 10, 20 上, 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 30 系与前段支撑体 11 整合成一体, 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 而用时能令其呈垂直状态, 该行 进方向控制杆 30 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 ; 拆卸后可以摆在行李箱里, 用时再取 出装上, 也可以使用折叠或伸缩入行李箱上盖。
     藉由如此的结构设计, 让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 12, 22 拖曳并排相邻的第一行李箱 10 及第二行李箱 20, 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 可使第一行李箱 10 及第二行李箱 20 呈前后直线状态, 并于第二行李箱 20 与第一行李箱 10 交接处以扣合、 榫合、 铰接、 锁合或透 过固定元件 38 使二行李箱 10, 20 结合在一起 ( 可通过铰接元件为轴 ), 此时轮子 12, 22 位 于前后两端, 再将第一行李箱 10 自支撑体 11 卸离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 20 上, 并令行进方向控制杆 30 呈垂直状态, 使用者即可以坐在第一行李箱 10 上或站在 11 上使用行进方向控 制杆 30 控制轮子的方向, 即成为一行李车。
     此外, 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可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 ( 可如同自 行车以铰链带动 ), 用以驱动前轮 12 或后轮 22 或前后轮 12, 22 运转, 此为习知常用的结构, 在此不另绘制于图式中。
     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 其中, 第一行李箱 10 或第二行李箱 20 下面设置有可调整高 度的装置, 此为习知常用的结构, 在此不另绘制于图式中。
     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 可再包含挡风片 36、 车头灯 32、 方向灯 33、 脚踏板 34 及刹车 35 ; 脚踏板 34 可设置在第二行李箱 20 两侧, 不用时可以收纳入第二行李箱 20 内或拆卸 ; 第 一行李箱 10 向上一侧可具有座垫 37 或可加置座垫 37 ; 第一行李箱 10 适当处可以设立一 至多个突起物方便使用者手扶或乘坐 ( 突起物未绘制于图式 )。
     值得一提的是, 前述第一行李箱 10 或第二行李箱 20 可设置有板状体供使用者乘 座, 不用时可以收褶, 而第二行李箱 20 底下亦可以再设支撑体。这些均易于达成, 故不另绘 制于图式。
     请参考图 3 及图 4, 图 3 所示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二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图, 图 4 所示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二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 其包 括一第一行李箱 40, 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 42, 其内设置有可封闭内箱 41, 上板 43 可 以拆卸或垂直扳向后方, 两侧板 44 可以拆卸或是可以扳向后方 ( 可以垂直或水平或其他方 向扳向后方 ) ; 一第二行李箱 50, 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 52, 第二行李箱 50 与第一行 李箱 40 并排相邻, 第二行李箱 50 与第一行李箱 40 交接处以扣合、 榫合、 铰接、 锁合或透过 固定元件 31 使二行李箱 40, 50 结合在一起 ; 以及一行进方向控制杆 60, 该行进方向控制杆 60 系另行垂直设置于第一行李箱 40 箱底上方, 不用时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 40, 50 内部或固 定于行李箱 40, 50 箱体上, 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 60 系与第一行李箱 40 的上板或以上板 43 或底板 45 整合成一体, 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 而用时能令其呈垂直状态, 该行进方向控 制杆 60 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 ; 藉由如此的结构设计, 让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 42, 52 拖曳并排行相邻的第一行李箱 40 及第二行李箱 50, 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 可解开第一行李箱 40 与第二行李箱 50 后使其呈直线状态并固定, 此时轮子 42, 52 位于前 后两端, 将第一行李箱的上板 43 拆下或是扳向后方, 两侧板 44 拆下或是扳向后方后固定在 第二行李箱 50 两侧, 再将内箱 41 取出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 50 上, 再令行进方向控制杆 60 呈垂直状态, 使用者即可以坐在内箱 41 上或站在第一行李箱 40 底板 45 上使用行进方向控 制杆 60 控制, 即成为一行李车。
     值得一提的是, 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的第一行李箱 40 的两侧板 44 可改为仅具有 非与第二行李箱 50 相邻的侧板。上板 43 可与行进方向控制杆 60 整合为一体, 行进方向控 制杆 60 可以进一步设计为可收褶入上板 43。
     为了便于使用, 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的第一行李箱 40 后侧 46 与内箱 41 后侧 411 具有活动机构 412( 如 Hinge), 让内箱 41 可以向上向后扳移, 然后置放在第二行李箱 50 上。
     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的第一行李箱 40 或第二行李箱 50 或两者下方可以加设支撑 体以强化整体结构, 轮子 42, 52 可改设置于支撑体下方。
     值得说明的是, 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的第一行李箱 40 的上板 43 可与行进方向控制杆 60 整合为一体, 可作为挡风片以挡风用, 该上板 43 的两侧可以具有伸展机构 ( 一般是 将板状物夹置在上板夹层中 ) 可以左右伸展, 此为常见结构, 故不另行绘制。
     如同第一实施例一样, 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二实施例可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 或脚踏驱动装置, 用以驱动前轮 42 或后轮 52 或前后轮 42, 52 运转。同样的, 第一行李箱 40 或第二行李箱 50 下面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 此为习知常用的结构, 在此不另绘制于图 式中。此外, 可再包含车头灯 62、 方向灯 63、 脚踏板 64 及刹车 65 ; 脚踏板 64 可设置在第二 行李箱 50 两侧, 不用时可以收纳入第二行李箱 50 内或拆卸 ; 第一行李箱 40 向上一侧可具 有座垫或可加置座垫 ; 第一行李箱 40 适当处可以设立一至多个突起物方便使用者手扶或 乘坐, 突出物未绘制于图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 前述第一行李箱 40 或第二行李箱 50 可设置有板状体供使用者乘 座, 不用时可以收褶, 故不另绘制于图式。
     为了方便使用者乘坐, 第一行李箱 40 的侧板 44 可以设计为向两侧摊开后再收褶 部份入底板 45, 如此可以增加底板 45 面积, 便于使用者置放脚。
     请参考图 5 及图 6, 图 5 所示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三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图, 图 6 所示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三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 其包 括一伸缩杆结构 70, 其具有行进方向控制杆 71、 拉杆 72 及连杆 73, 行进方向控制杆 71 垂置 设置于拉杆 72 上, 可收褶至拉杆 72 或与拉杆 72 整合为一体, 连杆 73 设置有一轮子 74, 该 轮 74 不使用可以收褶, 连杆 73 可以前后伸缩, 该行进方向控制杆 71 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 调整其垂直度 ; 一行李箱 80, 下方可设置前述伸缩杆结构 70 的连杆 73, 下方设置有一至多 轮 81, 行进方向控制杆 71 可贴置于行李箱 80 前侧, 或是行李箱 80 前处设有一凹入处用以 嵌入 ( 未绘制于图式中 )。 藉由如此的结构设计, 让使用者使用轮子 81 拖曳行李, 如需要较 长距离拖曳时, 再将伸缩杆结构 70 的连杆 73 伸展, 使用者可以坐在行李箱 80 上或站在连 杆 73 上, 便于行驶。
     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可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 用以驱动前轮或 后轮或前后轮运转, 于行李箱可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
     此外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可再包含车头灯 75、 方向灯 76、 脚踏板 77 及刹车 78 ; 脚 踏板 77 可设置在连杆 72 两侧, 不用时可以收纳入连杆 72 或拆卸 ; 行李箱 80 前侧可设置有 椅板 82, 不用时可收褶 ; 行进方向控制杆 71 可以另行设置有挡风片 79。
     以上所述仅是藉由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然而对于该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 改与变化, 例如行李箱的数量、 体积不限, 支撑体形状及材质并不限定, 乘坐人数不限为一 个, 行李箱上部为∩型结构, 而能调整内部的容量, 二行李箱的固定方式, 前述伸展或收褶 的部份或全部作动均可以设计为电动自动完成等等, 此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 例主要在将两行李箱堆叠, 类似的结构有许多, 均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以上均不脱离本发明 的精神与范围。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明了本发明的确可达成前述的目的, 实已符 合专利法的规定, 爰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折叠式行李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折叠式行李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折叠式行李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折叠式行李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叠式行李车.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10875A43申请公布日20120111CN102310875ACN102310875A21申请号201010222107222申请日20100709B62B3/0220060171申请人林明典地址中国台湾宜兰县罗东镇公正路195号72发明人林明典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39代理人孙刚54发明名称折叠式行李车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行李车,其包括一第一行李箱,其下设置有支撑体,支撑体上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一第二行李箱,第二行李箱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并排相邻结合;以及一行进方向控制杆,不用时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内部。

2、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上,或是与前段支撑体整合成一体,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而用时呈垂直状态。藉由如此设计,让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拖曳并排相邻的两个行李箱,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可使两个行李箱呈前后直线状态,再将第一行李箱自支撑体卸离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上,并令行进方向控制杆呈垂直状态,使用者即可以坐在第一行李箱上或站在支撑体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控制,即成为一行李车。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CN102310876A1/2页21一种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行李箱,其下设置有支撑体,支撑体上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支撑体与第一。

3、行李箱底部整合为一体;一第二行李箱,第二行李箱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并排相邻,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交接处以扣合、榫合、铰接、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行李箱结合在一起;以及的一行进方向控制杆,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可垂直设置于前述支撑体上方,不用时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上,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系与前述支撑体整合成一体,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而用时能令其呈垂直状态,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可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由此,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拖曳并排相邻的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在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使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呈前后直线状态,并于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交接。

4、处以扣合、榫合、铰接、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行李箱结合在一起,此时轮子位于前后两端,再将第一行李箱自支撑体卸离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上,并令行进方向控制杆呈垂直状态,使用者即可以坐在第一行李箱上或站在支撑体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控制,即成为一行李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转。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再包含车头灯、方向灯、脚踏板及刹车;脚踏板设置在第二行李箱两侧,不用时收纳入第二行李箱内或拆卸;第一行李箱向上一侧具有座垫或能加置座垫;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片;第一行李箱适当处设立一至多个。

5、突起物方便使用者手扶或乘坐;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李箱设置有调整高度的装置。4一种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行李箱,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其内设置有封闭内箱,上板可以拆卸或垂直扳向后方,两侧板可以拆卸或是可以扳向后方;一第二行李箱,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并排相邻,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交接处以扣合、榫合、铰接、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行李箱结合在一起;以及一行进方向控制杆,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垂直设置于第一行李箱箱底上方,不用时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上,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系与第一行李箱的上板或底板整合成一体,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而用时能令其呈。

6、垂直状态,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由此,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拖曳并排行相邻的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可解开第一行李箱与第二行李箱后使其呈直线状态并固定,此时轮子位于前后两端,将第一行李箱的上板拆下或是扳向后方,两侧板拆下或是扳向后方后固定在第二行李箱两侧,再将内箱取出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上,再令行进方向控制杆呈垂直状态,使用者即可以坐在内箱上或站在第一行李箱底板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控制,即成为一行李车。权利要求书CN102310875ACN102310876A2/2页3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第一行李箱的两侧板仅具有非与第二。

7、行李箱相邻的侧板。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上板与行进方向控制杆整合为一体,行进方向控制杆可以收褶入上板。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第一行李箱后侧与内箱后侧具有活动机构,让内箱可以向上向后扳移,然后置放在第二行李箱上。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李箱或两者下方加设支撑体,轮子设置于支撑体下方。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第一行李箱的上板与行进方向控制杆整合为一体。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转。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

8、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再包含车头灯、方向灯、脚踏板及刹车;脚踏板设置在第二行李箱两侧,不用时可以收纳入第二行李箱内或拆卸;第一行李箱向上一侧具有座垫或加置座垫;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片或以上板作为挡风片;第一行李箱适当处设立一至多个突起物方便使用者手扶或乘坐;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李箱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第一行李箱的侧板向两侧摊开后再收褶部份入底板,以增加底板的面积。13一种折叠式行李车,其包括一伸缩杆结构,其具有行进方向控制杆、拉杆及连杆,行进方向控制杆垂置设置于拉杆上,可收褶至拉杆或与拉杆整合为一体,连杆前端设置有一轮,该轮不使用可以。

9、收褶,连杆可以前后伸缩,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以及一行李箱,下方设置前述伸缩杆结构的连杆,下方设置有一至多轮,行进方向控制杆可贴置于行李箱前侧,或是行李箱前处设有一凹入处用以嵌入;由此,使用者使用轮子拖曳行李,如需要较长距离拖曳时,再将伸缩杆结构的连杆伸展,使用者可以坐在行李箱上或站在连杆上,便于行驶。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转。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行李箱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再包含车头灯、方向灯、。

10、脚踏板及刹车;脚踏板设置在连杆两侧,不用时收纳入连杆或拆卸;行李箱前侧设置有椅板,不用时可收褶;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片。权利要求书CN102310875ACN102310876A1/5页4折叠式行李车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行李车,尤其是有关于一种使用者平常便于携带,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可将使其变成为一行李车便于骑乘运送的折叠式行李车。背景技术0002科技日新月异,交通工具便捷,速度快且载重量大,天涯若比邻。不论是旅游、旅行、通勤或转乘,随身行李也愈来愈大,愈来愈重,虽然大多行李箱下方均有轮子供拖曳,但在使用上仍不变,且易失平衡。0003除了特殊场合有拖运车以外,但大部。

11、份都是透过使用者自行搬运,耗时耗力,甚至可能负重过大过久造成身体不适。0004有鉴于习知行李箱仍有不完善处,发明人经长时间不断的研究开发,终于研发出此种使用者平常便于携带,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可将使其变成为一行李车便于骑乘运送的折叠式行李车。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行李车,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适应不同的需求进行变换,从而省时省力,且平常便于携带,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可将使其变成为一行李车便于骑乘运送的折叠式行李车。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包括0007一第一行李箱,其下设置有支撑体,支撑体上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支撑。

12、体与第一行李箱底部整合为一体;0008一第二行李箱,第二行李箱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并排相邻,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交接处以扣合、榫合、铰接、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行李箱结合在一起;以及的0009一行进方向控制杆,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可垂直设置于前述支撑体上方,不用时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上,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系与前述支撑体整合成一体,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而用时能令其呈垂直状态,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可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0010由此,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拖曳并排相邻的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在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使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呈前后直线状态。

13、,并于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交接处以扣合、榫合、铰接、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行李箱结合在一起,此时轮子位于前后两端,再将第一行李箱自支撑体卸离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上,并令行进方向控制杆呈垂直状态,使用者即可以坐在第一行李箱上或站在支撑体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控制,即成为一行李车。0011其中,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转。说明书CN102310875ACN102310876A2/5页50012其中,再包含车头灯、方向灯、脚踏板及刹车;脚踏板设置在第二行李箱两侧,不用时收纳入第二行李箱内或拆卸;第一行李箱向上一侧具有座垫或能加置座垫;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

14、片;第一行李箱适当处设立一至多个突起物方便使用者手扶或乘坐;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李箱设置有调整高度的装置。0013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行李车,其特征在于包括0014一第一行李箱,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其内设置有封闭内箱,上板可以拆卸或垂直扳向后方,两侧板可以拆卸或是可以扳向后方;0015一第二行李箱,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并排相邻,第二行李箱与第一行李箱交接处以扣合、榫合、铰接、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使二行李箱结合在一起;以及0016一行进方向控制杆,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垂直设置于第一行李箱箱底上方,不用时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上,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系。

15、与第一行李箱的上板或底板整合成一体,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而用时能令其呈垂直状态,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0017由此,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拖曳并排行相邻的第一行李箱及第二行李箱,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可解开第一行李箱与第二行李箱后使其呈直线状态并固定,此时轮子位于前后两端,将第一行李箱的上板拆下或是扳向后方,两侧板拆下或是扳向后方后固定在第二行李箱两侧,再将内箱取出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上,再令行进方向控制杆呈垂直状态,使用者即可以坐在内箱上或站在第一行李箱底板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控制,即成为一行李车。0018其中,第一行李箱的两侧板仅具有非与第二行李箱相邻的侧板。00。

16、19其中,上板与行进方向控制杆整合为一体,行进方向控制杆可以收褶入上板。0020其中,第一行李箱后侧与内箱后侧具有活动机构,让内箱可以向上向后扳移,然后置放在第二行李箱上。0021其中,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李箱或两者下方加设支撑体,轮子设置于支撑体下方。0022其中,第一行李箱的上板与行进方向控制杆整合为一体。0023其中,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转。0024其中,再包含车头灯、方向灯、脚踏板及刹车;脚踏板设置在第二行李箱两侧,不用时可以收纳入第二行李箱内或拆卸;第一行李箱向上一侧具有座垫或加置座垫;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片或以上板作为挡风片;第一行。

17、李箱适当处设立一至多个突起物方便使用者手扶或乘坐;第一行李箱或第二行李箱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0025其中,第一行李箱的侧板向两侧摊开后再收褶部份入底板,以增加底板的面积。0026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行李车,其包括0027一伸缩杆结构,其具有行进方向控制杆、拉杆及连杆,行进方向控制杆垂置设置于拉杆上,可收褶至拉杆或与拉杆整合为一体,连杆前端设置有一轮,该轮不使用可以收褶,连杆可以前后伸缩,该行进方向控制杆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以及0028一行李箱,下方设置前述伸缩杆结构的连杆,下方设置有一至多轮,行进方向控制杆可贴置于行李箱前侧,或是行李箱前处设有一凹入处用以嵌入;说明书CN1023。

18、10875ACN102310876A3/5页60029由此,使用者使用轮子拖曳行李,如需要较长距离拖曳时,再将伸缩杆结构的连杆伸展,使用者可以坐在行李箱上或站在连杆上,便于行驶。0030其中,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转。0031其中,行李箱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0032其中,再包含车头灯、方向灯、脚踏板及刹车;脚踏板设置在连杆两侧,不用时收纳入连杆或拆卸;行李箱前侧设置有椅板,不用时可收褶;行进方向控制杆另行设置有挡风片。0033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的折叠式行李车同时兼具有大容量物品携带及运输工具的功能。不管是通勤族、旅行族、学生族、菜篮族皆能提供前所。

19、未有的便利性。且能配合公众运输交通工具的使用。0034为了能让审查员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请参阅以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说明。附图说明0035图1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一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图;0036图2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一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0037图3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二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图;0038图4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二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0039图5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三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图;0040图6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三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0041请参考图1及图2,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折叠式行李车第一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折。

20、叠式行李车第一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本发明的折叠式行李车,其包括一第一行李箱10,其下设置有支撑体11,支撑体11上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12,支撑体10可与第一行李箱10底部13整合为一体;一第二行李箱20,第二行李箱20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22,第二行李箱20与第一行李箱10并排相邻,第二行李箱20与第一行李箱10交接处以扣合、榫合、铰接、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31使二行李箱10,20结合在一起;以及一行进方向控制杆30,该行进方向控制杆30另行垂直设置于前段支撑体11上方,不用时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10,20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箱体10,20上,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30系与前段支撑体11整合成一体。

21、,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而用时能令其呈垂直状态,该行进方向控制杆30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拆卸后可以摆在行李箱里,用时再取出装上,也可以使用折叠或伸缩入行李箱上盖。0042藉由如此的结构设计,让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12,22拖曳并排相邻的第一行李箱10及第二行李箱20,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可使第一行李箱10及第二行李箱20呈前后直线状态,并于第二行李箱20与第一行李箱10交接处以扣合、榫合、铰接、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38使二行李箱10,20结合在一起可通过铰接元件为轴,此时轮子12,22位于前后两端,再将第一行李箱10自支撑体11卸离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20上,并令行进方说明书CN1。

22、02310875ACN102310876A4/5页7向控制杆30呈垂直状态,使用者即可以坐在第一行李箱10上或站在11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30控制轮子的方向,即成为一行李车。0043此外,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可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可如同自行车以铰链带动,用以驱动前轮12或后轮22或前后轮12,22运转,此为习知常用的结构,在此不另绘制于图式中。0044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其中,第一行李箱10或第二行李箱20下面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此为习知常用的结构,在此不另绘制于图式中。0045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可再包含挡风片36、车头灯32、方向灯33、脚踏板34及刹车35;脚踏板34可设。

23、置在第二行李箱20两侧,不用时可以收纳入第二行李箱20内或拆卸;第一行李箱10向上一侧可具有座垫37或可加置座垫37;第一行李箱10适当处可以设立一至多个突起物方便使用者手扶或乘坐突起物未绘制于图式。0046值得一提的是,前述第一行李箱10或第二行李箱20可设置有板状体供使用者乘座,不用时可以收褶,而第二行李箱20底下亦可以再设支撑体。这些均易于达成,故不另绘制于图式。0047请参考图3及图4,图3所示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二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图,图4所示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二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其包括一第一行李箱40,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42,其内设置有可封闭内箱。

24、41,上板43可以拆卸或垂直扳向后方,两侧板44可以拆卸或是可以扳向后方可以垂直或水平或其他方向扳向后方;一第二行李箱50,其下方设置有一至多个轮子52,第二行李箱50与第一行李箱40并排相邻,第二行李箱50与第一行李箱40交接处以扣合、榫合、铰接、锁合或透过固定元件31使二行李箱40,50结合在一起;以及一行进方向控制杆60,该行进方向控制杆60系另行垂直设置于第一行李箱40箱底上方,不用时能拆卸置放于行李箱40,50内部或固定于行李箱40,50箱体上,或是该行进方向控制杆60系与第一行李箱40的上板或以上板43或底板45整合成一体,不用时能折叠或收缩,而用时能令其呈垂直状态,该行进方向控制。

25、杆60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藉由如此的结构设计,让使用者平时使用轮子42,52拖曳并排行相邻的第一行李箱40及第二行李箱50,如需较长距离拖曳或欲省力时,可解开第一行李箱40与第二行李箱50后使其呈直线状态并固定,此时轮子42,52位于前后两端,将第一行李箱的上板43拆下或是扳向后方,两侧板44拆下或是扳向后方后固定在第二行李箱50两侧,再将内箱41取出后置放至第二行李箱50上,再令行进方向控制杆60呈垂直状态,使用者即可以坐在内箱41上或站在第一行李箱40底板45上使用行进方向控制杆60控制,即成为一行李车。0048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的第一行李箱40的两侧板44可改为。

26、仅具有非与第二行李箱50相邻的侧板。上板43可与行进方向控制杆60整合为一体,行进方向控制杆60可以进一步设计为可收褶入上板43。0049为了便于使用,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的第一行李箱40后侧46与内箱41后侧411具有活动机构412如HINGE,让内箱41可以向上向后扳移,然后置放在第二行李箱50上。0050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的第一行李箱40或第二行李箱50或两者下方可以加设支撑体以强化整体结构,轮子42,52可改设置于支撑体下方。0051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的第一行李箱40的上板43可与行进方向控说明书CN102310875ACN102310876A5/5页8制杆60整合为一体,。

27、可作为挡风片以挡风用,该上板43的两侧可以具有伸展机构一般是将板状物夹置在上板夹层中可以左右伸展,此为常见结构,故不另行绘制。0052如同第一实施例一样,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二实施例可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前轮42或后轮52或前后轮42,52运转。同样的,第一行李箱40或第二行李箱50下面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此为习知常用的结构,在此不另绘制于图式中。此外,可再包含车头灯62、方向灯63、脚踏板64及刹车65;脚踏板64可设置在第二行李箱50两侧,不用时可以收纳入第二行李箱50内或拆卸;第一行李箱40向上一侧可具有座垫或可加置座垫;第一行李箱40适当处可以设立一至多个突。

28、起物方便使用者手扶或乘坐,突出物未绘制于图式中。0053值得一提的是,前述第一行李箱40或第二行李箱50可设置有板状体供使用者乘座,不用时可以收褶,故不另绘制于图式。0054为了方便使用者乘坐,第一行李箱40的侧板44可以设计为向两侧摊开后再收褶部份入底板45,如此可以增加底板45面积,便于使用者置放脚。0055请参考图5及图6,图5所示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三实施例伸展前的结构图,图6所示为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第三实施例伸展后的结构图。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其包括一伸缩杆结构70,其具有行进方向控制杆71、拉杆72及连杆73,行进方向控制杆71垂置设置于拉杆72上,可收褶至拉杆72或与拉杆72整。

29、合为一体,连杆73设置有一轮子74,该轮74不使用可以收褶,连杆73可以前后伸缩,该行进方向控制杆71并可以依使用者需要调整其垂直度;一行李箱80,下方可设置前述伸缩杆结构70的连杆73,下方设置有一至多轮81,行进方向控制杆71可贴置于行李箱80前侧,或是行李箱80前处设有一凹入处用以嵌入未绘制于图式中。藉由如此的结构设计,让使用者使用轮子81拖曳行李,如需要较长距离拖曳时,再将伸缩杆结构70的连杆73伸展,使用者可以坐在行李箱80上或站在连杆73上,便于行驶。0056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可再包含一电动驱动装置或脚踏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前轮或后轮或前后轮运转,于行李箱可设置有可调整高度的装置。0。

30、057此外本发明折叠式行李车可再包含车头灯75、方向灯76、脚踏板77及刹车78;脚踏板77可设置在连杆72两侧,不用时可以收纳入连杆72或拆卸;行李箱80前侧可设置有椅板82,不用时可收褶;行进方向控制杆71可以另行设置有挡风片79。0058以上所述仅是藉由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然而对于该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与变化,例如行李箱的数量、体积不限,支撑体形状及材质并不限定,乘坐人数不限为一个,行李箱上部为型结构,而能调整内部的容量,二行李箱的固定方式,前述伸展或收褶的部份或全部作动均可以设计为电动自动完成等等,此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主要在将两行李箱堆叠,类似的结构有许多,均可达到。

31、同样的效果,以上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0059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明了本发明的确可达成前述的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爰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CN102310875ACN102310876A1/6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10875ACN102310876A2/6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10875ACN102310876A3/6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10875ACN102310876A4/6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10875ACN102310876A5/6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10875ACN102310876A6/6页14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1087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