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浸渍密封层的机动车用隔音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盖机动车壁的隔音板以及这种板的安装结构体。
背景技术
已知实现覆盖机动车壁的隔音板,所述板包括一在上部的多孔层,所述多孔层被设置在一密封层上,所述密封层被设置在以软质聚氨酯为基本成分以形成弹性体的一背里层上。
这种实施方法能允许设置这样一板:该板实现质量块-弹性体(masse ressort)类型的隔音,所述质量块由密封层形成而弹性体由背里层形成;并且该板还实现与多孔层存在相关的吸收效用,从而尤其能减轻音泄所引起的噪音危害,特别地,音泄位于制在板中以使如转向柱的机构穿透过的孔处。
然而,这种实施方式在实现时存在复杂性,该复杂性尤其是因为必须实现例如以充填有矿物填料的热塑弹性材料为基本成分的密封层。在具有非可展几何形状的板的情况下,另外可能需要例如通过加热成型加工成形所述密封层。
密封层一旦成形,因而就必须将该密封层连接至多孔层和背里层,背里层例如包覆成形密封层。
可见,这些不同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该缺点。
为此,按照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覆盖机动车壁的隔音板,所述隔音板包括一在上部的多孔层,该多孔层特别基于毡制品或开有口的软质泡沫塑料,所述多孔层的至少一区域设置在一密封层上,所述密封层设置在一背里层上,该背里层基于形成弹性体的软质聚氨酯,所述密封层由所述背里层的聚氨酯浸渍该多孔层厚度的一部分而形成,其中所述背里层包覆成形所述多孔层。
在所述描述中,在空间内的定位术语(上部,......)参考布置在机动车内的板而定。
[10]因此,所提出的实施方式允许以软质聚氨酯包覆成形多孔层来实现密封层,所述软质聚氨酯部分地深入多孔层的厚度内,以便形成所述密封层。
[11]按照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用于安装这种板的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1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后文参考附图所进行的描述中体现出现,附图中:
[13]-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4]-图2是按照一实施方式的带有孔的板区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参考附图描述覆盖机动车壁的隔音板1,所述隔音板包括在上部的多孔层2,多孔层尤其基于毡制品或开有口的软质泡沫塑料,所述多孔层的至少一区域3设置在密封层4上,所述密封层设置在一背里层5上,该背里层基于软质聚氨酯、尤其是聚氨酯泡沫塑料以便形成弹性体(ressort),所述密封层通过以背里层的聚氨酯浸渍多孔层厚度的一部分而形成,所述背里层包覆成型所述多孔层。
[16]密封层4尤其是指这样的层:该层为由多孔层2和密封层形成的复合体赋予大于5000N.S.m-3的气路阻力。
[17]在板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情况下,可考虑热成形所述多孔层2。
[18]多孔层2的被软质聚氨酯浸渍的厚度部分应尽可能小,从而为多孔层2留出最大的非浸渍厚度,以便为多孔层赋予最优化的吸收性能。然而,被浸渍部分必须足以实现所期望的密封性。
[19]按照一实施方式,被浸渍部分为小于多孔层2厚度的25%的区部。
[20]更特别地,被浸渍部分还可为小于多孔层2厚度的20%的区部。
[21]确切地讲,某些区域、尤其是被挤压区域,还可具有更大的浸渍区部;但在三层类型的板1的大部分上,浸渍区部为如上描述的那样。
[22]在一实施例中,多孔层2具有的总体厚度为7mm,并带有厚度为3mm至4mm的局部被挤压区域,而被浸渍部分地厚度约为1mm。
[23]按照一实施方式,多孔层2基于表面密度介于100g/m2到1000g/m2之间的泡沫塑料。
[24]按照另一实施方式,多孔层2基于表面密度介于1000g/m2到2000g/m2之间的毡制品。
[25]当多孔层2基于毡制品时,毡制品可以热塑性纤维和/或植物纤维(棉,......)为基本成分,其中热塑性纤维和/或植物纤维通过粘结剂而相互连接。
[26]在应用于热环境的情况下,例如靠近发动机或排气管线,毡制品可被设置成以例如通过可热固树脂而相互连接的玻璃纤维为基本成分。
[27]按照一实施方式,多孔层2具有可变的厚度和/或可变的密度。
[28]为此,当多孔层2包括热塑性材料时,可以例如实现不同于该层的热压。
[29]以未示出的方式,密度增加的区域可对应于围绕孔的周边环部,所述孔用于允许例如转向柱的贯穿机构穿过,所述机构用于与所述孔紧密接触。所实施的加密允许减小多孔层2在环部上的孔隙率,且因此改善机构和孔周边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限制声音泄露。通常,可以考虑:这种环部的密度是多孔层2在非加密区域的密度的至少两倍。
[30]现在描述获得密度可变的区域的其它实施方式。
[31]例如在文献FR-2866034中所阐释的,可以考虑:多孔层2基于纤维,这些纤维被充填布置在第一模腔中,从而实现一按照第一几何形状的临时垫体。然后按照第二几何形状将该垫体热成形,从而能获得厚度和/或密度可变的区域。
[32]在实施变型中,可以按可变厚度的方式将纤维投射在模底上,所述厚度可以通过控制纤维投射的自动装置加以控制,然后将一上冲模通过热压施加在纤维上,从而形成三维的多孔层2。
[33]基于纤维充填或纤维投射的实施方式,尤其允许获得具有至少两个区域的一多孔层2:所述至少两个区域的最小表面积为25cm2,但它们的密度相差至少1.5倍。高密度区域例如对应于一些硬化区域,或如上描述,对应于孔的周边环部。
[34]按照图1的实施方式,一密封的且柔性的加强密度层6在多孔层2和背里层5之间被插置于一加强保护区7上,所述加强密度层被所述背里层包覆成形。
[35]按照图1的实施方式,板1包括至少一机构贯穿孔8,所述机构贯穿孔的壁9由背里层5的泡沫塑料形成,在进行包覆成型操作之前,背里层的泡沫塑料裹覆附孔10的壁,该附孔10具有大截面并制在多孔层2内。
[36]这种实施方式通过泡沫塑料与机构的接触,能实现贯穿孔8和贯穿机构之间的紧密接触,这就解决了当多孔层2为毡制品时遇到的问题,即由于毡制品的磨损疏松可能导致毡制品与机构的接触达不到最优,从而引起声音泄露。
[37]按照图2的实施方式,泡沫塑料在多孔层2的一侧、在孔8的周边凸伸出。因此,可形成能避免在贯穿机构上安装一专门密封垫圈的一种密封垫圈,所述机构被设置成能沿孔的轴线在该孔8的各侧压缩泡沫塑料。
[38]按照图1的实施方式,贯穿孔的轴线11不同于附孔10的轴线12,泡沫塑料按照一可变厚度的方式裹覆附孔10的壁13。在机构于贯穿区域中相对于板1倾斜穿过的情况下,因此可以实现良好的密封性。
[39]按照一未示出的变型,泡沫塑料可以不裹覆附孔10的壁13,尽管多孔层2当其基于毡制品时可能受到磨损疏松,还是总能在泡沫塑料和机构之间进行紧密接触。
[40]按照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多孔层2包括至少一区域,该至少一区域例如按触片(plot)状成形,以形成固定和/或定中部件。
[41]按照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多孔层2包括一覆盖子层,该覆盖子层例如基于绒头织物或非织造物,并在其背面上被连接于一多孔子层,从而板1形成地垫。
[42]按照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多孔层2包括例如以毡制品制成的一主子层,该主子层在其背面被连接于一多孔屏障子层,该多孔屏障子层例如基于与所述主子层共同针刺植绒(co-aiguilleté)在一起的非织造物,所述多孔屏障子层的气路阻力尤其大于所述主子层的气路阻力,并且该多孔屏障子层被泡沫塑料浸渍,同时使所述主子层基本没有泡沫塑料,从而使得其以最优化的方式吸收噪音。
[43]这样的屏障子层的存在,能避免泡沫塑料过度深入到多孔层2内,且由此能更好地保护其吸收性能。
[44]可以考虑:背里层5具有的阻尼系数大于0.25,从而其为粘弹性的;多孔层2基本为刚性的,且多孔层被安装成基本在任何位点,该多孔层都位于这样一距离上——该距离小于背里层5在所述位点处于自由状态的所对应厚度,从而将该背里层压缩例如约2.5%至10%,使得其基本整个表面靠于机动车壁上,由此得以按照受限制层的原理使中频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