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配件(Beschlag)。
背景技术
EP1264954B1公开了一种配件,其中在翼扇角部(Flügelecke)处,第一配件部分安置在配件槽中。为了能够使该第一配件部分的传动杆与第二配件部分的传动杆联接,第二配件部分设置有从下面嵌接第一配件部分的功能件,该功能件固定在构成为角部转向件(Eckumlenkung)的第二配件部分的导向通道上。通过该功能件抬起第一配件部分的传动杆并且导向通道可被移动到该传动杆下方。在导向通道中设有联接件,该联接件通过在导向通道中被引导的转向件与垂直于第一传动杆延伸的第二传动杆处于传动连接。
联接件具有朝着第一配件部分的传动杆的方向伸出的联接销,该联接销在联接位置中闭锁在第一传动杆的孔中,各传动杆在所述联接位置中传动连接。由此将各传动杆以传动方式连接。
在此不利的是,在这种设计方案中,需要位置固定地安置的功能件,该功能件支承或者引导真正的传动杆联接。
对于末端相互贴靠的杆状配件部分而言,没有设置这样的联接装置。DE 1224636C公开了一种用于两个传动杆的可拆卸的联接装置,其中在每个配件部分上设有一个卷边轨道(Stulpschiene)和一个在其下方能纵向移动的传动杆。这些传动杆通过联接装置彼此传动连接。为此,在这些传动杆中的每一个上都设有一个联接部件。第一传动杆的联接部件由在一侧成形在该传动杆上的U形联接座构成,该联接座在联接位置中围绕嵌接在侧向空隙上的第二传动杆。在此,这两个传动杆的传动杆端部构造成一样的。在联接位置中,从上面嵌接的传动杆的至少一个端部位于卷边轨道前面,使得能从上方接近位于相应传动杆上的联接座。
在此不利的是,这些传动杆的联接必须在配件装配之前进行,或者各配件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必须在另一配件部分之后固定。在此,需固定具有从上方能接近的、即可见的传动杆端部的配件部分。这尤其在窗或门的情况下是不想要的,窗或门应装备能单独补充的配件部分。露出的联接部位会导致抱怨,因为顾客认为配件部分忘掉了。
在如DE 19913306A1公开的配件系统中,为此需要首先装配那些与翼扇角部间隔开的配件部分,例如传动杆传动装置、闭锁装置或类似装置。角部转向件只有在该组件装配之后才装配并且在此从上面嵌接已经装配好的配件部分。相应地,角部转向件的联接部位如此设计,使得所述联接部位被闭锁装置所覆盖。这些闭锁装置相应地具有这样的联接部位,这些联接部位相对于卷边轨道伸出,使得它们能从上方接近。
如果在配件装配之后对其他的闭锁点提出要求,则可以仅在角部转向件安装之后安置闭锁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一种配件进行改进,使得即使在末端相互贴靠的配件部分中也可以实现各传动杆的后来的联接。
该目的在同类型的配件中通过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的措施实现。
通过这些相对简单的措施允许这样设计标准构件,使得这些标准构件在稍后的时刻也能与另一配件部分联接。后来要安装的配件部分也可以基本上保持不变,并且由此能够以否则规定的装配顺序使用。所提出的联接装置为此在标准装配时也可用于补偿翼扇在齿部区域中不可避免的制造公差。在后来装配第二配件部分时,该第二配件部分从下面嵌接已经装配好地配件部分,虽然可以不使用该补偿。但在这些情况下,配设在框架上的配件构件由于加装总归不固定。相应地,在此可以通过框架侧的构件的相应移动实现相对对准。
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由权利要求2至5给出。
因此规定,间隔保持件成形为从传动杆朝向联接座的方向伸出的端部段,在联接位置中在第二传动杆中为该端部段配设有开口,其中,在联接部件和/或传动杆的端面上设置有接合斜面。由此实现配件部分的特别简单的制造方式。必需的几何形状可以通过冲压弯曲(Stanzbiegen)经济地产生。
如果间隔保持件构成为第一传动杆上的、朝向联接座的方向伸出的凸起,在联接位置中,在联接座中的空隙与该凸起对置,其中该凸起具有至少一个接合斜面,则得到一种对安装空间要求特别少的方案。
在此有利地还可以规定,凸起一体地设置在传动杆上,从而可以特别地简化传动杆的制造。
在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间隔保持件成形为在第一传动杆上的T形端部段,该端部段的宽度确定成大于联接座的形成U形横截面的U形臂的净间距,并且所述U形臂配设有至少位于第一传动杆的方向上的接合斜面。由此形成非常简单且可通用的联接部位,该联接部位此外也能非常简单地制造。
【附图说明】
其它有利的实施方式从附图中得出,附图为:
图1示出各配件部分的概图,这些配件部分可以固定在一个必要时仍未由不同的翼扇梁组装而成的翼扇上;
图2以底视图和侧视图示出联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3以底视图和侧视图示出联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和
图4示出联接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的翼扇框架由上面的水平的框架臂1、下面的水平的框架臂2、封闭侧的垂直的框架臂3和铰接侧的垂直的框架臂4组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翼扇以分解图示出,其中,这些零件相互间不是按比例画出的。
闭锁装置是带有传动杆5的传动杆配件,该传动杆由卷边轨道6覆盖和导向。该传动杆配件为此以已知的方式接纳在翼扇企口(Flügelfalz)的下沉的阶梯槽中。一在此未示出的、设置在封闭侧的操作把手通过传动杆驱动装置7的小齿轮嵌接,该操作把手在不同的旋转位置中调节闭锁装置的不同开关功能,该传动杆驱动装置根据操作把手的位置产生传动杆5的纵向运动。角部转向件8.1、8.2和8.3使传动杆5的移动运动以90°向相应相邻的框架臂转向。
为了能使旋转翻转翼扇可选地旋转打开或者翻转打开,在铰接侧在下部的(这里未示出的)框架上设有旋转翻转支承9并且在铰接侧在上部的框架臂1附近设有摆动支承10。在摆动支承10上铰接一调节装置20的调节导杆。由框架臂1至4形成的翼扇经由闭锁销13.1、13.2、13.3和13.4通过从下面嵌接位置固定地设置在框架上的闭锁嵌入部而相对于框架固定。为了将翼扇固定在翻转位置中,翻转闭锁装置14闭锁地嵌入翻转支承12中,使得翼扇能绕下面的水平轴线摆动,其中,调节臂11限制打开宽度。在旋转打开位置中,调节臂11相对于以20标出的调节装置通过闭锁元件15固定,并且保持在与之平行的位置中。
除了已经示出的闭锁装置的组成部分,即传动杆驱动装置7、角部转向件8.1、8.2和8.3、调节装置20、11以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翻转闭锁装置14的延长部19外,在带有支承9、10的翼扇侧上还设有一个延长部20。
在常见的装配顺序中,传动杆驱动装置7、调节装置20、延长部19和延长部21固定在框架臂1至4上的朝向企口侧开放的、阶梯状下沉的配件接纳槽中。这可以在已经组装好的翼扇中进行。但是也可以规定,固定在松动的各框架臂上进行,这些框架臂只有在此之后才被连接成框架上。所述装配也可以在两个成角度地组装的框架臂或者三个成U形组装的框架臂上进行。
如果相应的框架角部由这些框架臂1至4中的两个形成,则可以装配配设于该框架角部的角部转向件8.1、8.2和8.3。因此,例如角部转向件8.2从上面嵌接传动杆驱动装置7和调节装置20。角部转向件8.3根据DE 1264954B1进行装配,并且在此在箭头22的方向上被推到调节装置20的下面。
在图2中局部地示出角部转向件8.3和延长部21的联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配件部分8.3、21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卷边轨道23或24和相对于卷边轨道23或24能移动的传动杆25或26。在此,卷边轨道23、24可配设于配件槽的一个台阶并且覆盖位于配件接收槽中的传动杆25、26。
传动杆25、26通过设置在传动杆端部27、28上的联接装置29连接。联接装置29由两个联接部件30、31组成。第一联接部件30通过在传动杆26的纵向窄侧上的、沿着分段32延伸的齿部段33形成。在此,传动杆26的制造由扁平矩形材料条的进行,该材料条在侧向借助冲压模具切割。在此设置的齿部段33与第二联接部件31的齿部34互补,该第二联接部件设置在传动杆25上。传动部件31设计成围绕嵌接齿部段32的U形的联接座35,该联接座的纵向尺寸略小于分段32的纵向尺寸。
在所示的联接位置中,齿部段32相对于覆盖传动杆26的卷边轨道24往回错置,并且隐藏在该卷边轨道下面。如果因此省去对延长部21的装配,则联接部件30保持隐藏在卷边轨道24下面。而第二联接部件31在纵向上突出于卷边轨道23。因此,延长部21的装配的前提是,分段32从上面插入到联接座35的U形横截面中。
但为了能够在已经装配好的角部转向件8.3中进行装配,可规定,齿部段33具有间隔保持件36。该间隔保持件的尺寸确定成,使得当传动杆25被推到卷边轨道24下面时,该间隔保持件支承在第二传动杆25或第二联接部件31上。间隔保持件36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成形为在传动杆26上的T形的端部段37。该端部段37的宽度38确定成大于联接座35的形成U形横截面的U形臂40、41的净间距39,从而端部段37不能嵌入到U形臂之间的区域中。U形臂40、41设置有至少位于第一传动杆26的方向上的接合斜面42,由此联接座35从下面嵌接传动杆26,将该传动杆抬起并且在纵向上相对于该传动杆移动,而不形成齿部段33的齿部和联接座35的形锁合。
通过以T形端部段37为形状的间隔保持件36,该间隔保持件使联接部件30、31在传动杆25的纵向移动过程中保持脱离啮合,从而传动杆25、26能相对彼此移动。如果端部段37从联接座35旁经过,则端部段37在联接座35的背面43上从后面嵌接该联接座。由在传动杆26的以及必要时卷边轨道24的抬起过程中产生的复位力引起地,传动杆26在传动杆25的方向上运动,从而在可能的联接位置中间隔保持件36不起作用并且齿部33、34相互啮合。
在此,一设置在传动杆26的端部上的、在端部段37上的接合斜面44是有利的,因为当传动杆25、26相撞时,有利于这些传动杆的偏转。当然在此适宜的是,卷边轨道23、24如此近地相互设置,使得到达联接位置并且在此遮盖传动杆25、26。延长部21的装配由此可以在装配的角部转向件8.3中就已进行。
从图3可得出另一实施例。为了更好地展示,联接座35在此未被覆盖地示出,虽然该联接座已被传动杆覆盖。在此,间隔保持件36构成为传动杆26的弯曲的端部段50。该端部段在推入传动杆25时支承在该传动杆或联接座35上。为此设有指向传动杆25的方向的插入斜面51,该插入斜面在必要时以一个另外的、要设置在传动杆25或联接座35上的且在此未示出的插入斜面补充。
在推入传动杆25时,传动杆26被抬起。间隔保持件36的与间距39相比较小的宽度可以在联接座35的U形臂40、41之间的进一步移动过程中穿过。如果齿部段33位于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可以实现与联接座35的联接,则端部段50到达在传动杆25中的空隙52并且嵌入该空隙中。但传动杆25、26的传动连接在此也优选地通过齿部33、34的形锁合来实现,使得空隙52在尺寸上可以大于端部段50的纵向尺寸。这使端部段50的嵌入变得容易,而不会在传动杆25、26的运动过程中产生行程损失。这交替地移动,从而在尺寸较大时会导致空行程。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图4中示出。在此,间隔保持件36构成为在传动杆26上的、在联接座35的方向上伸出的凸起55。在联接位置中,联接座35中的空隙56与该凸起对置,使得这里在到达联接位置时,间隔保持件36也不再能支承在传动杆25上并且齿部33、34彼此啮合。为了能够实现相互啮合,在此也规定,凸起具有至少一个接合斜面57。
在此也可以有利地规定,凸起55一体地成形在传动杆26上。
所述的实施方式允许后来装配延长部21,而不必拆卸角部转向件8.3。但是在此也确保在角部转向件8.3处形成较小的加工耗费。所有传动杆25、26都能以冲压技术制造。
附图标记清单
1 框架臂
2 框架臂
3 框架臂
4 框架臂
5 传动杆
6 卷边轨道
7 传动杆驱动装置
8.1 角部转向件
8.2 角部转向件
8.3 角部转向件
9 旋转翻转支承
10 摆动支承
11 调节臂
12 翻转支承
13.1 闭锁销
13.2 闭锁销
13.3 闭锁销
13.4 闭锁销
14 翻转闭锁装置
15 闭锁元件
19 延长部
20 调节装置
21 延长部
22 箭头
23 卷边轨道
24 卷边轨道
25 传动杆
26 传动杆
27 传动杆端部
28 传动杆端部
29 联接装置
30 联接部件
31 联接部件
32 分段
33 齿部段
34 齿部
35 联接座
36 间隔保持件
37 端部段
38 宽度
39 间距
40 U形臂
41 U形臂
42 接合斜面
43 背面
44 接合斜面
45
50 端部段
51 插入斜面
52 空隙
53
55 凸起
56 空隙
57 接合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