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13885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8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52038.0

申请日:

2007.09.28

公开号:

CN101396521A

公开日:

2009.04.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8; A61K9/08; A61K9/10; A61K9/14; A61K9/16; A61K9/20; A61K9/48; A61P9/02; A61P9/10; A61K35/02(2006.01)N; A61K35/6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68

申请人: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 超; 郑立发; 王 猛; 秦 拢

地址:

050035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山大街2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通过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养血、清心、安神,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头昏、头晕、无力、心悸、失眠、焦虑、烦躁等临床症状,达到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 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45-180份、麦冬50-200份、山茱萸125-450份、丹参125-450份、炒 酸枣仁95-400份、桑寄生95-400份、赤芍45-200份、土鳖虫35-150份、 甘松45-200份、黄连25-90份、南五味子35-150份、龙骨75-300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药制成: 人参89份、麦冬112份、山茱萸224份、丹参224份、炒酸枣仁186份、 桑寄生186份、赤芍89份、土鳖虫75份、甘松89份、黄连45份、南五味 子67份、龙骨149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药制成: 人参45份、麦冬112份、山茱萸224份、丹参225份、炒酸枣仁186份、 桑寄生186份、赤芍89份、甘松45份、土鳖虫35份、黄连45份、南五味 子67份、龙骨149份。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药制成: 人参90份、麦冬135份、山茱萸270份、丹参200份、炒酸枣仁150份、 桑寄生150份、赤芍100份、土鳖虫100份、甘松95份、黄连60份、南五 味子75份、龙骨150份。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的活 性成分由下列步骤制成: a)人参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 粉碎成细粉; b)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参、黄连、甘松共同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 3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 c)土鳖虫粉碎成细粉; d)麦冬、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龙骨加水煎煮2次,合并提取液,滤 过,与步骤b)回收乙醇后的提取液合并,浓缩为浸膏; e)将步骤d)所得浸膏,加入步骤c)所得的药物细粉,烘干,粉碎成细粉, 加入步骤a)所得药物细粉,混匀即得该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6: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 制剂剂型为胶囊剂、片剂、冲剂、散剂、软胶囊、滴丸剂或口服液。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剂剂型为 胶囊剂、片剂、冲剂、散剂、软胶囊、滴丸剂或口服液。
8: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脑供血不足为 低血压脑供血不足。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脑供血不足为低血压脑供 血不足。

说明书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属中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13.6%的老人都患有脑血管疾病,而且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都非常高,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不仅如此,随着年轻人抽烟、酗酒、高盐、高糖、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多,致使35岁以下人群中亦有脑血管疾病的隐患。日本科学家提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概念,其病理基础就是脑动脉硬化,80%的老年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这种现象。主要临床表现为以头晕头痛为主,有时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逆行性遗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脑组织的正常血流量应维持在50ml/(100g脑组织/分钟)以上,低于该水平后脑组织就会调动其他的代偿机制来进行补偿。脑血流的自动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脑血管的舒缩状态,调节脑血流的总量来实现的,所以该机制也称为脑血流代偿。然而该代偿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血流失代偿出现后,脑组织会通过提高血氧的摄取率,增加血氧的利用来维持脑氧代谢的平衡,使脑组织的代谢率维持在正常的水平,由此来维持大脑机能的正常发挥。

    在临床上,当脑血流逐渐降低时,最先出现的临床表现是各种自觉症状,随着脑血流的进一步下降,逐渐会表现出精神症状,只有当脑血流下降到相当明显时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和体征。同时随着血流的逐渐下降,大脑的器质性改变逐渐变得更为明显,即形成了脑供血不全。慢性脑供血不全如果控制不好,在一定情况下就会出现一过性相对完全的脑机能障碍,即发展成为一过性脑供血不足。

    形成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由血管方面的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可能原因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狭窄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包括高血压及低血压;血液方面的原因可以是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等;其它的因素如肥胖、吸烟等也是形成慢性脑供血不全的促发因素。(孙晓萍,王莉.脑供血不足的药物治疗.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年第5卷第5期)

    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是由低血压所导致的,临床上可表现为乏力、头昏、头晕、眼花、眩晕、晕厥等。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症状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甚至引起疑病症、焦虑症等。西医一般主要应用血管扩张药治疗,但有些患者远期疗效不理想,治疗中副作用较多。如果过多使用,可能因外周血管扩张血压进一步下降而加重症状。从中医角度看,阴阳气血失调是引起症状的基本原因,基本原因不能去除,症状就会反复发作。(梁柯.中西医结合治疗低血压性脑供血不足33例.右江医学1999年第27卷第1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通过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养血、清心、安神,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头昏、头晕、无力、心悸、失眠、焦虑、烦躁等临床症状,达到更有效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目的。

    中国专利ZL 02146572.X公开了一种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未公开该药物组合物治疗脑供血不足的应用,本发明在该专利技术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研究后证实,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脑供血不足有良好的治疗和改善作用。中国专利ZL 02146572.X公开的内容在此全文引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人参45-180份、麦冬50-200份、山茱萸125-450份、丹参125-450份、炒酸枣仁95-400份、桑寄生95-400份、赤芍45-200份、土鳖虫35-150份、甘松45-200份、黄连25-90份、南五味子35-150份、龙骨75-30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原料药的重量比优选为:人参89份、麦冬112份、山茱萸224份、丹参224份、炒酸枣仁186份、桑寄生186份、赤芍89份、土鳖虫75份、甘松89份、黄连45份、南五味子67份、龙骨149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原料药的重量比还优选为:人参45份、麦冬112份、山茱萸224份、丹参225份、炒酸枣仁186份、桑寄生186份、赤芍89份、甘松45份、土鳖虫35份、黄连45份、南五味子67份、龙骨149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原料药的重量比还优选为:人参90份、麦冬135份、山茱萸270份、丹参200份、炒酸枣仁150份、桑寄生150份、赤芍100份、土鳖虫100份、甘松95份、黄连60份、南五味子75份、龙骨150份;

    本发明的应用中,可以按常规的制备工艺(如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所记载)处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以获得其活性成分,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可由下列步骤制成:

    a)人参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成细粉;

    b)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参、黄连、甘松共同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

    c)土鳖虫粉碎成细粉;

    d)麦冬、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龙骨加水煎煮2次,合并提取液,滤过,与步骤b)回收乙醇后的提取液合并,浓缩为浸膏;

    e)将步骤d)所得浸膏,加入步骤c)所得的药物细粉,烘干,粉碎成细粉,加入步骤a)所得药物细粉,混匀即得该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

    本发明还公开了含有上述中药组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的药物制剂为胶囊剂、片剂、冲剂、散剂、软胶囊、滴丸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作为活性组分的原料药的拉丁名及其加工方法来自《中药大辞典》(1977年7月,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药典》(2005年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还可以按常规的制备工艺,例如,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记载的制剂工艺,制成药剂学可接受的任意常规剂型,例如胶囊剂、片剂、冲剂、散剂、软胶囊、滴丸剂或口服液等。为使所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PEG4000,虫蜡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所述脑供血不足为低血压脑供血不足。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用量,按活性组分原料药总重量计,为7—28克/日,可每日服用一次,优选分2-4次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但其不能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为了便于该中药组合物的应用,将该中药组合物制备为胶囊剂

    处方:人参89克、麦冬112克、山茱萸224克、丹参224克、炒酸枣仁186克、桑寄生186克、赤芍89克、土鳖虫75克、甘松89克、黄连45克、南五味子67克、龙骨149克

    制备方法:

    a)人参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时,以后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烘干,粉碎成80目细粉;

    b)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参、黄连、甘松共同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

    c)土鳖虫粉碎成80目细粉;

    d)麦冬、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龙骨加水煎煮2次,合并提取液,滤过,与步骤b)回收乙醇后的提取液合并,浓缩为浸膏;

    e)将步骤d)所得浸膏,加入步骤c)所得的药物细粉,烘干,粉碎成80目细粉,加入步骤a)所得药物细粉,混匀,装入1000粒胶囊。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试验例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试验。

    为阐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用按实施例1方法制得的胶囊(以下称本发明药物)进行了如下临床试验。

    一、诊断性评价

    1.病史和体检

    (1)低血压史,体位性低血压史和家族遗传史,体位性头晕或头昏。

    (2)晕厥发作史:

    ①前驱症状:多见于体位变化,卧位或蹲位至站立时,常有心慌、眼花、黑蒙、恶心、苍白、震颤等。常无外伤,亦有无前驱症状,频发晕厥的严重病例。

    ②发作时症状:意识障碍、癫痫样抽搐,1-2分钟,恢复,心率缓慢,四肢发凉,面色苍白,无尿便失禁。

    ③恢复期:无头痛或肢痛,可回忆发病过程,部分病人有数分钟至数小时的乏力、心慌、头昏等。

    (3)躯体疾病及药物史

    (4)监测体位变化时血压的改变:病人平卧>5min,测卧位血压和心率3次,令病人数秒内站立,测直立后1、3、7min BP、P及其差值,对早期无血压下降者,应连续测10分钟。(AAN,AAS或Thulesius法)

    注意:测卧坐血压变化不可靠,两上肢血压和脉膊强度是否相等(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病变)。亦有卧位呈高血压的病例。

    结果:收缩压<100mmHg或在直立后收缩压差≥20mmHg或舒张压差≥10mmHg,部份病例体位(卧、立或蹲一立位)变时,血压可下降为:“0”,心率<40次/分或停止。

    2.晕厥病人的倾斜试验

    表2 晕厥病人倾斜试验结果

    敏感性和特异性:60%-80%;重复性:67%-85%;阳性结果与倾斜角度(60°、70°、90°)和异丙肾上腺素的量和速度有关

    3.Valsalva试验

    4.辅助检查:

    CT/MRI

    EKG、BP、EEG监测

    自主神经功能测验

    精神病学量表评估: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等

    5.排除其他疾病:TIA、癫痫、猝倒发作、低血糖昏迷、锁骨下盗血综合征等。

    二、资料与方法

    1、病历入选与治疗方法

    表5 两组纳入病例的基本情况

    142例有脑供血不足的低血压患者,按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为两组:对照组70例接受管通(奈科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5-30mg/d.,分2-3次口服,疗程3月。处理组72例,除对照组给予的管通(奈科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外,再加本发明药物胶囊剂(0.4g/粒)3粒,一日3次,疗程3月。按临床试验的评价指标,每月评价一次。以治疗后3月末的评定结果作为评定临床疗效的标准。

    2、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表6 临床试验的评价指标

    三、试验结果

    表7 两组间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比较(3月末)

    两组患者均在服药前1月后有效,2月后病情基本稳定,3月后疗效明显,除少数病例外,但仍虽继续服药才能维持日常工作和生活。3月末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显示,管通联合本发明药物治疗各类低血压脑供血不足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管通治疗组(P<0.01),有效率则相反,处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本发明药物可以提高低血压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在我们的观察中发现本发明药物对低血压脑供血不足患者的失眠、多梦、心悸、气短、乏力、焦虑、烦躁等症状改善比较明显。处理组的升高的血压波动小,稳定度高。

    四、讨论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的人参、麦冬、五味子具有益气养阴功能,山茱萸、酸枣仁、龙骨、黄连具有养血、清心、安神的作用,丹参、赤芍、土鳖虫具有活血通络功能,这些科学的配方有利于低血压患者的气血两虚、络虚不荣,所致的心脑功能障碍症状的改善。

    五、结论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以有效地治疗脑供血不足,尤其是对于治疗低血压脑供血不足,效果尤佳。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供血不足药物中的应用。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通过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养血、清心、安神,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头昏、头晕、无力、心悸、失眠、焦虑、烦躁等临床症状,达到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