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121310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96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66728.3

申请日:

2009.04.01

公开号:

CN101518218A

公开日:

2009.09.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K 67/02申请日:20090401授权公告日:20110928终止日期:2013040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7/02; A01K1/00; A01K1/015; E04H5/08; C12N1/16; A23K1/16; A23K1/18; A23K1/00

主分类号:

A01K67/02

申请人:

刘海章; 李朝辉; 纪忠安; 刘 峰; 姜海龙

发明人:

刘海章; 李朝辉; 纪忠安; 刘 峰; 王伟利; 孙博兴; 姜海龙

地址:

130062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东安村长春双赢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魏征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属于养猪方法。包括建立发酵床式猪舍,向发酵垫料中添加的、具有调节发酵效果的促发酵剂,发酵床的日常维护,猪只的饲养管理参照《NY/T 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进行,采用保健营养剂。本发明整合现代发酵技术、宽位饲养技术和小空间环境控制技术等,形成的满足猪福利、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等客观需求的发酵床式生态养猪技术体系。经过长期的熟化、示范和推广,具有提高仔猪健康水平、减少母猪产后疾患、减少粪污排放和节省劳动力投入等特点,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一、建立发酵床式猪舍
通风量保证在0.5~1.0m3/h.kg;采用钟楼式结构,尺寸:后墙高2.2~2.4m、脊高3.2~3.6m、跨度8.4~12.0m;墙体建筑材料采用砖混,或采用现代建筑材料,猪舍内采用发酵床,该发酵床的修建方法是:
(1)、猪舍内发酵池的修建
发酵池是容纳发酵垫料的地方,形式有地上式、地下式和地上-地下结合式三种,发酵池的四壁应与猪舍墙壁有0.8m~1.2m的距离,发酵池中间有间隔或不加间隔;
(2)、铺设发酵垫料
原料选择:以常见的农副产品为主,包括玉米秸秆、玉米芯、稻壳、食用菌生产的废弃培养基和锯末;
原料配比: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稻壳、锯末按照35%、40%和20%的比例混合,添加5%的红土,矿物盐少许,制成发酵垫料;
垫料发酵:一种是将配比好的发酵垫料堆放在一个固定的车间,喷洒促发酵剂和调节水分,或者经自然发酵,达到良好的发酵效果后,铺设到修建好的发酵池中;另一种是将配比好的发酵垫料直接铺设到发酵池中,经喷洒促发酵剂和调节水分后,一边养猪一边发酵;
二、促发酵剂的的制备
向发酵垫料中添加的、具有调节发酵效果的促发酵剂,包括两种:促发酵营养剂和促发酵菌剂;
(1)、促发酵营养剂
其组成为植物源营养剂:动物源营养剂=65%:35%;促发酵营养剂制作方法如下:
植物源促发酵营养剂是由下列按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制成的:
尿素                        5~10份
红糖                        15~30份
苜蓿枝叶                    15~30份
益母蒿枝叶                  25~35份
杨树叶                      5~15份
柳树叶                      5~15份
制备步骤如下:
原料采集:采集距顶叶10cm的苜蓿、益母蒿、生长期5~10日的杨树叶和柳树叶;
装料:将原料按配方比例均匀搅拌,放入容器中,压上小石块,盖上一张宣纸、系绳,隔一天后材料体积缩小为容器的三分之二,然后拿出小石块,再盖宣纸、系绳;装罐后的生产料水分含量为80%;
发酵:发酵的温度处于18~37℃之间,以37℃为宜,3~7天后,发酵好的调节液呈现黄绿色,气味香甜;
保存:将发酵好的调节液用纱布过滤,保存于4℃的条件下,备用;
(2)、动物源促发酵营养剂
原料选择:以常见的动物加工副产品为主料,主料优选下列重量份数比的鱼头、鱼骨、鱼的内脏,该原料要进行加热消毒;
配方:
主料:
鱼头                     30~40份
鱼骨                     20~40份
鱼内脏                   15~35份
红糖                     65~115份
辅料:
动物骨头                 0~10份
鸡蛋                     0~6份
石粉                     0~6份
水果                     0~3份
蔬菜                     0~2份
步骤:
装料:将主料和辅料混拌,混合好后装入陶制罐中发酵;
发酵:在30~35℃条件下,经过2~3天后,开始形成液体,9~11天可完熟,提取液体使用;
发酵好后,按比例将植物源和动物源的促发酵营养剂混合,喷洒到垫料中,促进微生物的发酵;
(3)、促发酵菌剂的制备
促发酵菌液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发酵程度、引导发酵方向,
培养基:以低聚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以麦麸为基质,添加矿物质盐,按重量份数比如下:
红糖                 4~6份
尿素                 2~4份
玉米面               4~6份
添加剂               1~3份
麦麸                 75~85份
红土                 4~6份
其中添加剂配方如下:
FeSO4·7H2O                    100g
CuSO4·5H2O                    100g
ZnSO4·7H2O                    236g
KI                            0.15g
Na2SeO3·5H2O                  0.3mg
VitA                          8000000IU
VitD3                         320000IU
生物素                        0.1g
培养基灭菌,以温水将培养基调制水分含量为60%;
菌种:以发酵成熟的垫料为菌种采集原料,接种于培养基中,37℃培养,当长出白色或淡黄色菌丝为培养成熟,或用市售的酵母、纳豆菌、乳酸菌菌种为主要成分,按照各自的产品说明进行培养;
三、发酵床的日常维护
(1)、饲养密度
断奶前后~15公斤仔猪:0.7~1.0平方米/头;
15~60公斤保育猪:1.0平方米/头~1.5平方米/头;
60公斤以上的生猪育肥猪:1.5~2.0平方米/头;
(2)、翻耙频率
进行垫料翻耙工作,3~5天翻耙一次,使整个垫料与猪粪尿均匀混合;
(3)、猪群饲养
猪只的饲养管理参照《NY/T 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进行;
(4)、采用保健营养剂
保健营养剂的制备,包括下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和制备方法:
配方:
当归                 30~35份
甘草                 25~30份
桂皮                 22~24份
生姜                 16~25份
大蒜                 1~4份
制备方法:用米酒或啤酒将材料浸泡,以刚浸没材料为宜,放置11~13小时;放入相当于材料重量的三分之一的红糖,在30~35℃条件下,发酵5天;然后,将该发酵原料装入陶制发酵容器中,该发酵原料占容器的三分之一,用50~60度白酒添满,7~10天后抽出液体;剩余的渣子可再倒入50~60度白酒,反复利用5次,这时须将酿制后的营养液保留容器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后再加满50~60度白酒。
将发酵好的营养剂按照10mL/10kg.d的剂量进行饮水或拌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建立发酵床式猪舍中现代建筑材料采用:钢骨架外罩双层聚氯乙烯膜。

说明书

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养猪的方法。
技术背景
在现代养猪业中,疫病防治困难、生产成本提高、猪肉及其制品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养猪生产者和科研工作者。而这些问题在以水泥地和限位(栏)为主要特点的养猪场表现得尤为突出:母猪产后疾患多、仔猪腹泻问题严重、保育猪生长受阻等。同时,环境污染严重:固形可视污染物堆积、臭味浓重,严重威胁了人居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以解决现代养猪技术中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疫病防治困难和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建立发酵床式猪舍
猪舍建筑以利于通风为基本原则,通风量保证在0.5~1.0m3/h.kg;采用钟楼式结构,尺寸:后墙高2.2~2.4m、脊高3.2~3.6m、跨度8.4~12.0m;墙体建筑材料采用砖混,或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如钢骨架外罩双层聚氯乙烯膜;猪舍内采用发酵床,该发酵床的修建方法是:
(1)、猪舍内发酵池的修建
发酵池是容纳发酵垫料的地方,形式有地上式、地下式和地上-地下结合式三种,发酵池的四壁应与猪舍墙壁有0.8m~1.2m的距离,发酵池中间不加间隔;
(2)、铺设发酵垫料
原料选择:以常见的农副产品为主,包括玉米秸秆、玉米芯、稻壳、食用菌生产的废弃培养基和锯末;
原料配比: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稻壳、锯末按照20%、55%和20%的比例混合,添加5%的红土,矿物盐少许,制成发酵垫料;
垫料发酵:一种是将配比好的发酵垫料堆放在一个固定的车间,喷洒促发酵剂和调节水分,或者经自然发酵,达到良好的发酵效果后,铺设到修建好的发酵池中;另一种是将配比好的发酵垫料直接铺设到发酵池中,经喷洒促发酵剂和调节水分后,一边养猪一边发酵;
二、促发酵剂的的制备
向发酵垫料中添加的、具有调节发酵效果的促发酵剂,包括两种:促发酵营养剂和促发酵菌剂;
(1)、促发酵营养剂
促发酵营养剂的主要作用是在垫料中有机营养物质不足时,补充有机物,为微生物发酵提供营养物质,根据微生物的生物特性,促发酵营养剂主要以提供低聚糖为主的植物源促发酵营养剂和提供氮素为主的动物源促发酵营养剂组成,其组成为植物源营养剂:动物源营养剂为65%:35%;促发酵营养剂制作方法如下:
植物源促发酵营养剂是由下列按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制成的:
尿素               5~10份
红糖                   15~30份
苜蓿枝叶               15~30份
益母蒿枝叶             25~35份
杨树叶                 5~15份
柳树叶                 5~15份
制备步骤如下:
原料采集:采集距顶叶10cm的苜蓿、益母蒿、生长期5~10日的杨树叶和柳树叶;
装料:将原料按配方比例均匀搅拌,放入容器中,压上小石块,盖上一张宣纸、系绳,隔一天后材料体积缩小为容器的三分之二,然后拿出小石块,再盖宣纸、系绳;装罐后的生产料水分含量为80%;
发酵:发酵的温度处于18~37℃之间,以37℃为宜,3~7天后,发酵好的调节液呈现黄绿色,气味香甜;
保存:将发酵好的调节液用纱布过滤,保存于4℃的条件下,备用;
(2)、动物源促发酵营养剂
原料选择:以常见的动物加工副产品为主料,主料优选下列重量份数比的鱼头、鱼骨、鱼的内脏,该原料要进行加热消毒;
配方:
主料:
鱼头              30~40份
鱼骨              20~40份
鱼内脏                15~35份
红糖                  65~115份
辅料:
动物骨头              0~10份
鸡蛋                  0~6份
石粉                  0~6份
水果                  0~3份
蔬菜                  0~2份
步骤:
装料:将主料和辅料混拌,混合好后装入陶制罐中发酵;
发酵:在30~35℃条件下,经过2~3天后,开始形成液体,9~11天可完熟,提取液体使用;
发酵好后,按比例将植物源和动物源的促发酵营养剂混合,喷洒到垫料中,促进微生物的发酵;
(3)、促发酵菌剂的制备
促发酵菌液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发酵程度、引导发酵方向,
培养基:以低聚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以麦麸为基质,添加矿物质盐,按重量份数比如下:
红糖           4~6份
尿素           2~4份
玉米面         4~6份
添加剂         1~3份
麦麸                  75~85份
红土                  4~6份
其中添加剂配方如下:
FeSO4·7H2O             100g
CuSO4·5H2O             100g
ZnSO4·7H2O             236g
KI                      0.15g
Na2SeO3·5H2O            0.3mg
VitA                    8000000IU
VitD3                   320000IU
生物素                  0.1g
培养基灭菌,以温水将培养基调制水分含量为60%;
菌种:以发酵成熟的垫料为菌种采集原料,接种于培养基中,37℃培养,当长出白色或淡黄色菌丝为培养成熟,或用市售的酵母、纳豆菌、乳酸菌菌种为主要成分,按照各自的产品说明进行培养;
三、发酵床的日常维护
(1)、饲养密度
断奶前后~15公斤仔猪:0.7~1.0平方米/头;
15~60公斤保育猪:1.0平方米/头~1.5平方米/头;
60公斤以上的生猪育肥猪:1.5~2.0平方米/头;
(2)、翻耙频率
进行垫料翻耙工作,3~5天翻耙一次,使整个垫料与猪粪尿均匀混合;
(3)、猪群饲养
猪只的饲养管理参照《NY/T 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进行;
(4)、采用保健营养剂
由于猪饲料中减少或没有抗生素、促生长添加剂的添加,垫料也不宜大面积喷洒消毒剂进行消毒,故增强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显得非常重要;本发明采用保健营养剂,通过饮水、拌料等方式服用,提高猪只肠道粘膜免疫水平,降低疫病风险,促进猪只生长;保健营养剂的制备,包括下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和制备方法:
配方:
当归            30~35份
甘草            25~30份
桂皮            22~24份
生姜            16~25份
大蒜            1~4份
制备方法:用米酒或啤酒将材料浸泡,以刚浸没材料为宜,放置11~13小时;放入相当于材料重量的三分之一的红糖,在30~35℃条件下,发酵5天;然后,将该发酵原料装入陶制发酵容器中,该发酵原料占容器的三分之一,用50~60度白酒添满,7~10天后抽出液体;剩余的渣子可再倒入50~60度白酒,反复利用5次,这时须将酿制后的营养液保留容器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后再加满50~60度白酒。
将发酵好的营养剂按照10mL/10kg.d的剂量进行饮水或拌料。
本发明以我国北方寒季养猪的厚垫草为技术雏形,整合现代发酵技术、宽位饲养技术和小空间环境控制技术等,形成的满足猪福利、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等客观需求的发酵床式生态养猪技术体系。经过长期的熟化、示范和推广,具有提高仔猪健康水平、减少母猪产后疾患、减少粪污排放和节省劳动力投入等特点,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与传统养殖方法相比的优点是:
一、满足猪福利要求
在养猪生产现场,猪群的应激问题一直困扰养猪生产者。因为应激带来的生产问题层出不穷。典型的例子就是原产于比利时的皮特兰猪在生产现场因为应激而大量死亡的现象。隐性损失更是不易被觉察。比如,一个存栏100头商品育肥猪的猪舍内,因为某一头猪的应激而使全群躁动,进而出现吼叫、奔跑。假设这一过程中,每头猪耗料50克,则5公斤的饲料白白被浪费掉。如果按照每公斤饲料1.8元计算,则9.0元钱就损失了。
生态养猪的技术满足了猪只具有的“拱土觅食”的生物学习性,减少了应激,也间接减少了饲料的浪费。同时,当猪只接触了富集在垫料中的红土、畜牧盐时,又能补充大量的矿物质。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也有利于促进母猪的断奶后发情。
二、降低环境污染
当猪粪便和尿液排泄到发酵垫料中后,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粪便大部分被降解成菌体蛋白,而尿液中的水分被直接蒸发成水蒸气而散发。这样的生产系统不存在粪便和尿液清理的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发酵床的生物发酵作用,使蚊蝇的卵没有适合的生存环境,进而无法发育成苍蝇和蚊子,减少了圈舍内的蚊蝇量。同时,也减少了疾病的传播,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日本脑炎”的传播中。
三、改善环境条件
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11月份初到5月中旬之间的晚间环境温度和11月末到4月末的白天环境温度不是生长育肥猪的最适温度。较低的环境温度严重地阻碍了猪只的健康成长。鉴于此,大量的猪舍保温装置和设备被养猪生产单位和个人大量使用。产生的后果主要三个:猪体感温度达不到要求;增加采暖费用和呼吸道疾病增加。
经过本项目测试得知,生态养猪的发酵床面温度可以达到40℃,没深入床面下20厘米,温度升高10℃。而且,这种发酵床温度不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为猪只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恒温环境。当环境温度低于猪只最适温度时,猪只拱入发酵的垫料中取暖,只露出一少部分身体。
另外,无论是地热式取暖,还是暖气/热风炉式的取暖,最大的弊端是以对流的方式搅动空气。搅动的空气带着病原菌在舍内循环,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发酵床的生物产热温和,不会有强烈的空气对流产生,有利于提高猪只的体感温度,降低取暖费用。
对于降低发病率,主要的原因有:发酵床的温度不适合大部分的病原菌生存,特别是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对养猪生产威胁巨大的病原菌。在这些病原菌通过体表伤口、呼吸道或者消化道进入到猪体内并引起感染前,就已经被生物热杀死了。这在当今疫病防治难度加大的今天,其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发酵床富含大量的乳酸菌、酵母菌等益生素,在仔猪粘膜免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环境温度的作用,较大程度地降低了仔猪腹泻率。
四、提高经济效益
按2006年上半年情况计算,传统养猪一头育肥猪饲养到出栏220斤的成本是:745元,其中仔猪价格为240元、玉米500斤×0.6元/斤=300元、浓缩料80斤价格为160元、兽药15元、水电暖为15元、饲养管理费15元。料肉比为3.05:1,成本价与增重比为3.38元:1斤,利润:售价为4.05元/斤,利润为150元/头。
应用本发明除上述获得的利润外,节约增效的利润为:75元/头,具体为售药节约10元/头、水电暖节约10元/头、节约劳动力10元/头、售价高出0.2元/斤即可增值45元/头。在新的市场行情下,效益更加可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建立发酵床式猪舍
猪舍建筑以利于通风为基本原则,通风量保证在0.5m3/h.kg;采用钟楼式结构,尺寸:后墙高2.2m、脊高3.2m、跨度8.4m;墙体建筑材料采用砖混,猪舍内采用发酵床,该发酵床的修建方法是:
(1)、猪舍内发酵池的修建
发酵池是容纳发酵垫料的地方,采用地上式,发酵池的四壁应与猪舍墙壁有0.8m的距离,发酵池中间没有间隔;
(2)、铺设发酵垫料
原料选择:以常见的农副产品为主,包括玉米秸秆、玉米芯、稻壳、食用菌生产的废弃培养基和锯末;
原料配比: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稻壳、锯末按照35%、40%和20%的比例混合,添加5%的红土,矿物盐少许,制成发酵垫料;
垫料发酵:一种是将配比好的发酵垫料堆放在一个固定的车间,喷洒促发酵剂和调节水分,或者经自然发酵,达到良好的发酵效果后,铺设到修建好的发酵池中;另一种是将配比好的发酵垫料直接铺设到发酵池中,经喷洒促发酵剂和调节水分后,一边养猪一边发酵;
二、促发酵剂的制备
向发酵垫料中添加的、具有调节发酵效果的促发酵剂,包括两种:促发酵营养剂和促发酵菌剂;
(1)、促发酵营养剂
促发酵营养剂的主要作用是在垫料中有机营养物质不足时,补充有机物,为微生物发酵提供营养物质,根据微生物的生物特性,促发酵营养剂主要以提供低聚糖为主的植物源促发酵营养剂和提供氮素为主的动物源促发酵营养剂组成,其组成为植物源营养剂:动物源营养剂=65%:35%;促发酵营养剂制作方法如下:
植物源促发酵营养剂是由下列按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制成的:
尿素               5份
红糖                15份
苜蓿枝叶            15份
益母蒿枝叶          25份
杨树叶              5份
柳树叶              5份
制备步骤如下:
原料采集:采集距顶叶10cm的苜蓿、益母蒿、生长期5~10日的杨树叶和柳树叶;
装料:将原料按配方比例均匀搅拌,放入容器中,压上小石块,盖上一张宣纸、系绳,隔一天后材料体积缩小为容器的三分之二,然后拿出小石块,再盖宣纸、系绳;装罐后的生产料水分含量为80%;
发酵:发酵的温度18℃,3~7天后,发酵好的调节液呈现黄绿色,气味香甜;
保存:将发酵好的调节液用纱布过滤,保存于4℃的条件下,备用;
(2)、动物源促发酵营养剂
原料选择:以常见的动物加工副产品为主料,主料优选下列重量份数比的鱼头、鱼骨、鱼的内脏,该原料要进行加热消毒;
配方:
主料:
鱼头         30份
鱼骨         20份
鱼内脏       15份
红糖         65份
步骤:
装料:将主料和辅料混拌,混合好后装入陶制罐中发酵;
发酵:在30℃条件下,经过2~3天后,开始形成液体,9~11天可完熟,提取液体使用;
发酵好后,按比例将植物源和动物源的促发酵营养剂混合,喷洒到垫料中,促进微生物的发酵;
(3)、促发酵菌剂的制备
促发酵菌液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发酵程度、引导发酵方向,
培养基:以低聚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以麦麸为基质,添加矿物质盐,按重量份数比如下:
红糖                4份
尿素                2份
玉米面              4份
添加剂              1份
麦麸                75份
红土                4份
其中添加剂配方如下:
FeSO4·7H2O       100g
CuSO4·5H2O       100g
ZnSO4·7H2O       236g
KI                     0.15g
Na2SeO3·5H2O           0.3mg
VitA                   8000000IU
VitD3                  320000IU
生物素                 0.1g
培养基灭菌,以温水将培养基调制水分含量为60%;
菌种:以发酵成熟的垫料为菌种采集原料,接种于培养基中,37℃培养,当长出白色或淡黄色菌丝为培养成熟,或用市售的酵母、纳豆菌、乳酸菌菌种为主要成分,按照各自的产品说明进行培养;
三、发酵床的日常维护
(1)、饲养密度
断奶前后~15公斤仔猪:0.7~1.0平方米/头;
15~60公斤保育猪:1.0平方米/头~1.5平方米/头;
60公斤以上的生猪育肥猪:1.5~2.0平方米/头;
(2)、翻耙频率
进行垫料翻耙工作,3天翻耙一次,使整个垫料与猪粪尿均匀混合;
(3)、猪群饲养
猪只的饲养管理参照《NY/T 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进行;
(4)、采用保健营养剂
由于猪饲料中减少或没有抗生素、促生长添加剂的添加,垫料也不宜大面积喷洒消毒剂进行消毒,故增强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显得非常重要;本发明采用保健营养剂,通过饮水、拌料等方式服用,提高猪只肠道粘膜免疫水平,降低疫病风险,促进猪只生长;保健营养剂的制备,包括下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和制备方法:
配方:
当归            30份
甘草            25份
桂皮            22份
生姜            16份
大蒜            1份
制备方法:用米酒或啤酒将材料浸泡,以刚浸没材料为宜,放置11小时;放入相当于材料重量的三分之一的红糖,在30℃条件下,发酵5天;然后,将该发酵原料装入陶制发酵容器中,该发酵原料占容器的三分之一,用50~60度白酒添满,7天后抽出液体;剩余的渣子可再倒入50~60度白酒,反复利用5次,这时须将酿制后的营养液保留容器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后再加满50~60度白酒。
将发酵好的营养剂按照10mL/10kg.d的剂量进行饮水或拌料。
实施例2
一、建立发酵床式猪舍
猪舍建筑以利于通风为基本原则,通风量保证在0.75m3/h.kg;采用钟楼式结构,尺寸:后墙高2.3m、脊高3.4m、跨度10.2m;墙体建筑材料采用钢骨架外罩双层聚氯乙烯膜;猪舍内采用发酵床,该发酵床的修建方法是:
(1)、猪舍内发酵池的修建
发酵池是容纳发酵垫料的地方,采用地下式,发酵池的四壁应与猪舍墙壁有1.0m的距离,发酵池中间不加间隔;
(2)、铺设发酵垫料
原料选择:以常见的农副产品为主,包括玉米秸秆、玉米芯、稻壳、食用菌生产的废弃培养基和锯末;
原料配比: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稻壳、锯末按照35%、40%和20%的比例混合,添加5%的红土,矿物盐少许,制成发酵垫料;
垫料发酵:一种是将配比好的发酵垫料堆放在一个固定的车间,喷洒促发酵剂和调节水分,或者经自然发酵,达到良好的发酵效果后,铺设到修建好的发酵池中;另一种是将配比好的发酵垫料直接铺设到发酵池中,经喷洒促发酵剂和调节水分后,一边养猪一边发酵;
二、促发酵剂的的制备
向发酵垫料中添加的、具有调节发酵效果的促发酵剂,包括两种:促发酵营养剂和促发酵菌剂;
(1)、促发酵营养剂
促发酵营养剂的主要作用是在垫料中有机营养物质不足时,补充有机物,为微生物发酵提供营养物质,根据微生物的生物特性,促发酵营养剂主要以提供低聚糖为主的植物源促发酵营养剂和提供氮素为主的动物源促发酵营养剂组成,其组成为植物源营养剂:动物源营养剂=65%:35%;促发酵营养剂制作方法如下:
植物源促发酵营养剂是由下列按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制成的:
尿素              7.5份
红糖              22.50份
苜蓿枝叶          22.5份
益母蒿枝叶        30份
杨树叶            10份
柳树叶            10份
制备步骤如下:
原料采集:采集距顶叶10cm的苜蓿、益母蒿、生长期5~10日的杨树叶和柳树叶;
装料:将原料按配方比例均匀搅拌,放入容器中,压上小石块,盖上一张宣纸、系绳,隔一天后材料体积缩小为容器的三分之二,然后拿出小石块,再盖宣纸、系绳;装罐后的生产料水分含量为80%;
发酵:发酵的温度处于26℃之间,3~7天后,发酵好的调节液呈现黄绿色,气味香甜;
保存:将发酵好的调节液用纱布过滤,保存于4℃的条件下,备用;
(2)、动物源促发酵营养剂
原料选择:以常见的动物加工副产品为主料,主料优选下列重量份数比的鱼头、鱼骨、鱼的内脏,该原料要进行加热消毒;
配方:
主料:
鱼头           35份
鱼骨           30份
鱼内脏         25份
红糖           90份
辅料:
猪骨头         5份
鸡蛋           3份
石粉           3份
水果           1.5份
蔬菜           1份
步骤:
装料:将主料和辅料混拌,混合好后装入陶制罐中发酵;
发酵:在32℃条件下,经过2~3天后,开始形成液体,9~11天可完熟,提取液体使用;
发酵好后,按比例将植物源和动物源的促发酵营养剂混合,喷洒到垫料中,促进微生物的发酵;
(3)、促发酵菌剂的制备
促发酵菌液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发酵程度、引导发酵方向,
培养基:以低聚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以麦麸为基质,添加矿物质盐,按重量份数比如下:
红糖      5份
尿素      3份
玉米面         5份
添加剂         2份
麦麸           80份
红土           5份
其中添加剂配方如下:
FeSO4·7H2O                  100g
CuSO4·5H2O                  100g
ZnSO4·7H2O                  236g
KI                          0.15g
Na2SeO3·5H2O                0.3mg
VitA                        8000000IU
VitD3                       320000IU
生物素                      0.1g
培养基灭菌,以温水将培养基调制水分含量为60%;
菌种:以发酵成熟的垫料为菌种采集原料,接种于培养基中,37℃培养,当长出白色或淡黄色菌丝为培养成熟,或用市售的酵母、纳豆菌、乳酸菌菌种为主要成分,按照各自的产品说明进行培养;
三、发酵床的日常维护
(1)、饲养密度
断奶前后~15公斤仔猪:0.7~1.0平方米/头;
15~60公斤保育猪:1.0平方米/头~1.5平方米/头;
60公斤以上的生猪育肥猪:1.5~2.0平方米/头;
(2)、翻耙频率
进行垫料翻耙工作,4天翻耙一次,使整个垫料与猪粪尿均匀混合;
(3)、猪群饲养
猪只的饲养管理参照《NY/T 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进行;
(4)、采用保健营养剂
由于猪饲料中减少或没有抗生素、促生长添加剂的添加,垫料也不宜大面积喷洒消毒剂进行消毒,故增强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显得非常重要;本发明采用保健营养剂,通过饮水、拌料等方式服用,提高猪只肠道粘膜免疫水平,降低疫病风险,促进猪只生长;保健营养剂的制备,包括下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和制备方法:
配方:
当归            32.5份
甘草            30份
桂皮            23份
生姜            20.5份
大蒜            2.5份
制备方法:用米酒或啤酒将材料浸泡,以刚浸没材料为宜,放置12小时;放入相当于材料重量的三分之一的红糖,在32℃条件下,发酵5天;然后,将该发酵原料装入陶制发酵容器中,该发酵原料占容器的三分之一,用50~60度白酒添满,7~10天后抽出液体;剩余的渣子可再倒入50~60度白酒,反复利用5次,这时须将酿制后的营养液保留容器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后再加满50~60度白酒。
将发酵好的营养剂按照10mL/10kg.d的剂量进行饮水或拌料。
实施例3
一、建立发酵床式猪舍
猪舍建筑以利于通风为基本原则,通风量保证在1.0m3/h.kg;采用钟楼式结构,尺寸:后墙高2.4m、脊高3.6m、跨度12.0m;墙体建筑材料采用砖混;猪舍内采用发酵床,该发酵床的修建方法是:
(1)、猪舍内发酵池的修建
发酵池是容纳发酵垫料的地方,采用地上-地下结合式三种,发酵池的四壁应与猪舍墙壁有1.2m的距离,发酵池中间不加间隔;
(2)、铺设发酵垫料
原料选择:以常见的农副产品为主,包括玉米秸秆、玉米芯、稻壳、食用菌生产的废弃培养基和锯末;
原料配比: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与稻壳、锯末按照35%、40%和20%的比例混合,添加5%的红土,矿物盐少许,制成发酵垫料;
垫料发酵:一种是将配比好的发酵垫料堆放在一个固定的车间,喷洒促发酵剂和调节水分,或者经自然发酵,达到良好的发酵效果后,铺设到修建好的发酵池中;另一种是将配比好的发酵垫料直接铺设到发酵池中,经喷洒促发酵剂和调节水分后,一边养猪一边发酵;
二、促发酵剂的的制备
向发酵垫料中添加的、具有调节发酵效果的促发酵剂,包括两种:促发酵营养剂和促发酵菌剂;
(1)、促发酵营养剂
促发酵营养剂的主要作用是在垫料中有机营养物质不足时,补充有机物,为微生物发酵提供营养物质,根据微生物的生物特性,促发酵营养剂主要以提供低聚糖为主的植物源促发酵营养剂和提供氮素为主的动物源促发酵营养剂组成,其组成为植物源营养剂:动物源营养剂=65%:35%;促发酵营养剂制作方法如下:
植物源促发酵营养剂是由下列按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制成的:
尿素                10份
红糖                30份
苜蓿枝叶            30份
益母蒿枝叶          35份
杨树叶              15份
柳树叶              15份
制备步骤如下:
原料采集:采集距顶叶10cm的苜蓿、益母蒿、生长期5~10日的杨树叶和柳树叶;
装料:将原料按配方比例均匀搅拌,放入容器中,压上小石块,盖上一张宣纸、系绳,隔一天后材料体积缩小为容器的三分之二,然后拿出小石块,再盖宣纸、系绳;装罐后的生产料水分含量为80%;
发酵:发酵的温度处于37℃之间,3~7天后,发酵好的调节液呈现黄绿色,气味香甜;
保存:将发酵好的调节液用纱布过滤,保存于4℃的条件下,备用;
(2)、动物源促发酵营养剂
原料选择:以常见的动物加工副产品为主料,主料优选下列重量份数比的鱼头、鱼骨、鱼的内脏,该原料要进行加热消毒;
配方:
主料:
鱼头               40份
鱼骨               40份
鱼内脏             35份
红糖               115份
辅料:
动物骨头           10份
鸡蛋               6份
石粉               6份
水果               3份
蔬菜               2份
步骤:
装料:将主料和辅料混拌,混合好后装入陶制罐中发酵;
发酵:在35℃条件下,经过2~3天后,开始形成液体,9~11天可完熟,提取液体使用;
发酵好后,按比例将植物源和动物源的促发酵营养剂混合,喷洒到垫料中,促进微生物的发酵;
(3)、促发酵菌剂的制备
促发酵菌液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发酵程度、引导发酵方向,
培养基:以低聚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以麦麸为基质,添加矿物质盐,按重量份数比如下:
红糖          6份
尿素          4份
玉米面        6份
添加剂        3份
麦麸          85份
红土          6份
其中添加剂配方如下:
FeSO4·7H2O            100g
CuSO4·5H2O            100g
ZnSO4·7H2O            236g
KI                    0.15g
Na2SeO3·5H2O          0.3mg
VitA                  8000000IU
VitD3                 320000IU
生物素                0.1g
培养基灭菌,以温水将培养基调制水分含量为60%;
菌种:以发酵成熟的垫料为菌种采集原料,接种于培养基中,37℃培养,当长出白色或淡黄色菌丝为培养成熟,或用市售的酵母、纳豆菌、乳酸菌菌种为主要成分,按照各自的产品说明进行培养;
三、发酵床的日常维护
(1)、饲养密度
断奶前后~15公斤仔猪:0.7~1.0平方米/头;
15~60公斤保育猪:1.0平方米/头~1.5平方米/头;
60公斤以上的生猪育肥猪:1.5~2.0平方米/头;
(2)、翻耙频率
进行垫料翻耙工作,5天翻耙一次,使整个垫料与猪粪尿均匀混合;
(3)、猪群饲养
猪只的饲养管理参照《NY/T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进行;
(4)、采用保健营养剂
由于猪饲料中减少或没有抗生素、促生长添加剂的添加,垫料也不宜大面积喷洒消毒剂进行消毒,故增强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显得非常重要;本发明采用保健营养剂,通过饮水、拌料等方式服用,提高猪只肠道粘膜免疫水平,降低疫病风险,促进猪只生长;保健营养剂的制备,包括下列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和制备方法:
配方:
当归     35份
甘草     30份
桂皮          24份
生姜          25份
大蒜          4份
制备方法:用米酒或啤酒将材料浸泡,以刚浸没材料为宜,放置13小时;放入相当于材料重量的三分之一的红糖,在35℃条件下,发酵5天;然后,将该发酵原料装入陶制发酵容器中,该发酵原料占容器的三分之一,用50~60度白酒添满,7~10天后抽出液体;剩余的渣子可再倒入50~60度白酒,反复利用5次,这时须将酿制后的营养液保留容器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然后再加满50~60度白酒。
将发酵好的营养剂按照10mL/10kg.d的剂量进行饮水或拌料。

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养猪的综合方法,属于养猪方法。包括建立发酵床式猪舍,向发酵垫料中添加的、具有调节发酵效果的促发酵剂,发酵床的日常维护,猪只的饲养管理参照NY/T 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进行,采用保健营养剂。本发明整合现代发酵技术、宽位饲养技术和小空间环境控制技术等,形成的满足猪福利、环境保护和产品安全等客观需求的发酵床式生态养猪技术体系。经过长期的熟化、示范和推广,具有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