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柘木提取物、其制备及应用.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212676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4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45425.4

申请日:

2007.08.30

公开号:

CN101375938A

公开日:

2009.03.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6/6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雷允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哈雷路898弄5号3楼变更后权利人: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398号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变更后权利人:上海市中药研究所登记生效日:2013111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60; A61K9/00; A61K9/16; A61K9/19; A61K9/20; A61K9/48; 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36/60

申请人:

上海雷允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中药研究所

发明人:

张国明; 谢家骏

地址:

201203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哈雷路898弄5号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余明伟;许亦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及中药提取物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柘木提取物,提取物中的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的重量比为1∶0.6-1.1,以提取物重量为基础,总黄酮重量百分比为1.5-51%,其中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重量百分比为0.3-20%,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重量百分比为0.2-15%。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柘木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用途。本发明柘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工艺完善,工艺指标健全,制得的柘木提取物及其各类制剂活性成分可控,抗肿瘤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柘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提取物中的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的重量比为1:0.6—1.1,以提取物重量为基础,总黄酮重量百分比为1.5—51%,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重量百分比为0.3—20%,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重量百分比为0.2—15%,提取物由包括下列步骤的方法制得:
a)柘木提取工艺:取柘木药材,用5—10倍于初始药材重量的0%—70%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4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6—1.07,其中,所述醇选自低级脂肪醇;
b)柘木纯化工艺:将步骤a制得的提取浓缩液,过一装有聚酰氨的层析柱,经3—6倍于柱体积量的水洗涤,用1—4倍于柱体积量的20—50%乙醇梯度洗脱,收集30—50%乙醇流份,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到浸膏粉。

2.
  如权利要求如权利要求1所述柘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中的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的重量比为1:0.65—0.82,以提取物重量为基础,总黄酮重量百分比为16—51%,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重量百分比为2—19%,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重量百分比为1.4—14%。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柘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获得聚酰氨层析柱30—50%乙醇流份浓缩液后,再过一装有凝胶的层析柱,经4—8柱体积量的50%乙醇洗涤,再用4—8柱体积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95%乙醇流份,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到浸膏粉。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柘木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前,先将步骤a制得的提取浓缩液过一装有大孔树脂的层析柱,经3—6倍于树脂床体积量的水洗涤,用2—4倍于树脂床体积量的20—8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收集40—60%乙醇流份,减压浓缩,获得浓缩液,再将浓缩液上聚酰氨层析柱,进行步骤b后的纯化工作。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柘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柘木提取工艺:取柘木药材,用5—10倍于初始药材重量的0%—70%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4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6—1.07,其中,所述醇选自低级脂肪醇;
b)柘木纯化工艺:将步骤a制得的提取浓缩液,过一装有聚酰氨的层析柱,经3—6倍于柱体积量的水洗涤,用1—4倍于柱体积量的20—50%乙醇梯度洗脱,收集30—50%乙醇流份,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到浸膏粉。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柘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获得聚酰氨层析柱30—50%乙醇流份浓缩液后,再过一装有凝胶的层析柱,经4—8柱体积量的50%乙醇洗涤,再用4—8柱体积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95%乙醇流份,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到浸膏粉。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柘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前,先将步骤a制得的提取浓缩液过一装有大孔树脂的层析柱,经3—6倍于树脂床体积量的水洗涤,用2—4倍于树脂床体积量的20—8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收集40—60%乙醇流份,减压浓缩,获得浓缩液,再将浓缩液上聚酰氨层析柱,进行步骤b后的纯化工作。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柘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前,先将步骤a制得的提取浓缩液过一装有大孔树脂的层析柱,经3—6倍于树脂床体积量的水洗涤,用2—4倍于树脂床体积量的20—8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收集40—60%乙醇流份,减压浓缩,获得浓缩液,再将浓缩液上聚酰氨层析柱,进行步骤b后的纯化工作。

9.
  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柘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氨优选40—80目聚酰氨,层析柱中所装聚酰氨的重量为初始药材重量的1/3—1/8。

10.
  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柘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为葡萄糖凝胶,层析柱中所装凝胶的重量为上柱浓缩液干重量的10—50倍。

11.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柘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孔树脂为中低极性大孔树脂,层析柱中所装大孔树脂的重量为初始药材重量的1/2—1/4。

12.
  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柘木提取物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用制剂。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柘木提取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用制剂选自颗粒剂、片剂、胶囊、干糖浆或冻干粉针。

14.
  一种药物组合物,由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柘木提取物及药用辅料组成,柘木提取物与药用辅料的重量比为3—8:7—2。

说明书

一种柘木提取物、其制备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及中药提取物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柘木为桑科柘属植物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n.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功能为清热凉血,近代民间用于消化道肿瘤。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氧杂蒽酮类、木脂素、香豆素及多糖类化合物,70年代至90年代,国内外学者(中日韩)对柘木抗癌作用进行研究,基本确认黄酮类化合物是柘木抗癌、抑癌有效成分,多糖参与了免疫调节,对抗癌具有协同作用。另外关于山奈酚与槲皮素以及它们的糖甙化合物,国际上普遍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心血管疾病以及抗癌等生理活性(Elliott Middleton et al Pharmacological Reviews52(4):673-751,2002)。
在国内,有关柘木的药品开发始于60年代,研发成功的制剂为糖浆剂,并收载于部颁药品标准。经临床使用,证实柘木糖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或放疗有辅助治疗作用,并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作为一种受当时年代限制的中药制剂,人们对它的有效成分并不充分了解,更谈不上建立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该制剂还存在产气、沉淀等质量不稳定因素,制剂中需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另外该药品携带和运输不方便,影响了药品广泛的使用。鉴于上述情况,继续探索研究柘木有效成分,开发各类更为科学合理的柘木制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提高中药产品的现代化程度,又能适应现代用药的需求,是中药产品二次开发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药走向国际世界的必有之路。
深入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中药或天然药,其有效的生物活性主要是来自于其内部的复合成分,而非单一成分。为了达到各种成分有效的萃取,需要建立各自的相适应的生产工艺;其次中成药的多成分特点,使得药品的质量控制以及中药地药理阐述远比化学药来的复杂,然而正是这种系列的复杂性构成了中成药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质。
中国专利03114766.6公开了一种含柘木提取物的固体制剂,当中提及了柘木提取物,但是该专利制备柘木提取物的方法纯化工艺不够完善,工艺指标尚不健全,获得的柘木提取物质量受原药材影响较大,可控性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化工艺完善,质量可控的柘木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发明人通过对各种提取方法的探索尝试,及对各种提取方法获得的符合药用要求的提取物中主要黄酮成分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以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为质控指标的一套完善的生产工艺。利用本发明的生产工艺获得柘木提取物疗效显著,质量可控性优良,十分适合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柘木提取物,提取物中的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的重量比为1:0.6—1.1,优选1:0.65-0.82,以提取物重量为基础,总黄酮重量百分比为1.5—51%,优选16-51%,其中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重量百分比为0.3—20%,优选2-19%,,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重量百分比为0.2—15%,优选1.4-14%,符合要求的提取物经本发明的制备工艺获得。
7-葡萄糖-山奈酚甙(populnin)是目前已知的用于柘木制剂质控的唯一黄酮甙成分,这在专利申请文件CN1515294及CN1726962中均有报道。槲皮素-7-O-葡萄糖甙是柘木的另一黄酮甙成分,本发明人在有效成分分离中也获得此物质。根据系统文献检索发现,至今尚无其它植物同时含有山柰酚-7-O-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葡萄糖甙二成分的报道。对此发明人认为若能在柘木及其制剂质控中同时检测上述二成分,不仅能显著提高质控项目专属性,而且扩大了有效成分控制数量,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柘木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体系。
本发明的柘木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测定采用以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为对照的UV法,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含量分别采用HPLC法测定。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上述柘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柘木提取工艺:取柘木药材,用5—10倍于初始药材重量的0%—70%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4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6—1.07(70℃±10);
b)柘木纯化工艺:将步骤a制得的提取浓缩液,过一装有聚酰氨的层析柱,经3—6倍于柱体积量的水洗涤,用1—4倍于柱体积量的20—50%乙醇梯度洗脱,(实施例中选取了20%、30%、40%和50%的浓度梯度)收集30—50%乙醇流份,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到浸膏粉。
上述醇水溶液中的醇选自低级脂肪醇,如甲醇、乙醇、丙醇等。
较佳的,聚酰氨优选40—80目。层析柱中所装聚酰氨的重量为初始药材重量的1/3—1/8。
改进的,在上述步骤b获得聚酰氨层析柱30—50%乙醇流份浓缩液后,再过一装有凝胶的层析柱,经4—8柱体积量的50%乙醇洗涤,再用4—8柱体积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95%乙醇流份,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到浸膏粉。
较佳的,上述凝胶为葡萄糖凝胶,优选羟丙基葡萄糖凝胶。层析柱中所装凝胶的重量为上柱浓缩液总固量(即干重量)的10—50倍。
进一步改进的,在前述步骤b前,先将步骤a制得的提取浓缩液过一装有大孔树脂的层析柱,经3—6倍于树脂床体积量的水洗涤,用2—4倍于树脂床体积量的20—8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实施例中选取了20%、40%、60%和80%的浓度梯度),收集40—60%乙醇流份,减压浓缩,获得浓缩液,将浓缩液上聚酰氨层析柱,再按前述步骤b或改进方案进行纯化,最终得到浸膏粉。
较佳的,大孔树脂为中低极性,层析柱中所装大孔树脂的重量为初始药材重量的1/2—1/4。
本发明中,各种醇的浓度均为体积百分比。
研究表明,上述三种工艺获得的提取物均可达到前述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的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公开将上述柘木提取物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用制剂。所述药用制剂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干糖浆或冻干粉针等剂型。
本发明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药物组合物,由治疗有效量的上述柘木提取物及药用辅料组成,柘木提取物与药用辅料的重量比为3—8:7——2。
本发明所述药用辅料为制备固体制剂常用之辅料,如:淀粉、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蔗糖、山梨醇、甘露醇、甘氨酸、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滑石粉、可溶性淀粉、麦芽糊精、微粉硅胶和矫味剂等。
采用本发明柘木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完善,工艺指标健全,本发明的柘木提取物及其各类制剂,活性成分可控,抗肿瘤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各测定方法如下:
总黄酮含量测定:
以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为对照,采用UV法定量测定,步骤如下:
(1)配置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对照品溶液;
(2)制备标准曲线;
(3)供试样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或量取适量柘木粉末或提取物或制剂,经常规提取或溶解处理制成样品;
(4)测定法:在样品溶液加AlCl3及醋酸钾溶液前后,分别用分光光度计测定408nm波长处的吸收度,以两者吸收度的差值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的重量,计算,即得。
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含量测定:
采用HPLC法测定,操作步骤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D)进行: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填充剂为十八烷基硅烷基合硅胶,流动相为体积比为38:62的甲醇-水溶液或甲醇—体积百分比0.3%的醋酸水溶液或甲醇—体积百分比0.1%的三氟乙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57nm,理论板数按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计算,应不低于1000;
(2)配置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对照品溶液;
(3)供试样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或量取适量柘木粉末或提取物或制剂,经常规提取或溶解处理,先用大孔树脂柱纯化处理,再经微孔滤膜过滤获得;
(4)测定法:分别精密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样品溶液5-1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含量测定:
采用HPLC法测定,操作步骤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D)进行: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填充剂为十八烷基硅烷基合硅胶,流动相为体积比44:56的甲醇-水溶液或甲醇—0.3%的醋酸水溶液或甲醇—0.1%的三氟乙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计算,应不低于1000;
(2)配置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对照品溶液;
(3)供试样品制备:精密称取或量取适量柘木粉末或提取物或制剂,经常规提取或溶解处理,先用大孔树脂柱纯化处理,再经微孔滤膜过滤获得;
(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样品溶液5-1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实施例1 柘木中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与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的分离和鉴别
取经水或稀醇提取的柘木提取浓缩液,直接过一已经水相处理的大孔树脂柱,经水充分洗脱干净后,以30%~95%乙醇溶液梯度洗脱,对收集的30%~50%乙醇流份部分,经浓缩后,上一硅胶柱,以乙酸乙酯-甲醇(0~30%甲醇)梯度洗脱,洗脱液以TLC法为检测手段,硅胶TLC检测的展开条件:乙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3:0.5:0.5),显色条件:喷洒AlCl3乙醇液,薄板挥干后在365nm萤光下检视欲分离成分是否在与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或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对照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显有相同黄绿荧光斑点,有则确认为含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或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的流份。
分别合并含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的流份,富含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的流份分别浓缩后,以甲醇作洗脱液,多次过凝胶柱分离,收集欲分离的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得到的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粗品分别经反相制备液相进一步纯化分离,精制后二个的对照品纯度达到98%(HPLC归一法)。
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化学结构经UV、EI-MS、ESI-MS、H-NMR及C-NMR光谱分析研究加以确认。
鉴定:经分离的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淡黄色粉末(MeOH),mp.259~261℃(未校正),紫外吸收λmax(MeOH):252、265和369nm。质谱:EI M/Z 286(强峰,甙元离子峰),448(微弱,分子离子峰),ESI(M-1)/Z 447.2(最强峰),(M+1)/Z 449.0(最强峰),理论分子量448.37。核磁共振:1H-NMR(DMSO-d6)δ(ppm):5.11(1H,甙键上质子)、6.38(1H,d,C6-H)、6.77(1H,d,C8-H)、6.90(2H,d,C3’-H,C5’-H)、8.04(2H,d,C2’-H,C6’-H)、9.53(1H,C3-OH)、10.13(1H,C4’-OH)、12.45(1H,C5-OH);13C-NMR(DMSO-d6)δ(ppm)数据见表1。紫外吸收、质谱以及氢、碳核磁共振数据与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文献值(张月华,任婉薇,万树文 等.柘木化学成分研究[J].医药工业(3):15,1980)均对应吻合,其中碳谱的数据与文献值高度一致(K.R.Markham,B.Ternal,R.Stanley,H.Geiger and T.J.Mabry CARBON-13 NMRSTUDIES OF FLAVONOIDS-III[J].Tetrahedron.1978,34:1389-1397)。
经分离的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淡黄色粉末(MeOH),mp.219~223℃(未校正),紫外吸收λmax(MeOH):208、257和375nm。质谱:ESI(M-1)/Z 463.24(最强峰),理论分子量464.37。核磁共振:1H-NMR(DMSO-d6)δ(ppm):5.15(1H,d,甙键上质子)、6.41(1H,d,C6-H)、6.76(1H,d,C8-H)、6.91(1H,d,C5’-H)、7.55(1H,dd,C2’-H)、7.71(1H,d,C6’-H)、9.10(3H,m,C3、C3’、C4’-OH)、12.47(1H,s,C5-OH);13C-NMR(DMSO-d6)δ(ppm)数据见表1。质谱以及氢、碳核磁共振数据与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文献值(张晓峰,胡伯林,周丙南.藏药熏倒牛的活性物质研究[J].药学学报。1995,30(3):211-214)均对应吻合。碳谱的测定数据与文献(K.R.Markham,B.Ternal,R.Stanley,H.Geiger and T.J.Mabry CARBON-13 NMR STUDIES OF FLAVONOIDS-III[J].Tetrahedron.1978,34:1389-1397)高度一致。
表1.化合物I(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
和II(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13C-NMR测定的化学位移数据(ppm)

经上述试验确认从柘木中分离获得的化合物分别是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纯度达98%。本实验同时也说明了柘木中含有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
实施例2—5 柘木提取物的制备(过聚酰氨层析柱)
提取工艺:100kg柘木小块,用5—10倍于初始药材重量的0%—70%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药液无醇味。
纯化工艺:将浓缩液过一装有聚酰氨(60目,国药集团)的层析柱,经3—6倍于柱体积量的水洗涤,用1—4倍于柱体积量的20%、30%、40%和50%乙醇梯度洗脱,收集30—50%乙醇流份,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到浸膏粉。
提取工艺参数选择及获得的结果:

成份一: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
成份二: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
实施例6 柘木提取物的制备(过聚酰氨和凝胶层析柱)
取实施例3获得的聚酰氨层析柱30—50%乙醇流份部分浓缩液,再过一装有凝胶(Sephadex LH-20,Pharmacia)的层析柱,经4—8柱体积量的50%乙醇洗涤,再用4—8柱体积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95%乙醇流份,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到浸膏粉120g,其中,总黄酮含量37%,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9%,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6%,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与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的重量比为1:066。
实施例7 柘木提取物的制备(过聚酰氨和大孔树脂层析柱)
取实施例3提取工艺制得的部分提取浓缩液过一装有中性大孔树脂(HPD-100,宝恩化工)的层析柱,经3—6倍于树脂床体积量的水洗涤,用2—4倍于树脂床体积量的20%、40%、60%和8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收集40—60%乙醇流份,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到浸膏粉600g,其中,总黄酮含量29%,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6.8%,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5.1%,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与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的重量比为1:0.75。
实施例8 柘木提取物的制备(过聚酰氨、大孔树脂和凝胶层析柱)
取实施例7获得的过聚酰氨层析柱后30—50%乙醇流份部分浓缩液,过一装有凝胶的层析柱,经4—8倍柱体积量的50%乙醇洗涤,再用4—8倍柱体积量的95%乙醇洗脱,收集95%乙醇流份,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到浸膏粉90g,其中,总黄酮含量51%,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19%,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14%,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与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的重量比为1:0.74。
实施例9 片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3制得的干浸膏粉(黄酮含量18%)45%,加微晶纤维素35%,低取代羟丙纤维素8%,淀粉8%,混合制粒,内加微粉硅胶、硬脂酸镁各0.5%,压片,薄膜包衣3%,上述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含量。片重0.5g,每片含黄酮40mg,其中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4.5mg,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4.0mg。
实施例10 胶囊的制备
取实施例3制得的浸膏粉(总黄酮含量18%)60%,糊精20%、淀粉10%,混合,另取10%量淀粉制浆,用于湿法制粒,干燥后装填胶囊,上述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含量。粒重0.4g,每粒含总黄酮40mg,其中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5.0mg,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4.0mg。
实施例11 粉针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8制得的浸膏粉50g,加葡萄糖50g,用1000ml灭菌水溶解,灭菌过滤,分装至瓶内,每瓶2ml,然后冷冻干燥,密封即得。每瓶粉针含总黄酮50mg,山奈酚-7-O-β-D-葡萄糖甙19mg,槲皮素-7-O-β-D-葡萄糖甙14mg。
实施例12 抗肿瘤活性试验(肠癌)
1.受试药物:柘木提取物
样品1:实施例3的柘木提取物
样品2:实施例6的柘木提取物
样品3:实施例7的柘木提取物
样品4:实施例8的柘木提取物
2.肿瘤细胞株:HCT-116(人源性大肠癌,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3.实验方法:蟥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蛋白染色法。作用时间为72小时。
4.实验结果:见表1。
表1.柘木提取样品1~4对人HCT-116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

5.实验结论
柘木提取样品1~4对人HCT-116肠癌的生长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13 抗肿瘤活性试验(胃癌)
1.受试药物:柘木提取物样品1~4(同实施例12)
2.肿瘤细胞株:HGC-7901(人源性胃癌,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3.实验方法:蟥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蛋白染色法。作用时间为72小时。
4.实验结果:见表2。
表2.柘木提取样品1~5对人HGC-7901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


5.实验结论:柘木提取样品1~5对人HGC-7901胃癌的生长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上述试验表明,本发明的柘木提取物及其各类制剂,其活性成分可控,抗肿瘤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实施例14 毒理学研究
对于实施例12的4个样品样品,进行了最大给药量测定:提取物按三个成倍的剂量组分别灌胃给小鼠,其中样品2的剂量分别是0.4、0.8和1.6g/kg,其最高剂量相当生药500g/kg,为临床使用剂量的100倍,结果动物无一死亡,亦未发现明显的毒副反应。

一种柘木提取物、其制备及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柘木提取物、其制备及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柘木提取物、其制备及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柘木提取物、其制备及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柘木提取物、其制备及应用.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及中药提取物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柘木提取物,提取物中的山奈酚-7-O-D-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O-D-葡萄糖甙的重量比为10.6-1.1,以提取物重量为基础,总黄酮重量百分比为1.5-51,其中山奈酚-7-O-D-葡萄糖甙重量百分比为0.3-20,槲皮素-7-O-D-葡萄糖甙重量百分比为0.2-15。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柘木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用途。本发明柘木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