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修枝修剪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212431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9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62273.3

申请日:

2008.06.12

公开号:

CN101601362A

公开日:

2009.12.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23/00公开日:20091216|||公开

IPC分类号:

A01G23/00

主分类号:

A01G23/00

申请人:

杜丽群

发明人:

杜丽群

地址:

312500浙江省新昌县城关镇鼓山中路钟楼下一弄卫生局宿舍16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胡龙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杉木修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对杉木适时进行轻度修枝和轻度修剪,培育长冠型和窄冠型兼有的树冠:修枝采取干修和半干修结合,干修在I龄级后期,当杉木郁闭后下层侧枝枯死高度达到1.0~1.5m时进行,半干修在II龄级开始进行,修枝后枝下高不超过树干高度的1/4,修枝对象为10年以上的老龄侧枝;轻度修剪分作两次,首次修剪结合第一次修枝时进行,第二次修剪在II龄级时进行。该方法能为林木塑造长冠树冠和窄冠型树冠,树冠采光面积系数可提高二倍之多;林木透光性好,植株和树冠之间留有间隙,培育管理方便;修枝无伤流,切口无萌芽,有利于林木生长和防治病虫害;林木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19%~33%,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书

1、  杉木修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对杉木适时进行轻度修枝和轻度修剪,培育长冠型和窄冠型兼有的树冠:修枝采取干修和半干修结合,干修在I龄级后期,当杉木郁闭后下层侧枝枯死高度达到1.0~1.5m时进行,半干修在II龄级开始进行,修枝后枝下高不超过树干高度的1/4,修枝对象为10年以上的老龄侧枝;轻度修剪分作两次,首次修剪结合第一次修枝时进行,第二次修剪在II龄级时进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杉木修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对树冠下层侧枝作轻度修剪,剪除侧枝长度的1/4~1/3,修剪高度占树冠长度的1/3~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杉木修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每次修剪后,要保持树冠间隙。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杉木修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从II龄级开始,对杉木进行适当疏枝。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杉木修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半干修分为二步:第一步,对需要修枝的侧枝先进行中度修剪,使修剪后的枝条长度短于上方枝条长度;第二步,过若干年后,待该侧枝枯黄或接近枯死时,再予以剪除即半干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杉木修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修剪间隔期,从I龄级后期的首次修剪起,以后每隔3~4年修剪一次,直到III龄级后期为止。

说明书

杉木修枝修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材林木的修枝修剪方法,尤其是一种对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的适时轻度修枝和轻度修剪,塑造长冠型树冠和窄冠型树冠,提高树冠采光面积系数和林木立木蓄积量的修枝修剪方法。
背景技术
广义的修剪,普遍应用于果树生产中,通常在栽种时和幼年期,进行定干整形,将植株剪成一定形状。如桃树的自然开心形,梨树的疏散分层形等。同时剪去病虫枝、徒长枝等。其中心环节,是使树冠受光充足,果实生长健壮,达到丰产目的。
现有修枝技术,多应用于用材林,如马尾松、檫树等。修枝主要对象是活枝,即进行“绿修”,而且修枝强度往往过大,保留的树冠长度还不到树干高度的1/3,严重影响到树冠采光面积和树木正常生长。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树种,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产量高,是群众最喜爱的造林树种,木材产量约占全国商品木材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杉木修枝,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修”,即在林木郁闭后,当下层侧枝枯死时,予以修除。另一种是“绿修”,即修去树冠下部的活枝条。俗话说“杉木修枝似火烧”,就是指不恰当的绿修,对杉木生长极其不利。经绿修的杉木树,往往出现“平顶”现象。即顶梢形状由尖变平,树冠形状由宝塔形变成为伞形,树冠冠型由窄冠型变成为宽冠型,林木生长由快转慢。
杉木修剪。一些地方对嫁接种子园进行修剪。要求从嫁接后3~5年树形基本定型。每年适当修剪,把病虫枝,过密衰弱枝条剪掉。但作为杉木用材林,历来都不搞修剪,更无修剪习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要克服和避免以往杉木林的抚育中,由于修枝不当、不搞修剪,对杉木生长造成有害无益的状况,提供一种杉木修枝修剪方法,以达到显著提高树冠采光面积和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杉木林更加快速生长的目的。
杉木修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对杉木适时进行轻度修枝和轻度修剪,培育长冠型和窄冠型兼有的树冠:修枝采取干修和半干修结合,干修在I龄级后期,当杉木郁闭后下层侧枝枯死高度达到1.0~1.5m时进行,半干修在II龄级开始进行,修枝后枝下高不超过树干高度的1/4,修枝对象为10年以上的老龄侧枝;轻度修剪分作两次,首次修剪结合第一次修枝时进行,第二次修剪在II龄级时进行。该方法提出在修枝时,要“干修”和“半干修”(5)相结合,不搞“绿修”,更不搞重度修枝,造就长冠型树冠;在修剪时,务必轻度修剪,塑造窄冠型树冠。
作为优选,
对树冠下层侧枝作轻度修剪,剪除侧枝长度的1/4~1/3,修剪高度占树冠长度的1/3~1/2。
每次修剪后,要保持树冠间隙。以改善林分光照环境,扩大树冠采光面积。
从II龄级开始,对杉木进行适当疏枝。疏枝对象为病虫枝、过密衰弱枝和旺长霸王枝。疏除方法犹如“半干修”。
半干修要分二步:第一步,对需要修枝的侧枝先进行中度修剪,使修剪后的枝条长度短于上方枝条长度;第二步,过若干年后,待该侧枝枯黄或接近枯死时,再予以剪除即半干修。
修剪间隔期,从I龄级后期的首次修剪起,以后每隔3~4年修剪一次,直到III龄级后期为止。
所述的杉木修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修枝修剪和间伐抚育相结合。在需要间伐的时候,宜先间伐、后修枝修剪。
本发明之杉木修枝修剪方法,与传统方法有本质的不同:
(1)修枝方式不同  传统方法有干修和绿修,以绿修为主;本发明方法是干修和半干修结合,不搞绿修。
(2)修枝强度差异传统方法以重度修枝为主,修枝后形成短冠型树冠;本发明方法只进行轻度修枝,成为长冠型树冠。
(3)修剪与否有别  传统方法不搞修剪,形成宽冠型树冠;本发明方法要修剪,形成窄冠型树冠。
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050130.1(单条密株造林的林木修剪整枝方法)和200610050131.6(双条密株造林的林木修剪整枝方法)等叙述了对用材林木的修剪整枝方法。其中修枝(整枝)皆为绿修,修剪强度为中度至重度修剪,修剪高度接近树冠长度(除顶梢1年生部位外);本发明方法,修枝时干修和绿修相结合,修剪作业位置在树冠中下部,修剪强度为轻度修剪,修剪高度约占树冠长度的1/3~1/2。
本发明方法,有如下优点:
1、能为林木塑造长冠树冠和窄冠型树冠,树冠采光面积系数可提高二倍之多;
2、林木透光性好,植株和树冠之间留有间隙,培育管理方便:
3、修枝无伤流,切口无萌芽,有利于林木生长和防治病虫害;
4、林木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加19%~33%,经济效益显著;
本发明方法之所以能使杉木林增产,其机理是:光合作用对作物产量的构成起着决定作用。而树木叶子是光合作用的载体,叶片数量多少及其光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林木的光合作用效率,也与其生物产量密切相关。
(1)本发明方法实施轻度修枝技术,旨在塑造长冠型树冠。实践证明,林木树冠愈长,叶子数量愈多,受光面积也愈大,光合作用效率也愈高。例如,园锥体形树冠,树冠长度每增加1米,其树冠采光面积系数就可增加0.8左右。
(2)本发明方法实施轻度修剪技术,是塑造窄冠型树冠的措施。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惟窄冠型树冠才能较好地解决森林的透光问题。因为窄冠型树冠,留有树冠间隙,树冠较窄,侧枝修剪得较短。这是林木透光的必要条件,也是保持长冠型树冠的基础。如果是宽冠型树冠,则侧枝长,透光差,树冠茂密,没有间隙,树干中下部枝条枯死,当然也就不能形成长冠型树冠。所以窄冠型树冠是确保林木正常光合作用的前提之一。
(3)本发明方法,在修枝中采取干修和半干修相结合,可避免绿修对杉木危害,如绿修会使杉木树梢变得扁平,失去顶端优势,造成切口伤流和萌芽等。而且本发明方法在修剪中,只对树冠中下部侧枝进行修剪,枝龄通常在10年以上。因为杉木林分生长到一定时候,对阳光照射产生影响的主要是中下部树冠。经修剪后,既可确保窄冠和透光,又能促进侧枝生长。
鉴于上述诸多等原因,本发明之杉木修枝修剪方法,对杉木生长的促进和增产效果,就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杉木植株修枝修剪前的示意图。
图2为杉木植株修枝修剪后的示意图。
图中:1-树冠长度,2-主干,3-侧枝,4-修剪线,5-枝下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杉木9~15年生林的修枝修剪
1.林木概况  原造林密度240株/亩,面积3亩。9年生时,郁闭度0.9,自然枯枝高度1.5米。林木平均高7米,平均胸径7.5cm。经修枝修剪前的杉木植株见图1。
2.修枝  9年生时经间伐抚育后,进行“干修”,即剪去树冠下层枯死枝条,高度1.5米左右。12年生时,进行“半干修”,剪去树冠下层枯黄衰老侧枝,高度约1米。
3.修剪  9年生时经修枝后,对树冠中下部(占树冠长度的1/2以下)侧枝进行轻度修剪,剪除侧枝长度的1/4左右;并使每个侧枝长度,稍长于上方侧枝,略短于下方侧枝。到12年生和15年生时,仍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修剪。此外,在第一次修剪时,结合对树冠最低层约1米高度的侧枝,实施中度修剪,剪去侧枝长度的1/3左右,使其长度短于上方侧枝。以促进衰老,备作为半干修对象。
经修枝修剪后的杉木植株见图2。
4.疏枝  结合每次修剪,对树冠中下部的病虫枝、过密衰弱和旺长霸王枝,进行疏枝。其中病虫枝随时清除。其他二种侧枝的疏除方法,同“半干修”;每次疏枝数量,不超过侧枝总数的20%。
5.季节 杉木修枝、修剪和疏枝季节,均在11~12月份。
6.其他培育管理措施  同常规杉木林。
该实施例,到15年生时,林木平均高度比对照增长21%,胸径增加11%,亩均立木蓄积量比对照高出31.5%.
实施例二
杉木10~16年生林修枝修剪
1.林木概况  原造林密度200株/亩,面积5亩。10年生时,郁闭度0.9,自然枯枝高度1.8米。林木平均高度8米。胸径8.7cm。
2.修枝  10年时干修。13年生时,进行半干修。方法同实施例一。
3.修剪  从10年生起修剪,每隔3年轻度修剪一次。方法同实施例一。
4.疏枝  同实施例一。
5.其他  作业实施季节和林木培育管理措施等,同实施例一。
该实施例,到17年生年初时测定,林木平均高比对照增长16.7%,亩均立木蓄积量达13.3348立方米,比对照增加21.3%。
注释:
(1)长冠型树冠  树冠长度与树干高度之比>2/3,即树冠长度等级为一级的树冠。
(2)窄冠型树冠  树冠冠幅与树冠长度之比<1/4,即树冠冠幅等级为一级的树冠。
(3)  树冠采光面积  树冠外围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面积。犹如叶面积系数。是树木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
(4)  树冠采光面积系数  树冠采光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犹如叶面积系数。是林木光合作用效率重要标志之一。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R=As/al    其中R    树冠采光面积系数
                As   树冠采光面积
                al   土地面积,
(5)干修、绿修和半干修  皆是一种修枝。修枝,即人工整枝,是用人工修去树木下部枝条的育林措施。其中干修,即修去枯死枝条;绿修,即修去还活着的枝条;半干修,即修去已经枯黄衰退、但尚未完全枯死的枝条。

杉木修枝修剪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杉木修枝修剪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杉木修枝修剪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杉木修枝修剪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杉木修枝修剪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杉木修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对杉木适时进行轻度修枝和轻度修剪,培育长冠型和窄冠型兼有的树冠:修枝采取干修和半干修结合,干修在I龄级后期,当杉木郁闭后下层侧枝枯死高度达到1.01.5m时进行,半干修在II龄级开始进行,修枝后枝下高不超过树干高度的1/4,修枝对象为10年以上的老龄侧枝;轻度修剪分作两次,首次修剪结合第一次修枝时进行,第二次修剪在II龄级时进行。该方法能为林木塑造长冠树冠和窄冠型树冠,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