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062275.2
2008.06.12
CN101601363A
2009.12.16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23/00公开日:20091216|||公开
A01G23/00
叶卸妹
312500浙江省新昌县城关镇南明社区茶亭新村61幢121号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胡龙祥
悬铃木侧枝修剪方法,现有悬铃木截干修剪的方法存在树冠低矮、有毛种子污染环境和经济生态效益较低等弊病,本发明方法是先对悬铃木进行疏枝,其后保留悬铃木的干及主梢,对其侧枝适时实施重度修剪,每隔1~2年重复修剪一次。如此可增加树木高度,提高树干蓄积量;又能使林木免于开花结果,消除因果实成熟后、种子飞散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1、 悬铃木侧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先对悬铃木进行疏枝,其后保留悬铃木的干及主梢,对其侧枝适时实施重度修剪,重复进行。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铃木侧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在林木进入自然开花结果年龄之前,实施修剪。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铃木侧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在林木幼中龄期间实施修剪。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铃木侧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林木修剪的间隔期为1~2年。
悬铃木侧枝修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景树种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的修剪方法,以提高树木高度和立木蓄积量,避免开花结果所造成环境污染的重度修剪方法。 背景技术 树木修剪,通常是剪去枝条的一部分。广义的修剪也包括修枝、钩梢、截干、刻伤、疏枝等。修剪目的在于获得良好的树体结构,调节光照,合理分配养分,平衡树势,提高产量。其中果树和经济林修剪,是为了提高果实等产品的产质量。用材林木修剪,旨在增加树干产量——立木蓄积量。 修剪,普遍应用于果树和经济林。风景林树种尤其是行道树,也要修剪。但习惯上要截干,且多在造林栽植时或幼林期就截去主干顶梢,以塑造各种不同树型。悬铃木修剪也是一样,多呈杯状树型。从而导致树木主干不明显,树冠相对矮小。200710068455.7(林木侧枝中度修剪方法)和200710068456.1(用材林木侧枝重度修剪方法)号发明专利申请,主要是对用材林和生态公益林的修剪。但其修剪间隔期较长(3~4年)。200710068458.0(果树的重度修剪方法)和200710068459.5(阔叶风景林幼树的截干培育方法)号发明专利申请,是一种果树和风景林的重度修剪方法,都是要截干的,会影响到树木的高度生长。 悬铃木是一个优良速生的城市绿化树种。但到了开花结果年龄后,成熟的种子会随风飘散,造成空气环境污染,危害较大。由于悬铃木种子呈黄褐色,有绒毛,四处飞散,容易粘附在人体、衣服之上,鼻孔吸入也很不舒服;接触皮肤后,有的人还有过敏反应。况且该污染危害时间较长,每年达3~4个月之久。鉴于群众有意见,因此在一些地方,将悬铃木行道树木予以砍除,改栽为其他树种,造成了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要克服悬铃木现有截干修剪导致树冠低矮、有毛种子污染环境和经济生态效益较低等弊病,提出一种不截干、留主梢、重修剪多重复的修剪方法,提高悬铃木经济和生态效益。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悬铃木侧枝修剪方法,其特征是先对悬铃木进行疏枝,其后保留悬铃木的干及主梢,对其侧枝适时实施重度修剪,重复进行。 对侧枝实施重度修剪是指剪去枝条≥2/3的长度。 更为具体的, 在林木进入自然开花结果年龄之前,实施修剪。 在林木幼中龄期间实施修剪。 所述的林木修剪的间隔期为1~2年。 疏枝即在主干上每隔30~50cm左右,保留一个健康正常侧枝。其他枝条予以疏除。 首次作业时,要剪除侧枝长度的2/3以上,修剪后保留侧枝长度约50cm左右。具体操作时,以树冠中部侧枝为修剪标准,先在树冠中部确定侧枝长度50cm处的“修剪点”,从此点出发,向树冠的上下拉一条“修剪斜线”(用细绳子),使该斜线与地面交角约呈80~85度。接着,沿此线进行修剪,即剪去线外枝梢,保留线内枝段。然后,以修剪斜线上的修剪侧枝为参照,对全株树冠实施修剪。如此修剪的结果,务必达到以下要求:树冠上部侧枝长度略短于下部侧枝长度;树冠下部侧枝长度稍长于上部侧枝长度,并不被上部侧枝所遮蔽。第二次及其以后各次修剪作业,均在原剪口处及其附近进剪,剪口位置一般不再变动。 在重度修剪的同时,不截干、留主梢,形成高大树冠。 在重度修剪的同时,进行修枝。即修去树冠下层侧枝。树木修枝后,I龄级时保留枝下高度2米,II龄级时枝下高度3米左右。 适剪林龄,从I龄级后期、树木即将进入开花结果前起,至IV龄级为止。 修剪间隔期,每1~2年一次。 修剪季节,树木休眠期。 本发明方法与悬铃木及其他行道树的常规修剪方法,有本质上的不同: A.截干与否之不同本发明方法修剪时忌截干,常规修剪方法则要截干。 B.有无主干之差别本发明修剪要保留主梢,致使树干高大;常规方法修剪结果则无主梢,且多成杯状树型。 C.修剪切口位置变与不变本发明方法,每次重度修剪时,切(剪)口位置基本不变;常规方法的修剪切口位置,每次都有变化。 D.修剪间隔期长短不一本方法修剪间隔期为1~2年;常规修剪间隔期为3~4年。 E.树木是否开花结实的区别 经本发明方法修剪的悬铃木植株基本不会开花结果,也不致产生环境空气污染;常规方法修剪的植株则年年开花结实,并由此产生环境空气污染。 本悬铃木侧枝修剪的发明方法,有如下四条优点: 1.树木主干高大,其中高度生长量比对照增加150%~215%; 2.每株平均立木蓄积量比对照高出95%~180%; 3.树木不开花,不结实,无种子飞散而导致空气环境污染的弊病,生态效益显著; 4.修剪操作方便,作业人员上树较容易,能提高工效。 悬铃木侧枝重度修剪效果机理: 悬铃木属乔木,是树干高大、主梢明显的速生优良树种。无数事实说明,绿色植物,由于受到植株占有面积的限制,在水平方向的增产潜力,是非常有限的;但在垂直空间方向发展潜力却要大得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无限的。本发明修剪方法,变原截干的矮(树)冠为留干(梢)的高(树)冠,正是适应了悬铃木的生态特性,充分发挥其天然高度优势。再说,侧枝经重度修剪,每次都会产生出健壮的新萌芽,生长出新叶片。侧枝的功能性枝段长度(长有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枝段)远比非功能性枝段(没有绿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枝段)长度要大得多。而传统修剪方法恰恰相反,非功能性枝段长度却要比功能性枝段大得多。由此可见,二者的光合作用效率是截然不同的。同时,本修剪方法,在修枝中严格限制枝下高度,旨在塑造长冠型树冠。这一切皆都有利于提高树冠采光面积和树冠采光面积系数。从而能促进树木速生高产。 另外,该重度修剪方法的修剪间隔期为1~2年,每次修剪后在剪口上长出健壮新枝,无论从生长上还是发育上都比较年轻。因此在修剪后二年内,不开花结果,从而也不会因种子飞散造成对空气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修剪前植株示意图。 图2为修剪后植株示意图。 图3为修剪后侧枝萌发状况示意图。 图中:1-树木梢部,2-主干,3-侧枝,4-侧枝剪口萌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悬铃木行道树木重度修剪 A.修剪株数和林龄 公路行道树,7年生,平均高度10米,已少量开花结果(见图1)。从中随机选取50株,实施侧枝重度修剪。 B.疏枝和修枝 于11月份疏枝,疏枝后在树干上每隔30cm左右,保留1个正常健壮侧枝,多余侧枝予以疏除。同时进行修枝,修(剪)去树干高度2米以下所有侧枝。 C.重度修剪 以树冠中部侧枝长度60cm处为“修剪点”,通过此点拉1条与地面约成85度交角的“修剪斜线”。然后沿着此线,剪去线外侧枝前段,保留线内侧枝下段。接着,以此为参照,对整个植株侧枝进行修剪。并使修剪后的每个侧枝长度,略长于上方侧枝的长度,略短于下方侧枝的长度。对梢端1年生部位的侧枝不予修剪(见图2)。 D.修剪季节和间隔期 11月~12月份。修剪间隔期为1年。 本实施例经连续7年7次重度修剪。从第二次起,每次修剪,均在原剪口及其附近进剪。本修剪之悬铃木,到15年生时,平均株高比对照增长215%;株均蓄积,比对照高出179.3%。在修剪期内,树木未开花结果(见图3)。 实施例二 悬铃木风景林重度修剪 A.修剪株数和林龄 公园风景林15株,8年生,平均高度10.5米。已进入结果期。 B.疏枝和修枝 同实施例一。 C.重度修剪修剪后保留侧枝长度50cm。其他同实施例一。 D.修剪季节和间隔期 修剪间隔期为2年。经4次重度修剪,到17年生时,平均株高比对照增长151%;株均蓄积量比对照高出92.3%。在修剪期内,其中14株树木未曾开花结果,1株树木有个别枝条个别年份少量结果。 注释: 功能性枝段 长着叶子的枝条前段,通常只占成年树木整个枝条的少部分。该枝段承担着光合作用功能,是有机物质的制造部分。 非功能性枝段 不着生叶子的枝条下段,通常占成年树木整个枝条的大部分。该枝段基本无光合作用功能,是有机物质的消耗部分。 树冠采光面积 树冠外围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面积。犹如叶面积系数。是树木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 树冠采光面积系数 树冠采光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犹如叶面积系数。是林木光合作用效率重要标志之一。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R=As/al 其中 R 树冠采光面积系数 As 树冠采光面积 al 土地面积。
《悬铃木侧枝修剪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铃木侧枝修剪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悬铃木侧枝修剪方法,现有悬铃木截干修剪的方法存在树冠低矮、有毛种子污染环境和经济生态效益较低等弊病,本发明方法是先对悬铃木进行疏枝,其后保留悬铃木的干及主梢,对其侧枝适时实施重度修剪,每隔12年重复修剪一次。如此可增加树木高度,提高树干蓄积量;又能使林木免于开花结果,消除因果实成熟后、种子飞散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