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115338.6
2008.06.20
CN101607064A
2009.12.23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9066公开日:20091223|||公开
A61K36/9066; A61K9/20; A61K9/16; A61K9/48; A61P1/04; A61K35/64(2006.01)N
A61K36/9066
天科仁祥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王丽娟
100101北京市南沙滩2号院天和人家2-3-201
本发明是公开了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效成分是由制半夏、黄芩、党参、肉桂、没药、炙甘草、郁金、当归、五灵脂、枳壳、藿香、木香、陈皮、六曲等十几位药材经提取而成。本发明中特有的药物活性成分具有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功效,用于慢性胃炎所致的胃痛、返酸、呕吐、腹胀及嗳气等。
1、 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其特征是由药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中所述的药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制半夏70-210份 黄芩70-210份 党参70-210份肉桂70-210份 没药70-210份 炙甘草50-150份郁金70-210份 当归70-210份 五灵脂50-150份枳壳70-210份 藿香70-210份 木香70-210份陈皮70-210份 六曲50-150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制备所述药效成分的优选下列原料:制半夏140份 黄芩140份 党参140份肉桂140份 没药140份 炙甘草50份郁金70份 当归140份 五灵脂50份枳壳140份 藿香70份 木香140份陈皮70份 六曲50份。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其特征是采用下列方法制得:(1)肉桂加85%乙醇浸渍二次,第一次浸渍48小时,第二次浸渍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85℃以下真空干燥成干膏;(2)制半夏、黄芩、党参、没药、炙甘草、郁金、当归、五灵脂、枳壳、藿香、木香、陈皮、六曲等药材加10倍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14(50~60℃)的清膏,加2.8倍量乙醇,搅匀,加热至6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85℃以下真空干燥成干膏;(3)将步骤(1)所得干膏与步骤(2)所得干膏混合,粉碎成细粉,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颗粒、片、胶囊等不同制剂。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其特征是该中药组合为口服制剂。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其特征是该中药组合可制成颗粒、胶囊、片剂。
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慢性胃炎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如药物、微生物、毒素和胆汁返流等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虽然病因不明,而病理过程基本相似,由轻到重,由浅表到萎缩,呈进行性发展,炎症性变化包括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病变范围主要在腺窝层,由于胃粘膜的再生改造,腺窝层的剥脱变性和坏死,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形成萎缩病变为主的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病因有以下几类:(1)物理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食用过热,过冷,过于粗糙食物,可导致胃粘膜损伤。(2)化学因素。长期服用大量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另外烟草中的尼古丁可破坏吸烟者的胃粘膜屏障或影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3)生物因素。目前研究较深入的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很多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4)免疫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部分与患者血中自身抗体有关。(5)其他。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等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干燥综合症患者同时伴有萎缩性胃炎较多见,胃部其他疾病,如胃癌,胃息肉,胃溃疡等也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遗传因素也受到重视。以上这些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常见临床症状: (1)起病缓慢,多有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往往是无规律的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 (2)可伴有食欲缺乏或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及嗳气。 (3)可出现消瘦、疲乏无力、腹泻、舌炎、指甲脆弱及贫血等,多为缺铁性贫血。 (4)检查时可发现上腹部有轻微压痛,皮肤黏膜苍白,光滑舌,少苔等。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腺体重度肠上皮化生,都是由浅表性胃炎转化而来。本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无特效治疗西药。从微观辨证上看,它多属于气虚、虚寒或胃阴不足,兼有疼痛者常合并络脉瘀阻。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瘀通络为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该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是由药效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其中所述的药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份为重量单位): 1.处方: 制半夏70-210份 黄芩70-210份 党参70-210份 肉桂70-210份 没药70-210份 炙甘草50-150份 郁金70-210份 当归70-210份 五灵脂50-150份 枳壳70-210份 藿香70-210份 木香70-210份 陈皮70-210份 六曲50-150份 优选下列原料制成的活性成分,疗效更佳: 制半夏140份 黄芩140份 党参140份 肉桂140份 没药140份 炙甘草50份 郁金70份 当归140份 五灵脂50份 枳壳140份 藿香70份 木香140份 陈皮70份 六曲5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的药效成分制备方法可以是将原料分别干燥,研粉,混合。也可以是采用中药制药的常规方法制备。这些制药常规方法可以是水提醇沉或醇提水沉法,此外还有其他提取方法,具体参见曹春林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制剂学》。 优选采用下列制备方法制备: 2.制备工艺 (1)肉桂加85%乙醇浸渍二次,第一次浸渍48小时,第二次浸渍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85℃以下真空干燥成干膏; (2)制半夏、黄芩、党参、没药、炙甘草、郁金、当归、五灵脂、枳壳、藿香、木香、陈皮、六曲等药材加10倍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14(50~60℃)的清膏,加2.8倍量乙醇,搅匀,加热至6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85℃以下真空干燥成干膏; (3)将步骤(1)所得干膏与步骤(2)所得干膏混合,粉碎成细粉,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颗粒、片、胶囊等不同制剂。 采用上述中药原料相互配伍及其制备方法,全方具有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功效,用于慢性胃炎所致的胃痛、返酸、呕吐、腹胀及嗳气等。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1.处方: 制半夏140份 黄芩140份 党参140份 肉桂140份 没药140份 炙甘草50份 郁金70份 当归140份 五灵脂50份 枳壳140份 藿香70份 木香140份 陈皮70份 六曲50份 2.制备工艺 (1)肉桂加85%乙醇浸渍二次,第一次浸渍48小时,第二次浸渍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85℃以下真空干燥成干膏; (2)制半夏、黄芩、党参、没药、炙甘草、郁金、当归、五灵脂、枳壳、藿香、木香、陈皮、六曲等药材加10倍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14(50~60℃)的清膏,加2.8倍量乙醇,搅匀,加热至6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85℃以下真空干燥成干膏; (3)将步骤(1)所得干膏与步骤(2)所得干膏混合,粉碎成细粉,加入蔗糖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实施例2:片剂的制备方法 1.处方: 制半夏140份 黄芩140份 党参140份 肉桂140份 没药140份 炙甘草50份 郁金70份 当归140份 五灵脂50份 枳壳140份 藿香70份 木香140份 陈皮70份 六曲50份 2.制备工艺 (1)肉桂加85%乙醇浸渍二次,第一次浸渍48小时,第二次浸渍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85℃以下真空干燥成干膏; (2)制半夏、黄芩、党参、没药、炙甘草、郁金、当归、五灵脂、枳壳、藿香、木香、陈皮、六曲等药材加10倍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14(50~60℃)的清膏,加2.8倍量乙醇,搅匀,加热至6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85℃以下真空干燥成干膏; (3)将步骤(1)所得干膏与步骤(2)所得干膏混合,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淀粉、硬脂酸镁,压片,即得。 实施例3: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1.处方: 制半夏140份 黄芩140份 党参140份 肉桂140份 没药140份 炙甘草50份 郁金70份 当归140份 五灵脂50份 枳壳140份 藿香70份 木香140份 陈皮70份 六曲50份 2.制备工艺 (1)肉桂加85%乙醇浸渍二次,第一次浸渍48小时,第二次浸渍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85℃以下真空干燥成干膏; (2)制半夏、黄芩、党参、没药、炙甘草、郁金、当归、五灵脂、枳壳、藿香、木香、陈皮、六曲等药材加10倍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14(50~60℃)的清膏,加2.8倍量乙醇,搅匀,加热至6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85℃以下真空干燥成干膏; (3)将步骤(1)所得干膏与步骤(2)所得干膏混合,粉碎成细粉,过筛,加淀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即得。
《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公开了一种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效成分是由制半夏、黄芩、党参、肉桂、没药、炙甘草、郁金、当归、五灵脂、枳壳、藿香、木香、陈皮、六曲等十几位药材经提取而成。本发明中特有的药物活性成分具有益气健脾,化瘀通络的功效,用于慢性胃炎所致的胃痛、返酸、呕吐、腹胀及嗳气等。。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