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云北调,沙漠降雨的理论与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08521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11037.3

申请日:

2009.04.07

公开号:

CN101637111A

公开日:

2010.02.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01G 15/00申请公布日:20100203|||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5/00

主分类号:

A01G15/00

申请人:

曹玉玲

发明人:

曹玉玲

地址:

114301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王卜村岭后组2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的观测、比较、分析中确定出,影响降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呢?地面能否降雨的主要条件是海洋与地面,地面与地面,是否有良好的南北方向的导电条件。例如:密西西比河流域,等非干旱地区都有这种条件,所以雨量充足。而干旱地区、沙漠地区都不具备这种良好导电条件,所以形成严重的干旱。本申请的增雨手段是:用洒盐水和埋金属导线的方法提高地面导电条件,能明显的,彻底的、长期的、永远的改变干旱地区缺水的面貌,增加干旱地区,沙漠地区的雨量,控制电路般灵敏有效,比单靠人工打井,修渠引

权利要求书

1、  本申请的增雨手段是“用洒盐水和埋金属导线的方法提高地面导电条件”以下简称“增雨手段”;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关键的影响电流通过的地点,如两条大河流域的分水岭处,沙漠,戈壁,长城等处实施这种“增雨手段”;
a在黄河流域五原,乌拉特中旗地区,以北到蒙古国的鄂尔浑河流域南边,实施这种“增雨手段”;
b在长江,黄河分水岭处,如秦岭地区,实施这种“增雨手段”;
c在长城上实施这种“增雨手段”把长城两边的湿土连接起来;
实施以上a、b、c三项,中国境内从中蒙边界,到黄河流域南边,从东经105度到渤海黄海沿岸,会明显的增加降雨。

说明书

南云北调,沙漠降雨的理论与方法
(南云北调,沙漠降雨变绿洲方法)续二详解。
为2005100471975专利修改,补充。
南云北调,沙漠降雨的理论是从众多的自然现象中,总结,归纳后得出来的,对事实背景可举例说明:非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背景不同点:以密西西比河为例,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区是世界最有名的黑土地,有无数资料证明,核地区有万年以上的降雨充足时期,核地区的地貌特点,可用的数据资料是:北由五大湖及以北的湿地与大西洋北冰洋连通,南由墨西哥湾与大西洋连通,核地区地面在随地球转动过程中,本身南北方向有良好导电条件,地表面切割地球磁场的磁力线,感应成强大的电动势,这种电动势的作用,致使核地区空气净化,雷电形成,降雨增加,此电动势致使核地区形成上升气流是形成降雨的原因。
以东欧平原为例:核地区北面连通北冰洋大西洋,南面连通地中海,黑海,里海,核地面在随地球转运过程中,能感应出与大洋连通的南北方向的电流,所以核地区同密西西比河地区同样有充足降雨。
以中国的东北平原为例,核地区北面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与西太平洋连通,南面由辽河,鸭绿江等河与渤海,黄海连通,在地球转动过程中同样会感应出电动势,所以中国东北平原地区沙尘落地,有雷电,有充足的降雨,对中国的华北,华中地区:如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区现今降雨偏少,但过去有不缺雨的年代,唐朝初期,贞观之治时期有斗米(40斤)4文(4个铜钱)之说,足以证明当时农业的发达。粮米价低,利国利民,但要使粮米价低,必须有充足的降雨,要使干旱地区有充足的降雨,必须核地区南北方向有良好的导电条件,以便使核地区在地球转动过程中形成感应电流电动势,当时李世民在掌握政权时,正令明申不修长城,现在分析,长城为东西走向,多座落在山梁上能明显的影响了南北方向的电流通过。所以李世民下令不修长城,不意识的造成了唐朝的农业、林业、牧业增产,增收。有充足降雨,农、林、牧业会增产,增收造成了大唐盛世年代,大唐盛世与不修长城有直接关系。
秦时明月汉时关,中国好多文章中有对秦始皇年代前对明月的描写,明月下的故事很多,而汉朝以后只有对城关对风沙的描写“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可联想到汉朝后修建完整了万里长城,致使中国黄河以北广大地区干旱缺雨,空气不能净化,风沙漫延......。中国历史上长城修建最完整的年代一个是汉代的刘氐王朝,一个是明代的朱氐王朝,而汉、明两朝代都在末期因旱灾,风灾严重人民没有粮吃达到人吃人肉的程度,饿死的人遍地都有(史书记载饿殍遍地)。
清朝康熙执正,又明今严申,“努尔哈赤的子孙,永远不修长城”所以又形成了乾隆盛世,清朝中国的农业,养活了四亿多人口又能拿出那么多真金白银,平定内乱,装备水师,装备北洋水师,修颐和园,战争赔款,主要经济来源在于清朝未修长城,华北,华中,内蒙大地南北方向不因为长城阻止感电流通过,而干旱缺雨,农业能生产粮食而成本低,农村的农民能有饭吃......。
本人主张:地面空气净化,降雨充足,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在随地球转动过程中能形成感应电动势,这种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在于地面与经线平行方向的导电效率(海洋、河流、湖泊、沼泽、湿地、含水的土壤导电好。山脉、沙漠、戈壁、山梁上的长城导电差),地表导电良好,南北两端又能与海洋连通形成“大短路环流”这种“大短路环流的电流密度,决定降雨量,密度大雨量大,如印染度的乞拉朋齐,台湾东北角......中国的阿拉善沙漠地区和所有的沙漠地区,干旱地区,干旱的原因是该地,由南北方向导电条件非常不好,所以干旱。
本申请的增雨手段是:
“用洒盐水和埋金属导线的方法提高地面导电条件”
简称“增雨手段”。
用这种“增雨手段”,把黄河水域与鄂尔浑河水域联系起来,用这种技术手段在长城上实施,在秦岭实施,可以使从东经105度到渤海黄海边。从黄河流域的南边,到中蒙边界,明显,增加降雨量,能明显的,彻底的,长期的,永远的解决干旱地区沙漠地区的缺水难题。
2008年江泽民主席曾问气象部门:长江嫩江流域,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问题,本人希望审查中与专家当面解答:申请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或其它院校讲演“南云北调,沙漠降雨的理论与实践”到中国科学院答辩,我们目地只要尽快使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增雨,我可以把本发明的一切个人收入献给沙漠降雨事业,贡献出所有的热情,热心,热血和生命。

南云北调,沙漠降雨的理论与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云北调,沙漠降雨的理论与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南云北调,沙漠降雨的理论与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云北调,沙漠降雨的理论与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云北调,沙漠降雨的理论与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气候的观测、比较、分析中确定出,影响降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呢?地面能否降雨的主要条件是海洋与地面,地面与地面,是否有良好的南北方向的导电条件。例如:密西西比河流域,等非干旱地区都有这种条件,所以雨量充足。而干旱地区、沙漠地区都不具备这种良好导电条件,所以形成严重的干旱。本申请的增雨手段是:用洒盐水和埋金属导线的方法提高地面导电条件,能明显的,彻底的、长期的、永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