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的接种与菌丝培养方法及其装置.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208266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82396.5

申请日:

2009.07.13

公开号:

CN101822168A

公开日:

2010.09.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4申请日:20090713|||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徐寿海

发明人:

徐寿海

地址:

222047 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发区长江路1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代理人:

刘喜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种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先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通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再将菌种接入容器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上的搅拌器进行搅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的菌丝培养方法,以及实现上述接种方法和菌丝培养方法的接种或培养装置。本发明方法的多个步骤均可以在一容器中完成,不仅减少了设备投资,也节省了工艺流程;本发明方法在接种的同时进行了搅拌,使菌种可以更为均匀地装入培养基料中且不易被污染,菌丝的生长即吃料不需要从上至下,而是发散式的多方位进行,所以菌丝很快就能长满,吃料期大大缩短,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食用菌的培养成本与周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食用菌菌种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装料: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2)内,通过设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或者直接将搅拌过的培养基料装入容器(2)内; (2)灭菌冷却:向容器(2)内通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 (3)接种:将菌种接入容器(2)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种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2)外设有夹套(1),向夹套(1)内通入一定温度的水来调节容器(2)内的温度。
3: 一种食用菌菌丝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装料: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2)内,通过设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或者直接将搅拌过的培养基料装入容器(2)内; (2)灭菌冷却:向容器(2)内通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 (3)接种:将菌种接入容器(2)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 (4)培养菌丝:接种后的培养基料在容器(2)内进行菌丝培养,直至菌丝生长期完成; (5)装入培养器具:将菌丝在需要的环境条件下装入培养器具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2)外设有夹套(1),向夹套(1)内注入一定温度的水来调节容器内的温度。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的菌丝培养过程中,通过向容器(2)内送入洁净空气来调整容器(2)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送入洁净空气的同时,容器(2)内的气体与洁净气体进行置换。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容器(2)内送入一定湿度的洁净空气来调节容器(2)内培养基料的湿度。
7: 一种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装料: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2)内,通过设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或者直接将搅拌过的培养基料装入容器(2)内; (2)灭菌冷却:向容器(2)内通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 (3)接种:将菌种接入容器(2)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 (4)装入培养器具:在接种后立即将培养基料在需要的环境条件下装入培养器具中;或者,先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料在容器(2)内培养一段时间,在菌丝的生长期完成之前再在需要的环境条件下将培养基料装入培养器具中; (5)培养菌丝:将培养器具置于培养室进行培养,直至菌丝的生长期完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2)外设有夹套(1),向夹套(1)内注入一定温度的水来调节容器(2)内的温度。
9: 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或3或7所述方法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容器(2),在容器(2)上设有搅拌装置,在容器(2)上设有若干个进出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2)外设有夹套(1),夹套(1)上设有进出水管路(5)。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夹套(1)上设有夹套温度传感器(6)。
12: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设在容器(2)内,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4),搅拌轴(4)上设有搅拌器(3),搅拌轴(4)伸出容器(2)与电机(15)及传动装置(14)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2)上所设的进出口包括物料出口(23)、物料进口(21)、排气口(22)和若干个喷口(7)。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口(7)上设有喷口保护阀(8)。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物料进口(21)上设有物料进口快开门(11);在物料出口(23)上设有物料出口快开门(17)。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口(22)与真空泵(13)连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出口(23)与净化车(19)连接,在净化车(19)内设有风淋机和密闭式自动装瓶或装袋机。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车(19)底部设有移动车轮(24)。
19: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容器(2)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16)、容器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2)。
20: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2)固定连接在机架(20)上。

说明书


食用菌菌种的接种与菌丝培养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的栽培,特别是食用菌的菌种的接种方法;本发明还涉及食种菌菌丝的培养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实现上述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的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可分为培养期和生育期。培养期则分为前期菌丝培养和菌丝的后熟培养期;生育期则分为前期生育和后期生育,前期生育是为了培养出食用菌菇蕊,后期生育是从菇蕊期至食用菌生育成熟期。

    现有技术中的接种及前期菌丝培养的培养方法分为以下5个步骤:

    1、拌料:按需要的湿度将培养基料搅拌均匀;

    2、装瓶(袋):将搅拌好的培养基料装于培养瓶(袋)中,压实,并在培养基料上打上若干个气孔,再压好瓶盖;

    3、灭菌:将装好的培养瓶(袋)搬运至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洁净环境下进行冷却;

    4、接种:将菌种接入灭菌后的培养瓶(袋)中;

    5、培养菌丝:在洁净、控温、控湿、控CO2浓度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至培养瓶内长满菌丝;由于菌种在接入时均接种在培养瓶瓶口部分,所以,菌丝的生长是从瓶口渐长至瓶底才长满整个培养瓶(也称吃料);此步骤菌丝从开始生长至长满的这段时间也称为吃料期。

    吃料期结束后则进入菌丝的后熟培养期。

    现有技术中的接种及前期菌丝培养的培养方法缺陷在于:

    一、吃料期长,栽培效率低。根据菌种不同,食用菌的培养期也会有所区别。以杏鲍菇为例,其栽培的培养期为35天左右。其中:前期菌丝培养为25天左右,菌丝的后熟培养期为10天左右。以此可以看出,在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前期菌丝培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前期菌丝培养的前4个步骤(拌料、装瓶、灭菌、接种)耗时短,一般为1天左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所需的25天几乎全部耗在步骤5吃料期,这主要是由于菌丝的生长是从瓶口渐长至瓶底才长满整个培养瓶造成的。吃料期过长则导致栽培效率低.

    二、培养成本高。培养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成本;二是为维持培养环境所需的能耗成本。拌料、装瓶、灭菌和接种等步骤均需要一定的设备以及要求较高的环境。而且,由于吃料期长,而吃料期的培养环境需要洁净、控温、控湿、控CO2浓度,为维持该培养环境需要耗费大量的设备和能源,因此如何缩短吃料期所需的时间从而节约能源与成本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菌种受感染的机率大,行业风险高。由于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和培养菌丝等5步骤均是在不同的设置中完成,因此每完成一个步骤均要实施好步骤之间的衔接。然而,在灭菌及灭菌后的接种、培养菌丝前期,菌种特别容易感染,而各步骤之间的设备衔接过程而大大增加了菌种受感染的机率,而菌种受感染将直接导致食用菌栽培的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设备要求相对简单、可缩短接种后的菌丝培养时间的食用菌菌种的接种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二种耗时短、能大大节约培养能源与成本的食用菌菌丝的培养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食用菌菌种接种方法或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的装置。

    本发明方法及装置适用于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的接种及培养。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食用菌菌种的接种方法,其特点是,其步骤如下,

    (1)装料: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内,通过设在容器上的搅拌装置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或者直接将搅拌过的培养基料装入容器内;

    (2)灭菌冷却:向容器内通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

    (3)接种:将菌种接入容器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上的搅拌器进行搅拌。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种的接种方法,其特点是,所述的容器外设有夹套,向夹套内通入一定温度的水来调节容器内的温度。这样,可以方便地调节容器内的温度,且温度调节成本较低。本发明也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温度调节方法及设备来调节容器内的温度。

    在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种的接种方法中,步骤(1)-(3)的装料、灭菌冷却、接种均是在容器中进行。接种完成后,可以按本发明方法进行菌丝培养,也可以按常规技术进行菌丝培养和生育期,直至栽培得到成品食用菌。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丝的培养方法,其特点是,其步骤如下,

    (1)装料: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内,通过设在容器上的搅拌装置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或者直接将搅拌过的培养基料装入容器内;

    (2)灭菌冷却:向容器内通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

    (3)接种:将菌种接入容器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上的搅拌器进行搅拌。;

    (4)培养菌丝:接种后的培养基料在容器内进行菌丝培养,直至菌丝生长期完成;

    (5)装入培养器具:将菌丝在需要的环境条件下装入培养器具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4)、(5)可以用以下步骤(4)、(5)代替:

    (4)装入培养器具:在接种后立即将培养基料在需要的环境条件下装入培养器具中;或者,先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料在容器内培养一段时间,在菌丝的生长期完成之前再在需要的环境条件下将培养基料装入培养器具中;

    (5)培养菌丝:将培养器具置于培养室进行培养,直至菌丝的生长期完成。

    因此,在本发明所述的食用菌菌丝的培养方法中,在完成步骤(3)的接种工序后,可以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料立即装入培养器具(培养瓶、袋,或其它可适用的容器,下同),让接种后的培养基料在培养器具中进行前期菌丝培养至菌丝的生长期(也即吃料期,下同)完成;也可以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料置于容器内培养任意一段时间,并在菌丝的生长期完成之前将培养基料装入培养器具,再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直至菌丝的生长期完成;还可以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料置于容器内培养直至菌丝的生长期完成。待菌丝的生长期完成后,再按本领域的常规方法装入培养器具进行菌丝的后期培养(后熟培养期)和生育期,直至栽培得到成品食用菌。

    在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技术方案中,当培养菌丝在容器中进行时,容器中同样需要洁净、控温、控湿、控CO2浓度等常规培养条件。装入培养器具应该在洁净环境下完成,装入培养器具后进行常规的培养室培养菌丝,培养室需要常规的洁净、控温、控湿、控CO2浓度等条件。装入培养器具可采用常规的装瓶机进行,装入培养器具时需要确保洁净状态即可。本发明所述的“洁净、控温、控湿、控CO2浓度”等条件如无特殊说明,均指食用菌接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常规空气、温度、湿度、指标、CO2浓度等指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其特点是,所述的容器外设有夹套,向夹套内通入一定温度的水来调节容器内的温度。这样,可以方便地调节容器内的温度,且温度调节成本较低。本发明也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温度调节方法及设备来调节容器内的温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其特点是,在步骤(4)的菌丝培养过程中,通过向容器内送入洁净空气来调整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送入洁净空气的同时,容器内的气体与洁净气体进行置换。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其特点是,向容器内送入一定湿度的洁净空气来调节容器内培养基料的湿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以上所述接种方法或菌丝培养方法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它包括一容器,在容器上设有搅拌装置,在容器上设有若干个进出口。容器是用于装培养基料的,搅拌装置用于对接种前的培养基料进行搅拌,使培养基料均匀;搅拌装置也可以在接种的同时进行搅拌,使菌种均匀地接入培养基料内。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容器外设有夹套,夹套上设有进出水管路。夹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实现对容器内温度的调节,对容器内温度的调节可以在任何一个工艺步骤中进行。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在夹套上设有夹套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搅拌装置设在容器内,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搅拌器,搅拌轴伸出容器与电机及传动装置连接。这种搅拌装置的一种设置方式,该种方式是搅拌轴及搅拌器转动而容器不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容器转动而搅拌器不动的方式。本发明对搅拌装置没有特殊的要求,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任何一种可以实现本发明搅拌目的的搅拌装置均可用于本发明,上述的搅拌装置是其中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容器上所设的进出口包括物料出口、物料进口、排气口和若干个喷口。其中,物料出口是用于出料的,接种后培养基料或长出菌丝的培养基料需要装瓶时均从物料出口取出;物料进口可以供培养基料、固体菌种等进入容器内;喷口可以供洁净气体、液体菌种、水、蒸汽等进入容器;排气口供排气使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喷口上设有喷口保护阀。喷口保护阀在喷口喷料时打开,在喷口喷料后关闭,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培养基料将喷口堵塞。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在物料进口上设有物料进口快开门;在物料出口上设有物料出口快开门。快开门可以采用常规的快开门设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排气口与真空泵连接。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物料出口与净化车连接,在净化车内设有风淋机和密闭式自动装瓶或装袋机。这是本发明优选的装瓶装置,该装置整体较小,使用方便。由于接种后的培养基料或长出菌丝的培养基料需要装瓶时均从物料出口取出,而其装瓶条件要求一般为洁净环境(100级)或洁净环境(十万级)。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任何装置或方法只要能为实现本发明的装瓶操作提供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均可适用于本发明。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净化车底部设有移动车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在容器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容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这样可以方便地控制容器内的各种环境参数。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容器固定连接在机架上。

    本发明多功能食用菌菌丝培养装置可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功能:一是搅拌功能;二是灭菌功能;三是冷却功能;四是接种功能;五是可以作为前期培养室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接种方法、培养方法及接种或培养装置可以说是接种及前期菌丝培养的方法及设备的革命性创新,其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一、吃料期短,栽培效率高。本发明方法在接种的同时进行了搅拌,使菌种可以更为均匀地装入培养基料中且不易被污染,菌丝的生长即吃料不需要从上至下,而是发散式的多方位进行,所以菌丝很快就能长满,吃料期大大缩短;经试验测算,吃料期缩短了60%左右,这样就从时间上大大地降低了食用菌培养时为维持培养条件所耗的能源成本,同时也缩短了培养周期,提高了栽培效率;

    二、培养成本低。培养的成本主要体现为设备成本和能耗成本。本发明方法的多个步骤均可以在一容器中完成,该容器本身无需处于特殊培养环境中,因此,不仅减少了设备投资,也节省了工艺流程,为维持容器内的接种、装瓶、培养等工艺步骤所需要的条件的能耗成本也大大降低,且不会影响食用菌产量。

    三、菌种受感染的机率小。由于本发明方法的多个步骤均可以在一容器中完成,因此每完成一个步骤可以不需要进行设备之间的衔接:灭菌后直接将菌种接入容器内,灭菌与接种之间无需步骤间的设备衔接;接种后可以培养一段时间后装入培养器具,或完成吃料期后装入培养器具,使步骤间的设备衔接可以不在最易感染的时候进行;这样就能大大降低了菌种受感染的机率;

    四、本发明装置在菌丝培养期可以方便地调节容器内的培养参数,调节方法更为简单,且更节能;

    五、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可操作性强,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食用菌菌种的接种方法,其步骤如下,

    (1)装料: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2内,通过设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或者直接将搅拌过的培养基料装入容器2内;

    (2)灭菌冷却:向容器2内通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

    (3)接种:将菌种接入容器2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

    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食用菌菌种的接种方法中,所述的容器2外设有夹套1,向夹套1内通入一定温度的水来调节容器2内的温度。

    实施例3。参照图1。一种食用菌菌丝的培养方法,其步骤如下,

    (1)装料: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2内,通过设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或者直接将搅拌过的培养基料装入容器2内;

    (2)灭菌冷却:向容器2内通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

    (3)接种:将菌种接入容器2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

    (4)培养菌丝:接种后的培养基料在容器2内进行菌丝培养,直至菌丝生长期完成;

    (5)装入培养器具:将菌丝在需要的环境条件下装入培养器具中。

    实施例4。实施例3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中,所述的容器2外设有夹套1,向夹套1内注入一定温度的水来调节容器内的温度。

    实施例5。实施例3或4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在步骤4的菌丝培养过程中,通过向容器2内送入洁净空气来调整容器2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送入洁净空气的同时,容器2内的气体与洁净气体进行置换。

    实施例6。实施例3或4或5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中,向容器2内送入一定湿度的洁净空气来调节容器2内培养基料的湿度。

    实施例7。参照图1。一种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其步骤如下,

    (1)装料: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2内,通过设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或者直接将搅拌过的培养基料装入容器2内;

    (2)灭菌冷却:向容器2内通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

    (3)接种:将菌种接入容器2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

    (4)装入培养器具:在接种后立即将培养基料在需要的环境条件下装入培养器具中;

    (5)培养菌丝:将培养器具置于培养室进行培养,直至菌丝的生长期完成。实施例8。参照图1。一种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其步骤如下,

    (1)装料: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2内,通过设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或者直接将搅拌过的培养基料装入容器2内;

    (2)灭菌冷却:向容器2内通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灭菌结束后冷却;

    (3)接种:将菌种接入容器2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

    (4)装入培养器具: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料在容器2内培养一段时间,在菌丝的生长期完成之前再在需要的环境条件下将培养基料装入培养器具中;

    (5)培养菌丝:将培养器具置于培养室进行培养,直至菌丝的生长期完成。

    实施例9。实施例7或8所述的食用菌菌丝培养方法中,所述的容器2外设有夹套1,向夹套1内注入一定温度的水来调节容器2内的温度。

    实施例10。参照图1。一种实现实施例1-9所述方法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它包括一容器2,在容器2上设有搅拌装置,在容器2上设有若干个进出口。

    实施例11。实施例10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中,所述的容器2外设有夹套1,夹套1上设有进出水管路5。

    实施例12。实施例10或11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中,在夹套1上设有夹套温度传感器6。

    实施例13。实施例10-12任何一项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中,所述的搅拌装置设在容器2内,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4,搅拌轴4上设有搅拌器3,搅拌轴4伸出容器2与电机15及传动装置14连接。

    实施例14。实施例10-13任何一项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中,容器2上所设的进出口包括物料出口23、物料进口21、排气口22和若干个喷口7。

    实施例15。实施例14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中,所述的喷口7上设有喷口保护阀8。

    实施例16。实施例14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中,在物料进口21上设有物料进口快开门11;在物料出口23上设有物料出口快开门17。

    实施例17。实施例14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中,所述的排气口22与真空泵13连接。

    实施例18。实施例14或16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中,所述的物料出口23与净化车19连接,在净化车19内设有风淋机和密闭式自动装瓶或装袋机。

    实施例19。实施例18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中,所述的净化车19底部设有移动车轮24。

    实施例20。实施例1-19任何一项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中,在容器2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16、容器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2。

    实施例21。实施例1-20任何一项所述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中,所述的容器2固定连接在机架20上。

    实验例1。液体菌种杏鲍菇栽培实验对比例。本实施例分别以现有技术栽培方法和本发明方法进行栽培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

    食用菌菌种:杏鲍菇液体菌种,由连云港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在成本计算时,以生产1万个培养瓶(每个培养瓶体积为1100毫升)的设备及能耗成本来计算,且仅计算截止至吃料期完成,后熟期和生育期的工艺与设备无区别,所以实验时不作对比。

    实验一、液体菌种基础实验。按本发明方法进行。

    1、相关实验设备及成本计算。

    (1)图1所示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由连云港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结构如下:

    它包括一容器2,在容器2上设有搅拌装置,在容器2上设有若干个进出口;容器2外设有夹套1,夹套1上设有进出水管路5;夹套1上设有夹套温度传感器6;所述的搅拌装置设在容器2内,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4,搅拌轴4上设有搅拌器3,搅拌轴4伸出容器2与电机15及传动装置14连接;容器2上所设的进出口包括物料出口23、物料进口21、排气口22和若干个喷口7,所述的喷口7上设有喷口保护阀8,在物料进口21上设有物料进口快开门11;在物料出口23上设有物料出口快开门17;述的排气口22与真空泵13连接;所述的物料出口23与净化车19连接,在净化车19内设有风淋机和密闭式自动装瓶或装袋机,述的净化车19底部设有移动车轮24;容器2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16、容器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2;所述的容器2固定连接在机架20上。

    (2)常规培养室及其它设备。由连云港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3)设备成本及耗能成本分析。

    采用杏鲍菇液体菌种,从装料到吃料期完成总时间为15天,其中:从装料到接种完成1天,接种后至吃料期完成14天。计算所需建筑物及设备建造费用、运行成本如下:

    (一)、设备建造费用见表1:

    表1

    

    (二)建筑物建造费用见表2:

    表2

    

    建筑物及设备建造费用合计68.4万元。

    (三)生产1万个培养瓶从装料至吃料期完成共15天的设备运行成本见表3:

    表3

    

    (四)灭菌器蒸汽耗用费用:

    耗用蒸汽1500公斤,价值255元。

    (五)人员开支费用为1040元。

    运行成本合计约0.26万元。

    2、培养步骤如下:

    (1)装料: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2内,通过设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搅拌时间约为4小时;搅拌时向夹套内通入冷却水,以保持容器内的培养基料的合适温度;

    (2)灭菌冷却:向容器2内通入高温蒸汽,对培养基料进行蒸汽灭菌4小时,灭菌结束后冷却,冷却时向夹套内通入冷却水,8小时左右冷却完毕;

    (3)接种:将杏鲍菇液体菌种通过喷口7接入容器2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接种时间约为1小时;

    (4)培养菌丝:接种后的培养基料在容器2内进行菌丝培养,直至菌丝生长期完成,菌丝培养吃料期约为14天;

    (5)装入培养器具:将菌丝在通过净化车装入培养瓶中;

    (6)后熟期:将培养瓶置于培养室内进行菌丝的后熟期培养,时间为10天;

    再按常规生育培养约20天得成品杏鲍菇。

    3、培养结果。

    (1)10000瓶培养瓶培养得成品杏鲍菇1600Kg;

    (2)设备及建设成本约为68.4万元;运行成本合计约0.26万元;

    (3)从装料至吃料期完成共15天,后熟期为10天,总栽培时间为45天;

    (4)感染率为0.1%。

    实验二:液体菌种对照实验。按现有技术进行。

    1、培养设备及建筑物。由连云港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相关实验设备及成本计算。

    以生产1万个培养瓶(1100毫升)计算,采用液体菌种,从拌料至吃料期完成总时间为25天,其中:从拌料到接种约1天,接种后至吃料期完成24天。计算所需建筑物及设备建造费用、运行成本如下:

    (1)各设备及成体计算见表4:

    表4

    

    (2)实验用建筑物见表5:

    表5

    

    (3)设备运行成本见表6:

    表6

    

    (4)灭菌器蒸汽耗用费用:耗用蒸汽2000公斤,共需340元。

    (5)人员开支费用:3040元。

    建筑物及设备建造费用合计:156.1万元;运行成本合计:0.63万元。

    2、培养步骤如下:

    (1)拌料:按需要的湿度将培养基料搅拌均匀;耗时4小时;

    (2)装瓶:将搅拌好的培养基料装于培养瓶中,压实,并在培养基料上打上若干个气孔,再压好瓶盖;耗时2小时;

    (3)灭菌:将装好的培养瓶搬运至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洁净环境下进行冷却;耗时17小时;

    (4)接种:将菌种接入灭菌后的培养瓶中;耗时2小时;

    (5)培养菌丝:在洁净、控温、控湿、控C02浓度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至培养瓶内长满菌丝;菌丝培养吃料期为24天;

    (6)后熟期:将培养瓶置于培养室内进行菌丝的后熟期培养,时间为10天;再按常规生育培养20天得成品杏鲍菇。

    3、实验结果。

    (1)10000瓶培养瓶培养得成品杏鲍菇1552Kg;

    (2)设备及建设成本约为156.1万元;运行成本合计约0.63万元;

    (3)从搅拌至吃料期完成共25天,后熟期为10天,总栽培时间为55天;

    (4)感染率为3%。

    结论:

    从以上对比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液体菌种基础实验与对照实验相比,具有成本低、吃料期短、总栽培时间短、染病率低、产量高等优点。

    实验例2。固体菌种杏鲍菇栽培实验对比例。本实施例分别以现有技术栽培方法和本发明方法进行栽培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

    食用菌菌种:杏鲍菇固体菌种,由连云港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在成本计算时,以生产1万个培养瓶(每个培养瓶体积为1100毫升)的设备及能耗成本来计算,且仅计算截止至吃料期完成,后熟期和生育期的工艺与设备无区别,所以实验时不作对比。

    实验一、固体菌种基础实验。按本发明方法进行。

    1、相关实验设备及成本计算。

    (1)图1所示的食用菌接种或菌丝培养装置,由连云港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结构如下:

    它包括一容器2,在容器2上设有搅拌装置,在容器2上设有若干个进出口;容器2外设有夹套1,夹套1上设有进出水管路5;夹套1上设有夹套温度传感器6;所述的搅拌装置设在容器2内,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4,搅拌轴4上设有搅拌器3,搅拌轴4伸出容器2与电机15及传动装置14连接;容器2上所设的进出口包括物料出口23、物料进口21、排气口22和若干个喷口7,所述的喷口7上设有喷口保护阀8,在物料进口21上设有物料进口快开门11;在物料出口23上设有物料出口快开门17;述的排气口22与真空泵13连接;所述的物料出口23与净化车19连接,在净化车19内设有风淋机和密闭式自动装瓶或装袋机,述的净化车19底部设有移动车轮24;容器2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16、容器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2;所述的容器2固定连接在机架20上。

    (2)常规培养室及其它设备。由连云港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3)设备成本及耗能成本分析。

    采用杏鲍菇固体菌种,从装料到吃料期完成总时间为19天,其中:从装料到接种完成1天,接种后至吃料期完成18天。计算所需建筑物及设备建造费用、运行成本如下:

    (一)、设备建造费用见表7:

    表7

    

    (二)建筑物建造费用见表8:

    表8

    

    建筑物及设备建造费用合计90.6万元。

    (三)从装料至吃料期完成共19天的设备运行成本见表9:

    表9

    

    

    (四)灭菌器蒸汽耗用费用:

    耗用蒸汽1500公斤,价值255元。

    (五)人员开支费用为1200元。

    运行成本合计约0.35万元。

    2、培养步骤如下:

    (1)装料: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2内,通过设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对培养基料进行搅拌;搅拌时间约为4小时;搅拌时向夹套内通入冷却水,以保持容器内的培养基料的合适温度;

    (2)灭菌冷却:向容器2内通入高温蒸汽,对培养基料进行蒸汽灭菌4小时,灭菌结束后冷却,冷却时向夹套内通入冷却水,8小时左右冷却完毕;

    (3)接种:将杏鲍菇液体菌种通过喷口7接入容器2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2上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接种时间约为1小时;

    (4)装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料通过净化车装入培养瓶中;

    (5)培养菌丝:将培养瓶置于培养室内进行菌丝培养,直至菌丝生长期完成,菌丝培养吃料期约为18天;

    (6)后熟期:将培养瓶置于培养室内进行菌丝的后熟期培养,时间为10天;再按常规生育培养约20天得成品杏鲍菇。

    3、培养结果。

    (1)10000瓶培养瓶培养得成品杏鲍菇1584Kg;

    (2)设备及建设成本约为90.6万元;运行成本合计约0.35万元;

    (3)从装料至吃料期完成共19天,后熟期为10天,总栽培时间为49天;

    (4)感染率为1%。

    实验二:固体菌种对照实验。按现有技术进行。

    1、培养设备及建筑物。由连云港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相关实验设备及成本计算。

    以生产1万个培养瓶(1100毫升)计算,采用固体菌种,从拌料至吃料期完成总时间为29天,其中:从拌料到接种约1天,接种后至吃料期完成28天。计算所需建筑物及设备建造费用、运行成本如下:

    (1)各设备及成体计算见表10:

    表10

    

    (2)实验用建筑物见表11:

    表11

    

    (3)设备运行成本见表12:

    表12

    

    (4)灭菌器蒸汽耗用费用:耗用蒸汽2000公斤,共需340元。

    (5)人员开支费用:3200元。

    建筑物及设备建造费用合计:146.1万元;运行成本合计:0.69万元。

    2、培养步骤如下:

    (1)拌料:按需要的湿度将培养基料搅拌均匀;耗时4小时;

    (2)装瓶:将搅拌好的培养基料装于培养瓶中,压实,并在培养基料上打上若干个气孔,再压好瓶盖;耗时2小时;

    (3)灭菌:将装好的培养瓶搬运至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灭菌后在洁净环境下进行冷却;耗时17小时;

    (4)接种:将菌种接入灭菌后的培养瓶中;耗时2小时;

    (5)培养菌丝:在洁净、控温、控湿、控CO2浓度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至培养瓶内长满菌丝;菌丝培养吃料期为28天;

    (6)后熟期:将培养瓶置于培养室内进行菌丝的后熟期培养,时间为10天;再按常规生育培养20天得成品杏鲍菇。

    3、实验结果。

    (1)10000瓶培养瓶培养得成品杏鲍菇1552Kg;

    (2)设备及建设成本约为146.1万元;运行成本合计约0.69万元;

    (3)从搅拌至吃料期完成共29天,后熟期为10天,总栽培时间为59天;

    (4)感染率为3%。

    结论:

    从以上对比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固体菌种基础实验与对照实验相比,具有成本低、吃料期短、总栽培时间短、染病率低、产量高等优点。

    

食用菌菌种的接种与菌丝培养方法及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食用菌菌种的接种与菌丝培养方法及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食用菌菌种的接种与菌丝培养方法及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用菌菌种的接种与菌丝培养方法及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菌种的接种与菌丝培养方法及其装置.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种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先将培养基料装于一容器内,然后向容器内通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再将菌种接入容器内,且在菌种接入的同时启动容器上的搅拌器进行搅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的菌丝培养方法,以及实现上述接种方法和菌丝培养方法的接种或培养装置。本发明方法的多个步骤均可以在一容器中完成,不仅减少了设备投资,也节省了工艺流程;本发明方法在接种的同时进行了搅拌,使菌种可以更为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