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特别涉及到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改变,肾炎已经越来成为一种高发病率的病症,肾炎是一种免疫性行疾病是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是不同的抗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不同的抗体,结合成不同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的不同部位,造成的病理损伤,形成不同的肾炎类型,慢性肾炎是指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的病理改变是两肾弥漫性肾小球病变。由于慢性炎症过程,肾小球毛细血管逐渐破坏,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形成无结构的玻璃样小团。由于肾小球血流受阻,相应肾小管萎缩,纤维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慢性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等。该病对人体伤害极大,应当提高警惕,尽早治疗。
目前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较多,并且西药往往致力于消除局部病症,作用方式单一,很难做到根治慢性肾炎的目的,如常用的激素类的消尿蛋白药物,其主要的治疗作用仅仅是针对肾内的炎症反应,起到“抗炎症”的作用,也能暂时消除您的蛋白尿,但激素以及各种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不能对受损肾脏的固有细胞进行修复,更不能对肾脏纤维化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细胞外基质进行降解。故您的肾脏病就不能治愈,故蛋白尿消失后,病情还是很容易反复。而且西药具有抗药性大及副作用大的缺点,长期服用这类西药,对人体的肠胃等多个器官有不可忽视的伤害。
由于中医在肾炎治疗方面尤其独特的价值,所以目前在治疗肾炎尤其是慢性肾炎方面多采用中医系统治疗,探索对慢性肾炎疗效较高的中药制剂,是目前普遍关注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
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黄25-40 当归10-20 何首乌10-20
龟板5-15 黑脂麻5-15 牛膝5-15
川楝子5-15 女贞子5-15 黄芪10-25。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进一步的质量配比为:
生地黄35 当归15 何首乌15
龟板10 黑脂麻10 午膝10
川楝子10 女贞子10 黄芪15。
上述各组分的药物可以制成多种药剂学上所说的药剂,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
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取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药混合均匀,加入清水,文火煎0.5-2小时,反复煎3次后,将3次煎液合并,过滤,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2(50℃)的清膏,于50-60℃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常跟肝肾阴虚有关,所以中医治疗可以滋养肝肾阴血为思路。本发明组方中,生地黄甘苦,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作为君药;当归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女贞子补肝肾阴,乌须明目;龟板甘咸、寒,滋肾潜阳,退虚热,主治肾阴不足;黑脂麻补肝肾,润五脏,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等;牛膝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气下行;当归、女贞子、龟板、黑脂麻均可以益阴养血,柴胡苦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气,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该药方中诸药合理配伍,互补协同,辩证治疗,对于慢性肾炎,肝炎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时,将该药物于早、午、晚分三次服用。
为验证本发明药物的实际疗效,应用本发明药物临床治疗慢性肾炎病人73例,结果治愈31例,明显好转29例,总有效率82.2%,治愈率为42.5%,如果配合少量常规西药治疗,治愈率会有明显提高。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本发明药物效果明显,并且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本发明药物比同类药物价格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下述重量准备原材料:
生地黄3.5kg、当归1.5kg、何首乌1.5kg、龟板1kg、黑脂麻1kg、牛膝1kg、川楝子1kg、女贞子1kg、黄芪1.5kg。
取上述中药混合均匀,加入清水,反复煎3次,第一次煎1.5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煎1小时,将3次煎液合并,过滤,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2(50℃)的清膏,于50-60℃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