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负压引流器用的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穿刺负压引流器用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胸腔穿刺负压引流器上通常配套有引流管,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782100Y推荐的多功能胸腹腔负压引流器、CN2848232Y介绍的胸腔穿刺负压引流器和CN201064579Y公开的医用胸腔负压引流器等等,都毫无例外地配设有引流管。具体是将引流管的一端与引流容器联结并且与引流容器相通,另一端配设一穿刺针。使用时,当穿刺针对患者的胸腔穿刺后,由穿刺针携引流管的一端留置于患者的胸腔中,胸腔中的积液由穿刺针导入引流管,再经引流管引入引流容器中。
上述结构的引流管虽然能起到对患者的引流作用,但是无法达到快速引流之效已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上述专利结构所揭示的引流管均表现为单孔引流,所谓的单孔引流是指:患者体内的积液只经唯一的一个通道引入到引流管内,即仅通过与穿刺针的针孔相通的通孔引入,更具体地讲,靠穿刺针的针孔引入,因此引流过程冗长不利于缩短对患者的治疗时间。此外,由于引流管的结构不合理,用于对患者胸腔穿刺的手术器具只能使用穿刺针而不能使用穿刺刀,从而对手术的选择构成制约。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已有技术中,往往先用穿刺刀对患者胸腔穿刺,然后,在移除穿刺刀后再将引流管插入到胸腔中。这种穿刺引流方式不仅繁琐,而且容易堵塞引流管的进液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提高引流速度而藉以缩短对患者的治疗时间,又能与穿刺刀配接而藉以简化手术过程并且还能避免进液口堵塞的胸腔穿刺负压引流器用的引流管。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胸腔穿刺负压引流器用的引流管,所述的胸腔穿刺负压引流器包括引流容器和设在引流容器中的弹簧,所述的引流管包括一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的管壁上间隔开设有引流孔,各引流孔均与管体的管腔相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引流容器包括一第一球冠体和第二球冠体,第一、第二球冠体彼此对置固定,在第一球冠体的中央的内壁突设有一第一弹簧座,而第二球冠体的中央的内壁同样突设有一与所述的第一弹簧座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弹簧座,所述的弹簧为螺旋形弹簧,该弹簧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一弹簧座上,另一端置于所述第二弹簧座上,其中,在第一球冠体上具有至少一个进液接咀和一排液接口,在第一球冠体或第二球冠体上联结有一用于与所述的排液接口相盖配的盖和一用于提拿或挂置第一、第二球冠体的挂襻,所述的引流管与所述的进液接咀配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球冠体的中央具有一平坦的第一脐,而所述的第二球冠体的中央具有一同样为平坦的并且与所述的第一脐相对应的第二脐,所述的第一弹簧座位于第一脐上,而所述的第二弹簧座位于所述的第二脐上。
在本发明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球冠体用于与所述第二球冠体对置固定的部位构成有一圈包络突缘,而所述的第二球冠体用于与所述第一球冠体对置固定的部位形成有一圈法兰边,所述的包络突缘包络在法兰边上。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球冠体是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并且第一球冠体是透明的,其中:第一球冠体为硬质聚氯乙烯,而第二球冠体为弹性聚氯乙烯。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球冠体上设有用于揭示液量的计量标记。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管体在使用状态下置入患者胸腔内的一端端部插接联结有一穿刺刀,穿刺刀的刀刃上套置有一用于对刀刃保护的刀刃护套。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盖和挂襻联结在所述的第二球冠体上。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挂襻上开设有挂置孔。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液接咀有一对。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之一,由于在管体的一端开设了引流孔,从而能起到烟咀式引流的作用而缩短引流时间;之二,能供穿刺刀与管体配接,具有简化手术和避免堵塞管体的管腔。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
请见附图,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胸腔穿刺负压引流器的引流容器1是由两者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的第一、第二球冠体11、12构成的,这里所讲的第一、第二球冠体11、12的概念是根据它们的形状而言的,因此也可称它们为第一半球体和第二半球体。从图中所示的形状可知,第一、第二球冠体11、12犹如一对彼此对扣的碗。第一球冠体11由透明的硬质聚氯乙烯制成,第二球冠体12为弹性聚氯乙烯制成。第一、第二球冠体11、12的配合能起到洁具行业常用的例如用于疏通下水道的“皮老虎”的效应,负压效果十分理想。
在第一球冠体11的中央形成有一平坦区域,申请人将其定义为第一脐115,与之相对应地,在第二球冠体12的中央区域也同样形成有一平坦区域,申请人称其为第二脐123,该第二脐123与第一脐115对应,按压第一脐115时,因第二脐123受力,使整个第二球冠体12压缩。在第一球冠体11的中央的内壁,更具体地讲在前述的第一脐115的内壁构成有一第一弹簧座111,而在第二球冠体12的中内的内壁即前述的第二脐123的内壁形成有一与第一弹簧座111位置对应的大小相同的第二弹簧座121。并且,在第一球冠体11与第二球冠体12相对置固定的部位形成有包络突缘114,与此相适配地,在第二球冠体12与第一球冠体11对置固定的部位形成有一法兰边122,通过热熔融焊接(高频焊接)方式使包络突缘114包络于法兰边122上,两者之间应当充分地保障密封。在第一球冠体11上以印刷或以模制的方式形成有计量标记116。本实施例中的计量标记116随第一球冠体11模制成型时一起成型,以及进液接咀112和排液接口113也随第一球冠体11一起成型。申请人之所以安排一对进液接咀112,是因为考虑到一旦其中的一个进液接口112损坏,那么启用处于备用状态的另一个进液接口112。
在本实施例中,申请人将盖4和具有挂置孔51的挂襻5安排在了第二球冠体12上,并且盖4和挂襻5的材料与第二球冠体12的材料相同,即均为弹性聚氯乙烯。如果有人刻意将盖4和挂襻5联结于第一球冠体11上,那么应当视为简单的位置变更,而不能视为有脱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盖4与前述的排液接口113的出液孔1131相配合,该出液孔1131还同时起到排气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推荐的技术方案的还一技术要点,将弹簧2选用螺旋形弹簧,并且将其一端套置到前述的第一弹簧座111上,另一端套置于前述的第二弹簧座121上。当挤压第一脐115时,弹簧2的受力是十分均匀的,不会产生扭曲膨出情形。因此,相对于已有技术中的S形的弹簧而言,既能体现与第一、第二球冠体11、12的良好的接触效果,又能起到保护第一、第二球冠体11、12。因为已有技术中的弹簧的两端与引流容器的定位表现为点接触,靠钩合固定来实现,存在由弹簧刺透引流容器以存在因扭曲而膨损引流容器之虞。
继续见附图,本发明所提供的管体3采用医用PVC制作,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和柔软性,该管体3的一端与前述的进液接咀112插接配合,另一端也即在使用状态下引入到患者胸腔中的一端间隔开设有孔形不受图示限制的引流孔31,并且在该端的端部配接有穿刺刀6的一端,穿刺刀6上设计有螺纹61,以便使穿孔机刺刀61与管体3的管孔32可靠定位,避免分脱现象,穿孔机刺刀6的另一端为刀刃62。在非启用状态下,用刀刃护套621对刀刃实现保护。由于在管体3上开设了引流孔31,因此引流方式表现为医学上所称的烟咀式(过滤咀式)引流,相对于已有技术中的针尖引流而言,具有引流速度快,缩短对患者的引流时间。
应用例:
当要使用本发明结构的胸腔穿刺负压引流器用的引流管实施对患者穿刺引流时,首先,开启盖4,将管体3与进液接咀112接续,然后用手掌或用脚(依据具体状况)按压第一脐115,弹簧2压缩,第二球冠体12朝着第一球冠体11收瘪,从而使引流管容器1中的空气从排液接口113的出液孔1131中排出,紧接着将盖4插塞到出液孔1131上。由手术医生手持穿刺刀6对患者胸腔穿刺,穿刺动作完成后,由于管体3的开有引流孔31的一端由穿刺刀6携至于胸腔中,因此胸腔中的积液经引流孔31进入管体3的管腔,进而经过液接咀112引入引流容器1中,实施负压引流。当引流容器1内满液时,第一、第二球冠体11、12表现为图示的状态,弹簧2伸长,将管体3从进液接咀112上暂时拔除,记录液量后,由陪护人员或护士将引流容器1内的液体倒除,具体是开启盖4。若需继续引流,则重复上述过程,只需将管体3再度插置进液接咀112上(无需重复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