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0205998.0
2010.06.22
CN101856539A
2010.10.13
驳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N 1/10申请公布日:201010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N 1/10申请日:20100622|||公开
A61N1/10
上海交通大学
王寿泰; 王易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毛翠莹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穴位贴,由基层、贴膜及可撕去的外保护层构成,所述贴膜采用聚全氟乙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乙烯共聚合薄膜等高分子材料,采用等离子体发生器注入电荷,构成带静电的驻极体高分子薄膜,其表面电位大于500V。本发明的静电穴位贴使用简便,无创伤,持续作用时间长,用于贴于人体穴位,作为配合针灸或推拿治疗后的辅助持续治疗。
1. 一种静电穴位贴,由基层(1)、贴膜(2)及可撕去的外保护层(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2)为带静电的驻极体高分子薄膜,其表面电位为500-1000V。2. 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2)的材料采用聚全氟乙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乙烯共聚合薄膜、聚偏氟乙烯薄膜、可熔性聚四氟乙烯薄膜或无纺合成纤维布。3. 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为无纺布基层,所述外保护层(3)为蜡纸保护层。4. 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为正方形,边长为3~5cm。5. 根据权利要求1的静电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采用等离子体发生器注入电荷构成带静电的驻极体高分子薄膜;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工作电压为2000-3000V,频率为10-15MHz,位于玻璃容器中的上、下电极为平板形,电极直径为Φ200-300mm,上、下电极间距为10-15mm,被加工的薄膜位于下电极上;玻璃容器中的真空度为0.1-0.2Pa,施加电压注入电荷的时间为20-40s。6. 权利要求1-5的静电穴位贴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贴于人体穴位,作为配合针灸或推拿治疗后的辅助持续治疗。
静电穴位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穴位贴,用于配合针灸或推拿后的辅助治疗。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主要技术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万物之本为电,没有电,也就没有原子、分子,世界将立即消失。电与生物医学亦是密切相关的,电气电气,中医的气就是电,经络就是电路、电网;细胞就是生物空气燃料电池,是一个微型发电机,供应人体之本——气即电能;穴位是细胞有序排列而形成的发电站或变电站,该处电位较高。从电本论角度出发,人体结构组成基本为电介质和电解质,其分子结构为电荷分布不对称的极性电介质,具有极化、感应等特征。而人体生物电解质则为生物燃料电池的核心组分。 经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占据主导的观点是人体经络是传递能量和信息的电网络,从组织器官发出的电流沿着特殊导电通路传导,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节,五官九窍。其中纵横干路形成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其别出或横行线路则构成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作为电通路的具体导电组织可以是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穴位是电路中的变电站、交换站。用精密电位计在经络的主要穴位上也可以测量到特有的静电位。穴位的电位一般都比周围的电位高,并随机体状态的不同呈现明显的变化,针刺前后也有显著的改变。经络活动可以通过经络线上的电位变化表现出来,并有其特殊规律。据观察,大多数人皮下的低电阻点都可以连接成与古典经络线路基本相同、左右两侧对称的、稳定的低阻线,在受到刺激或机体的状况发生变化时。皮下的电阻也会发生改变,但低阻线较之周围有更佳的稳定性。这说明.低阻线具有与其周围组织不同的生理特性。 人体各部位皆具有电荷、电位,此电荷、电位处于正常范围,人体就能维持常态,此电位、电荷异常,阴阳失衡,即为病态,这是人体生病的最本质的解释。人体结构组成基本为电介质,人体生物电介质基本上亦是一种生物驻极体,即能够长期储存电荷和保持电极化状态的生物驻极体。 生物驻极体的驻极态是指生物材料中存在的电行为,是生命现象的基本属性,不仅蛋白质、聚多糖、多核甙酸和核酸等生物聚合物中存在着明显的驻极态,而且胶原蛋白、血扑蛋白、壳多糖和脱氧核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中,也储存有真实电荷、偶极子和分子束缚电荷。细胞内畴结构的存在是上述各类驻极体活性的结构根源,因此,驻极态存在于生命的全过程, 生物体中驻极态的调节、变化有效地控制着如神经信号的产生、思维过程、生物记忆的再生、细胞组织的电解调节、疾病的发生和控制等生命现象。 大部分生物组织和细胞都是生物驻极体,驻极态是生物体的基本属性,研究表明:生物组织驻极态的改变会引起相关组织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利用驻极体的静电效应和微电流,使生物体相关受损组织的驻极态得以修复,以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修复受损组织的驻极态已成为驻极体治疗疾病的主要机制。 现有针对人体穴位的治疗方式为针灸、推拿等,需要专职医生治疗,虽然经络电治疗仪可在家中自行治疗,但这些方法都是短时刺激作用,对于患者来说,治疗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长时间持续作用于人体的静电穴位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静电穴位贴,可安全、方便的贴于人体穴位,有效用于配合针灸或推拿后的辅助治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带电的驻极体高分子薄膜制成静电穴位贴,提供一种新的经络、穴位治疗方法。本发明的所述静电穴位贴由基层、贴膜及可撕去的外保护层构成,所述贴膜为带静电的驻极体高分子薄膜,其表面电位为500-1000V。 本发明中,所述贴膜的材料采用聚全氟乙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乙烯共聚合薄膜、聚偏氟乙烯薄膜、可熔性聚四氟乙烯薄膜或无纺合成纤维布。 本发明中,所述贴膜采用等离子体发生器注入电荷构成带静电的驻极体高分子薄膜;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工作电压为2000-3000V,频率为10-15MHz,位于玻璃容器中的上、下电极为平板形,电极直径为Φ200-300mm,上、下电极间距为10-15mm,被加工的薄膜位于下电极上;玻璃容器中的真空度为0.1-0.2Pa,施加电压注入电荷的时间为20-40s。 本发明的静电穴位贴使用简便,安全,持续作用时间长,用于贴于人体穴位,作为配合针灸或推拿治疗后的辅助持续治疗。其优点为: 1.用驻极体贴于穴位,在穴位处不仅可长期持续地提供一定的静电场,而且在局域区可形成微电流,微电流沿经络传递并经过经络产生生物放大作用,从而对生物体产生影响,产生生物效应。而高压静电治疗仪、针灸、推拿等方法都是短时作用,一般为一天做一次,一次做数分钟至一小时。 2.不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无创伤,不化气力,不需跑医院,内病外治,随时随地可完全自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静电穴位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基层1、贴膜2、外保护层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静电穴位贴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基层1、贴膜2及可撕去的外保护层3构成,基层1采用无纺布,其上表面具有自粘性胶,贴膜2的面积比无纺布小,贴在无纺布基层1上,外贴蜡纸外保护层3,使用时将蜡纸外保护层3撕去。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贴膜2为带静电的驻极体高分子薄膜,其表面电位为500-1000V。 静电穴位贴的贴膜采用正方形,边长为3~5cm。贴膜面积大小一般有3×3、4×4、5×5cm等数种,具有不同的表面静电电位,可根据病情加以选择。 所述贴膜2所用的材料为聚全氟乙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乙烯共聚合薄膜、聚偏氟乙烯薄膜、可熔性聚四氟乙烯薄膜以及无纺合成纤维布等,按上述面积经电荷注入后表面电位大于500V。 带静电的驻极体高分子薄制造方法采用等离子体电荷注入法,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工作电压为2000-3000V,频率为10-15MHz,上、下电极为平板形,位于玻璃容器中,电极直径为Φ200-300mm,电极间距为10-15mm,被加工的塑料薄膜位于下电极上。玻璃容器中的真空度为0.1-0.2Pa,施加电压注入电荷的时间为20-40s。 本发明的静电穴位贴使用简便,无创伤,利用驻极体的静电效应和微电流,使生物体相关受损组织的驻极态得以修复,以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临床试用贴于人体穴位,作为配合针灸或推拿治疗后的辅助持续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 各种疾病所贴穴位举例如下: 1.高血压:曲池、太冲、行间; 2.高血脂:内关、丰隆、足三里; 3.高血糖:膈俞、京门、曲池; 4.减肥:丰隆、关元; 5.失眠:神门; 6.前列腺增生:三阴交、阴陵泉; 7.预防老年痴呆:凤池、内关、足三里; 8.颈椎病:凤池、风府、大椎; 9.肩椎病:肩内陵; 10.肩周炎:手三里、阳陵泉; 11.腰痛:肾俞、委中、殷门; 12.咳嗽:天突、壇中; 13.胃肠炎:足三里、阳陵泉; 14.便秘:天枢、支沟、足三里、三阴交。
《静电穴位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电穴位贴.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穴位贴,由基层、贴膜及可撕去的外保护层构成,所述贴膜采用聚全氟乙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乙烯共聚合薄膜等高分子材料,采用等离子体发生器注入电荷,构成带静电的驻极体高分子薄膜,其表面电位大于500V。本发明的静电穴位贴使用简便,无创伤,持续作用时间长,用于贴于人体穴位,作为配合针灸或推拿治疗后的辅助持续治疗。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