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水泥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粘土瓦以逐渐被淘汰;随之出现的陶土琉璃瓦和水泥瓦,逐渐成为新的替代品,陶土琉璃瓦因其价格昂贵,难以普遍使用,早先的水泥瓦因其表面粗糙,未能普遍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水泥瓦成了主要的瓦制建筑材料,其主要时通过高压经优质模具压滤而成,色彩多样,使用年限长,造价便宜。适用于普通民房,也适用于高档别墅及高层建筑的防水隔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泥瓦及其制造方法,其制造方法简单,原料成本低,水泥瓦密度大、强度高、表面平整的特点。
本发明地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泥瓦,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为:水泥20-40、河砂0-60、粉煤灰0-30、石灰石粉0-30、生物电厂余灰0-15、炉渣0-15、建筑垃圾0-25、石渣0-60、防水剂0-0.05。
所述的水泥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为:水泥20-40、粉煤灰10-30、石灰石粉10-30、生物电厂余灰5-15、炉渣5-15、建筑垃圾15-25、石渣30-60、防水剂0-0.05。
所述的水泥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为下列之一:
(1)、水泥28、河砂24、石灰石粉12、石渣36;
(2)、水泥32、粉煤灰10、石渣40、生物电厂余灰5、炉渣13;
(3)、水泥28、河砂10、石渣24、石灰石粉10、生物电厂余灰8、建筑垃圾20;
(4)、水泥24、粉煤灰16、河砂48、生物电厂余灰12、防水剂0.04。
所述的水泥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垃圾包括建设、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混凝土、废砖瓦等废弃物;所述的河沙的细度模数为2.3-3.0,含泥量<3%;所述的石渣为采石场破碎处理后的废弃边角料;所述的粉煤灰选用III级以上(包括III级)粉煤灰;所述的防水剂选用有机硅类防水剂;生物电厂余灰为生物质气化时产生的灰烬。
所述的水泥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进行混合,加水搅拌并进行混合、搅拌;
(2)、将搅拌均匀的物料输送至模具模腔内在10-12MPa下进行压滤成型,模具的底模上垫有滤网,且分布有均匀的排水孔;
(3)、将压滤成型得到的瓦坯从模腔内脱出,静养20-28小时,然后码坯堆放、自然养护、喷涂上色,得成品。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大量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粉煤灰、生物电厂余灰)及地方性资源(煤渣、石渣、石粉)掺入生产,改造传统生产设备不足之处,满足掺量在30-70%范围使用以上资源生产出合格的水泥瓦,而且降低产品成本。在工艺过程中,根据掺入不同比例废弃资源的性质特点和要求,利用高效减水剂改善砂浆流动性。为了更好地解决料浆的排水过滤,对瓦坯底模加工分布均匀的滤排水孔,以解决成型后的瓦坯外观出现的水痕和气孔。由于解决了新型水泥瓦成型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所制出的水泥瓦质量都能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且原材料价格低,制造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水泥瓦的配方:水泥28%、河砂24%、石灰石粉12%、石渣36%。
实施例2
水泥瓦的配方:水泥32%、粉煤灰10%、石渣40%、生物电厂余灰5%、炉渣13%。
实施例3
水泥瓦的配方:水泥28%、河砂10%、石渣24%、石灰石粉10%、生物电厂余灰8%、建筑垃圾20%。
实施例4
水泥瓦的配方:水泥24%、粉煤灰16%、河砂48%、生物电厂余灰12%、防水剂0.04%。
建筑垃圾包括建设、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河沙的细度模数为2.3-3.0,含泥量<3%;
石渣为采石场破碎处理后的废弃边角料;
粉煤灰选用III级以上粉煤灰;
防水剂选用有机硅建筑防水剂。
水泥瓦的制造方法:
(1)、将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比进行混合,加水搅拌并进行轮碾;
(2)、将搅拌均匀的物料输送至模具模腔内在10-12MPa下进行压滤成型,模具的底模上垫有滤网,且分布有均匀的排水孔;
(3)、将压滤成型得到的瓦坯从模腔内脱出,静养20-28小时,然后码坯堆放、自然养护、喷涂上色,得成品。
实施例性能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