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94080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03052.0

申请日:

2011.01.07

公开号:

CN102068027A

公开日:

2011.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24B 3/00申请公布日:201105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4B 3/00申请日:20110107|||公开

IPC分类号:

A24B3/00

主分类号:

A24B3/00

申请人:

安徽中烟工业公司

发明人:

查勇; 程雷平; 张尚明; 舒俊生; 丁乃红; 许宗保; 刘春来; 邱裕生; 蔡兵; 蒋士盛; 宁勇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60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代理人:

何梅生;胡东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白肋烟模块加工:将白肋烟按模块进行加工,依据白肋烟加工特性和品质特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进行针对性工艺加工以充分发挥模块烟叶特性;白肋烟模块在经过白肋烟处理后,依据配方需要在储叶区域形成与具体牌名对应的白肋烟叶组部分;B、烤烟模块加工:混合型烤烟模块与具体混合型规格一一对应,一个规格只有一个烤烟模块,经过预处理后进储叶柜存储;C、香料烟、造纸薄片集中预处理,混合均匀后,依据配方需要与步骤B加工的烤烟或步骤A加工的白肋烟配伍进行后续干燥。

权利要求书

1: 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 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 A、 白肋烟模块加工 : 将白肋烟按模块进行加工, 依据白肋烟加工特性和品质特点分为 三个模块, 分别进行针对性工艺加工以充分发挥模块烟叶特性 ; 白肋烟模块在经过白肋烟 处理后, 依据配方需要在储叶区域形成与具体牌名对应的白肋烟叶组部分 ; B、 烤烟模块加工 : 混合型烤烟模块与具体混合型规格一一对应, 一个规格只有一个烤 烟模块, 经过预处理后进储叶柜存储 ; C、 香料烟、 造纸薄片集中预处理, 混合均匀后, 依据配方需要与步骤 B 加工的烤烟或步 骤 A 加工的白肋烟配伍进行后续干燥。

说明书


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 更具体地说是应用在混合型卷烟制 丝生产中对其各类烟叶原料的系统化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
     混合型卷烟的叶组主要由白肋烟、 香料烟、 造纸薄片、 烤烟等四种烟叶原料构成, 由于这四种原料自身的化学特征、 感官特征差异较大, 传统的混合型卷烟在制丝生产时根 据不同的混合型产品规格, 首先是对某一规格的白肋烟进行单独润叶及白肋烟处理, 进柜 储存 ; 随后对香料烟进行单独润叶、 加料, 进柜储存 ; 最后对造纸薄片、 烤烟润叶、 加料, 进 柜储存。在上述四种烟叶原料均进柜后, 再根据该规格产品要求进行后续的烘丝、 掺配、 加 香等加工。
     由于混合型卷烟叶组构成复杂, 导致了其制丝加工工艺的复杂性, 尤其是牌名规 格较多时, 会给整个制丝车间的生产计划安排, 工序生产的连续性、 设备运行效率都会受到 较大影响。具体如下 :
     1、 生产组织难度大 : 由于每个混合型规格产品的四种烟叶原料均需单独切片、 润 叶, 而且占用储柜较多, 生产计划制定的复杂程度偏大。
     2、 白肋烟处理设备利用率较低且处理效果无法达到最佳状态 : 白肋烟处理包括加 里料、 烘焙、 加表料三个工序, 整个流程时间约 40min, 混合型产品中不同规格的白肋烟投料 量在 1000 ~ 2000kg/ 批, 单批实际生产时间约 1 ~ 1.5h, 设备利用率低 ; 同时每个规格混 合型卷烟的白肋烟原料基本都是由两种不同特性的白肋烟组成, 在现行加工模式下只能采 用一套工艺参数处理, 无法对不同特性的白肋烟进行针对性加工, 处理效果无法达到最佳 状态。
     3、 生产资源无谓消耗较多 : 在烟叶润叶、 加料工序, 由于混合型规格的烟叶原料与 烤烟规格有很大差异, 在连续生产时必须停机保养, 设备空运转时间、 水、 电、 汽等生产资源 消耗无谓消耗较多。 发明内容 :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型卷烟的系统化加工方 法, 通过将混合型卷烟中所使用的白肋烟、 香料烟、 造纸薄片、 烤烟等四种叶组的加工方式 进行系统化设计, 以实现各模块的集中化生产, 提高设备利用率, 降低能源消耗, 简化混合 型生产流程。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 按如下步骤进行 :
     A、 白肋烟模块加工 : 将白肋烟按模块进行加工, 依据白肋烟加工特性和品质特点 分为三个模块, 分别进行针对性工艺加工以充分发挥模块烟叶特性 ; 涉及具体的混合型卷 烟规格, 白肋烟为其中两个模块的组合或一个模块。 白肋烟模块在经过白肋烟处理后, 依据配方需要在储叶区域形成与具体牌名对应的白肋烟叶组部分 ;
     B、 烤烟模块加工 : 混合型烤烟模块与具体混合型规格一一对应, 一个规格只有一 个烤烟模块, 经过预处理后进储叶柜存储 ;
     C、 香料烟、 造纸薄片集中预处理, 混合均匀后, 依据配方需要与步骤 B 加工的烤烟 或步骤 A 加工的白肋烟配伍进行后续干燥。
     与已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
     1、 混合型卷烟中的白肋烟实现了模块化生产, 在白肋烟处理环节 ( 加里料、 烘焙、 加表料 ) 只有三个规格, 每个规格均可实现特性化、 连续生产, 提质降耗。
     2、 造纸薄片实现集中生产, 按具体混合型卷烟规格需求量搀兑, 在润叶、 加料工序 的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 保养次数、 设备空运转时间、 水、 电、 汽等生产资源得以减少。
     3、 香料烟实现集中生产, 按具体混合型卷烟规格需求量搀兑, 在润叶、 加料工序的 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 保养次数、 设备空运转时间、 水、 电、 汽等生产资源得以减少。 附图说明 :
     图 1 为本发明加工方法示意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
     实施例 : 参见图 1, 本发明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 按如下步骤进行 :
     首先、 白肋烟模块加工 : 将白肋烟按模块进行加工, 依据白肋烟加工特性和品质特 点分为三个模块, 分别进行针对性工艺加工以充分发挥模块烟叶特性 ; 涉及具体的混合型 卷烟规格, 白肋烟为其中两个模块的组合或一个模块。 白肋烟模块在经过白肋烟处理后, 依 据配方需要在储叶区域形成与具体牌名对应的白肋烟叶组部分 ;
     其次、 烤烟模块加工 : 混合型烤烟模块与具体混合型规格一一对应, 一个规格只有 一个烤烟模块, 经过预处理后进储叶柜存储 ;
     再次、 香料烟、 造纸薄片集中预处理, 混合均匀后, 依据配方需要与步骤 B 加工的 烤烟或步骤 A 加工的白肋烟配伍进行后续干燥。

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68027A43申请公布日20110525CN102068027ACN102068027A21申请号201110003052022申请日20110107A24B3/0020060171申请人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地址230088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606号72发明人查勇程雷平张尚明舒俊生丁乃红许宗保刘春来邱裕生蔡兵蒋士盛宁勇74专利代理机构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4101代理人何梅生胡东升54发明名称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白肋烟模块加工将白肋烟按模块进行加工,依据白肋烟加工特性和品质特点分为三个。

2、模块,分别进行针对性工艺加工以充分发挥模块烟叶特性;白肋烟模块在经过白肋烟处理后,依据配方需要在储叶区域形成与具体牌名对应的白肋烟叶组部分;B、烤烟模块加工混合型烤烟模块与具体混合型规格一一对应,一个规格只有一个烤烟模块,经过预处理后进储叶柜存储;C、香料烟、造纸薄片集中预处理,混合均匀后,依据配方需要与步骤B加工的烤烟或步骤A加工的白肋烟配伍进行后续干燥。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068028A1/1页21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A、白肋烟模块加工将白肋烟按模块进行加工,依据白肋烟加工特性和。

3、品质特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进行针对性工艺加工以充分发挥模块烟叶特性;白肋烟模块在经过白肋烟处理后,依据配方需要在储叶区域形成与具体牌名对应的白肋烟叶组部分;B、烤烟模块加工混合型烤烟模块与具体混合型规格一一对应,一个规格只有一个烤烟模块,经过预处理后进储叶柜存储;C、香料烟、造纸薄片集中预处理,混合均匀后,依据配方需要与步骤B加工的烤烟或步骤A加工的白肋烟配伍进行后续干燥。权利要求书CN102068027ACN102068028A1/2页3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更具体地说是应用在混合型卷烟制丝生产中对其各类烟叶原料的系统化加工方法。背景。

4、技术0002混合型卷烟的叶组主要由白肋烟、香料烟、造纸薄片、烤烟等四种烟叶原料构成,由于这四种原料自身的化学特征、感官特征差异较大,传统的混合型卷烟在制丝生产时根据不同的混合型产品规格,首先是对某一规格的白肋烟进行单独润叶及白肋烟处理,进柜储存;随后对香料烟进行单独润叶、加料,进柜储存;最后对造纸薄片、烤烟润叶、加料,进柜储存。在上述四种烟叶原料均进柜后,再根据该规格产品要求进行后续的烘丝、掺配、加香等加工。0003由于混合型卷烟叶组构成复杂,导致了其制丝加工工艺的复杂性,尤其是牌名规格较多时,会给整个制丝车间的生产计划安排,工序生产的连续性、设备运行效率都会受到较大影响。具体如下00041、。

5、生产组织难度大由于每个混合型规格产品的四种烟叶原料均需单独切片、润叶,而且占用储柜较多,生产计划制定的复杂程度偏大。00052、白肋烟处理设备利用率较低且处理效果无法达到最佳状态白肋烟处理包括加里料、烘焙、加表料三个工序,整个流程时间约40MIN,混合型产品中不同规格的白肋烟投料量在10002000KG/批,单批实际生产时间约115H,设备利用率低;同时每个规格混合型卷烟的白肋烟原料基本都是由两种不同特性的白肋烟组成,在现行加工模式下只能采用一套工艺参数处理,无法对不同特性的白肋烟进行针对性加工,处理效果无法达到最佳状态。00063、生产资源无谓消耗较多在烟叶润叶、加料工序,由于混合型规格的烟。

6、叶原料与烤烟规格有很大差异,在连续生产时必须停机保养,设备空运转时间、水、电、汽等生产资源消耗无谓消耗较多。发明内容0007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型卷烟的系统化加工方法,通过将混合型卷烟中所使用的白肋烟、香料烟、造纸薄片、烤烟等四种叶组的加工方式进行系统化设计,以实现各模块的集中化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简化混合型生产流程。0008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9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0010A、白肋烟模块加工将白肋烟按模块进行加工,依据白肋烟加工特性和品质特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进行针对性工艺加工以充分发挥模块烟叶特性;涉及具。

7、体的混合型卷烟规格,白肋烟为其中两个模块的组合或一个模块。白肋烟模块在经过白肋烟处理后,依据说明书CN102068027ACN102068028A2/2页4配方需要在储叶区域形成与具体牌名对应的白肋烟叶组部分;0011B、烤烟模块加工混合型烤烟模块与具体混合型规格一一对应,一个规格只有一个烤烟模块,经过预处理后进储叶柜存储;0012C、香料烟、造纸薄片集中预处理,混合均匀后,依据配方需要与步骤B加工的烤烟或步骤A加工的白肋烟配伍进行后续干燥。0013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00141、混合型卷烟中的白肋烟实现了模块化生产,在白肋烟处理环节加里料、烘焙、加表料只有三个规格,每个规格。

8、均可实现特性化、连续生产,提质降耗。00152、造纸薄片实现集中生产,按具体混合型卷烟规格需求量搀兑,在润叶、加料工序的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保养次数、设备空运转时间、水、电、汽等生产资源得以减少。00163、香料烟实现集中生产,按具体混合型卷烟规格需求量搀兑,在润叶、加料工序的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保养次数、设备空运转时间、水、电、汽等生产资源得以减少。附图说明0017图1为本发明加工方法示意图。0018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0019实施例参见图1,本发明混合型卷烟系统化加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0020首先、白肋烟模块加工将白肋烟按模块进行加工,依据白肋烟加工特性和品质特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进行针对性工艺加工以充分发挥模块烟叶特性;涉及具体的混合型卷烟规格,白肋烟为其中两个模块的组合或一个模块。白肋烟模块在经过白肋烟处理后,依据配方需要在储叶区域形成与具体牌名对应的白肋烟叶组部分;0021其次、烤烟模块加工混合型烤烟模块与具体混合型规格一一对应,一个规格只有一个烤烟模块,经过预处理后进储叶柜存储;0022再次、香料烟、造纸薄片集中预处理,混合均匀后,依据配方需要与步骤B加工的烤烟或步骤A加工的白肋烟配伍进行后续干燥。说明书CN102068027ACN102068028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6802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烟草;雪茄烟;纸烟;吸烟者用品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