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状态转换与增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于有杆泵采油中,能使抽油泵的正常抽油状态和畅通状态相互转换的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抽油状态转换与增效装置。特别适用于需要经常洗井的常规管式泵采油中。
技术背景 在机械采油过程中,往往由于油井结蜡、结垢、积砂等原因,造成筛管、油管等过流通道的堵塞,使抽油机悬点负荷增大,泵效降低;严重地影响了采油工作效率,不得不进行洗井、解堵作业。高效的洗井方法是在不动管柱情况下进行洗井,但由于常规管式抽油泵固定阀的存在,只能反洗。这种反洗井需要较高的泵压(克服固定阀的阻力)和较大的流量,设备的负荷大,效率低;而且较高的泵压可能造成井漏,污染油层,损害套管;另一方面这种反洗对解除筛管的砂堵、垢堵不利。即使固定法可打捞式抽油泵,现场作业中也不得不增加固定阀的打捞作业,以便进行正洗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的抽油转态转换与增效装置,使抽油泵在正常抽油状态和畅通状态之间转换,以便于需要洗井时,在不动管柱的条件下完成正洗井作业,避免对油井的伤害,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设计一种可在地面控制的抽油态转换与增效装置,将其安装在抽油泵固定阀的位置,取代原泵的固定阀。需要洗井时,借助于柱塞碰泵的常规动作作为状态转换的信号和动力;依靠一套状态转换机构,控制阀球的位置,以实现抽油泵状态转换。
在实施下泵作业时,将其安装在抽油泵固定阀的位置,取代原泵的固定阀,随抽油管柱一起下井。该抽油泵状态转换装置不动作,阀球远离阀座,使整个管柱处于畅通状态,可方便地进行下泵、替液、洗井等作业。
下入柱塞后,在测防冲距碰泵时,使抽油转态转换装置进行动作,使阀球落在阀座上,抽油泵转换为正常抽油状态。调好防冲距,座好井口后,开始正常生产。
需要正洗井时,再次碰泵,使抽油状态转换装置再次动作,阀球被提起,阀球远离阀座。若将抽油泵柱塞提出泵筒,则整个抽油泵处于畅通状态。可在不动管柱的条件下,方便地进行冲砂、清蜡、除垢、注气等作业。
洗井作业完成后,若再次进行碰泵,抽油泵再次转换为正常抽油状态。
该装置还设计了在正常抽油状态时,能使阀球迅速开启、快速回落的机构,以提高泵效。
使用该装置,特别是在需要经常洗井的抽油井中,可以大大的简化作业工序,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成本;显著减轻洗井作业时对套管和油层的伤害。使用该装置还可以取代固定阀、免装泄油器、提高泵效,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公开了本发明的主要结构。图中1-上接头;2-滑动活塞;3-复位弹簧;4-转换压轮;5-转换套;6-转换转轮;7-弹簧垫圈;8-控制弹簧;9-中间短节;10-打捞爪;11-阀球;12-阀座;13-下接头。
具体实施方法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进一步阐述。
上接头(1)的上端加工有与泵筒连接的API标准油管外螺纹,以实现与泵筒的密封连接;下部为筒体以提供滑动活塞(2)、复位弹簧(3)和转换套(5)的工作空间;下端的细牙螺纹与中间短接(9)连接,用以压紧转换套(5),用以实现转换套的定位和密封。
带杆的滑动活塞(2)顶部钻有通孔,以保证足够的通流面积;活塞杆上套装着转换压轮(4)和转换转轮(6)。
复位弹簧(3)的作用是使下行后的滑动活塞克服摩擦力复位。
转换压轮(4)外侧加工有导向翼,与转换套(5)的长槽配合实现周向定位;内部有孔,套装在活塞杆上;下端加工有拨齿,靠拨齿的斜面拨动转轮(6)转动一定角度。
转换套(5)装在上接头(1),内上端为滑动活塞限位;中部内孔台肩作为复位弹簧座;内孔加工有长短槽,用以限定转换转轮(6)的高低工作位置;下端加工有导向齿,用以引导转换转轮进入不同的工作槽。
转换转轮(6)套装在滑动活塞杆上,上端加工有与压轮(4)相应的斜齿,用以获得转动力;外侧加工有定位翼,与转换套(5)内孔的长、短槽配合。
转换装置的转换动作是由以上带杆的滑动活塞(2)、复位弹簧(3)、带拨齿的转换压轮(4)、带长短槽的转换套(5)、转换转轮(6)完成的。
弹簧垫圈(7)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用以缓解控制弹簧(8)与转换转轮(6)之间的摩擦。
控制弹簧(8)的作用是在滑动活塞运动到下死点时对转换转轮(6)提供转换动动力;在正常抽油时压迫打捞爪,并通过打捞爪控制阀球的升程,克服阀球回落时的惯性力,使阀球及时回落以提高泵效。
套装在活塞杆底部的打捞爪(10)下部为均布地弹性爪,且爪上加工有限位台阶,限定着阀球(11)的工作位置。
转换装置的控制机构是由活塞杆、控制弹簧(8)、打捞爪(10)和阀球(11)组成的。
中间短接(9)上下端分别与上、下接头螺纹连接,并分别与上、下接头夹紧转换套(5)和阀座(12),用以实现它们的定位和密封。
下接头(13)的下部加工有API标准油管内螺纹,便于连接筛管或其他管具。
在实施下泵作业时,将该状态转换装置按规定力矩连接在抽油泵固定阀的位置,,取代原泵的固定阀,随抽油管柱一起下井。该抽油状态转换装置处于如附图所示的装配状态,滑动活塞处在上极限位置,阀球远离阀座,整个管柱上下畅通,可方便地进行下泵、替液、洗井等作业。
下入柱塞进行碰泵时,柱塞压下活塞(2)。转换转轮(6)与活塞杆一起下行,当其定位翼脱离转换套(5)的长槽时,转换压轮(4)下端的拨齿便拨动转轮(6),迫使其转动一定角度。提起柱塞时,复位弹簧(3)则推动活塞(2)上升;活塞杆带动转轮(6)上升,外侧的定位翼便被导入转换套(5)的短槽内,不能继续上升,于是转轮(6)就将滑动活塞(2)锁定在底位。这时控制弹簧(8)也处于低位,将打捞爪(10)和阀球(11)压在阀座(12)上,抽油泵转换为抽油状态。
在正常抽油过程中,打捞爪(10)始终都限定阀球在阀座的正上方,使阀球开启和关闭的路径最短;且抽油泵吸入过程开始时,阀球不受控制弹簧作用而迅速打开;只有上升一定高度时,控制弹簧力才会作用在阀球上,而这个作用力就成为克服阀球惯性力、使阀球迅速关闭的动力,使该装置具有明显的增加泵效的效果。
需要正洗井时,再次碰泵,柱塞压下滑动活塞,转换转轮(6)与活塞杆一起下行,当其定位翼脱离转换套(5)的短槽时,转换压轮(4)下端的拨齿便拨动转轮(6),迫使其转动一定角度。提起柱塞时,复位弹簧(3)则推动活塞(2)上升;活塞杆带动转轮(6)上升,外侧的定位翼便被导入转换套(5)的长槽内,随活塞一起上升到上极限位置,控制弹簧(8)、打捞爪(10)和阀球(11)均被提起,阀球远离阀座(12),将柱塞提出泵筒后抽油泵转换为畅通状态。
洗井作业完成后,若再次进行碰泵,如前所述,抽油泵再次转换为抽油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