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裸露红砂岩陡坡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裸露红砂岩陡坡植被恢复方法,是针对因生态破坏而形成的裸露红砂岩陡坡地区进行有效水土保持,使生态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丹江口库区是湖北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大兴土木,不合理地毁林开荒等,使森林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的荒山荒坡。尤其是汉江以北的地区最为严重,该地区存在大面积的裸露红砂岩陡坡,成土母质以第三纪红砂岩和石灰岩风化物为主,对降雨冲击的抵抗力较弱,抗侵蚀能力低。
植被覆盖是自然因素中防止水土流失的积极因素,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拦截雨滴、调节地表径流、改良土壤性状。根系可以提高土体强度,有利于土体的稳定,从而减缓水土流失的发生。
现有一些陡坡植被生态的恢复方法,如《一种陡峭软边坡的绿化技术》(中国专利申请号03126603.7),它是在在公路建设和其他工程施工留下的陡峭软边坡,采用坡面锚杆挂网和喷砼绿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创造良好的植物生长条件。《一种北方地区岩石坡面植被恢复的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46947.7),清坡处理,设置锚杆,在锚杆上固定挂装塑封金属网,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种子,并混合;基质配置,将上基质喷播到挂金属网的岩石坡面上,在备用基质中加入上述混合后的种子后,将其喷播到已喷基质层的表面;在喷播后的基质层上覆盖保护层,对基质层养护。《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绿化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053060.X),构建由高陡岩质边坡及其上设置的缓坡带覆土层和上下依次连接的汇水沟、蓄水池、灌溉管路组成的绿化系统;在缓坡带覆土层上种植攀爬植被和/或悬垂植被;在缓坡带覆土层种植乔、灌、草混生植被。《一种铺放式网状固沙草格》(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60214.5),它包括径线、纬线和秸秆草,径线与纬线将秸秆草连接成纵横交错的由方格组成的网状草格。网状草格按用途分为竖草网状固沙草格和平草网状固沙草格。将麦草或其它秸秆,用绳缝扎成径纬间距一定的草格,再按一定长度、宽度的网状草格缠绕在集装圆盘上,铺放作业时将集装圆盘装在拖拉机后面,转动集装圆盘,将草格铺放在沙漠表面,再按间距要求插上固定卡针。
丹江口库区江北的裸露红砂岩陡坡地区,坡度较大、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直接种植,所需水分和肥分缺乏,坡面冲刷比较严重,植被生长困难,不易存活,而以上发明又不适合在该地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施工便捷、投入小、适用广、不易被水毁、效果好、可满足快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要求的一种裸露红砂岩陡坡植被恢复方法。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一种裸露红砂岩陡坡植被恢复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坡面准备,对坡面进行修理平整,清理石块、杂草、垃圾,并进行适当的人工夯实,
2)铺设草方格,制作草方格,草方格由玉米秆、麦草或稻草材料编制而成,沿坡面将草方格按纵横交错的方式布置,草方格下部分埋入土壤中,埋于地下的部分压紧,并通过门形钉固定在坡面形成网状草格,呈方格状的半隐蔽式土障,
3)配制植物栽培基质,植物栽培基质由土、沙、肥混合而成,土、沙、肥的重量比为3∶1∶1,所述肥料为重量比为1∶1腐熟人畜粪和腐熟秸杆粉混合,或为加有N,P,K速效肥的厩肥,厩肥与N,P,K速效肥的重量比为3∶2混合,
4)将植物栽培基质填入营养袋内,在栽培基质内栽草本和灌木种植植物,
5)在草方格内挖种植穴,将营养袋与草本和灌木种植植物一起埋入种植穴内。
本发明是针对丹江口库区江北的裸露红砂岩陡坡地区,坡度较大、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直接种植所需水分和肥分缺乏,植被生长困难,不易存活,无法实现生态修复的状况而发明的一种方法。
本发明将草方格沿坡面按纵横交错的方式布置并固定,将土、沙、肥按比例混合后,填入营养袋,营养袋与草本和灌木种植植物一起栽入土中。草方格与坡面土层共同组成坡面防护体系,有效避免雨滴直接击溅,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对坡面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营养袋在土中可被水、植物根系分解或被微生物所分解,不致阻碍根系向外伸展,根系很容易在陡坡土层中生长固定,有助于植被的生长,实现在低养护条件下快速而持久的生态恢复;将草本和灌木混合种植,可以建立以灌木为主体、灌草相结合的复合植被恢复过程,可保证其在裸露红砂岩陡坡上生根,大面积恢复植被,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裸露红砂岩陡坡植被生态恢复方法具有施工便捷、投入小、适用广、不易被水毁、效果好、可满足快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草方格结构示意图,
图2是草方格连同营养袋一起埋入土壤中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
参照图1、图2,本发明按如下步骤进行:
1)坡面准备,对坡面进行修理平整,清理石块、杂草、垃圾等,并进行适当的人工夯实。
本发明裸露红砂岩陡坡的坡度范围为20-50度。
2)铺设草方格,制作草方格1,草方格由玉米秆、麦草或稻草等材料编制而成。沿坡面将草方格按纵横交错的方式布置,草方格下部分埋入土壤中,埋于地下的部分压紧,并通过门形钉2固定在坡面形成网状草格,呈方格状的半隐蔽式土障,网状草格长35±10cm,宽35±10cm。
草方格由玉米秆、麦草或稻草等材料编制而成,原料均为当地农产品收获后的残留物,可就地收集取材。实施草方格措施后,草方格与坡面土层共同组成坡面防护体系,有效避免裸露坡面遭受雨滴直接击溅,和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对坡面地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植被种植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3)配制植物栽培基质,植物栽培基质由土、沙、肥混合而成,土、沙、肥的重量比为3∶1∶1,所述肥料为重量比为1∶1腐熟人畜粪和腐熟秸杆粉按混合,或为加有N,P,K速效肥的厩肥,厩肥与N,P,K速效肥的重量比为3∶2混合。
4)将植物栽培基质填入营养袋4内,在培基质内栽草本和灌木种植植物。
采用营养袋栽培,营养袋在土中可被水、植物根系分解或被微生物所分解,不致阻碍根系向外伸展,对提高植被成活率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5)在草方格内挖种植穴,将营养袋与草本和灌木种植植物3一起埋入种植穴内。
根据丹江口库区江北的裸露红砂岩陡坡地区的岩坡情况,在种植穴内种植种苗为两簇龙须草和一棵白刺花或酸枣。
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蓑草、拟金茅或羊胡子草。丛生茎圆而细长,长一米以上,下生茶褐色鱼鳞片叶,花呈淡绿色。
白刺花(Sophora davidii),豆科槐属落叶灌木,又名小叶槐、狼牙刺、苦刺花、马蹄针等,植株丛生或单生,株高2至3米,树干深黑褐色,有纵裂,新枝绿色,有短毛,老枝褐色,枝条有锐利的针状刺。
酸枣(Zizipus jujube Mill),鼠李科落叶灌木,高1-3米,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核果小,熟时红褐色,近球形或长圆形。
这三种植物均为当地适生植物。其中,龙须草耐瘠薄耐旱,根系发达,固土蓄水能力强,草层覆盖度大,截雨保土效果显著,投资少,见效快,经济寿命长达20年,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白刺花生长迅速稳定,主侧根系发达,能网络和固结土壤,耐干旱瘠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以其发达的根系和较好的群落稳定性在水土保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酸枣的根系发达,蘖萌能力强,可交织成网状结构,其植株低矮,枝叶繁茂,能有效的截流降水,防止径流冲刷,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