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和顽癣的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和顽癣的软 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毛栓菌 Trametes hirsuta(Wulf.Fr.)Pilat 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 毛 栓菌多生于杨树和柳树的活立木、 枯立木或伐木桩上,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 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安徽、 江苏、 浙江、 广东、 海南、 甘肃等地区。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 颇为顽固, 目前尚无理想疗法。 因此通过对现有 中药材的筛选及剂型的改良, 研发一种透皮吸收制剂, 对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和顽癣具有重 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和顽癣的软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和顽癣的软 膏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毛栓菌软膏, 由毛栓菌和油性基质组成, 按其重量份数计毛栓菌 0.1-60 份、 油性基质 40-100 份 ; 或
由毛栓菌、 水溶性基质、 保湿剂和防腐剂组成, 按其重量份数计毛栓菌 0.1-60 份、 水溶性基质 40-100 份、 保湿剂 0.1-8 份、 防腐剂 0.001-2 份。
优选的, 上述毛栓菌软膏, 由毛栓菌、 油性基质和催渗透剂组成, 按其重量份数计 毛栓菌 0.1-60 份、 油性基质 40-99.9 份、 催渗透剂 0.001-10 份 ; 或由毛栓菌、 水溶性基质、 催渗透剂、 保湿剂和防腐剂组成, 按其重量份数计毛栓菌 0.1-60 份、 水溶性基质 40-99.9 份、 催渗透剂 0.001-10 份、 保湿剂 0.1-8 份、 防腐剂 0.001-2 份。
优选的, 上述毛栓菌软膏, 所述毛栓菌按重量份数计为 10-30 份。
优选的, 上述毛栓菌软膏, 所述油性基质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它们几种的任意 组合 : 凡士林、 羊毛脂、 石蜡、 液状石蜡、 蜂蜡、 鲸蜡、 二甲硅油、 十八醇、 硬脂酸、 硬脂酸甘油 酯或植物油。
优选的, 上述毛栓菌软膏, 所述油性基质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它们几种的任意 组合 : 凡士林、 羊毛脂、 蜂蜡或植物油。
优选的, 上述毛栓菌软膏, 所述水溶性基质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它们几种的任 意组合 : 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钠、 明胶、 聚乙二醇 300-8000 或卡波姆。
优选的, 上述毛栓菌软膏, 所述水溶性基质是羧甲基纤维素钠或卡波姆。
优选的, 上述毛栓菌软膏, 所述毛栓菌为 60 目 -400 目的微粉。
优选的, 上述毛栓菌软膏, 所述保湿剂是下列中的一种或它们几种的任意组合 : 甘油、 1, 2- 丙二醇或聚乙二醇 200-700。
优选的, 上述毛栓菌软膏, 所述防腐剂是下列中的一种或它们几种的任意组合 : 乙 醇、 异丙醇、 氯丁醇、 三氯甲基叔丁醇、 苯氧乙醇、 苯甲酸、 脱氢乙酸、 丙酸、 山梨酸、 肉桂酸、 苯酚、 苯甲酚、 水杨酸、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对羟基 苯甲酸丁酯、 苯扎氯铵、 苯扎溴铵或葡萄糖酸洗必泰。
优选的, 上述毛栓菌软膏, 所述催渗透剂是下列中的一种或它们几种的任意组合 : 氮酮、 胆酸盐、 薄荷醇或植物挥发油。
上述毛栓菌软膏的制备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
制备油性基质毛栓菌软膏 : 将油性基质加热融化, 加入毛栓菌粉末, 按其重量份数 计毛栓菌 0.1-60 份、 油性基质 40-100 份, 搅拌下自然冷却, 即可制得油性基质毛栓菌软膏 ; 或
制备水溶性基质毛栓菌软膏 : 将水溶性基质溶于水, 加入保湿剂与防腐剂, 再加入 毛栓菌粉末, 按其重量份数计毛栓菌 0.1-60 份、 水溶性基质 40-100 份、 保湿剂 0.1-8 份、 防 腐剂 0.001-2 份, 搅拌均匀即可制得水溶性基质毛栓菌软膏。
优选的, 上述毛栓菌软膏的制备方法, 制备过程中还可以按上述重量份数加入催 渗透剂。 上述毛栓菌软膏可用于神经性皮炎和顽癣的治疗, 根据疮面大小确定用量, 以覆 盖疮面为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上述毛栓菌软膏, 由于毛栓菌粉碎成微粉后密度变小, 可悬浮于油性基质或水溶 性基质中, 微粉比表面积增大, 可增加药效物质溶出, 提高药效 ; 所述软膏弥补了毛栓菌外 用制剂的空白, 可以有效治疗神经性皮炎和顽癣,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1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100 目 )30g、 植物油 90g、 蜂蜡 10g。
将植物油加热至 80℃, 加入蜂蜡, 搅拌使之融化,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拌下冷却至 凝固, 即得。
实施例 2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100 目 )12g、 植物油 45g、 蜂蜡 15g。
将植物油加热至 80℃, 加入蜂蜡, 搅拌使之融化,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拌下冷却至 凝固, 即得。
实施例 3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100 目 )10g、 植物油 90g、 蜂蜡 10g。
将植物油加热至 80℃, 加入蜂蜡, 搅拌使之融化,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拌下冷却至凝固, 即得。
实施例 4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200 目 )20g、 凡士林 97g、 羊毛脂 10g。
将凡士林加热至 60℃, 加入羊毛脂, 搅拌使之融化混合均匀,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 拌下冷却至凝固, 即得。
实施例 5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140 目 )8g、 硬脂酸甘油酯 32g、 液状石蜡 6.5g。
将硬脂酸甘油酯加热至 60℃, 加入液状石蜡, 搅拌使之融化混合均匀, 加入毛栓菌 粉末, 搅拌下冷却至凝固, 即得。
实施例 6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60 目 )40g、 卡波姆 40g、 水 120g、 甘油 10g、 苯甲酸 0.1g, 氮酮 2.4g。
将卡波姆溶于水, 加入甘油、 苯甲酸和氮酮, 搅拌溶解,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拌即 得。
实施例 7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300 目 )20g、 羧甲基纤维素钠 80g、 蒸馏水 80g、 甘油 3g、 对羟基苯甲 酸甲酯 0.2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2g, 氮酮 2.0g。
将甘油、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氮酮加至蒸馏水中, 搅拌溶解, 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于以上溶液中, 静置 24 小时, 水浴加热至 80℃,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 拌下冷却至室温, 即得。
实施例 8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400 目 )18g、 甲基纤维素 80g、 蒸馏水 60g、 甘油 4g、 聚乙二醇 -400 2g、 山梨酸 1g、 水杨酸 0.5g、 薄荷醇 0.5g。
将甘油、 聚乙二醇 -400 与甲基纤维素共置于研钵中研匀, 润湿 4 小时 ; 将山梨酸、 水杨酸、 薄荷醇置于蒸馏水中, 水浴加热至 60℃, 搅拌溶解, 将此溶液趁热倒入至研钵中, 研 匀, 自然冷却至室温,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拌即得。
实施例 9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100 目 )60g、 硬脂酸甘油酯 40g、 氮酮 0.001g。
将硬脂酸甘油酯加热至 60℃, 加入氮酮, 搅拌混合均匀,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拌下 冷却至凝固, 即得。
实施例 10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400 目 )0.1g、 硬脂酸甘油酯 99.9g、 薄荷醇 10g。
将硬脂酸甘油酯加热至 60℃, 加入氮酮, 搅拌混合均匀,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拌下冷却至凝固, 即得。
实施例 11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300 目 )50g、 羧甲基纤维素钠 50g、 蒸馏水 70g、 甘油 5g、 乙醇 0.2g, 氯 丁醇 0.2g, 胆酸钠 2.0g。
将甘油、 乙醇、 氯丁醇和胆酸钠加至蒸馏水中, 搅拌溶解, 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 于以上溶液中, 静置 24 小时, 水浴加热至 80℃,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拌即得。
实施例 12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200 目 )1g、 羧甲基纤维素钠 99g、 蒸馏水 100g、 1, 2- 丙二醇 8g、 苯甲 酚 0.001g, 胆酸钠 9.0g, 薄荷醇 1.0g。
将 1, 2- 丙二醇、 苯甲酚、 胆酸盐和薄荷醇加至蒸馏水中, 搅拌溶解, 将羧甲基纤维 素钠混悬于以上溶液中, 静置 24 小时, 水浴加热至 80℃,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拌即得。
实施例 13
毛栓菌软膏, 由以下重量的组分制成 : 毛栓菌粉末 (400 目 )58g、 明胶 42g、 蒸馏水 80g、 甘油 18g、 苯扎溴铵 1.8g。
将明胶置于蒸馏水中, 水浴加热至 60℃, 搅拌溶解, 加入甘油和苯扎溴铵, 倒入至 研钵中, 研匀, 自然冷却至室温, 加入毛栓菌粉末, 搅拌即得。
上述实施例是典型的制备油性基质、 水溶性基质毛栓菌软膏的方法, 其他辅料的 软膏制备方法按其是油性的还是水溶性的分别参照以上方案即可制得毛栓菌软膏。
按照上述实施例 1-13 中各组分的重量值, 按比例关系进行倍数的变化也属于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14
毛栓菌软膏对磷酸组织胺致痒反应的影响
顽癣多为遗传或自身免疫等原因所致的皮肤过敏性反应, 本实验例以豚鼠磷酸组 织胺致痒模型, 以卡泊三醇为阳性对照药, 考察毛栓菌软膏的致痒疗效。
选用健康豚鼠 70 只, 雌雄兼用, 随机分为 5 组, 每组 14 只。设空白基质组, 实施例 1-3 所述软膏作为低剂量组 ( 实施例 3)、 中剂量组 ( 实施例 2) 和高剂量组 ( 实施例 1), 阳 性对照药卡泊三醇软膏组。 试验前一日, 各试验组豚鼠右后足背部剃毛, 随后在剃毛区涂药 2 1 次。试验当日, 用粗砂纸擦伤右后足背剃毛区, 面积约 1cm , 局部再涂药一次, 每次每只豚 鼠涂药量约为 0.15g。各组在末次涂药后 10 分钟, 开始在右后足背创面处滴 0.01%磷酸组 织胺 0.05ml/ 只, 此后每隔 3 分钟依 0.01%、 0.02%、 0.03%、 0.04% ...... 递增浓度, 每次 均为 0.05ml/ 只, 直至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 以最后出现豚鼠回头舔右后足时所给予的 磷酸组织胺总量 (μg) 为致痒阈。依据各组豚鼠的致痒阈评价该受试药物的止痒作用。结 果见表 1。
表 1. 实施例 1-3 软膏对磷酸组织胺致痒反应的影响
** 与空白基质组比较 : P < 0.01.
结果表明, 顽癣敌软膏低、 中、 高剂量连续 2 天分别涂予豚鼠右后足, 其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可明显提高磷酸组织胺对豚鼠局部皮肤致痒反应的致痒阈, 与空白基质组比较均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 0.01), 并呈现剂量的相关性。表明该软膏对局部皮肤瘙痒有明显 的止痒作用。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和顽癣的软膏及其制备方法进行 的详细描述, 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 因此在 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 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