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板叠合浇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层建筑的建造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多数高层建筑,一般上部楼层为住宅、旅馆等,要求开间小、结构墙体多,而下部裙楼多为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场所,要求空间大、墙体少。因此上部楼层与下部裙楼的结构形式有差异,需在上部楼层与下部裙楼之间设置转换层。由于转换层可看成是上部楼层的基础,其受力较大,结构设计时转换层厚度较厚、配筋较密,其厚度通常达到1.5~2.5米,因此转换层梁板底模的满堂支撑脚手架荷载很大。常规施工时,转换层梁板厚度方向整体浇注,为了承受换层梁板底模的施工荷载,从地下室底板以上至转换层的所有楼层的底模满堂支撑脚手架均不拆除,而且要求上下楼层的立杆尽量对齐,荷载通过所有楼层向下分散传递,直到地下室底板传给地基。
常规施工方法的弊端为:
①、由于转换层以下的所有楼板底模的满堂支撑脚手架需等到转换层施工完并达到强度后才能拆除,故需准备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材料的租借费用或一次购置费太大。
②、转换层梁板厚度方向整体浇注,不利于大体积砼的散热,需采取专门的降温措施,控制不好,容易出现裂缝。
③、地下室楼板底模的满堂支撑脚手架拆除时间晚,影响地下室提前穿插进行建筑装饰作业,延误总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板叠合浇注方法。本发明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改善施工质量,缩短总工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板叠合浇注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a、转换层下部柱、墙混凝土浇筑至梁底;
b、转换层梁板底模支承架搭设和转换层梁板底模支设;
c、转换层梁钢筋、转换层板第一层混凝土的底层水平钢筋网及第一层混凝土的面层负弯矩钢筋网绑扎;
d、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混凝土的侧模支设;
e、抗剪力键槽模板支设;
f、转换层梁板层与层之间增设的竖向抗剪钢筋绑扎;
g、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混凝土浇筑;
h、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混凝土保湿保温养护;
i、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混凝土表面处理;
j、转换层梁板第二层混凝土构造钢筋(温度钢筋)绑扎及其面层钢筋绑扎;
k、转换层梁板第二层混凝土的侧模支设;
l、转换层上部结构抗剪力墙插筋绑扎;
m、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底模及支架;
n、转换层梁板第二层混凝土浇筑;
o、转换层梁板第二层混凝土保湿保温养护。
所述的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板叠合浇注方法,所述步骤b包括:模板支撑系统仅考虑支承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浇筑砼自重及施工荷载,其荷载由转换层以下的若干楼层板支承,通过计算确定支承楼板层数,这些楼层的满堂脚手架先不拆除;通过计算确定参与承受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浇筑砼自重及施工荷载的楼层的满堂脚手架的立杆间距、横杆步距。
所述的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板叠合浇注方法,所述步骤c和f中:浇第一层砼前的钢筋施工顺序为:梁底上方搭设临时钢管搁架、铺保护层垫块、套箍筋、分铺下层钢筋、分层吊挂上部钢筋、穿腰筋、加吊筋、拆除钢管搁架、穿铺板的底层筋、穿分多层浇注时增设的板面负弯矩钢筋、安装分多层浇注时增设的竖向抗剪钢筋。
所述的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板叠合浇注方法,所述步骤g、h、n和o中,其砼浇筑按大体积砼施工,采用测温、混凝土表面保温、混凝土内部控温的技术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不产生结构贯穿性裂缝。
所述的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板叠合浇注方法,在步骤c和f中,需在先浇筑的板表面需要增设一层板面负弯矩钢筋,以抵抗二次浇筑砼荷载,同时避免砼开裂;同时在层与层之间需增设抗剪钢筋,在叠合面中间隔一定距离增设竖向钢筋,且埋在新旧砼面层中的长度均为钢筋全长的一半。
所述的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板叠合浇注方法,所述步骤e中还包括:
增加抗剪槽:利用预先留设凹槽的方式来增加抗剪强度,即在砼浇筑前沿转换层边缘事先留设出宽凹槽,和对砼结合面粗糙化处理。
所述的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板叠合浇注方法,所述步骤i中砼结合面粗糙化处理包括:
人工凿毛,即使用钻子和锤凿毛新旧砼结合面;而暗梁内部由于箍筋设计密集处采用钢丝刷人工刷毛;
高压水冲,待砼终凝、达到一定强度后用高压水冲刷新旧砼结合面,使旧砼表面的粗细骨料外露,形成凹凸不平的叠合面;
高压水冲加缓凝剂,在第一层砼浇筑后喷射缓凝剂,延缓砼终凝时间,以便及时采取高压水冲洗,形成凹凸不平的叠合面。
本发明支撑系统只考虑承受第一层的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可减小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减少大量周转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混凝土分层浇筑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应力过大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保证了大体积砼施工质量。
地下室楼板底模的满堂支撑脚手架可以早拆除,地下室能提前穿插进行建筑装饰作业,能缩短总工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板叠合浇注方法,它按照下列顺序实施:
转换层下部柱、墙混凝土浇筑至梁底→转换层梁板底模支承架搭设和转换层梁板底模支设→转换层梁钢筋、转换层板第一层混凝土的底层水平钢筋网及第一层混凝土的面层负弯矩钢筋网绑扎→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混凝土的侧模支设→抗剪力键槽模板支设→转换层梁板层与层之间增设的竖向抗剪钢筋绑扎→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混凝土浇筑→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混凝土保湿保温养护→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混凝土表面处理→转换层梁板第二层混凝土构造钢筋(温度钢筋)绑扎及其面层钢筋绑扎→转换层梁板第二层混凝土的侧模支设→转换层上部结构抗剪力墙插筋绑扎→转换层梁板第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底模及支架→转换层梁板第二层混凝土浇筑→转换层梁板第二层混凝土保湿保温养护。
具体实施时,需注意下列问题:
(1)、模板支撑搭设
模板支撑系统仅考虑支承第一层砼自重及施工荷载,其荷载由转换层以下的若干楼层板支承,具体要多少层楼板支承,通过计算确定,这些楼层的满堂脚手架先不拆除。参与承受转换层第一层砼自重及施工荷载的楼层的满堂脚手架的立杆间距、横杆步距等参数也要通过计算确定。
(2)、转换层梁板钢筋
浇第一层砼前地钢筋施工顺序为:梁底上方搭设临时钢管搁架→铺保护层垫块→套箍筋→分铺下层钢筋→分层吊挂上部钢筋→穿腰筋→附加吊筋等→拆除钢管搁架→穿铺板的底层筋→穿铺板面负弯矩钢筋(分多层浇注时增设的构造筋)→安装分多层浇注时增设的竖向抗剪钢筋。
转换层板的最表层钢筋在浇完第一层砼后、第二层砼浇注前安装。
由于转换层梁板采用叠合浇注法,即转换层梁板要分2层甚至多层浇注,为了保证转换层梁板整体性,增强新旧砼的粘结性,在钢筋施工中要采取如下措施:①、在层与层之间需增设抗剪钢筋,在叠合面中增设长1mΦ16的竖向钢筋,间距为1m,埋在新旧砼面层中的长度均为0.5m;②、在先浇筑的板表面需要增设一层板面负弯矩钢筋,配筋主要抵抗二次浇筑砼荷载,同时避免砼开裂,可以起到厚板内温度筋作用。
(3)、转换层砼浇筑
虽然转换层梁板砼已分多层浇灌,但每层的厚度仍比较厚,其砼仍需按大体积砼施工,采用测温、保温(混凝土表面)、控温(混凝土内部)等技术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不产生结构贯穿性裂缝。
叠合浇注法分2层甚至多层浇注,为了保证转换层梁板整体性,增强新旧砼的粘结性,在砼施工中要采取如下措施:
①、第一层砼浇筑时对已绑钢筋进行保洁
第一层砼浇筑时板上层钢筋网片没有铺设,但梁钢筋已绑扎完毕,需要加强梁钢筋保洁措施,要求砼浇灌时下料口必须远离梁区,梁内砼尽量采用振动棒引导砼自然流动形成;输送管落在梁区域采用模板及塑料布保护隔离,且浇筑砼后及时人工对梁钢筋进行清洁处理。
②、新旧砼结合面处理
A、增加抗剪槽:利用预先留设凹槽的方式来增加抗剪强度,即在砼浇筑前沿转换层边缘事先留设出宽1m深60mm的凹槽,凹槽距边缘1m远,距梁0.5m。
B、对砼结合面粗糙化处理:a、人工凿毛法,即使用钻子和锤凿毛新旧砼结合面;而暗梁内部由于箍筋设计密集,人工操作不便,可以采用钢丝刷人工刷毛。b、高压水冲法,待砼终凝、达到一定强度后用高压水冲刷新旧砼结合面,使旧砼表面的粗细骨料外露,形成凹凸不平的叠合面。c、高压水冲加缓凝剂法,在第一层砼浇筑后喷射缓凝剂,延缓砼终凝时间,以便及时采取高压水冲洗,形成凹凸不平的叠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