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门锁装置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17920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18150.2

申请日:

1994.11.10

公开号:

CN1122869A

公开日:

1996.05.2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E05B 65/12申请日:19941110授权公告日:20011017期满终止日期:20141110|||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5B 65/1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变更后权利人:日本神奈川县横浜市登记生效日:20110628|||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E05B65/12

主分类号:

E05B65/12

申请人: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海野雅昭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赵辛;杨松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车辆门锁装置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由与车体旁侧所固定的车门闩结合而将车门保持关闭状态的卡锁,和通过操作车门的外侧手柄使上述卡锁和闩的结合解除的门的开启杆,和通过车门内侧手柄使其以支承轴为中心回转的内杆,和设置在上述开启杆和内杆之间、在把上述内杆的回转传递到开启杆的不防儿童的闭锁位置和不传递上述回转的防儿童的闭锁位置间转换的防儿童的杆构成;该防儿童的杆上有供支承轴穿过的长孔和成一体形成的穿过车门面板上的通孔而向外突出的操作旋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门锁装置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它具有与车体旁侧 所固定的车门闩相结合、将车门保持成关闭状态的卡锁,和与车门的 外侧手柄及内侧手柄直接或间接连接、回转时把上述卡锁和车门闩 的结合解除、使车门打开的开启杆,和设置在开启杆与上述内侧手柄 之间的防儿童的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儿童的闭锁机构由与 上述内侧手柄连接的、以支承轴为中心进行回转的内杆,和回转时能 使上述的开启杆打开车门地回转的防儿童的杆构成;在上述防儿童 的杆上形成穿过车门面板上的通孔并突出在外的操作旋钮;当该操 作旋钮转换时,上述防止儿童的杆就能在与内杆联动地回转的不防 儿童的闭锁位置和不与内杆联动的防儿童的闭锁位置间转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锁装置中的防儿童的闭锁机构,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通孔上设置着当上述防儿童的杆与内杆联动 地回转时,上述操作旋钮进入的分隔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锁装置中的防儿童的闭锁机构,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防儿童的杆的一端形成上述的操作旋钮,把上述 防儿童的杆的另一端做成能与闭锁装置的后板或与此相当的不动构 件相接。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门锁装置中的防儿童的闭锁机构, 其特征在于,上述防儿童的杆是用合成树脂成一体地做成的,带有使 内杆的支承轴穿过的长孔,在上述的长孔上设有当上述防儿童的杆 转换时,与上述支承轴相接触而弹性地位移的波动部。
5: 一种车辆门锁装置中的防儿童的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它 是由与车体旁侧所固定的车门闩相结合、将车门保持成关闭状态的 卡锁,和由车门的外侧手柄操作而回转、在回转时把上述卡锁和车门 闩的结合解除、使车门打开的开启杆,和由车门的内侧手柄、使其以 支承轴为中心地进行回转的内杆,和设置在上述开启杆与内杆之间、 在把上述内杆的回转传递到开启杆的不防儿童的闭锁位置和不传递 的防儿童的闭锁位置间转换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防儿童的杆构成; 在上述防儿童的杆上形成上述支承轴穿过的长孔,在上述防儿童的 杆转换时,上述的支承轴能在长孔的两端间位移,而且在上述防儿童 的杆上成一体地形成有穿过上述车门面板上的通孔而突出在外的操 作旋钮。

说明书


车辆门锁装置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门锁装置,尤其是那种即使儿童淘气、也不能把车门打开的门锁装置中防儿童地闭锁机构。

    图20表示以前公知的较典型的防儿童的闭锁机构。图中,A是闭锁装置的后板,在后板A上,内杆B和回转杆C由轴D能自由回转地支承着,而转换杆E由轴F能自由回转地支承着。在转换杆E上形成操作旋钮G,它穿过在车门面板上形成的通孔(图中没表示)并突出在外部。移动杆H的一端连接在转换杆E上,移动杆H的另一端上设有销K,它与回转杆C上的长孔J相结合。当操纵操作旋钮G使转换杆E回转时,销K就在长孔J内沿上下方向移动。上述的内杆B通过杆L连接在车门的内侧手柄M上,使内杆B的结合部N的回转轨迹与长孔J的上部位置重合。P是使车门打开的启开杆,回转杆C的一端能与启开杆P邻接。

    在图20中,销K是与内杆B结合部N的回转轨迹脱离的,在这状态(即防儿童的闭锁状态)下,即使用内侧手柄M使内杆B回转,由于结合部N不能与销K相接触,不能使回转杆C和启开杆P回转,因而不能把车门打开。

    为了把防儿童的闭锁解除,操纵操作旋钮G,使销K向上移动,并与结合部N的回转轨迹邻接。在这样状态下,当由内侧手柄M使内杆B回转时,使结合部N与销K相接触,从而使回转杆C回转,由此使开启杆P回转,就能把车门打开。

    上述的公知例子,为了构成在内杆B和开启杆P之间所设置的防儿童的闭锁机构,必需用三个构件,即与销K成一体地形成的移动杆H、形成与销K结合的长孔J的回转杆C,以及与操作旋钮G成一体地形成的、使移动杆H沿上下方向移动的转换杆E。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影响操作性能的前提下,把构成上述防儿童的闭锁机构的三件构件简化成一个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门锁装置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是在一种有与车体旁侧所固定的车门闩2相结合、将车门保持成关闭状态的卡锁3,和与车门的外侧手柄10及内侧手柄48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回转时把上述卡锁3和车门闩2的结合解除、使车门打开的开启杆8,和设置在开启杆8与内侧手柄48之间防儿童的闭锁机构的门锁装置中,使上述防儿童的闭锁机构由与上述内侧手柄48连接的、以支承轴46为中心地进行回转的内杆45,和回转时能使上述开启杆8打开车门地回转的防儿童的杆50构成;在上述防儿童的杆50上形成穿过车门面板上形成的通孔54而突出在外部的操作旋钮55,当使这操作旋钮55进行转换动作时,上述防儿童的杆50就能在与内杆45联动地回转的不防儿童闭锁位置和不与内杆联动的防儿童的闭锁位置间转换。

    图1是闭锁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闭锁装置的背面图,

    图3是闭锁装置本体的背面图,

    图4是闭锁杆的背面图,

    图5是闭锁杆的局部剖切断面图,

    图6是结合部的断面图,

    图7是后板的背面图,

    图8是闭锁装置的纵断侧面图,

    图9是防儿童杆的侧面图,

    图10是车门面板的通孔的立体图,

    图11是车门面板的通孔和操作旋钮的断面图,

    图12是防儿童的闭锁状态图,

    图13是防儿童闭锁的作用图,

    图14是不防儿童的闭锁状态图,

    图15是不防儿童闭锁的作用图,

    图16是防儿童杆的第2实施例,

    图17是防儿童杆的第3实施例,

    图18是前侧座位用的闭锁装置的背面图,

    图19是前侧座位用的闭锁装置的侧面图,

    图20是公知的防儿童的闭锁机构的例子。

    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1是安装在后侧座位车门上的车门闭锁装置的本体,它是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在它的正面一侧上设置着凹部5,在这凹部5里装有与车体侧的车门闩2相结合的回转的卡锁3和与这卡锁3相结合以防止其反转的棘爪4。6是使上述车门闩2进入的沿左右方向的导引槽沟。

    在上述本体1的背面上部位置,由前后方向的轴7支承着开启杆8。在开启杆8的左端形成结合部9。10是后侧座位车门外侧的手柄,它的转动端11直接或间接地与上述结合部9临接,当使外侧手柄10转动时,开启杆8就克服弹簧44的弹力向反时针方向回转。

    上述的开启杆8有臂13,在臂13上形成从轴7沿放射方向延伸的长孔14。使设置在纵向的移动杆15上端的结合销16与长孔14结合。移动杆15的下端由轴34支承在闭杆20上,当使闭锁杆20转动时,移动杆15就沿上下方向移动,由此使结合销16也沿上下方向在长孔14内移动。

    17是支承在上述轴7上的棘爪臂。棘爪臂17和上述棘爪4由销18相互固定着,使棘爪臂17和棘爪4能成一体地回转。在棘爪臂17上形成临接长孔14的下端位置的结合端19。

    当上述移动杆15的结合销16位于长孔14的下端时,如图2所示,闭锁装置呈开锁状态。在这状态下,当由上述的外侧手柄10使上述的开启杆8向图2中的反时针方向回转时,与长孔14结合着的结合销16向右侧移动并与结合端19相接,使棘爪臂17反时针方向回转。由于棘爪臂17和棘爪4通过销18相互连接着,因而使棘爪4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回转,使其与卡锁3脱离,就能使车门开启。

    与此相对,当上述结合销16位于长孔14的上端时,闭锁装置呈闭锁状态,在这状态下,由外侧手柄10使开启杆8向图2中的反时针方向回转时,与长孔14结合着的结合销16也就向右侧移动,由于结合销16与结合端19没结合,因而不能使棘爪臂17回转,车门就不能被开启。

    21是安装在闭锁装置本体1背面上的、由金属板制成的后板,上述闭锁杆20能自由回转地安装在后板21的外侧。闭锁杆20上形成与上述后板21平行的三个臂部。向左侧延伸的第1臂部20a是连接钥匙筒体用的臂,由于本闭锁装置是后侧座位用的,因而如图所示,在第1臂20a上什么也没连接。向右侧延伸的第2臂部20b如下所述间接连接着内侧闭锁操作构件32。众所周知,闭锁杆20由内侧闭锁操作构件32的动作而在闭锁位置和开锁位置间转换,由这转换使上述移动杆15的结合销16沿上下方向移动。上述第1臂部20a和上述第2臂部20b大致呈直线状并排配置,剩下的第3臂部20c相对于这两个臂部、大致呈垂直配置。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上述第3臂部20c的前端36上形成突出在上述本体1一侧的突起37。

    在上述闭锁装置本体1的背面上,如图3所示,形成向后方膨胀出的胀出部38,它是为了形成上述的导引槽沟6,在这胀出部38的下侧形成与上述第3臂部20c的前端36临接的结合部39。在上述结合部39的左右两侧、形成在开锁位置时与第3臂部20c相接触的开锁壁40;和在锁紧位置时与第3臂20c相接触的闭锁壁41,在结合部39的底面42的大致中央部位形成角形膨胀的波动部43。第3臂部20c的突起37滑动地连接在结合部39的底面42上,当使闭锁杆20转动时,突起37弹性地贴紧在这波动部43上而移动。由这突起37和波动部43的作用,闭锁杆20被保持在闭锁位置和开锁位置中的任意一位置上,能防止因车辆的振动而引起的没思想准备的偏离。因此,闭锁杆20上就可不用定位用的助推弹簧。

    下面,说明闭锁杆20的结构。本发明的闭锁杆20基本上由杆部22和轴部23构成,杆部22由三个臂部构成,轴部23是在杆部22的中心形成的,这些都是如图5所示,由合成树脂形成一体的。在圆柱形的轴部23的前端形成阻止脱落的突起24,它是沿着大致与杆部22平行的方向突出的。突起24的个数是可自由选取的,在本实施例中,在轴部23的两侧各设一个。如图7所示,在安装闭锁杆20的上述后板21上形成卡紧孔25。卡紧孔25由与轴部23对应的圆孔26和与突起24对应的切口27构成,把上述轴部23插入卡紧孔25里,当其转动约60度时,则突起24和切口27就不会离开原来位置而脱落。

    在上述突起24的前端部成一体地形成弹性片28,它是靠弹力与后板21的里表面相接触的。当弹性片28把闭锁杆20卡紧在后板21上时,由于弹性片是靠弹力与后板21的里表面相接触的,因而使后板21的厚度发生变化,突起24和后板21里表面之间的间隔也发生变化,由此能抑制闭锁杆20的晃荡。若在杆部22与后板21相接触的面29上形成弹性片28,并使弹性片28与后板21的表面相接触,则同样有上述的效果。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后板21的右侧形成一部分向背面方向弯曲的弯曲板30,“L”型的转接杆31通过支轴支承在弯曲板30的下部一侧上。延伸到上述内侧闭锁操作构件32上的杆33紧固在转接杆31的一端31a上,转接杆的另一端31b与闭锁杆20的第2臂部20b上的结合孔20d相结合。

    如图8所示,由轴46把“L”型的内杆45支承在上述弯曲板30的上部一侧上。使延伸到内侧手柄48的杆49与内杆45的一端47相结合。

    图9表示防儿童的杆50。使上述的轴46穿过它的长孔51。如图11所示,在防儿童的杆50上成一体地形成操作旋钮55,它穿过在车门面板53上形成的通孔54而向外突出。当直接用手指握住露出在外的操作旋钮55进行转换操作时,防儿童的杆50就在轴46位于长孔51的一端57上的防儿童的闭锁位置(如图12和图13所示)、和轴46位于长孔51的另一端56上的不防儿童的闭锁位置(如图14和图15所示)间转换。

    上述的防儿童的杆50全部由合成树脂构成,在它的长孔51的中间位置上形成波动部58,它是朝着使长孔51的幅度变狭窄的方向弹性地鼓出的。当使防儿童的杆50转换时,波动部58与轴46相接触,产生转换阻力,由此能保持良好的转换操作间隔,同时能防止因振动等原因引起防儿童杆50的不必要的转换。

    在上述防儿童的杆50上形成结合突起59和结合臂61,结合突起59是向着与操作旋钮55相反一侧凸出的;结合臂61是与上述开启杆8的右端62相结合的。当防儿童杆50位于不防儿童的闭锁位置(如图14和图15所示)上时,上述的结合突起59临接在内杆45的结合爪60的回转轨迹上,这样,在使内杆45回转时,也使防儿童杆50联动地回转;防儿童杆50的结合臂61与上述开启杆8的右端62结合,能使开启杆8向顺时针方向回转。但在防儿童杆50位于防儿童的闭锁位置(如图12和图13所示)时,结合突起59与上述的结合爪60的回转轨迹脱离,即使内杆45回转,防儿童的杆50也不回转。

    当把图14中用实线表示的位于位置b的操作旋钮55顺时针方向转到虚线表示的位置a时,上述防儿童的杆50就处于防儿童的闭锁位置。而当内侧手柄48通过内杆45使防儿童的杆50反时针方向回转时,操作旋钮55从实线所示的位置b移动到虚线所示的位置C上。由于操作旋钮55是这样在虚线位置a和虚线位置C之间移动,因而把操作旋钮55临接着的车门面板53的通孔54也做成与之相对应的形状。这就必须注意到位于用实线表示的位置b上的操作旋钮55是大致处在通孔54的中间位置。当操作旋钮55大致在通孔54的中间时,操作人员有可能不清楚使操作旋钮55朝什么方向移动,为此在车门面板53上清楚地记上防儿童的闭锁位置的方向。但在本发明中,不能使操作旋钮55朝不必要的方向移动。为此,在通孔54的位置C那一侧,形成如图10所示的风洞状的分隔部64,由此就不能使操作旋钮55移动到位置C侧。

    如图8所示,防儿童的杆50与操作旋钮55相反一侧的结合臂61的前端临接在后板21和开启杆8的右端62之间。在这一状态下,用手指握住操作旋钮55转换时,由于能适当地保持结合臂61的位置,因而能圆滑进行转换。而当结合臂61是摇晃状态时,由于不处在回转中心,因此转换操作的圆滑性受到影响。

    图16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防儿童的杆50′。在这个实施例中,只是把防儿童的杆50′的转换方向作了变更,功能上没有什么差别。此外,图17表示又一个实施例的防儿童的杆50″,这个实施例只把波动部58″的形状作了变更。

    后侧座位用的闭锁装置的结构如上所述,图18和图19表示与此相对应的前侧座位用的闭锁装置,为慎重起见,对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都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由图可见,两者中主要的结构件是相同的,除了与防儿童的闭锁机构有关的部分以外,只有开启杆8的结构是不同的。

    在闭锁杆20处在不闭锁位置、防儿童的杆50处在不防儿童的闭锁位置(见图8或图14)时,当对内侧手柄48作开门操作时,通过杆49,内杆45以轴4 6为中心沿图14中反时针方向回转,使内杆45的结合爪60与防儿童的杆50的结合突起59相接。这样,就使防儿童的杆50沿反时针方向回转,防儿童的杆50的结合臂61与开启杆8的右端62结合,使开启杆8克服弹簧44的弹力向图2中的反时针方向回转。由此,使与开启杆8的长孔14结合着的结合销16向右移动,按压棘爪臂17的结合端19,使棘爪臂17向反时针方向回转,通过销18使棘爪4与卡锁3脱离,车门就能打开。

    在把防儿童的杆50转换到防儿童的闭锁位置时,如图11所示,要打开门,就要握住车门面板53的通孔54的位置b的操作旋钮55,使其移动到位置a。于是,防儿童的杆50从图14的位置转换成图12的位置,防儿童的杆50的结合突起59与内杆45的结合爪60的回转轨迹脱离。这样,即使如上所述地操作内侧手柄48,使内杆45回转,因结合爪60与结合突起59不能结合,不能使防儿童的杆50回转,因而不能把车门打开。

    如上所述,在防儿童的杆50转换时,由于在长孔51中间部位上形成的波动部58与轴46接触,对转换操作施加了适当的阻力,因而使转换操作的感觉较良好,而且能防止由于振动等原因引起没有思想准备的使防儿童的杆50的转换。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是由与内侧手柄48相连接的、以支承轴46为中心进行回转的内杆45,和一回转就能使开启杆8打开车门地回转的防儿童的杆50构成,在上述防儿童的杆50上形成穿过车门面板上的通孔54而向外突出的操作旋钮55,当转换上述操作旋钮55时,就能使防儿童的杆50在与上述内杆45联动地回转的不防儿童的闭锁位置和不与内杆45联动的防儿童的闭锁位置之间转换,因而能把分成三件的构件合成一件。

    还由于在通孔54上设置着当防儿童的杆50与内杆45联动地回转时、操作旋钮55进入的分隔部64,因而能防止把操作旋钮55转换到错误的方向上。

    又由于在防儿童的杆50的一端形成操作旋钮55,防儿童的杆50的另一端做成能与闭锁装置的后板21或与此相当的不动构件相接,因而在用操作旋钮55进行转换操作时,通过防儿童的杆50的另一端与后板21相接,能在回转中心进行圆滑的转换。

    此外,由于防儿童的杆50用合成树脂成一体地做成带有使内杆45的支承轴46穿过的长孔51,在上述长孔51上设有当防儿童的杆50转换时与上述支承轴46相接触的、弹性地位移的波动部58,因而在进行转换操作时因受到适当的阻力,能形成感觉良好的转换操作,同时能防止由于振动等原因引起没有思想准备的使防儿童的杆50的转换。

车辆门锁装置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车辆门锁装置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车辆门锁装置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门锁装置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门锁装置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车辆门锁装置中防儿童的闭锁机构由与车体旁侧所固定的车门闩结合而将车门保持关闭状态的卡锁,和通过操作车门的外侧手柄使上述卡锁和闩的结合解除的门的开启杆,和通过车门内侧手柄使其以支承轴为中心回转的内杆,和设置在上述开启杆和内杆之间、在把上述内杆的回转传递到开启杆的不防儿童的闭锁位置和不传递上述回转的防儿童的闭锁位置间转换的防儿童的杆构成;该防儿童的杆上有供支承轴穿过的长孔和成一体形成的穿过车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