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17816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16579.7

申请日:

2009.04.20

公开号:

CN101603262A

公开日:

2009.12.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6C 27/00公开日:20091216|||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6C27/00; D06C9/02; D06C3/00; D06B7/00; D06L1/14; D06L3/02; D06L3/08

主分类号:

D06C27/00

申请人:

安徽中天印染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洪五林

地址:

241001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长江路1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余成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包括有烧毛、酶堆置、氯碱氧、半丝光、染色、纤维素酶柔性整理、上柔拉幅防缩、消光成品步骤。本发明使织物在保留了纯苎麻织物原有的透气、挺括、不贴身、抑菌、抗菌、易吸湿散湿等特点的基础上,克服了苎麻纤维织物手感粗硬、穿着刺痒、亲肤性差的缺点,且强力损失非常小,布面光洁清晰、手感柔软、色泽鲜艳亮丽,并且该面料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生物处理技术和短流程前处理工艺,能耗和水耗低、排放污水少,各项化学指标均符合Oeko-Tex100要求,是一种高档新型功能性环保面料。

权利要求书

1、  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包括有烧毛、酶堆置、氯碱氧、半丝光、染色、纤维素酶柔性整理、上柔拉幅防缩、消光成品步骤,其特征在于:烧毛是指:将苎麻坯料经过过钢性刷毛辊,将坯料正式、反面的毛羽刷起,然后进行烧毛,所述的烧毛火口温度:900℃~1100℃,坯料经过火口的速度70-80米/分钟;烧毛后进行蒸汽灭火,冷却后落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1)、酶堆置是指:将坯料进入浓度为10g/L、PH:5-6的复合退浆酶溶液中,调溶液温度为50-55℃,堆置16-18小时;
(2)、氯碱氧是指:坯料轧次氯酸钠漂液,堆置,然后再轧液碱氧液,进行汽蒸、水洗、烘干、落布;所述的液碱氧液的组成为:
NaOH:        15g/L
双氧水:      10g/L
双氧水稳定剂:10g/L
精练剂:      5g/L。

说明书

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苎麻俗称中国草、线麻、白麻、乌龙麻、刀麻,古名苎麻。苎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韧皮纤维。苎麻原产于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采用苎麻纤维作为纺织材料。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苎麻布,织工已很精美。欧洲各国种植的苎麻均由我国传入。直至现在产量仍然以中国最多,是中国著名产品,
国际上但与亚麻或其他天然纤维相比,苎麻纤维的不足在于手感比较硬、舒适度差等缺点,苎麻纤维是一种韧皮纤维,通过脱胶处理后,部分纤维上仍有红根斑疵。去除红根斑疵工艺难度较大,且强力损伤比较严重。因此,只能采用强氧化剂,经冷热双漂并结合酸洗破坏其中的色素,达到消除红根斑疵,苎麻纤维质地硬、刚性强、布面茸毛多,因而具有刺痒感;在印染前处理加工中,经向的反复拉伸与频繁的轧压使织物过于板结。并且纤维存在结晶度高、刚性大、纤维表面光滑、无天然扭曲、纤维长度不匀率高、相互之间抱合力差等特性,使织物表面茸毛相当显著。另外,在同等大气条件下,苎麻纤维回潮率比棉高50%左右,从而增加了加工工艺的难度。苎麻纤维属于纤维素纤维,因其具有透气、挺括、易吸汗散湿、抑菌抗菌等优良的服用性能,故其是一种高档纺织材料,其织物是高档服装及装饰用布。但苎麻纤维断裂回弹率小约2%~4%,弹性稳定性差、亲肤性差、刚性强,服用性能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必须对苎麻织物进行改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悬垂性和亲肤性好、强力损失小、染色牢度高的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包括有烧毛、酶堆置、氯碱氧、半丝光、染色、纤维素酶柔性整理、上柔拉幅防缩、消光成品步骤,其特征在于:烧毛是指:将苎麻坯料经过过钢性刷毛辊,将坯料正式、反面的毛羽刷起,然后进行烧毛,所述的烧毛火口温度:900℃~1100℃,坯料经过火口的速度70-80米/分钟;烧毛后进行蒸汽灭火,冷却后落布。
所述的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1)、酶堆置是指:将坯料进入浓度为10g/L、PH:5-6的复合退浆酶溶液中,调溶液温度为50-55℃,堆置16-18小时;
(2)、氯碱氧是指:坯料轧次氯酸钠漂液,堆置,然后再轧液碱氧液,进行汽蒸、水洗、烘干、落布;所述的液碱氧液的组成为:
NaOH:            15g/L
双氧水:          10g/L
双氧水稳定剂:    10g/L
精练剂:          5g/L。
本发采用生物酶制剂进行冷堆处理,可大部分的去除附着在纤维上的果胶、蜡质,为使用碱氧短蒸处理创造条件。由于复合酶冷堆处理几乎不损伤强力,低碱对纤维的损伤也较微小,达到了即保证半制品质量要求又保护纤维的目的,为后续加工打下基础。
在使用酶堆置后我们采用氯碱氧处理,对布面的麻丝、杂质、残留油迹等予以处理,并且将白度提升到要求值。由于该工艺无需在退煮漂线生产,仅使用染色机前车轧氯,后车碱氧就可以达到半制品的质量要求,因此可以节约大量的水电汽,满足清洁生产的需要。
常规工艺与生物低碱工艺比对表

  毛效  碱消耗  水电汽消耗  常规工艺  7-8  450公斤/万米  0.4元/米  生物低碱  10-11  100公斤/万米  0.22元/米

通过纤维素酶对纤维的作用,去除苎麻纤维上的异端,使纤维光洁顺滑,获得柔软滑爽的手感和抗起毛起球效果。
常规面料与整理后面料染色前比对表
  起毛起球  表面光洁  手感  未整理面料  2级  2级  一般

  整理后面料  3-4级  4级  柔软

常规整理与纺绸整理比对表
  色光变  化  悬垂性  撕破  力  起毛  起球  性  干摩  擦牢  度  湿摩擦  牢度  常规整  理  3-4级  纺绸整  理  4.5级

通过对《860纯苎麻纺绸面料》技术创新项目实施不但保留了纯苎麻面料原有的透气、挺括、不贴身、抑菌、抗菌、易吸湿散湿优良特性,而且悬垂性和亲肤性好、强力损失小、染色牢度高。工艺设计合理,环境友好,大量减少了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1、烧毛:由于苎麻棉纤维毛羽较多,为使成品面料表面光洁,色泽均匀,必须经过烧毛处理。而且要应用6火口加强烧毛,采用钢性刷毛辊,将毛羽刷起,以保证烧毛质量。
工艺流程:翻布→缝头→进布→刷毛→6火口(3正3反)烧毛→灭火→冷却→落布。
工艺条件:火口:3正3反,车速:75M/分,蒸汽灭火,火口温度:900℃~1100℃。(经实验发现,如火口温度过低,毛羽去除不尽,如过高可能造成过烧后强力下降,因此确定在900~1100℃之间,车速75m/t左右。
2、酶堆置:
采用丹麦诺维信公司生产的复合退浆酶,此种酶制剂为复合型,可有效去除果胶、蜡质。
工艺流程:进布→轧酶→打卷堆置;
工艺条件:酶制剂:10g/L PH:5-6的复合退浆酶溶液,温度:50℃
堆置时间:16小时堆置温度:25℃轧液率:100%
采用酶堆是为了以减少烧碱的用量,减少烧碱对纤维的损伤,尽可能的减轻纤维脆硬的趋势。
3、氯碱氧:
工艺流程:染色打底机退卷轧次坯料轧次氯酸钠漂液→堆置,→轧液碱氧液→703蒸箱汽蒸→高效水洗4格→烘干→落布。
工作液液碱氧液:NaOH:                  15g/L
                双氧水:                10g/L
                双氧水稳定剂:          10g/L
                精练剂:                5g/L
4、半丝光;
5、染色印花;
6、纤维素酶抛光整理;
7、上柔拉幅。

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苎麻仿绸面料的处理工艺,包括有烧毛、酶堆置、氯碱氧、半丝光、染色、纤维素酶柔性整理、上柔拉幅防缩、消光成品步骤。本发明使织物在保留了纯苎麻织物原有的透气、挺括、不贴身、抑菌、抗菌、易吸湿散湿等特点的基础上,克服了苎麻纤维织物手感粗硬、穿着刺痒、亲肤性差的缺点,且强力损失非常小,布面光洁清晰、手感柔软、色泽鲜艳亮丽,并且该面料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生物处理技术和短流程前处理工艺,能耗和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