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10141546.8
2009.06.04
CN101597836A
2009.12.09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D04B35/00; D04B15/06; D04B27/04
D04B35/00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U·斯廷格尔
德国阿尔布斯塔特
2008.6.4 EP 08157584.7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赵华伟
本发明涉及织针驱动的脱圈沉降片。按照本发明,提出一种针织系统(6),所述系统能使摇杆导向件(23)以织针(4)的纵向位置的函数移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因此,迫使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枢转运动随动织针(4)的前后线性运动。一个箱式凸轮足以控制这种针织系统(6)。在任何情况下,仅需要将箱式凸轮配给到织针(4)上。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不需要配给驱动装置和箱式凸轮。
1. 用于针织系统(6)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包括至少一个织针(4),具有在织针(4)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之间形成驱动连接的装置(18)。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其特征在于,它具有支承装置(15),所述支承装置(15)可枢转式支承在针床(2)上。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其特征在于,它具有扁平的片体,所述片体具有脱圈边缘(24)。4. 按照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其特征在于,脱圈边缘(24)具有弯曲的轮廓,所述弯曲的轮廓用于控制半纱罗组织(37,39)的位置,上述半纱罗组织已被织针(4)拾取。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形成封闭空间(25)的狭缝。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其特征在于,装置(18)配置成凸轮导向件,所述凸轮导向件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上的导向曲线(19,20)和一个连接到织针(4)上的导向元件(22)退圈和脱圈沉降片。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其特征在于,凸轮导向件是摇杆导向件(23)的一部分,及导向元件(22)是滑块。8.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其特征在于,邻接它的脱圈边缘(24),上述沉降片具有一分段(28),在所述分段(28)处它的片体显示减小的厚度。9. 针织系统,包括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并包括织针(4),其特征在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与织针(4)沿着扁平的横向表面(29,30)相互贴紧。10. 具有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针织系统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与织针(4)安装在针床(2)的共用织针通道(3)中,及针织机(1)具有箱式凸轮(9),所述箱式凸轮(9)用于控制织针(4)的运动,由此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的运动仅仅是由于织针(4)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之间的驱动连接的织针(2)的运动的函数。
织针驱动的脱圈沉降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包括这种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针织系统,及涉及包括这种针织系统的针织机。 背景技术 针织系统经常包括至少一个织针及一个沉降片,上述织针例如取舌针的形式,而上述沉降片参与针织过程,和例如打算在成圈(Stitchformation)期间将针织物保持在合适地方或特定位置中。为了做到这样,织针和沉降片实施相对运动,在所述相对运动过程中织针及沉降片移动。这从现有技术中已知。 专利文献DE 3108041 C2公开了一种圆型针织机,所述圆型针织机具有针织系统,该针织系统包括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及织针。针织系统安装在针床中,所述针床设计成针织针筒。织针,及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经受运动。为了产生这种运动,织针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各具有一脚,所述脚与它拥有的箱形通道连通。因此,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主要是如此被驱动,以便前后移动,亦即,它们在纵向方向上被驱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具有一突起,所述突起支承在它的沉降片通道的倾斜表面上,其结果是它的纵向运动部分地转变成朝向上下的横向运动。 所希望的沉降片和织针之间的相对运动由针床的形状,尤其是由设置在那里的倾斜表面限定。此外,具有至少两个箱型凸轮的凸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箱型凸轮用于织针,及一个箱型凸轮用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系统及其相关的部件,所述针织系统至少从上述情况的其中之一的观点来看是作了改进。 这个目的用按照本发明所述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达到。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有关的优点在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使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情况下和在针织机中使用这种针织系统的情况下特别明显: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具有一装置,所述装置在上述沉降片和织针之间建立驱动连接。该装置实施织针的运动与握持沉降片的运动之间运动和力的传动。装置把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运动耦合到织针的运动上,并因此使用织针作为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驱动装置。从最广义的观点来看,在织针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之间建立驱动连接的装置提供传动。例如,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部件或其分段,及织针的各部分或分段起传动元件的作用,所述传动元件处于直接相互接触,或者由于插入另外的元件而处于相互传动运动的接触。 由于这种措施的结果,可以省去用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分开的驱动装置。在这种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情况下所包括的针织系统只需要一个与织针相互作用的外部驱动装置。这种驱动装置可以是与织针有关的针织凸轮组件的凸轮路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运动由织针的运动产生。因此,由于本发明,可以显著地简化针织机的针织凸轮组件的设计。 另外,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运动不依赖于沉降片通道的底部的设计。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运动的路线或者曲率相对于织针的运动路线或曲率的改变不需要对织针和沉降片床改变。例如,改变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和/或织针或闷罐车(boxcar)就足够了。 优选地,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例如支承在针床上,其中上述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相对于织针的纵向或输出运动固定在合适位置,且还不进行这种运动。可以利用织针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之间合成的相对运动来产生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相对于织针的横向运动。原则上,这种横向运动可以是线性运动;然而,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上述运动是枢转运动的分量,因此显著地简化了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支承和导向。因此,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优选地如此支承,以便可枢转。可枢转的支承件例如通过一枢轴轴承实现,所述枢轴轴承限定一横过织针延伸的枢轴轴线。优选地,枢轴轴线近似成直角相对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扁平侧面及相对于织针的扁平侧面对准。 优选地,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具有一弯曲的脱圈边缘。弯曲的脱圈边缘可以是或者可以具有一曲率外形,用于控制被织针拾起的半纱罗组织(half-stitch)的位置。这种外形可以具有-在各分段中-的恒定的半径,并因此具有相对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枢转轴线恒定的曲率。也可以提供改变的曲率,以便赋予织物具有另外的运动分量(反向运动),所述另外的运动分量方向例如与织针的运动相反。由于这种相对或反向运动的结果,织针行程可以缩短,这种织针行程缩短对针织系统和针织机具有深远的影响。织针运动的缩短可以为增加针织速度、针织机的尺寸减小及简化设计提供基础。 优选地,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具有一狭缝状凹槽,所述凹槽形成用于半纱罗组织和/或针织物的握持空间。这种握持空间在握持边缘和一部分脱圈边缘之间形成。在狭缝上方,沉降片具有梭尖(bill)。梭尖的形状用这种方式适合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旋转运动,以便半纱罗组织被针轴安全地刺洞,而没有半纱罗组织可能滑动到该脱圈空间中的危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梭尖可以在它的握持边缘的前面区域中具有倒角的部分。在使用这种倾斜的入口区域的情况下,位于针轴上的半纱罗组织可以被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安全地握紧,并被握持空间接收。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与织针之间的动力传动装置可以设计成凸轮导向件,所述凸轮导向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凸轮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上和包括一个连接到织针上的导向元件。当织针移动时,该元件沿着导向凸轮移动,且在这样做时,调节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枢轴位置。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可以通过合适的偏置机构,例如弹簧,朝枢转方向偏置,以便使导向凸轮和导向元件保持相互接合。 参见优选实施例,然而,导向凸轮是摇杆导向件的一部分,所述摇杆导向件可以由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中的纵向狭缝状凹槽形成。该狭缝状凹槽优选地用这种方式安排,以便它具有-沿着它的长度-相对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枢轴轴线不同的半径。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摇杆导向件由设置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中的弯曲的狭缝形成。然后织针以导向元件,例如销钉为特色,所述销钉从织针朝侧向上延伸,销钉进入与该摇杆接合。因此织针的正向或逆向运动实施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前后枢转。因而织针的销钉可以是直接与摇杆侧面接合的滑块。可供选择地,也可以设置减震或降低磨损的中间元件,例如滑瓦或座落在销钉上的类似物。 包括至少一个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及至少一个织针的针织系统可以安装在织针和沉降片床的共用通道中。在这样做时,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及织针可以是扁平侧面贴着扁平侧面。用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枢轴轴承可以设置在织针的带壁和沉降片床上。为了得到最大可能的作用,同时考虑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枢转,织针和沉降片狭缝可以设置在它们的带穿孔的底部的沉降片侧端部上。 考虑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保持和脱圈沉降片具有-接合它的脱圈边缘-一分段,在所述分段中它的片体显示减小的厚度。优选地,在工作期间它的紧贴着织针的扁平侧面具有一台阶。因此侧表面面对织针并接合脱圈边缘的部分不再直接紧贴着织针的侧表面。而是,它包括在它们之间的一个距离。如果距离足够大,则这导致针织系统的相当大的对称化。如果观察两个相邻的针织系统和它们的织针,则位于织针之间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脱圈边缘定心或基本上定心在织针之间。因此,避免了改变机器的支腿上的拉应力和各种不同的不利作用。不用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上取台阶形式的一侧偏置,也可以提供具有合适偏置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因而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厚度是均匀的。然而,也可以将脱圈边缘的区域中的厚度减小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侧向偏置相结合。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的另一些细节是子权利要求、说明和/或附图的主题。说明限于本发明的基本方面和各种情况。附图公开了另一些细节,并称之为是补充。 附图说明 图1示出针织机包括按照本发明所述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一部分的透视图。所述沉降片属于按照本发明所述的针织系统: 图2示出按照图1所述的针织系统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3示出按照图2所述的针织系统处于另一个相对位置; 图4示出按照图2所述的针织机的针床的细节的平面图;和 图5-10示出本发明的针织系统处于成圈过程的不同阶段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针织机1的一个细部的十分简略的视图。该细部包括织针和沉降片床2,所述织针和沉降片床2包括例如针织针筒、圆形针织机、罗纹针盘(rib dial)或类似物。织针和沉降片床2具有许多通道3,每个通道3都设置成适应织针及退圈和脱圈沉降片。图1示出这种织针4,及这种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所述织针4和沉降片5一起形成针织系统6。这种针织系统6现在通过织针4的纵向运动驱动,如图1中箭头7象征性地示出的。为了使织针4具有目标的前后运动,上述织针装备有针脚8,所述针脚8处于与一所谓的箱式凸轮对接。织针和沉降片床2与箱式凸轮9之间的相对运动使针脚沿着箱式凸轮待前后移动的滑动与箱式凸轮9朝向箭头7的方向的倾斜一致,因此使织针4被驱动。 图2-4提供对织针4的更详细和更好的理解。织针具有一柄10,所述柄10在一端上设置一针钩11。针胸12在针钩11的附近升起,上述针胸12具有一针舌狭缝13和针舌14,所述针舌14被枢转式支承在针舌狭缝中。 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是扁平的,优选地几乎是薄金属板的平面部件,上述薄金属板支承在支承装置15上,以便可绕一枢轴轴线16枢转,该枢轴轴线16横向上与织针对准。各种不同的针织系统6的支承装置15包括例如销钉,所述销钉座落在带壁限定通道3的孔径或凹槽中。优选地,纵向支承装置5的枢转轴16与至少一最小角偏差(同时考虑圆型针床如针织针筒或罗纹针盘)相互对应。尽管织针4可以朝箭头7的方向实施线性运动,但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可以实施朝箭头17的方向上的枢转运动。 装置18用于驱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该装置也可以看作是传动装置。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然而优选地两个凸轮路径19,20,所述凸轮路径19,20可以由设置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中的狭缝21的侧面形成。优选地,凸轮路径19,20,亦即,狭缝侧面对准-与狭缝21的可能曲率无关-近似地绕旋转轴线16与每个平行,亦即,狭缝宽度优选地在狭缝的每个点处都具有相同尺寸。 织针4具有一横向突起,所述横向突起例如配置成销钉22,该销钉22固定或模塑到织针4上。销钉22贯穿狭缝21,或者至少伸入上述狭缝。销钉的直径的尺寸稍小于凸轮路径19,20之间的距离。在这样做时,销钉22和凸轮路径19,20及狭缝21,分别形成一摇杆导向件23,所述摇杆导向件23设置成把织针4的线性运动转变成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的枢转运动。达到这个目的是因为凸轮路径19,20距枢轴线16的距离在凸轮路径19的长度范围内改变。 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具有一脱圈或弯纱边缘24,所述脱圈或弯纱边缘24绕一枢轴轴线16弯曲。弯纱边缘24可以具有笔直段和弯曲段。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弯纱边缘具有一圆弧的外形,同时枢轴轴线16是上述弯纱边缘的中心。该弯纱边缘24代表用于成圈的脱圈边缘。此外,在这个弯纱边缘24上设置一接收空间25,所述空间也叫做握持空间。接收空间25在一侧上由脱圈边缘24限定,而在另一侧上由握持边缘26限定,所述握持边缘在距所述边缘的一定距离处于梭尖面向弯纱边缘24的这侧上形成。 如上所述,脱圈边缘24可以配置成圆弧,并因此显示一恒定的曲率。可供选择地,如图2和3所示,弯纱边缘24也可以具有可供选择的曲率。在这样做时,由于固定的基准点和弯纱边缘24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可以增加成圈作用,所述运动也叫做反向运动,当脱圈沉降片5枢转时,反向运动也发生。这种相对运动基本上与织针运动相反(相对)发生,其结果是织针行程可以缩短。 梭尖的形状适合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用这种方式的旋转运动,以使半纱罗组织可以在没有形成矛状的情况下安全地滑动到该接收空间中。为了完成这点,沉降片的梭尖可以在它的握持边缘26的较宽的前面区域27中具有一倾斜分段。在使用这种倾斜的入口分段的情况下,位于针尾上的半纱罗组织可以安全地被沉降片抓紧并导入接收空间25中。倾斜的分段27在一侧上形成接收空间的漏斗形扩张。 如从附图显然可看出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可以在邻近弯纱边缘24的区域28中具有减小的厚度。尽管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的平的,优选地平面侧向表面29另外贴紧织针4的基本上平面的侧向表面(见图4),但区域28面对织针4的侧向表面31保持距侧向表面30一定距离。侧向表面29,31通过一台阶32相互分开。有利地或可供选择地,区域28可以具有一偏移。如从图4中显然看出的,即使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如在图4的右面可以看出的,对称地设置在织针4之间,测量的对象也是将弯纱边缘24放置成近似地定心在相邻织针之间。如显然可看出的,针织系统6-包括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及织针4一起-安装在由带壁33,34所限定的通道3中。由带壁33,34所限定的通道3的底部可以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处穿孔(或者是有狭缝),以便使它能用于沉降片朝下游方向自由地枢转。这在图1中指出。在这样做时,产生用于枢轴沉降片的安装空间。因为通道3在沉降片的枢轴区域中是完整的狭缝,亦即,在针织针筒的上部区域中,通道的底部完全省去。然而,倘若针织针筒的分割(division)允许这样,则仅是容纳待枢转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织针通道的那个区域也是完整的狭缝也是可行的,以便相邻的织针4被支承和导向到刚好在它们的成圈区域的前面,如在图1中所表示的。 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支承在带壁33,34的相应凹槽中。如图1所示,它们的每个都具有朝上方向的突起35。该突起35容纳支承装置15。支承件可以是例如朝向针织针筒的外部开口。例如,可以方便地插入连接到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上的销钉36,所述销钉代表支承装置(图2-4)。插口中的销钉可以通过螺旋形弹簧、固定夹等固定。可供选择地,突起35可以具有用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的销钉36的接收孔径,并且还显示某种侧向弹性。当安装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时,突起35以轻微弹性的方式弯向侧面,以便销钉36可以位于合适的开口中。 按照图5-10,迄今为止所说明的针织系统工作如下: 图5示出其中织针完全排出通道3的初始位置。位于它的针舌后面的半纱罗组织保持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接收空间25中。 图6示出在织针4的返回行程的开始处插入另外的线38。而在图5的位置中摇杆导向件23已将退圈和脱圈沉降片朝反时针方向移位到它的最大位置中,按照图6所述的织针4的开始返回行程使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开始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亦即,用这种方式使接收空间25放大,而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的梭尖正好在它的前面,因此使柄10脱圈。 图7示出连续的运动。织针4的返回行程通过摇杆导向件23用这种方式传送到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以便退圈器边缘26松开半纱罗组织37。针舌14开始它的闭合运动,而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继续它的枢转运动。位于针尾10上的半纱罗组织朝针钩11的方向滑动,位于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的弯纱边缘24上,且这样做时,闭合越来越多的针舌,因此最终达到按照图8所述的位置。 按照图8,织针4继续它的回缩运动,因而旧的半纱罗组织37在闭合的针舌14的背部滑动,直至上述半纱罗组织最后作为线圈脱离。在织针4的针钩11中闭合的是新的半纱罗组织39(图9)。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完全释放针织品。它现在仅通过针钩11夹持。 图9示出弯纱过程。织针移动到它的最下面位置中。在这样做时,分别限定半纱罗组织39和随后的线圈的长度。这由针钩11相对于弯纱边缘24的距离引起。由于所示的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的隆起形外形的结果,弯纱边缘24移动远离针钩11,因此通过较短的织针行程产生所希望的线圈长度。这种织针行程可以比在利用不朝织针的纵向方向上移动的弯纱边缘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短。在没有弯纱边缘24的隆起形外形的情况下,织针必须进一步回缩到通道3中,以便形成同样的线圈长度。这具有下列结果,即较大的箱式凸轮是必需的,所述较大的箱式凸轮又可以减少织针筒上系统(针织系统)数。 图10示出针舌位置。在这样做时,织针再次移出它的通道3,直至半纱罗组织37打开针舌14,并在所述针舌14上滑动。由于织针4的运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15再次采取它的握持位置,亦即,它可以在箭头17的方向上反时针枢转。不久,再次达到按照图5所述的位置。 按照本发明,提出一种针织系统6,所述系统使摇杆导向件23以织针4的纵向位置的函数移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因此,迫使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的枢转运动跟随织针4的前后线性运动。一个箱型凸轮足以控制该针织系统6。在任何情况下,都只需要将箱型凸轮配给到织针4上。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不需要配给驱动装置和箱型凸缘。 标号明细表 标号 原文 说明 1 Knitting machine 针织机 2 Needle and Sinker bed 织针和沉降片床 3 Channel 通道 4 Knitting needle 织针 5 Holding-down and 退圈和脱圈沉降片 Knock-over sinker 6 Knitting system 针织系统 7 Arrow 箭头 8 Foot (针)脚 9 Box cam 箱式凸轮 10 Shank 柄 11 Hook 针钩 12 Needle breast 针胸 13 Latch slit 针舌狭缝 14 Latch 针舌 15 Support device 支承装置 16 Pivot axis 枢轴轴线 17 Arrow 箭头 18 Device 装置 19,20 Cam path 凸轮路径 21 Slit 狭缝 22 Pin 销钉 23 Rocker guide 摇杆导向件 24 Couliering edge 弯纱边缘 25 Receiving space 接收空间 26 Downholder edge 退圈器边缘 27 Section 分段 28 Region 区域 29,30,31 Lateral surface 侧向表面 32 Step 台阶 33,34 Strip Wall 带壁 35 Projection 突起 36 Pin 销钉 37 Half-Stitch 半纱罗组织 38 Thread 线 39 Half-stitch 半纱罗组织
《织针驱动的脱圈沉降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织针驱动的脱圈沉降片.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织针驱动的脱圈沉降片。按照本发明,提出一种针织系统(6),所述系统能使摇杆导向件(23)以织针(4)的纵向位置的函数移动退圈和脱圈沉降片(5)。因此,迫使退圈和脱圈沉降片的枢转运动随动织针(4)的前后线性运动。一个箱式凸轮足以控制这种针织系统(6)。在任何情况下,仅需要将箱式凸轮配给到织针(4)上。退圈和脱圈沉降片不需要配给驱动装置和箱式凸轮。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