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所述专利文献1中所揭示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中,构成为在检修之际将托架整体向下旋转。为此,使构成除尘机构的吸嘴从空气过滤器脱离的脱离装置、用以使托架旋转的旋转装置就成为必要的,为此就出现了使得室内机组的构成复杂了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各点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构成提高壳体内部的检修性。
-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以包括壳体10、收纳在该壳体10内的室内风扇21、通过由该室内风扇21吸入壳体10内的室内空气的空气过滤器30、形成有安装该空气过滤器30的吸入口26且将所述壳体10内分隔成空气过滤器30的空气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分隔部件25,并调节通过所述空气过滤器30吸入壳体10内的室内空气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为对象的。并且,第一方面的发明,包括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除尘机构50。再加上,所述分隔部件25上,形成有用以进行壳体10内部的检修的开口部70,还安装了覆盖开口部70的盖部件71。
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通常运转时,室内风扇21经过壳体10内的空气过滤器30吸入室内空气。吸入的空气,在壳体10内成为被调节了的空气再被吹出到外部(壳体10的外部)。在此,当进行壳体10的内部检修之际,取下安装在形成于分隔部件25上的开口部70的盖部件71,通过该开口部70进行检修。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壳体10内对应于开口部70的空气下游侧的位置,配设有收纳所述室内机组1的电器部件的电器部件箱72。
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取下安装在形成于分隔部件25上的开口部70的盖部件71,通过该开口部70进行电器部件箱72内的电器部件的检修。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分隔部件25上,形成有所述开口部70和所述吸入口26相连的一个连续的开口面。
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取下安装在形成于分隔部件25上的开口部70的盖部件71,通过由该开口部70和吸入口26形成的一个开口面进行检修。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盖部件71,由固定部件74从空气的上游侧安装。
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是在形成于所述分隔部件25的开口部70的空气上游侧固定盖部件71。在进行壳体10内部的检修之际,从空气上游侧取下盖部件71,通过该开口部70进行检修。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分隔部件25的空气上游侧,安装着可自由装卸的贮尘容器90,该贮尘容器90,贮存由除尘机构50去除下来的且通过搬送通路88搬送来的尘埃,所述开口部70,形成在分隔部件25的对应于贮尘容器90的位置。
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中,由所述除尘机构50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去除下来的尘埃通过搬送用导管88贮存到贮尘容器90的内部。在此,当检修壳体10内部之际,将所述贮尘容器90从分隔部件25取下,通过形成在该分隔部件25上的对应于贮尘容器90的位置的开口部70进行壳体10内部的检修。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分隔板25上,设置有从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下游侧推按该空气过滤器30,且从所述吸入口26的中央位置向外缘方向延伸的多根梁部27,所述多根梁部27中,至少有一根梁部27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吸入口26的周缘部上,另一方面,至少有一根梁部27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开口部70的周缘部上。
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多根梁部27,从空气下游侧推按空气过滤器30,并且至少有一根梁部27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开口部70的周缘部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第一方面的发明,因为分隔部件25上形成了开口部70,所以在检修壳体10内部之际,就可以通过该开口部70检修壳体10的内部。还有,分隔部件25上,因为安装了用以覆盖开口部70的盖部件71,所以在通常运转时,就可以确实防止室内空气通过该开口部70流入壳体10内部。由此,就能够提高壳体10的内部的检修性。
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因为在所述壳体10内对应于开口部70的空气下游侧,配设有收纳所述室内机组1的电器部件的电器部件箱72,所以当取下安装在形成于分隔部件25上的开口部70的盖部件71,就可以通过该开口部70进行电器部件箱72内的电器部件的检修。由此,就能够提高壳体10的内部的检修性。
根据所述第三方面的发明,因为是在所述分隔部件25上形成有连接所述开口部70和所述吸入口26且连续的一个开口面,所以就可以增大形成在分隔部件25上的开口的开口面积。由此,在检修壳体10的内部之际,就可以增大作业空间。其结果,就能够提高壳体10的内部的检修性。
根据所述第四方面的发明,因为盖部件71是由固定部件74从空气的上游侧安装的,所以就可以从空气上游侧检修壳体10的内部。
根据所述第五方面的发明,因为是在分隔部件25上对应贮尘容器90的位置形成了开口部70,所以取下贮尘容器90就可以通过开口部70进行壳体10内部的检修。由此,因为不需要在分隔部件25上分别取得贮尘容器90和开口部70的位置,所以就可以控制分隔部件25的面积尺寸。
根据所述第六方面的发明,因为多根梁部27,是在连接吸入口26的周缘部和开口部70的周缘部的状态下支撑分隔板25的,所以可以提高开口部70周缘部的分隔板25的刚性。由此,就可以确实在开口部70的周缘部上安装盖部件7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1,构成空调装置的一部分,设置在室内空间的天棚中。空调装置,包括设置在室外机组中的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膨胀阀和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组1中的与室内热交换器22以配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制成为制冷剂可逆循环的方式,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空调装置中进行:制冷剂回路中的室内热交换器22起蒸发器作用的制冷运转和制冷剂回路中的室内热交换器22起冷凝器作用的制热运转。
如图3(a)至图3(c)所示,所述室内机组1,包括壳体10和装饰板11。壳体10,形成为下侧开放的近长方体箱状,在它的下侧安装了装饰板11。
所述装饰板11,如图1、图2及图3(c)所示,形成为矩形板状。装饰板11的平面形状,比壳体10的平面形状大一圈。装饰板11,安装为以缝隙中夹着密封部件16的状态覆盖着壳体10的下侧。装饰板11安装在下侧壳体10b的状态下使得该装饰板11暴露在室内。
装饰板11上,形成有一个吸入口13和四个吹出口14、以及吸尘器插入口18。吸入口13,形成为矩形且形成在装饰板11的中央部。吸入口13上,嵌入了形成为细缝状的吸入栅12。各吹出口14,形成为细长的矩形状。各吹出口14,沿着装饰板11的各边形成。并且,各吹出口14上设置有风向调节板15。该风向调节板15,构成为通过旋转自身调节风向(吹出方向)。吸尘器插入口18,形成为矩形,形成在吸入口13的侧部。
所述壳体10,由上侧壳体10a和下侧壳体10b构成,在该上侧壳体10a的下部,一体安装了下侧壳体10b。
所述上侧壳体10a,形成为近长方体的箱状。在上侧壳体10a的内表面上,叠层了隔热材17。在上侧壳体10a的下端面上,形成有喇叭口24,与后述的下侧壳体10b的通气口26连通。还有,上侧壳体10a,在其内部包括室内热交换器22、冷凝水盘23及室内风扇21。
所述室内风扇21是所谓的涡旋风扇。室内风扇21配置在上侧壳体10a的中央附近,且位于喇叭口24的正上方。室内风扇21包括风扇马达21a和叶轮21b。风扇马达21a固定在上侧壳体10a的顶板上。叶轮21b连结于风扇马达21a的旋转轴上。在室内风扇21的下侧,形成了喇叭口24,在壳体10内,将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上游侧的空间分隔为室内风扇21侧和吸入栅12侧。并且,所述室内风扇21,构成为通过喇叭口24将从下侧吸入的空气向着该室内风扇21的旋转方向的周围方向吹出。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2是由交叉式管片型热交换器构成。室内热交换器22从俯视时形成为矩形,且配置在围绕室内风扇21的周围。室内热交换器22中进行制冷剂和由室内风扇21送来的室内空气(吹出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所述冷凝水盘23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22的下侧。冷凝水盘22是用来接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室内热交换器22上冷凝而产生的冷凝水的。冷凝水盘23中,设置有为排冷凝水的排水泵(省略图示)。冷凝水盘23具有倾向设置有排水泵位置的倾斜度以便聚集冷凝水。
所述下侧壳体10b,形成为下侧开放的近长方体的箱状,安装在所述上侧壳体10a的下部。下侧壳体10b的上端面,构成了后述的分隔板25。还有,所述下侧壳体10b的内部,如图4至图6所示,设置有空气过滤器30、作为过滤器驱动装置的过滤器驱动机构40、作为除尘装置的除尘机构50、尘埃捕集容器60、作为尘埃搬送装置的尘埃搬送机构80和贮尘容器90。
如图1及图4所示,所述空气过滤器30,配置在分隔板25的下方中央,形成为具有覆盖形成于该分隔板25上的通气口26大小的圆形。具体地讲,所述空气过滤器30,包括环状的过滤器本体31和网格部件37。所述过滤器本体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齿轮部32,在环状中心部,设置有由六条径向肋34支撑的圆筒状的轴插通部33。也就是说,各径向肋34,从轴插通部33呈放射状延伸。还有,在过滤器本体31的内圆部上,设置有形成为与该过滤器本体31同心环状的内侧圆周方向肋35及外侧圆周方向肋36。外侧圆周方向肋36,形成得比内侧圆周方向肋35的直径大。所述网格部件37,蒙在过滤器本体31的整个内圆上,从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网格部件37流入喇叭口24。在此之际,空气中的尘埃,被网格部件37捕捉。
还有,所述空气过滤器30,由以上所述的过滤器压紧件29抵接各周方向肋35、36而被推向下方。由此,空气过滤器30被按到后述的除尘机构50的旋转刷51上。因此,提高了除尘机构50的除尘效率。还有,如图5所示,所述空气过滤器30,安装为轴插通部33嵌入分隔板25的过滤器旋转轴28。空气过滤器30,能够以过滤器旋转轴28为中心自由旋转。在空气过滤器30的下方,配置着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并且,空气过滤器30在嵌入轴插通部33的状态下,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的过滤器安装部68由固定螺丝28a固定在分隔板25的轴插通部33上。由此,在分隔板25和尘埃捕集容器60之间支撑了空气过滤器30。
所述空气过滤器30的附近,设置有用以驱动空气过滤器30旋转的过滤器驱动器40(参照图2)。如图9所示,过滤器驱动器40,包括过滤器驱动马达41和限位开关44。过滤器驱动马达41的驱动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42,该驱动齿轮42与过滤器本体31的齿轮部32啮合着。在驱动齿轮42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作为突片的开关动作部43。这个开关动作部43,通过驱动齿轮42的转动而作用于限位开关44的把手44a。若开关动作部43作用到把手44a上,则由限位开关44检测到。也就是说,开关动作部43及限位开关44,是用以检测驱动齿轮42的旋转位置的。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7说明所述除尘机构50、尘埃捕集容器60及尘埃搬送机构80。除尘机构50、尘埃捕集容器60及尘埃搬送机构80,配置在分隔板25及空气过滤器30的下方(参照图1及图2)。
所述除尘机构50,是为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除尘机构50,包括作为刷部件的旋转刷51和作为驱动该旋转刷51的刷驱动装置的刷驱动机构53。如图4所示,所述旋转刷51,设置在后述的尘埃捕集容器60的刷用开口处。旋转刷51,包括细长圆柱状的轴部和安装在该轴部外周表面上的刷部,该刷部,形成在轴部的周方向及长方向上。
所述旋转刷51,它的长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空气过滤器30的半径同等以上的长度。还有,旋转刷51,配置为从空气过滤器30的圆中心向外缘方向延伸的方式。旋转刷51,构成为通过在旋转的空气过滤器30的网格部件37上接触刷部从网格部件37去除尘埃。还有,旋转刷51,由所述刷驱动器53驱动进行可逆旋转。所述刷驱动器53,包括刷驱动马达54、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55和从动齿轮56。驱动齿轮55安装在刷驱动马达54的驱动轴上,从动齿轮56安装在旋转刷51的轴部的端部,通过相互啮合旋转,驱动所述旋转刷51旋转。还有,所述旋转刷51的刷部,是由所谓的毛绒(pile)织物构成。这个毛绒织物,是在基布上织入毛(pile丝)而成的有毛纤维,毛长较短。并且,这个毛绒织物,是毛排列向一个定方向倾斜的倾斜毛绒。
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尽管未图示,是临时贮存由清扫用刷从旋转刷51去除下来的尘埃的。尘埃捕集容器60是形成为柱状的容器。尘埃捕集容器60,上侧部分是去除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的取出部61,下侧部分是捕集从空气过滤器30去除下来的尘埃的捕集部62。
所述去除部6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沿着尘埃捕集容器60的长向延伸的刷用开口,如上所述在这个刷用开口设置有旋转刷51。另外,去除部61的一端上,形成有以上所述的过滤器安装部68。捕集部62,下端(底部一侧)呈圆弧状鼓出。并且,这个捕集部62的圆弧部上,捕集由清扫用刷从旋转刷51去除而落下来的尘埃。捕集部62,在长向的两端部66、67开口。这个捕集部62的第一端部66上,连接着后述的尘埃搬送机构80的风闸盒81,第二端部67上,连接着后述的尘埃搬送机构80的搬送用导管88。还有,尽管没有图示,在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上,设置有为检测捕集部62的尘埃量的捕集量检测装置。
如图2、图4及图7所示,所述尘埃搬送机构80,包括以上所述的风闸盒81及搬送用导管88、导入用导管86和吸引用导管87。
如图7所示,所述风闸盒81,形成为沿着尘埃捕集容器60的捕集部62的长向延伸的长方形。风闸盒81长向的一端上,连接着捕集部62的第一端部66。风闸盒81内,设置有一种开闭部件即风闸82。若关闭这个风闸82,则风闸盒81的内部空间在它的长向上被分隔。也就是说,风闸盒8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室81a和第二室81b。第二室81b上,连接着以上所述的捕集部62的第一端部66。
所述导入用导管86,连通于连接在风闸盒81上表面的第一室81a。如图7所示,导入用导管86,从风闸盒81垂直向上延伸,贯通分隔板25。导入用导管86,包括断面为圆形的上游侧导管86a及下游侧导管86b,这两个部件由固定螺丝86c安装在分隔板25上。上游侧导管86a的断面积(流路面积),形成得比下游侧导管86b的断面积(流路面积)大。下游侧导管86b的下端(图7中的下侧),连接于风闸盒81,连通于该风闸盒的内部。上游侧导管86a的上端(图7的上侧),通过密封部件86e抵接于形成有喇叭口24的上侧壳体10a的下端面上。这个上侧壳体10a的下端面上,形成有作为贯通孔的导入口86d。
并且,通过这个导入口86d,上游侧导管86a连通于室内风扇21一侧的空间。也就是说,这个导入用导管86,是将室内风扇21吹出的空气导入风闸盒81内的。还有,所述导入用导管86,上游侧导管86a和下游侧导管86b的连接部分位于分隔板25的贯通部。具体地讲,用上游侧导管86a的底板和下游侧导管86b的上端法兰夹着分隔板25贯通孔的边缘,两导管86a、86b被连接。并且,如图9所示,这个连接部分及密封部件86e的部分,构成为导入用导管86、风闸盒81和尘埃捕集容器60成为一体,以导入用导管86为中心旋转。
所述吸引用导管87,流入侧的一端连接在风闸盒81的下表面上,连通于第二室86b。吸引用导管87的流出侧的另一端,连接于形成有装饰板11的吸尘器插入口18。这个吸尘器插入口18,是连接了吸尘器的吸管以吸引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中被捕集部62捕集的尘埃的开口。另外,吸引用导管87是由柔性管构成的。
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搬送用导管88,一端连接于尘埃捕集容器60的捕集部62的第二端部67,另一端连接于后述的贮尘容器90。这个搬送用导管88由柔性管构成。
所述尘埃搬送机构80中,在进行制冷及制热的通常运转时,风闸盒81的风闸82关闭。由此,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不导入风闸盒81。还有,尘埃搬送机构80中,在将尘埃捕集容器60内的尘埃搬送到贮尘容器90时,风闸盒81的风闸82打开。由此,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通过导入用导管86及风闸盒81被导入尘埃捕集容器60。其结果,尘埃捕集容器60内的尘埃,与空气一起通过搬送用导管88被搬送到贮尘容器90。也就是说,这个尘埃搬送机构80,构成为利用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将尘埃捕集容器60的尘埃搬送到规定位置。再有,尘埃搬送机构80中,在将贮尘容器90的尘埃排出壳体10外时,风闸盒81的风闸82关闭。这种情况下,通过由吸尘器从吸尘器插入口18吸引,贮尘容器90内的尘埃通过搬送用导管88、风闸盒81及吸引用导管87被吸尘器吸引。
如图1、图2及图9所示,所述贮尘容器90,是贮存从尘埃捕集容器60搬送来的尘埃的。贮尘容器90,形成为稍稍细长的近长方形的箱形,并且,形成有后述的尘埃流出入口94的长向一侧断面积,形成为比形成排气部91的相反一侧长向的另一侧面的面积还大,这个内侧面,沿着通气口26形成为圆弧状凹部95以便从俯视时不为空气过滤器30所遮挡。所述贮尘容器90,配置在分隔板25的下侧且沿着它的一边。还有,贮尘容器90上,一侧面上形成有连接着搬送用导管88的尘埃流出入口94,并且在其他侧面上形成有为将贮尘容器90内的空气排出外部的排气部91。
所述尘埃流出入口94,具有近圆形的开口,设置在该贮尘容器90的一侧面的下部。这个尘埃流出入口94上,连接着所述搬送用导管88的一端。
所述排气部91,具有近长方形的开口,形成在与搬送用导管88连接的一侧面相反一侧的另一侧面。还有,这个排气部91,与形成在下侧壳体10b的排气通路19连接,连通于壳体10的外部。在此,排气部91上,安装了过滤器92。由这个过滤器92能够只将贮尘容器90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如图5所示,所述过滤器92,构成为能够装卸到贮尘容器90上。另外,这个贮尘容器90和排气通路19的连接部分上设置有密封部件93。并且,所述贮尘容器90中,若有空气从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搬来尘埃,则贮尘容器90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部91从排气通路19排出。在此之际,因为设置有所述过滤器92,被搬送的尘埃不会从排气部91流出壳体10的外部。还有,若通过吸尘器的吸引从贮尘容器90排出尘埃,因为贮尘容器90内的空气压力降低,所以外部的空气从排气通路19流入贮尘容器90内。这样,通过排气部91的给排气使得贮尘容器90内保持空气压的平衡,所以就可以适宜地进行贮尘容器90的尘埃搬送动作及排出动作。
在此,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特征部分即分隔板25的构成。
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分隔板25,形成为平面近矩形,构成下侧壳体10b的上端面,上下分隔喇叭口24和吸入栅12之间的空间。所述分隔板上,形成有导入室内空气到上侧壳体10a的通气口26和为检修配设在该上侧壳体10a内的电器部件箱72的检修用开口部70,并且设置有覆盖该检修用开口部70的检修用盖71,再以从下方覆盖该通气口26的方式配设空气过滤器30。也就是说,所述分隔板25,设置为覆盖下侧壳体10b的侧壁内面和所述空气过滤器30之间,由此,由所述吸入口13吸入的空气就必定通过空气过滤器30。因此,通过设置所述分隔板25,就可以确实防止在它上游侧包含在空气中的尘埃不被空气过滤器30捕捉而流入该分隔板25的下游侧。
如图4所示,所述通气口26,形成为圆形孔状,设置在分隔板25中央部,并且,这个圆形孔由沿径向延伸的四个径向部件27分隔成扇形。具体地讲,如图10所示,所述径向梁部27中,两根径向梁部27的一端部安装在通气口26的周缘部。还有,所述径向梁部27中,另外的两根径向梁部27的一端部安装在检修用开口部70的周缘部。也就是说,所述径向梁部27,以连接通气口26的周缘部和检修用开口部70的周缘部的状态支撑分隔板25,由此,提高了径向梁部27的端部的分隔板25的刚性。另外,如图11所示,所述径向梁部27,还可以是由三根径向梁部27构成。
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检修用开口部70,形成为近似所述贮尘容器90的上端面的近长方形,在分隔板25上,对应于盖贮尘容器90的位置形成。还有,从俯视时检修用开口部70的内侧边,形成为沿着通气口26的外周边缘的圆弧状,连接分隔成所述扇形的通气口26形成有一个开口面。另外,如图3(a)及图3(b)所示,在上侧壳体10a的内部对应于检修用开口部70的上侧(空气的下游侧)的位置,配设了收纳成为检查、修理、交换对象的室内机组1的电器零件的电器零件箱72。这个电器零件箱72,形成为从俯视时纵长的长方形箱体,安装在所述上侧壳体10a的下端面。
如图9所示,所述检修用盖71,与检修用开口部70同外形的板状、且形成为比该检修用开口部70大一圈,覆盖该检修用开口部70。检修用盖71,在它的周缘部形成有多个螺栓孔73,用螺栓74将该螺栓孔73固定在分隔板25上。还有,从俯视时检修用盖71的内侧边,形成为沿着通气口26外周边缘的圆弧状,与分隔板25一起构成通气口26一周边缘的一部分。
-运转动作-
接下来,分别说明室内机组1进行制冷热运转的通常运转、进行空气过滤器30的清扫的过滤器清扫运转和室内机组1的检修作业。另外,所述室内机组1,能够进行通常运转和过滤器清扫运转的切换。
首先,通常运转中,室内风扇121被驱动,室内机组1中,从吸入口13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流入喇叭口24。在此,在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30之际,室内空气中的尘埃由空气过滤器30的网格部件37捕捉。流入喇叭口24的空气从室内风扇21吹出。这个吹出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22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或被加热后再从各吹出口14供给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这个运转中,因为风闸盒81的风闸82关闭,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就不会通过风闸盒81导入贮尘容器60。
接下来说明过滤器清扫运转。这个过滤器清扫运转中,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机停止,制冷剂处于不循环状态,并且,构成为能够切换成除尘动作、尘埃搬送动作和尘埃排出动作。
所述除尘动作,是去除捕捉到空气过滤器30上的尘埃的动作。除尘动作中,使室内风扇21停止,使旋转刷51旋转并使其刷部接触空气过滤器30。这种状态下,若使空气过滤器30旋转,则空气过滤器30的尘埃被旋转刷51的刷部捕捉。并且,若过滤器驱动器40的限位开关44的把手44a动作,则过滤器驱动马达41停止,空气过滤器30也就停止了。也就是说,空气过滤器30旋转规定的角度后停止。这样做,去除了空气过滤器30上通过旋转刷51的刷部区域的尘埃。
所述尘埃搬送动作,是从所述尘埃捕集容器60向贮尘容器90搬送尘埃的动作。尘埃搬送动作中,在停止旋转刷51的同时空气过滤器30也成为停止状态。还有,风闸盒81的风闸82成为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室内风扇21被驱动,该室内风扇21的吹出空气,按顺序通过导入用导管86及风闸盒81被导入尘埃捕集容器60。由此,尘埃捕集容器60的尘埃和空气一起通过搬送用导管88被搬送到贮尘容器90。
所述尘埃排出动作,是从贮尘容器90向上侧壳体10a外排出尘埃的动作。尘埃排出动作中,例如,通过进行规定次数(规定时间)的尘埃搬送动作来进行尘埃的排出动作。或者还可以是由利用者通过遥控器操作进行尘埃的排出动作。如图3(c)所示,尘埃排出动作中,是由利用者在装饰板11的吸尘器插入口18安装吸尘器而进行的。这个吸尘器插入口18,连通于风闸盒81的吸引用导管87。为此,在利用者将吸尘器连接于吸尘器插入口18的状态下若使吸尘器动作,则贮尘容器90的尘埃,通过搬送用导管88及尘埃捕集容器60流入风闸盒81内后,被吸尘器吸引。
接下来,在进行检修之际,取下形成在装饰板11上的吸入栅12。接下来,如图9所示,取下配设在下侧壳体10b上的贮尘容器90及搬送用导管88。并且,以导入用导管86的轴心为中心整体旋转导入用导管86、风闸盒81及尘埃捕集容器60。接下来,如图10所示,取下空气过滤器30及检修用盖71。其后,通过检修用开口部70进行收纳于配设在上侧壳体10a中的电器部件箱72中的电器部件的检查、修理、交换等检修作业。若检修作业结束,则用检修用盖71覆盖检修用开口部70再用螺栓固定后,按顺序安装空气过滤器30及贮尘容器90。再后,再以导入用导管86的轴心为中心整体旋转导入用导管86、风闸盒81及尘埃捕集容器60到原来的位置。最后,将吸入栅12安装到装饰板11上结束检修作业。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是在分隔板25上形成了检修用开口部70,所以不需要取下分隔板25整体就可以检修上侧壳体10a的内部。还有,因为是在上侧壳体10a的内部的检修用开口部70正上方(空气的下游侧)配设了电器部件箱72,所以,就可以通过检修用开口部70检修收纳室内机组1的电器部件的电器部件箱72。再有,连接检修用开口部70和通气口26成为一个开口面,就可以增大形成在分隔板25上的开口面。由此,就可以提高室内机组1的检修性。还有,所述检修用开口部70上,安装了检修用盖71。再有,由螺栓将检修用盖71固定在检修用开口部70的周缘上。由这些,在通常运转时,确实可以防止空气过滤器30上游侧空间的室内空气,流入空气过滤器30下游侧空间。
还有,因为多根径向梁部27,在连接通气口26的周缘部和检修用开口部70的周缘部的状态下支撑着分隔板25,所以就能够提高径向梁部27的端部的分隔板25的刚性。由此,就确实可以在检修用开口部70的周缘上安装检修用盖71。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实施方式还可以是以下那样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是应用于在旋转的空气过滤器30上抵接旋转刷51进行过滤器清扫的过滤器清扫装置的,但是,本发明还可以使用于其它的过滤器清扫装置。
另外,以上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不过是例子,无意于限制本发明、以及本发明的适用物或者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