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体界面染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爆破体界面染色方法,是对工程爆破后产生的矿石或岩石松散体界面进行染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产生的动机来自于采矿生产中的崩落法放矿管理。崩落法是一种回采强度大、成本低、作业安全的采矿方法。但缺点是采场崩落的矿石直接与上部废石相接触,矿石是在覆岩状态下放出。因此,在出矿过程中容易发生上部崩落废石渗入矿石中,造成放出矿石的损失或贫化指标的劣化。
在采矿中,对覆岩下放矿的管理一般采用经验或实验室模拟研究成果来制定放矿计划,使覆岩与被爆破矿石的交界面尽量均衡下降,同时对采场矿石的放出矿石品位进行及时检测,以控制贫化率和损失率。目前,受技术和测试手段方面的限制,现场矿石流动规律的研究难以开展。在实验室进行的模拟放矿,主要是在沙箱模型中,对矿、岩接触界面设置标识界线,以便能在沙箱内对覆岩下矿石颗粒的流动规律进行观察,从而获得指导现场放矿的相应指标。由于在现场爆破崩矿中不可能设置类似实验室的标标识界线,在一般情况下只能依靠现场放出矿石量和出矿品位检测来控制放矿过程,现场放矿和实验室模拟放矿过程只能进行间接比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爆破体界面染色方法,利用本方法可以形成被爆体特定的界面标志。这种界面标志可提供封闭空间内,如地下矿山被爆矿石、岩石界面变化的信息,可为地下矿山崩落采矿法中的放矿控制管理和研究提供新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充装有某种颜色染料的容器(简称染料包)置于将要实施爆破的炮孔内。炮孔爆破时,该染料包会在炸药爆破压力的作用下破裂并释放染料,染料会将炮孔染料包附近的矿石或岩石染上颜色,这些被染色的矿石或岩石即成可为爆破后矿岩松散体接触带的染色界面。
采用本发明,可以为放矿规律的研究和生产放矿控制提供直接观察的信息,便于对现有的放矿理论进行直接的验证,同时也可为现场的放矿控制点提供直观的标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炮孔内染料包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崩落法中形成染色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将充装有某种颜色染料的容器(简称染料包)1置于将要实施爆破的炮孔2孔底。炮孔爆破时,该容器会在炸药3爆破压力的作用下破裂并释放染料,染料会将炮孔2孔底附近的矿石或岩石染上颜色。按爆破设计,可在控制被爆体边界的相应炮孔中设置染料包,这些不同炮孔中的染料包在爆破后使其周边矿岩染色,这些被染色的矿石或岩石即可组成为爆破后矿岩松散体的染色界面。
本发明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如塑料等,作为装盛染料的容器1。所用染料可选择在爆破高温高压下仍具有颜色(可以变色)的适当材料。使用中可以通过实验挑选价格合适,着色效果好的染料,即可实施。采用本方法,不会改变的矿山现有爆破效果,对现有的炮孔装药工作影响较小。如果能选择到价格低廉的染料,如石膏浆等,则可大量使用,推广方便。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在崩落采矿法中,控制矿体顶部的炮孔2孔底安置染料包1,可形成顶部爆破矿石的染色界面。
实施例2
在采用崩落法开采围岩稳固的盲矿体时,需要采用强制放顶造成履盖废岩5垫层。一般是在崩矿之前预先在围岩中采用扇形中深孔爆破放顶。此时,可在放顶炮孔内接近孔口的部位或在靠近放顶岩体的下部水平炮孔2中适当位置安置染料包,爆破后这些被染色的矿石或岩石即可为爆破矿石4松散体的染色界面6,形成被爆体特定的界面标志,为以后的放矿作业提供最早到达放矿口的履盖岩石的信息。
实施例3
采矿生产爆破中(不限于崩落采矿法),可在不同爆破单元的爆破边界炮孔中适当部位设置不同颜色的染料包,这些染料包对矿或岩石染色后形成的界面,可为爆破效果分析提供直接证据。例如,是否欠挖或超挖,非爆破因素形成的大块情况等。可丰富爆破效果观察和统计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