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165896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4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20277348.X

申请日:

2009.12.29

公开号:

CN201818301U

公开日:

2011.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B47/12

主分类号:

E21B47/12

申请人: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发明人:

陈斌; 王永峰; 李英善; 王智

地址:

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油建路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代理人:

汤建武;周星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测井系统地面与井下数据传输电路技术领域,是一种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包括信号控制处理器、编解码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通信变压器和电缆;通信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线圈、第二初级绕组线圈和次级绕组线圈,在第一初级绕组线圈上有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次级绕组线圈的高电位输出端头和低电位输出端头分别与电缆的第一缆芯和第二缆芯电串接在一起。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由于极大地减小了体积,因此非常适合石油勘探井下仪使用;由于采用软件来实现编解码,在不更改电路的基础上就能实现多种协议的通信;由于提高了仪器的集成度,因此降低了仪器故障率,便于维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控制处理器、编解码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通信变压器和电缆;通信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线圈、第二初级绕组线圈和次级绕组线圈,在第一初级绕组线圈上有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次级绕组线圈的高电位输出端头和低电位输出端头分别与电缆的缆芯电串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MOS管的栅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MOS管的栅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与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接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阻之间通过第五电阻与接地端电连接在一起。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电阻之间通过第六电阻与接地端电连接在一起。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的电压为12伏特。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的电压为12伏特。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采用电池或AC/DC电源模块。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采用电池或AC/DC电源模块。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采用电池或AC/DC电源模块。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采用电池或AC/DC电源模块。

说明书

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测井系统地面与井下数据传输电路技术领域,是一种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测井仪器不断更新换代,形成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数控测井仪。测井遥传装置是石油测井井下仪器数据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测井遥传装置作为地面计算机系统与井下仪器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把地面的控制命令传送给各井下仪器,控制各仪器的工作;二是把各井下仪器的测量信息传送给地面系统。测井遥传通信方式是遥传装置的核心。 
目前测井遥传装置大多由集成度不高的硬件电路构成,实现下发指令的解码与上行数据的编码功能。但这种方式构成的电路,集成度低,某个元件特性的变化,都可能会引发通信故障,并且元器件众多,维修起来相对困难。另外井下仪器系统传输协议因为功能和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而各异,如要更换通讯协议,也相应需要更改硬件电路,代价较高,时间周期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测井遥传装置维修困难、在进行多种协议的通信时需更改硬件电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包括信号控制处理器、编解码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通信变压器和电缆;通信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线圈、第二初级绕组线圈和次级绕组线圈,在第一初级绕组线圈上有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次级绕组线圈的高电位输出端头和低电位输出端头分别与电缆的缆芯电串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MOS管的栅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 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MOS管的栅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 MOS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与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接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阻之间可通过第五电阻与接地端电连接在一起。
上述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电阻之间可通过第六电阻与接地端电连接在一起。 
上述直流电源的电压可为12伏特。 
上述直流电源可采用电池。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性价比高,由于极大地减小了体积,因此非常适合石油勘探井下仪使用;由于采用软件来实现编解码,在不更改电路的基础上就能实现多种协议的通信;由于提高了仪器的集成度,因此降低了仪器故障率,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信号控制处理器,2为编解码器,3-1为第一电阻,3-2为第二电阻,3-3为第三电阻,3-3为第三电阻,3-4为第四电阻,3-5为第五电阻,3-6为第六电阻,4为接地端,5-1、5-2分别为栅极,6-1、6-2分别为漏极,7-1、7-2分别为源极,8-1为第一MOS管,8-2为第二MOS管,9为通信变压器,10为第二初级绕组线圈,11为次级绕组线圈的高电位输入端头,12为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13为中间输入端头,14为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15-1、15-2为电缆的缆芯,16为次级绕组线圈的低电位输入端头,17为直流电源正极,18为直流电源负极,19为直流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包括信号控制处理器、编解码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通信变压器和电缆;通信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线圈、第二初级绕组线圈和次级绕组线圈,在第一初级绕组线圈上有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次级绕组线圈的高电位输出端头和低电位输出端头分别与电缆的缆芯电串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MOS管的栅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 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MOS管的栅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 MOS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与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接在一起。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阻之间通过第五电阻与接地端电连接在一起。
如附图1所示,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电阻之间通过第六电阻与接地端电连接在一起。 
如附图1所示,根据实际需要,直流电源的电压为12伏特。 
如附图1所示,根据实际需要,直流电源采用电池或AC/DC电源模块。 
如附图1所示,根据实际需要,直流电源采用电池。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当从地面向井下发送信号时,首先经过地面的编解码器,完成编码的信息帧,在地面的信号控制处理器控制下,在编码帧为正脉冲时,当正脉冲控制信号P1以高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导通,与地面变压器初级绕组线圈的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形成回路,形成正极性信号,信号的电平幅度被提高为12伏特,随后此信号通过地面变压器耦合后送到测井电缆;当正脉冲控制信号P1以低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截止而不导通。在编码帧为负脉冲时,当负脉冲控制信号P2以高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导通,与地面变压器初级绕组的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形成回路,形成负极性信号,信号的电平幅度被提高为-12伏特,此信号经地面变压器耦合后送到测井电缆;当负脉冲控制信号P2以低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截止而不导通。
当从井下向井上发送信号时,首先经过井下的编解码器,完成编码的信息帧,在井下的信号控制处理器控制下,在编码帧为正脉冲时,当正脉冲控制信号P1以高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导通,与井上变压器初级绕组线圈的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形成回路,形成正极性信号,信号的电平幅度被提高为12伏特,随后此信号通过变压器耦合后送到测井电缆;当正脉冲控制信号P1以低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截止而不导通。在编码帧为负脉冲时,当负脉冲控制信号P2以高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导通,与变压器初级绕组的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形成回路,形成负极性信号,信号的电平幅度被提高为-12伏特,此信号经变压器耦合后送到测井电缆; 当负脉冲控制信号P2以低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截止而不导通。 
从最终发送信号来看,把下发指令与上行数据调制成符合通信协议格式的双极性码信号后,经过驱动放大电路,编码电路输出的双极性信号电平幅度放大提升至12伏特,送到测井电缆,完成对电缆的驱动。

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CN201818301U45授权公告日20110504CN201818301UCN201818301U21申请号200920277348X22申请日20091229E21B47/12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地址834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油建路9号72发明人陈斌王永峰李英善王智74专利代理机构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65105代理人汤建武周星莹54实用新型名称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57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测井系统地面与井下数据传输电路技术领域,是一种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包括信号控制处理器、编解码器、第一MOS管、第。

2、二MOS管、通信变压器和电缆;通信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线圈、第二初级绕组线圈和次级绕组线圈,在第一初级绕组线圈上有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次级绕组线圈的高电位输出端头和低电位输出端头分别与电缆的第一缆芯和第二缆芯电串接在一起。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由于极大地减小了体积,因此非常适合石油勘探井下仪使用;由于采用软件来实现编解码,在不更改电路的基础上就能实现多种协议的通信;由于提高了仪器的集成度,因此降低了仪器故障率,便于维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201818304U1/1页21一种测井地。

3、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控制处理器、编解码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通信变压器和电缆;通信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线圈、第二初级绕组线圈和次级绕组线圈,在第一初级绕组线圈上有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次级绕组线圈的高电位输出端头和低电位输出端头分别与电缆的缆芯电串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MOS管的栅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

4、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MOS管的栅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与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阻之间通过第五电阻与接地端电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电阻之间通过第六电阻与接地端电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井。

5、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的电压为12伏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的电压为12伏特。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采用电池或AC/DC电源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采用电池或AC/DC电源模块。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采用电池或AC/DC电源模块。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采用电池或AC/DC电源模块。权利要求书CN201818301UCN201818304U。

6、1/3页3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测井系统地面与井下数据传输电路技术领域,是一种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背景技术0002随着现代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测井仪器不断更新换代,形成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数控测井仪。测井遥传装置是石油测井井下仪器数据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测井遥传装置作为地面计算机系统与井下仪器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把地面的控制命令传送给各井下仪器,控制各仪器的工作;二是把各井下仪器的测量信息传送给地面系统。测井遥传通信方式是遥传装置的核心。0003目前测井遥传装置大多由集成度不高的硬件电路构成,实现下发指令的解码与上行数据的编码。

7、功能。但这种方式构成的电路,集成度低,某个元件特性的变化,都可能会引发通信故障,并且元器件众多,维修起来相对困难。另外井下仪器系统传输协议因为功能和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而各异,如要更换通讯协议,也相应需要更改硬件电路,代价较高,时间周期长。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测井遥传装置维修困难、在进行多种协议的通信时需更改硬件电路的问题。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包括信号控制处理器、编解码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通信变压器和电缆;通信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线圈、。

8、第二初级绕组线圈和次级绕组线圈,在第一初级绕组线圈上有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次级绕组线圈的高电位输出端头和低电位输出端头分别与电缆的缆芯电串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MOS管的栅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MOS管的栅。

9、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与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接在一起。0006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0007上述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阻之间可通过第五电阻与接地端电连接在一起。0008上述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电阻之间可通过第六电阻与接地端电说明书CN201818301UCN201818304U2/3页4连接在一起。0009上述直流电源的电压可为12伏特。0010上述直流电源可采用电池。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性价比高,由于极大地减小了体积,因。

10、此非常适合石油勘探井下仪使用;由于采用软件来实现编解码,在不更改电路的基础上就能实现多种协议的通信;由于提高了仪器的集成度,因此降低了仪器故障率,便于维修。附图说明00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0013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信号控制处理器,2为编解码器,31为第一电阻,32为第二电阻,33为第三电阻,33为第三电阻,34为第四电阻,35为第五电阻,36为第六电阻,4为接地端,51、52分别为栅极,61、62分别为漏极,71、72分别为源极,81为第一MOS管,82为第二MOS管,9为通信变压器,10为第二初级绕组线圈,11为次级绕组线圈的高电位输入端头,12为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13为。

11、中间输入端头,14为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151、152为电缆的缆芯,16为次级绕组线圈的低电位输入端头,17为直流电源正极,18为直流电源负极,19为直流电源。具体实施方式0014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16如附图1所示,该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包括信号控制处理器、编解码器、第一MOS管、第二MOS管、通信变压器和电缆;通信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线圈、第二初级绕组线圈和次级绕组线圈,在第一初级绕组线圈上有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次级绕组线圈。

12、的高电位输出端头和低电位输出端头分别与电缆的缆芯电串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一MOS管的栅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一MO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接在一起;信号控制处理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入端电串接在一起,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MOS管的栅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第四电阻与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中间输入端头和直流电源的正极电串接在一起,第二MOS。

13、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串接在一起。0017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测井地面或井下信号发送电路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0018如附图1所示,解编码器的正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一电阻之间通过第五电阻与接地端电连接在一起。0019如附图1所示,解编码器的负脉冲信号输出端与第三电阻之间通过第六电阻与接地端电连接在一起。说明书CN201818301UCN201818304U3/3页50020如附图1所示,根据实际需要,直流电源的电压为12伏特。0021如附图1所示,根据实际需要,直流电源采用电池或AC/DC电源模块。0022如附图1所示,根据实际需要,直流电源采用电池。0023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

14、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0024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0025当从地面向井下发送信号时,首先经过地面的编解码器,完成编码的信息帧,在地面的信号控制处理器控制下,在编码帧为正脉冲时,当正脉冲控制信号P1以高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导通,与地面变压器初级绕组线圈的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形成回路,形成正极性信号,信号的电平幅度被提高为12伏特,随后此信号通过地面变压器耦合后送到测井电缆;当正脉冲控制信号P1以低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截止而不导通。在编码帧。

15、为负脉冲时,当负脉冲控制信号P2以高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导通,与地面变压器初级绕组的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形成回路,形成负极性信号,信号的电平幅度被提高为12伏特,此信号经地面变压器耦合后送到测井电缆;当负脉冲控制信号P2以低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截止而不导通。0026当从井下向井上发送信号时,首先经过井下的编解码器,完成编码的信息帧,在井下的信号控制处理器控制下,在编码帧为正脉冲时,当正脉冲控制信号P1以高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导通,与井上变压器初级绕组线圈的正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形成回路,形成正极。

16、性信号,信号的电平幅度被提高为12伏特,随后此信号通过变压器耦合后送到测井电缆;当正脉冲控制信号P1以低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一MOS管的栅极,第一MOS管截止而不导通。在编码帧为负脉冲时,当负脉冲控制信号P2以高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导通,与变压器初级绕组的负脉冲信号输入端头和中间输入端头形成回路,形成负极性信号,信号的电平幅度被提高为12伏特,此信号经变压器耦合后送到测井电缆当负脉冲控制信号P2以低脉冲的形态加在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截止而不导通。0027从最终发送信号来看,把下发指令与上行数据调制成符合通信协议格式的双极性码信号后,经过驱动放大电路,编码电路输出的双极性信号电平幅度放大提升至12伏特,送到测井电缆,完成对电缆的驱动。说明书CN201818301UCN201818304U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201818301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