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遮蔽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户遮蔽装置,特别是天窗或类似天窗的永久或临时的斜向窗户用的遮蔽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特别是由打褶材料构成的遮蔽部件,它连接在一个牢固地装在窗框顶部上的顶罩和一个可滑动的底梁之间;还具有一个包含导绳导向装置,各导绳从顶罩开始通过遮蔽部件上至少两排孔眼中的一排,然后再通过底梁和遮蔽部件用的一个侧导条来到窗框底部的一端,并从那里返回到顶罩,每一导绳都在顶罩内与一个拉力弹簧的一端连接而该弹簧的另一端则连接在顶罩内的一个固定点上。
这种窗户遮蔽装置已由欧洲专利EP015043号公开。导绳系统的目的是当遮蔽零件停留在窗户开启的各个不同位置时使顶罩与底梁之间保持平行,从而在用设在底梁中间的把手来操作遮蔽零件时可以保证平行的导向。
在试图用手拉动底梁的靠近一侧导条的一端时,底梁将被斜拉,由于在底梁另一端地弹簧作用着的导绳的控制,并由于导绳在各改变方向的位置上产生的摩擦力,底梁不能动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底梁的相应的端被锁定了。
为了防止这种在底梁上施加斜载荷所造成的锁定,可以考虑采用那些足够紧的弹簧,这种弹簧即使在底梁的一端被拉动而施加斜载荷的情况下,仍能使另一端控制导绳的拉力近乎暂时不变。但这样做,将会给导绳和通常由塑料套管构成的导绳通路带来过度的磨损和撕裂,或者由于导绳在套管和其他地方改变方向处所造成的摩擦力太高使操作的轻松性大大降低。
按照本发明,上述这些缺点都可用简单的方式来避免,办法是,使在遮蔽部件两侧的两个绳段分别通过相同排或不同排的孔眼返回到顶罩,在该顶罩内每一绳段的两个自由端都各连结成为一个可滑动的(流动的)接头,而上述自由端中的一个与拉力弹簧的一端连接;每一绳段都是经遮蔽部件一侧的各自的成排孔眼通过底梁和窗户另一侧的侧导条,到达位在该侧的上述窗框底部的端头,然后再从那里返回,通过同一侧导条、底梁和一排在遮蔽部件一侧的孔眼来到顶罩内位在弹簧对侧的可滑动的(流动的)接头;在顶罩内的每一侧都各设有一个拉力弹簧的止动装置以便限制弹簧的行程。
由于拉力弹簧的行程受到上述止动装置的限制以及在顶罩的每一侧都有导绳端构成的可滑动的或流动的接头,因此可以允许底梁在受到一侧的倾斜载荷时偏离其正常的与顶罩平行的位置作相当大的倾斜而不会被锁定。
从而本发明可以采用长达底梁整个宽度的操作把手。
与上述EP专利中的设计比较,本发明还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在安装导绳装置时不需牵涉窗框底部,这样便可在相当程度上使以后的安装工作容易进行。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设有折叠帘式的窗户遮蔽装置的天窗,以及
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窗户遮蔽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导绳系统。
图1所示为传统式天窗,其窗框具有一个顶部1、一个底部2及两个侧部3和4。窗框顶部1以图上未示出的常见方式设有关窗配件,可用连接在一可绕枢轴旋转的活板6上而且长达窗户整个宽度的操作把手5来操作,该活板覆盖着一个设在窗框顶部1上并可在窗户关闭时提供通风的通风孔。
为了遮蔽,窗户设有按照本发明的窗户遮蔽装置,在本例中所示为一由打褶材料构成的帘部件组成的折叠帘。帘部件7安装在一个牢固地连结到窗框顶部1上的顶罩8和一个底梁9之间,该底梁可在窗户内上下移动以便遮蔽其大部分或一小部分。
在所示实施例中,折叠帘7可用连接在底梁9上的操作把手10来手动升降,该操作把手10如同操作把手5那样,基本上沿着窗户的整个宽度延伸。
上述升降操作也可用绳的控制来进行,以图上未示出的公知的方式使底梁9仍留在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之间的任一中间位置,其中最高位置为帘7完全抬起的位置,这时底梁9到达贴近顶罩8的下面的位置,而最低位置为折叠帘7完全放开的位置,这时底梁9与窗框底部2接触。
同样,帘7可用人们熟知的方式由手动操作改为机动操作。
为了保证使底梁9在任意的位置上时顶罩8和底梁9能保持平行,同时也为了保证底梁9在升降时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平行导向,本发明的窗户遮蔽装置设有由多条导绳组成的导绳装置,在图1示出四条导绳,这些导绳分别穿过在帘部件7上打褶材料各折叠处所设有的成排的孔眼。
导绳装置的详细构造将在下面说明。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窗户遮蔽装置处在完全抬起位置时的情况,其中折叠帘部件7完全折扰并且底梁9到达贴近顶罩8的位置。
本例所示为一较宽的窗户,在帘部件7上设有四排孔眼,所说四排孔眼对称地安排在帘部件垂直中心轴线的两侧,而导绳装置具有两个绳段,它们分别通过在帘部件两侧的对应的各排的孔眼。
这样,完全拉起的绳段11从顶罩开始通过帘部件7的最后一排孔眼13,再通过底梁9来到其对侧即左侧,然后隐藏在固定在窗框侧部3(见图1)上的侧导条14内,来到位于窗框底部2左侧的转折处15。
绳段11于是从该处返回,通过同一侧导条14和底梁9并向上通过帘7上的成排孔眼19。
另一用细线示出的绳段12,从顶罩8开始,通过帘部件7左侧最靠内一排孔眼18和底梁9来到位于窗框底部2右侧的转折处17,然后返回通过底梁9和帘部件左侧最外面的一排孔眼20。
在顶罩8内两个绳段11和12,和上述EP专利所公开的原则一样,分别与拉力弹簧21和22的一端连接,而弹簧21和22的另一端则固定在顶罩内的一个点上。
按照本发明,导绳装置的特征在于,对顶罩8内的每一个拉力弹簧21和22都各设有一个止动装置23和24以便限制弹簧的行程,并且在顶罩8内每一侧的绳段11和12的两个自由端部各连结成为一个可自由滑动的或浮动的接头,该接头可做成一般绳结或由专门设计的接头来构成。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拉力弹簧21和22被固定在一个联合弹簧夹持器27内,该夹持器被固定在顶罩8内的大约中间的位置上,并设有两个端部,分别形成所说止动装置23和24。
在顶罩8的底部,对准帘部件7的各排孔眼13和18-20,紧固着导引绳段的管套,该管套与止动装置23和24共同作用,分别限制绳段11和12的端头之间的可滑动或浮动接头25和26可能的移动。
当斜向作用施加在操作把手10上时,例如施加在其极右侧时,通过帘部件7在该侧的成排孔眼的绳段11的位于顶罩内的部分把拉力弹簧22一直拉伸到其该侧的端头与止动装置24接触为止,这是由于在绳段11和成排孔眼13和19的导引绳段的管套之间摩擦力的作用,
当施加使底梁9从停留的中间位置提升的斜向作用时,类似的效果将在顶罩的对侧发生。
这种拉力弹簧之一在它与止动装置之一接触之前所能移动的距离本身就可决定横梁9在它被锁定之前可从与顶罩8平行的位置偏斜多少。
但这种由于斜向作用施加在操作把手10上而导致的锁定,取决于当时是下降还是提升运动只影响到在顶罩8内一侧的绳段11或12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合适地选定尺寸可使这种锁定不会在帘部件的对侧引起阻塞。
绳段11和12与拉力弹簧21和22的可滑动端之间连接是这样形成的:使绳段分别延伸穿过拉力弹簧上各相应端的孔眼,并使绳段能自由通过这些孔眼。
虽然在上面本发明只是用折叠帘作为遮蔽部件来加以说明,但它也可用在其他形式的窗户遮蔽装置上,特别是软百页窗上。
除了所示出并说明的实施例以外,还可能有其他的类型。例如对于窄窗,遮蔽部件可只设有两排孔眼而不是四排。这时两条导绳可各在遮蔽部件的每一侧通过同一排的孔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