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设备,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159682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24232.6

申请日:

2000.06.16

公开号:

CN1280422A

公开日:

2001.01.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6.16|||公开

IPC分类号:

H04B1/38; H04N9/00

主分类号:

H04B1/38; H04N9/00

申请人:

索尼公司;

发明人:

荻原有二; 广安祥子; 山口博士; 后藤隆志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9.06.16 JP 169147/199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忠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控制设备控制多个连接到数据总线根据预定通信格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受控设备,包括输入单元,输入与受控设备中的每个对应的文本信息;设备识别信息捕获单元,从受控设备捕获设备识别信息,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对每个受控设备是唯一的;存储控制单元,将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文本信息,与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设备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结合存储到存储单元中;和显示控制单元,根据设备识别信息捕获单元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来检索存储器中存储的文本信息及设备识别信息,显示控制单元还显示检索的文本信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多个连接到数据总线以便根据预定通信格式进 行数据传输的受控设备,所述控制设备包括: 输入装置,用于输入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中的每一个对应的文本信息; 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装置,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捕获设备识别信息,所捕获 的设备识别信息对所述受控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唯一的; 存储控制装置,用于将通过所述输入装置输入的文本信息,与所述设备识 别信息捕获设备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结合起来存储到存储装置中;和 显示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装置捕获的所述设备识别信息 来检索所述存储装置中结合所述设备识别信息存储的所述文本信息,所述显示 控制装置进一步显示检索的文本信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装置 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捕获节点专用ID。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装置 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捕获自动售货机ID和型号名称。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存储装置不保留 表示设备识别信息的文本信息,所述显示控制装置显示节点专用ID代替所述设 备识别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存储装置不保留 表示设备识别信息的文本信息,所述显示控制装置显示自动售货机ID和型号名 称代替所述设备识别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数 据总线的总线复位的总线复位检测装置,其中,当所述总线复位检测装置检测 到总线复位时,所述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装置再次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捕获设备 识别信息,所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对所述受控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唯一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是个人计算 机。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通信格式允许数据 的同步传输和接收,以及各种控制命令的异步传输和接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通信格式遵守 IEEE1394标准。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中的至 少一个设备是视听设备。
11: 一种通信系统,具有控制设备,根据预定通信格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 总线,和通过所述数据总线连接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多个受控设备,其中所述控 制设备包括: 输入装置,用于输入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中的每一个对应的文本信息; 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装置,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捕获设备识别信息,所捕获 的设备识别信息对所述受控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唯一的; 存储控制装置,用于将通过所述输入装置输入的文本信息,与所述设备识 别信息捕获设备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结合起来存储到存储装置中;和 显示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装置捕获的所述设备识别信息 来检索所述存储装置中结合所述设备识别信息存储的所述文本信息,所述显示 控制装置进一步显示检索的文本信息。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装 置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捕获节点专用ID。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装 置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捕获自动售货机ID和型号名称。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存储装置不保 留表示设备识别信息的文本信息,所述显示控制装置显示节点专用ID代替所述 设备识别信息。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存储装置不保 留表示设备识别信息的文本信息,所述显示控制装置显示自动售货机ID和型号 名称代替所述设备识别信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所述 数据总线的总线复位的总线复位检测装置,其中,当所述总线复位检测装置检 测到所述数据总线的总线复位时,所述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装置再次从连接到所 述数据总线的所述多个受控设备捕获设备识别信息,所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对 所述受控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唯一的。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是个人计算 机。
18: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通信格式允许数 据的同步传输和接收,以及各种控制命令的异步传输和接收。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通信格式遵守 IEEE1394标准。
20: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中的至 少一个设备是视听设备。
21: 一种用于控制多个连接到数据总线以便根据预定通信格式进行数据传 输的受控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输入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中的每一个对应的文本信息; 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捕获设备识别信息,所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对所述受 控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唯一的; 将与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结合起来输入的输入文本信息存储到存储装置 中;和 根据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来检索所述存储装置中结合所述设备识别信息存 储的所述文本信息,同时显示检索的文本信息。
22: 一种控制通信系统的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控制设备,根据预定通信格 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总线,和通过所述数据总线连接到所述控制设备的多个 受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输入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中的每一个对应的文本信息; 从所述多个受控设备捕获设备识别信息,所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对所述受 控设备中的每一个是唯一的; 将与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结合起来输入的输入文本信息存储到存储装置 中;和 根据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来检索所述存储装置中结合所述设备识别信息存 储的所述文本信息,同时显示检索的文本信息。

说明书


控制设备,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控制设备,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用于根据预定的数据通信格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和接收数据。

    如今,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1394数据接口作为数字数据接口已得到广泛接受。就数据传送率来说,除比SCSI快外,已知IEEE1394数据接口允许同步通信,从而周期性地发射和接收预定规模的数据。这样,认为IEEE1394数据接口的优点在于实时地传送如AV(音频/视频)数据之类的流数据。

    在这些环境中,已提出了根据如IEEE1394之类的数字接口标准经数据总线互连各种数字AV(视听)设备和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

    该AV系统允许所谓遥控。例如,在盘记录和重放装置与个人计算机连接的情况下,适当地操作个人计算机可控制盘记录和重放装置的记录和播放以及编辑记录的信号源。

    在象上面的例子那样用个人计算机控制连接到IEEE1394数据总线的设备的情况下,存在着可能需要在计算机的显示屏幕上使用GUI(图形用户接口)格式显示有关连接的设备的信息的情况。

    为实现上面的配置需要进行适当地安排,以便用户可理解地辨别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显示设备中的任何一个。

    对于该GUI设备识别,实际上通常用文本显示上述设备的制造商名称和型号名称。

    与IEEE1394接口兼容的每个设备通常与其ID信息,例如ROM或类似元件中保存的制造商名称和型号名称一起发运。

    在操作中,个人计算机从配置的设备接收其制造商名称和型号名称并用文本显示它们。这样使用户能够以基本可视的方式在GUI屏幕上辨别连接的设备。

    然而,这种基于GUI的识别配置具有下列问题:如果用户已将来自相同制造商的相同型号的多个单元连接到总线,将用相同制造商的名称和相同型号名称表示多个设备中的每一个。

    避免上述问题的一种方式是显示表示该配置设备的节点专有ID。节点专有ID是专用于与IEEE1394接口兼容每个设备的ID码。换句话说,没有两个设备共用相同的节点专有ID。

    当用文本显示该节点专有ID时,总是向每个设备分配其唯一的字符模式。这样使用户能够在GUI屏幕上可视地辨别和识别每个连接设备。

    然而,每个节点专有ID是需要由一系列许多字母数字字符组成的8字节信息,可能易于或不易于用户理解。实际上,这种字符的集结不太有助于由用户在屏幕上提示设备的标识。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设备的数量越多,该问题变得越尖锐。

    鉴于上面的情况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执行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根据预定的通信格式控制连接到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总线的多个受控设备的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包括:输入元件,输入与该多个受控设备中的每一个对应的文本信息;设备识别信息捕获元件,从该多个受控设备捕获设备识别信息,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对每个受控设备是唯一的;存储控制元件,将通过输入元件输入的文本信息与由设备识别信息捕获元件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配合起来存储在存储器中;和显示控制元件,根据设备识别信息捕获元件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检索与设备识别信息配合起来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文本信息,显示控制元件进一步显示检索的文本信息。

    阅读下面的说明书和附图时将使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性和优点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IEEE1394格式的分层堆栈型号的结构图;

    图2是供该实施例使用的IEEE1394总线电缆的结构图;

    图3A是在该实施例的IEEE1394总线上传输的DATA信号的定时图;

    图3B是在IEEE1394总线上传输的STROBE信号的定时图;

    图3C在IEEE1394总线上传输的CLOCK信号的定时图;

    图4是使用IEEE1394总线的设备连接的原理图;

    图5A是表明在产生总线复位时如何在IEEE1394总线上发送总线复位通知的说明图;

    图5B是表明总线复位后IEEE1394总线上配置的设备之间的父子关系的说明图;

    图5C是说明如何使用IEEE1394总线建立配置设备的节点ID的说明图;

    图6是IEEE1394格式中循环结果的示意图;

    图7A是表明经IEEE1394总线的有关异步通信的基本事务处理规则的处理转移图;

    图7B是按图7A中的每个规则列出发射的事务处理请求内容的表;

    图8A是IEEE1394总线的总线地址寄存器中数据结果的示意图;

    图8B是识别IEEE1394总线的总线ID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8C是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设备的节点ID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8D是IEEE1394总线的寄存器空间中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8E是IEEE1394总线的寄存器地址中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IEEEE1394格式中CIP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由IEEE1394格式中的插头确定的典型的连接关系的原理图;

    图11A是IEEE1394格式中的输出插头控制寄存器oPCR[n]中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1B是IEEE1394格式中的输入插头控制寄存器iPCR[n]中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当使用IEEE1394格式将消息写入命令/响应寄存器时实际的处理转移图;

    图13是IEEE1394格式中异步分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IEEE1394格式中异步分组的典型c型/响应定义的表格;

    图15A是IEEE1394格式中异步分组的子单元类型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5B是当IEEE1394中的异步分组的子单元类型是VCR时实际的操作码命令的表格;

    图16是IEEE1394格式中异步插头结构的说明图;

    图17A是IEEE1394格式中包括插头地址空间的位置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7B是IEEE1394格式中包括插头地址空间的位置的节点偏移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7C是IEEE1394格式中包括插头地址空间的位置的插头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8A是IEEE1394格式中插头地址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8B是IEEE1394格式中插头地址的寄存器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8C是IEEE1394格式中地址偏移的表格;

    图19A是IEEE1394格式中生成器侧上的插头地址的寄存器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9B是IEEE1394格式中用户侧上的插头地址的寄存器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说明IEEE1394格式中生成器侧和用户侧之间的命令事务处理的处理转移示意图;

    图21是体现本发明的典型IEEE1394数据接口系统的方框图;

    图22是构成图21中的系统部件的个人计算机的方框图;

    图23是与IEEE1394数据接口系统兼容的第一设备表窗口的示意图;

    图24是与IEEE1394数据接口系统兼容的第二设备表窗口的示意图;

    图25是与IEEE1394数据接口系统兼容的第三设备表窗口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图22的个人计算机(控制器)中存储的用户名称表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将用户名称输入图26的用户名称表文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和

    图28是由图22的个人计算机(控制器)执行的显示控制处理步骤的流程图,以便在发生总线复位时显示设备表窗口

    现在按下面的顺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1.IEEE1394格式

    1-1.概述

    1-2.堆栈模型

    1-3.信号传输形式

    1-4.设备之间的总线连接

    1-5.数据包

    1-6.事务处理规则

    1-7.寻址

    1-8.CIP(公共同步数据包)

    1-9.连接管理

    1-10.FCP下的命令和响应

    1-11.AV/C命令数据包

    1-12.插头

    1-13.异步连接传输程序

    2.体现本发明的典型系统结构

    3.个人计算机的典型显示

    4.过程

    1.本发明按照IEEE1394的数据通信

    1-1.概述

    把其部件之间在IEEE1394总线上交换数据的AV系统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该AV系统可包括个人计算机和各种音频设备。可设置个人计算机至少控制该音频设备(即在遥控情况下)。

    下面描述本发明如何根据IEEE1394进行数据通信。

    IEEE1394构成串行数据通信标准中的一种。按照IEEE1394,有两种数据传输方法:定期通信的同步(isochronous)通信方法,和没有周期性的异步通信的异步通信方法。通常,同步通信方法用于传输和接收,而异步通信方法适合于交换各种控制命令。单条电缆允许用两种通信方法传输和接收数据和命令。

    1-2.堆栈模型

    图1表示本实施例中实现的IEEE1394堆栈模型。IEEE1394格式分为两种类型:异步格式(400)和同步格式(500)。异步格式(400)和同步格式(500)两者共同的部分是被称为物理层(301)的最低层,物理层上面是链路层(302)。物理层(301)在硬件基础上维护信号传输。链路层(302)具有将IEEE1394总线转换成例如专用于给定设备的内部总线的功能。

    利用事件/控制/配置线把物理层(301)、链路层(302)和下面将要说明的事务处理层(401)链接到串行总线管理303。AV缆/连接器304表示物理连接器和AV数据传输所需的缆。

    对于异步格式(400),事务处理层(401)出现在链路层(302)的顶部。事务处理层(401)定义IEEE1394的数据传输协议。作为基本的异步事务处理,事务处理层(401)表示写事务处理、读事务处理和锁定事务处理。

    FCP(功能控制协议)(402)在事务处理层(401)之上。FCP(402)利用定义为AV/C命令(AV/C数字接口命令组)(403)的控制命令对各种AV设备执行命令控制。

    事务处理层(401)上面是用于使用连接管理程序(405)建立插头(IEEE1394下的逻辑设备连接,后面描述)的插头控制寄存器(404)。

    在同步格式(500)中,CIP(共用同步分组)标题格式(501)在链路(302)之上。在CIP标题格式(501)的管理下,将该传输协议规定为SD(标准密度)-DVCR(数字摄像机)实时传输(502),HD(高密度)-DVCR实时传输(503),SDL(标准密度长)-DVCR实时传输(504),MPEG2(运动图象编码专家组2)-TS(传送流)实时传输(505),和音频和音乐实时传输(506)。

    SD-DVCR实时传输(502),HD-DVCR实时传输(503),和SDL-DVCR实时传输(504)是寻址数字VTR(磁带录像机)的数据传输协议。

    将由SD-DVCR实时传输(502)处理的数据是根据SD-DVCR记录格式(508)捕获的数据序列(SD-DVCR数据序列(507))。

    将由HD-DVCR实时传输(503)处理的数据是按照HD-DVCR记录格式(510)获得的数据序列(SD-DVCR数据序列(509))。

    将由SDL-DVCR实时传输(504)处理的数据是按SDL-DVCR记录格式(512)获得的数据序列(SD-DVCR数据序列(511))。

    MPEG2-TS实时传输(505)是例如经卫星寻址数字广播调谐器的传输协议。将由该协议处理的数据是按照DVB(数字图象广播)记录格式(514)或(模拟电视)记录格式(515)获取的数字序列(MPEG2-TS数据序列(513))。

    音频和音乐实时传输(506)是对包括体现本发明的MD系统的数字音频设备的整个范围寻址的传输协议。将由该协议处理的数据是根据音频和音乐记录格式(517)获得的数据序列(音频和音乐数据序列)。

    1-3.信号传输形式

    图2描绘了实际用作IEEE1394总线的电缆的典型结构。

    在图2中,通过电缆601连接连接器600A和600B。所示编号为1至6的引线用作连到连接器600A和600B的引线端。

    在连接器600A和600B上的引线端中,1号引线对应于电源(VP),2号引线对应于地(VG),3号引线对应于TPB1,4号引线对应于TPB2,5号引线对应于TPA1,5号引线对应于TPA2。

    引线在连接器600A和600B之间互连如下:

    1号引线(VP)到1号引线(VP);

    2号引线(VG)到2号引线(VG);

    3号引线(TPB1)到5号引线(TPA1);

    4号引线(TPB2)到6号引线(TPA2);

    5号引线(TPA1)到3号引线(TPB1);和

    6号引线(TPA2)到3号引线(TPB1)。

    在上面的连接对中,两个扭绞线对3号引线(TPB1)到5号引线(TPA1)和4号引线(TPB2)到6号引线(TPA2)构成在差动基础上交替地传输信号的信号线601A。此外,另外两个扭绞线对5号引线(TPA1)到3号引线(TPB1)和6号引线(TPA2)到3号引线(TPB2)形成同样在差动基础上交替地发射信号的信号线601B。

    经两条信号线601A和601B发送的信号是图3A所示的数据信号(Data)和图3B中的选通信号(Strobe)。

    图3A中的数据信号使用信号线601A和601B之一。该数据信号通过TPB1和TPB2输出并进入TPA1和TPA2。

    通过对数据信号和与该数据信号同步的传输时钟进行预定的逻辑运算获得图3B的选通信号。为此,选通信号具有比实际传输时钟的频率低的频率。选通信号使用未被数据信号传输占用的信号线601A和601B中的任何一条。随后在该信号线上传播,通过TPA1和TPA2输出选通信号以进入TPB1和TPB2。

    假设将图3A的数据信号和图3B的选通信号输入到符合TEEE1394的设备。这种情况下,该设备对输入的数据信号和选通信号进行适当的逻辑运算以产生图3C所示的传输时钟(Clock)。所产生的传输时钟用于所需的输入数据信号处理。

    通过采用这种基于硬件的数据传输形式,IEEE1394格式省去了对在经配置的设备之间的电缆传送快速循环传输时钟的需求。这样增强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虽然上面已描述了六引线排列,这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作为替换,IEEE1394格式可以省略电源(VP)和接地(VG),以形成由两个扭绞线对,即只有信号线601A和601B构成的四引线排列。

    1-4.设备之间的总线连接

    图4示意性地表示通常如何利用IEEE1394总线互连设备。图4的配置表示经IEEE1394总线(即电缆)为内部通信连接的五个设备A至E(节点)。

    IEEE1394接口可以是已知的菊花链式连接,由此使如图4中的设备A、B和C之类的装置通过IEEE1394总线串联。该接口还允许所谓的分支连接,由此使装置与多个装置并联,如图4的配置,其中设备A与设备B、D和E并联。

    允许该系统作为整体有多达63个通过分支和菊花链式两种连接配置的设备(节点)。单独使用时,菊花链式连接允许多达16个设备(16pop)。IEEE1394接口不需要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所需的终端连接器。

    IEEE1394接口允许由该菊花链式连接或分支连接来连接的设备相互通信。在图4的配置中,允许设备A、B、C、D和E相互通信。

    在用IEEE1394总线连接多个设备的系统(后面也称该系统为IEEE1394系统)中,实际上向每个配置的设备分配一个节点ID。图5A、5B和5C示意性地示出节点ID分配的程序。

    在其连接配置为图5A所示的IEEE1394系统中,如果连接或断开电缆,如果接通或关断该系统的配置设备中的任何一个,或如果在PHY(物理层协议)下发生自发处理,则产生总线复位。这种情况下,经IEEE1394总线向所有设备A、B、C、G和E发送总线复位通知。

    总线复位通知触发导致定义如图5B中所示的相邻设备之间的父子关系的通信(被称为子通知)。就是说,在IEEE1394系统中建立配置设备的树型结构。通过建立的树型结构,定义构成树根的设备。该根是其终端全部被定义为“子”(Ch)的设备。在图5B的配置中,定义设备B为根。换句话说,连接到作为根的设备B的设备A的终端被定义为“父”(P)。

    当已如上所述在IEEE1394系统中定义了树结构和其根时,每个设备则输出自ID分组作为如图5C所示的其自己的节点ID的说明。该根在连接的设备之后允许一个节点ID,由此确定构成IEEE1394系统的设备的地址(节点ID)。

    1-5.分组

    如图6所示,IEEE1394格式通过重复的同步循环(正常循环)实现数据传输。规定每个同步循环在100MHz的频带上持续125微秒。还规定同步循环可具有除125微秒之外的持续周期。对于传输,将数据转换成每个同步循环中的分组,然后传输。

    如图6所示,用表示该循环开始的循环开始分组标出每个同步循环。由IEEE1394系统中定义为循环主机的设备指定何时产生循环开始分组。不再描述循环开始分组产生的细节。

    每个循环开始分组最好跟随同步分组。如图6所示,该同步分组各自对应于一个信道并在时分基础上(以同步子辅助作用的形式)传送。在同步辅助作用中,由被称为同步间隙(例如每个持续0.05微秒)的间隔分开设定该分组。

    如所描述的,IEEE1394系统允许在多信道的基础上经单个传输线发射和接收同步数据。

    假设用同步方法发射与该实施例的MD录音机/播放器兼容的压缩音频数据(下文称为ATRAC数据)。这种情况下,如果ATRAC数据遇到1.4Mbps的单速传送速率,通过每125微秒同步循环发射20-奇数兆字节的同步分组中的数据来保证时间串的连续性(即实时特性)。

    例如,在发射ATRAC数据之前,设备请求IEEE1394系统中的IRM(同步资源管理器),以使同步分组规模足够大到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对此响应,IRM通过监测当前的数据传输状态来允许或不允许该分组规模。如果允许,经专用信道在同步分组中发射上述ATRAC数据。该程序被称为IEEE1394接口的频带预留,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

    把同步循环频带上未用于同步辅助作用的频率范围用于异步辅助作用,即分组的异步传输。

    图6示出发射两个异步分组A和B的例子。ACK(确认)信号以被称为其间设置的确认间隙(0.05微秒长)的间隔跟随每个异步分组。由接收侧(即目标)在硬件的基础上输出ACK信号,通知发射侧(即控制器)在异步事务处理期间已接收一些异步数据,如后面将说明的。

    约10微秒长且被称为辅助作用间隙的间隔位于由异步分组和ACK信号构成的每个数据传输单元的前面和后面。

    使装置在同步分组中射ATRAC数据并发送辅助数据文件与异步分组中的ATRAC数据相伴,显然,它能够以同时的方式发射ATRAC数据和辅助数据文件二者。

    1-6.事务处理规则

    图7A是表示异步通信的基本事务处理规则的处理转移示意图。按照FCP规定事务处理规则。

    如图7A所示,在步骤S11,请求器(发射侧)首先向响应器(接收侧)发送请求。接收到该请求时(步骤S12),响应器向请求器发回确认(步骤S13)。接收到该确认时,请求器确认响应器已接受该请求(步骤S14)。

    接下来,响应器响应来自请求器的请求发送一个事务处理(步骤S15)。接收到该响应时(步骤S16),请求器向响应器返回一个确认(步骤S17)。接收到该确认时,响应器证实请求器已接收到其响应。

    图11A发射的所示请求事务处理分为三类:写请求、读请求、和锁定请求,如图7B中表的左手部分中列出的。

    写请求是指定数据写操作的命令。读请求是指定数据读操作的命令。虽然下面未详细讨论,加载命令是用于交换、比较、和掩蔽操作的命令。

    按异步分组(后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的AV/C命令分组)中的命令(操作数)的数据规模将写请求进一步分成三种类型。一种写请求类型是仅根据异步分组中的标题规模发送命令的写请求(数据quadlet)。其它两种写请求类型是一种写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和一种写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后两种写请求类型中的每一种用命令传输的数据块补充异步分组的标题。这两种写请求类型相互的区别在于该数据块中放置的操作数的数据规模对于一种请求类型来说是4字节,而对于另一种请求类型来说是除4字节之外的数据规模。

    与写请求的情况一样,按异步分组中操作数的数据规模将读请求进一步分成三种类型。一种读请求(数据quadlet),一种读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和一种读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

    在图7B中表的右手部分列出了响应事务处理。对应三种写请求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定义了写响应或不响应。

    对应于读请求(数据quadlet)定义了读响应(数据quadlet),对应于读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或读请求(数据块:数据长度≠4字节)定义了读响应(数据块)。

    对应于锁定请求定义了锁定响应。1-7.寻址

    图8A至8E表示IEEE1394总线的寻址结构。如图8A所示,以IEEE1394格式提供64比特总线地址寄存器(地址空间)。

    该寄存器的高位10比特区域指定识别IEEE1394总线的总线ID。如图8B所示,该区域允许总线#0至#1,022的多达1,023条总线的设定。总线#1,023定义为局部总线。

    图8A中总线地址之后的6比特区域指定连接到由该总线ID识别的IEEE1394总线的设备的节点ID。如图8C所示,节点ID允许编号为#0至#62的多达63个节点ID的标识。

    包括上面总线ID和节点ID的16比特区域对应AV/C命令分组的标题中的目的地ID,将在后面描述。在IEEE1394系统中,由总线ID和节点ID识别连接到规定总线的每个设备。

    图8A中节点ID后面的20比特区域构成寄存器空间。寄存器空间后跟随28比特的寄存器地址。

    寄存器空间具有表示图8D所示寄存器的值[F FF FFh]。如图8E所示定义该寄存器的内容。寄存器地址指定了图8E所示的寄存器的地址。

    简言之,寻址工作如下:通过例如从图8E的寄存器中的地址512[0 00 02 00h]开始来参考属于串行总线的寄存器获得的有关同步循环和空闲信道的信息。

    参考从地址1,024[00 00 04 00h]开始的配置ROM的内容允许辨别专用于该节点类型的节点类型和节点专用ID。1-8.CIP

    图9表示CIP(命令同步分组)的结构。这是图6所示的同步分组的数据结构。如上所述,在IEEE1394兼容的通信中,用同步方法发射和接收ATRAC数据(用本实施例的MD录音机/播放器记录和重放的一种音频数据)。就是说,由在同步循环中一个接一个发射的同步分组传递足以维持实时特征的数据量。

    CIP的前32个比特(构成quadlet)构成1394分组标题。在该分组标题中,高位16比特区域表示后面跟随指示一个标记的2比特区域的数据长度。该标记后跟随表明一个信道的6比特区域。该信道区域跟随表示“tcode”的4个比特,“tcode”后又跟随4比特的“sy”码。跟随1394分组标题的quadlet区域包含标题CRC。

    标题CRC之后的2quadlet区域构成CIP标题。在CIP标题的高位quadlet中,两个最高有效位各被填充“0”。“00”比特后的6比特区域表示SID(发射节点号),后面跟有表示DBS(数据块规模,即分组形式的数据增量)的8比特区域。DBS区域后面是FN(2比特)和QPC(3比特)区域。FN区域表示分组形式的段数,QPC区域表示为分段增加的quadlet的数量。

    QPC区域后面是表示源分组中标题的标记的SHP(1比特)区域。DBC区域包含用于检测分支分组的计数器的值。

    CIP标题的低位quadlet中的高位两比特各被填充“0”。“00”比特后面FMT(6比特)和FDF(24比特)区域。FMF区域表示信号格式(传输格式),其值允许在该CIP中放置数据类型(即数据格式)的标识。具体地说,可以用FMT区域识别如MPEG流数据,音频流数据,和数字摄像机(DV)流数据之类的数据类型。FMT区域中给定的数据格式例如对应于图1所示的CIP际题格式(501)管理下的如SD-DVCR实时传输(502),HD-DVCR实时传输(502),SDL-DVCR实时传输(504),MPEG2-TS实时传输(505),或音频和音乐实时传输(506)之类的传输协议。

    FDF区域是表示按FMT区域分类的数据格式的更详细的类目的相关格式字段。例如,可将音频数据更详细地识别为线性音频数据或MID数据。

    例如,首先将供该实施例使用的ATRAC数据表示为归入FMT区域中的音频流数据类别的数据。通过设定给FDF区域的预定值,将音频流数据进一步表示成ATRAC数据。

    如果FMT区域表示MPEG数据,FDF区域则保持被称为TSF(时移标记)的同步控制信息。如果FMT区域表示DVCR(数字摄像机)数据,则如图9的下部所示定义FDF区域。该FDF区域具有表示每秒字段数的高位50/60区域(1比特),后面是表示视频格式是SD还是HD的STYPE区域(5比特)。STYPE区域后面是提供用于帧同步化的标时的SYT区域。

    在CIP标题之后,把用FMT和FDF区域表示的数据存储在一系列“n”个数据块中。如果该数据是由FMT和FDF区域表示的ATRAC数据,数据块包含ATRAC数据。由数据CRC区域结束数据块。1-9.连接管理

    在IEEE1394格式中,被称为“插头”的逻辑连接被用来定义由IEEE1394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10表示由插头定义的连接关系的典型配置。该配置构成具有全部通过IEEE1394总线连接的VTR1、VTR2、机顶盒(STB;数字卫星广播调谐器)、监视器、和数字静止摄像机的系统。

    存在两种基于插头的IEEE1394连接形式:点对点连接,和广播连接。

    点对点连接规定了传输设备与接收设备之间的关系。经规定的信道从传输设备向接收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另一方面,广播连接允许不需要传输设备到规定的接收设备和使用信道的数据传输。接收设备接收发射的数据,而不识别传输设备,并且如果接收的数据内容需要,进行预定的处理。

    图10的配置表示两种点对点连接状态:一种状态是STB经信道#1发送数据而VTR1经信道#1接收数据,另一种状态是数字静止摄像机经信道#2发送数据,而VTR2经信道#2接收数据。

    图10还示出数字静止摄像机在广播的基础上发射其数据的广播连接状态。所示广播数据由监视器接收,监视器再进行预定的响应处理。

    由每个配置设备的地址空间中包括的PCR(插头控制寄存器)建立上面的连接(插头)。

    图11A表示用于输出的插头控制寄存器(oPCR[n])的结构,图11B表示用于输入的插头控制寄存器(iPCR[n])的结构。寄存器oPCR[n]和iPCR[n]各有32比特的规模。

    在图11A的寄存器oPCR中,例如,设定为最高有效位(在线)的“1”表示由广播连接传输数据;“0”表示由点对点连接经信道传输数据,在相对于MSB从第11个比特开始的6比特信道编号区域中设定该信道的信道编号。

    在图11B的寄存器iPCR中,例如,设定为最高有效位(在线)的“1”表示由广播连接接收数据;“0”表示由点对点连接经信道接收数据,在相对于MSB从第11个比特开始的6比特信道编号区域中设定该信道的信道编号。1-10.FCP下的命令和响应

    对于该实施例,按图1所示的FCP(402)调整用异步方法传输的辅助数据。下面描述按FCP规定传输的事务处理。

    在FCP的指导下使用为异步方法规定的写事务处理(见图7B)。该实施例利用遵守FCP的异步通信的写事务处理传输辅助数据。

    支持FCP的每个设备包括命令/响应寄存器。通过下面将要参考图12说明的向命令/响应寄存器写入消息来实施写事务处理。

    图12表示处理转移示意图,其中在步骤S21,控制器产生一个事务处理请求并向命令传输的目标发送写请求分组。在步骤S22,目标接收写请求分组并将数据写入命令/响应寄存器。在步骤S23,目标向控制器返回一个确认,在步骤S24,控制器接收该确认。至此,这些步骤构成命令传输处理。

    在响应该命令的处理中,目标发射写请求分组(在步骤S25)。接收该写请求分组时,控制器将数据写入命令/响应寄存器(步骤S26)。对于接收的写请求分组,控制器还向目标发射一个确认(步骤S27)。接收该确认允许目标确认控制器已接收到该写请求分组(步骤S28)。

    就是说,根据FCP的数据传输(事务处理)基于两种处理:从控制器到目标的命令传输处理,和从目标到控制器的响应传输处理。1-11.AV/C命令分组

    如前面参考1所述,FCP允许各种AV设备通过异步方法使用AV/C命令通信。

    如参考图7B说明的,为异步通信规定三种事务处理,即写、读和锁定。实际上,遵照不同事务处理采用写请求/响应分组,读请求/响应分组,和锁定请求/响应分组。对于FCP,如上所述采用写事务处理。

    图13表示写请求分组的格式(异步分组(数据块的写请求))。该实施例使用写请求分组作为其AV/C命令分组。

    写请求分组中的高位5个quadlet(即第一至第五quadlet)构成分组标题。分组标题的第一quadlet中的高位16比特区域表示目的地ID,即作为数据传送目的地节点的ID。目的地ID区域后面是表示分组号的6比特“tl”(处理标记)。该6比特区域后面是表示上述分组是最初发射的分组还是重发的分组的2比特“rt”(重试码)。“rt”区域后面是指定命令码的4比特“tcode”(事务处理码)区域。“tcode”区域后面是表示该分组的优先权的4比特“pri”(优先权)区域。

    分组标题的第二quadlet中的高位16比特区域表示源ID,即作为数据传送源的节点(节点ID)的ID。

    总共占据48比特的第二quadle和整个第三quadlet中的低位16比特区域指定表示两个地址的目的地偏移:一个地址用于命令寄存器(FCP COMMAND寄存器),另一个地址用于响应寄存器(FCP RESPONSE寄存器)。

    目的地ID和目的地偏移对应于IEEE1394格式中规定的64比特地址空间。

    第四quadlet中的高位16比特区域包含数据长度。该区域指定后面将要描述的数据区(数据字段)的数据规模(图13中的粗线包围所示)。该数据长度区后面是当事务处理码扩展时使用的扩展tcode区。

    由第五quadlet构成的32比特区域表示标题CRC。该区域包含CRC计算值以检查分组标题的和。

    从分组标题后的第六quadlet开始排列数据块。在数据块的开始形成数据字段。

    形成构成第六quadlet标题的数据字段的高位4字节描述了CTS(命令和事务处理组)。CTS区域表示上述写请求分组的命令组的ID。例如,如图13所示的CTS值“0000”将该数据字段的内容定义为AV/C命令。换句话说,将写请求分组识别为AV/C命令分组。因此,对于该实施例,用“0000”填充CTS区,以使FCP使用AV/C命令。

    CTS后面的4比特区域具有其中写入的响应,表示与“ctype”(命令类型,即命令功能分类)或命令对应的处理的结果(即响应)。

    图14列出了上述命令类型(ctype)和响应的定义。定义值
    至
    供“ctype”(命令)使用。具体地说,定义值
    为CONTROL,
    为STATUS,
    为INQUIRY,和
    为NOTIFY。目前未定义值
    至
    (预留)。

    CONTROL是用来控制外部功能的命令;STATUS是从外部查询状态的命令;INQUIRY是用来在外部查询是否支持控制命令的命令;NOTIFY是用来请求向外部实体通知状态改变的命令。

    定义值[1000]至[1111]供响应使用。具体地说,定义值[1000]为NOTIMPLEMENTED;[1001]为ACCEPTED;[1010]为REJECTED;[1011]为INTRANSITION;[1100]为IMPLEMENTED/STABLE;[1101]为CHANGED;[1110]为RESERVED;[1111]为INTERIM。

    根据命令类型有选择地使用上述响应。例如,根据应答器的状态有选择地采用四个响应NOT IMPLEMENTED、ACCEPTED、REJECTED、INTERIM之一。

    图13中,ctype/响应区后面是包含子单元类型的5比特区域。子单元类型指定作为命令传输目的地或响应传输源的子单元(设备)。在TEEE1394格式中,每个设备被称为单元,单元内的功能单元被称为子单元。例如,作为一个单元的典型VTR包括两个子单元:用于接收地面和卫星广播的调谐器,盒式磁带录像机/播放机。

    例如如图15A所示定义子单元类型。具体地说,定义值
    为监视器,同时预留
    至
    。定义值
    为盘记录机/播放机,
    为VCR,
    为调谐器,
    为摄像机,预留
    至[11110]。定义值[11111]为不存在子单元的情况下使用的单元。

    在图13中,如果存在多个相同类型的子单元,子单元类型区后面的3比特区包含用于识别子单元的“id”(节点ID)。

    “id”(节点ID)区后面的8比特区包含操作码,操作码后面是操作数。opcode代表操作码。操作数包含操作码所需的信息(参数)。在规定给上述子单元的操作码表中为每个子单元定义操作码。例如,如果子单元是VCR,如图15B所示,为子单元定义如PLAY(播放)和RECORD(记录)之类的多种命令。为每个操作码定义操作数。

    图13中构成第六quadlet的32比特区域是一个强制性数据字段。如果需要,可在该数据字段之后增加操作数(表示为附加操作数)。

    数据字段后面是数据CRC区。在需要的数据CRC区之前可放置填充。1-12.插头

    下面描述IEEE1394格式中有关插头的一般信息。如上面参考图11A和11B所述,插头表示遵循IEEE1394格式的设备之间的逻辑连接。

    如图16所示,把在异步通信中有效的例如命令(请求)之类的数据从生成器发送到用户。生成器代表起发射机作用的设备,用户表示根据IEEE1394接口起接收机作为的设备。用户具有图16中阴影所示的段缓冲器,容纳生成器写入的数据。

    在IEEE1394系统中,指定规定的设备为生成器和用户的信息(该信息被称为连接管理信息)保持在由图16中的交叉线表示的预定插头地址位置。段缓冲器位于插头地址之后。

    如后面将描述的,由在用户侧管理的有限计数寄存器规定用户可写入数据的段缓冲器地址的范围(因此,该范围表示可记录的数据量)。

    图17A、17B和17C说明了异步通信的插头地址空间的结构。如图17A所示,以在如图17B所示的每个节点的地址空间中找到一个插头的方式将64比特的插头地址空间分成多达216(64K)个节点。每个插头包括由交叉线表示的寄存器和如图17C所示的阴影表示的段缓冲器。如将在后面说明的,寄存器寄存在发射侧(生成器)和接收侧(用户)之间交换数据所需的信息(例如,发射的数据规模和可接收的数据规模)。段缓冲器是写入从生成器向用户发送的数据的区域。例如,规定最小段缓冲器的规模是64字节。

    图18表示典型的插头地址,其内容与图17C中的相同。如图18A所示,插头地址以寄存器为首,后面是段缓冲器。

    如图18B所示,寄存器的内部结构以32比特的生成器计数寄存器为首,后面是各自规模为32比特的有限计数寄存器[1]至[14]。就是说,一个生成器计数寄存器和14个有限计数寄存器构成该寄存器。在该结构中,未使用的区域在有限技术寄存器[14]之后。

    由图18C所示的偏移地址制定图18A和18B所示的插头结构。偏移地址0规定用户端口(生成器计数寄存器),而偏移地址4、8、12至56、和60指定生成器端口[1]至[14]。预留偏移地址60,表明未使用的区域,64表示段缓冲器。

    图19A和19B表示生成器和用户二者的插头结构。实际上,对于该插头结构,通过向生成器计数寄存器,有限计数寄存器和遵循后面将描述的数据交换生成器的段缓冲器写入数据来实现异步通信。写操作属于上述写事务处理的范畴。

    生成器将数据写入用户的生成器计数寄存器。具体地说,生成器首先将生成器侧的有关数据传输的信息在规定给该生成器的地址写入生成器计数寄存器。然后,将生成器计数寄存器的内容写入用户侧的生成器计数寄存器。

    生成器计数寄存器在由生成器单独的写操作中把要写入的数据规模寄存在用户的段缓冲器中。就是说,向生成器计数寄存器写入数据的生成器进行向用户的段缓冲器通知将要写入的数据的规模的处理。

    对此响应,用户将数据写入生成器的有限计数寄存器。具体地说,用户首先将其段缓冲器的规模写入对应于该生成器指定的有限计数寄存器[1]至[14](寄存器[n])中的一个。然后,将有限计数寄存器[n]的内容写入该生成器的有限计数寄存器[n]。

    根据写入其有限计数寄存器[n]的数据,该生成器确定将在例如单个写操作中写入其自己的段缓冲器的数据的规模。段缓冲器的内容再写入用户的段缓冲器。向用户的段缓冲器的写入操作构成异步通信的数据传输。1-13.异步连接传输程序

    下面参考图20中处理转移图的描述是异步连接的发射和接收的基本程序,假设该异步连接将建立图19A和19B的插头间(即生成器-用户)结构。

    在由异步通信的FCP规定的环境中采用AV/C命令(写请求分组)实施图20所示发射和接收程序。利用IEEE1394系统中的程序发射和接收由该实施例处理的辅助数据。应该指出,图19A和19B所示的处理仅表示借助异步连接的通信操作;后面将描述寻址辅助数据的记录和播放的通信处理。

    在实际的异步连接配置中,在如图12所示的命令传输之后发送和接收确认。为简化起见,图20的配置省略了确认交换的说明。

    对于IEEE1394接口,除上述生成器-用户关系之外,插头间(即设备对设备)连接关系包括控制器-目标关系。在IEEE1394系统中,在生成器-用户关系中建立的设备可以与按控制器-目标关系安排的设备一致,或不一致。换句话说,除被指定为生成器的设备外,存在着被规定提供控制器功能的设备。然而,在该实例中,假设生成器-用户关系与控制器-目标关系一致。

    在图20的传输程序中,在步骤S101,生成器向用户发射连接请求。连接请求是生成器向用户发送的命令,以便请求其间的连接。该命令向用户通知该生成器的寄存器地址。

    在步骤S102,用户接收该连接请求,此后,用户识别生成器侧寄存器的地址。在步骤S103,用户对此响应向生成器发射连接许可。在步骤S104,生成器接收到该连接许可时。在生成器和用户之间建立连接,以便后续数据的发射和接收。

    对于如上所述建立的连接,在步骤105,用户向生成器发射有限计数寄存器(下面缩写成有限计数)写请求。在步骤S106,接收到有限技术写请求后,生成器在步骤S107向用户发射有限计数写许可。在步骤108,用户接收有限计数写许可。用户接收有限技术写许可。发送跟随有写许可的有限计数写请求是确定以后将要写入段缓冲器的数据的规模(即段缓冲器的规模)的程序。

    在步骤S109,生成器向用户发射段缓冲器写请求。在步骤S110,用户接收段缓冲器写请求。对此响应,在步骤S111,用户向生成器发射段缓冲器写许可。在步骤S112,生成器接收段缓冲器写许可。

    执行步骤S109至S112完成了从生成器的段缓冲器到用户的段缓冲器的单个写数据的程序。

    在步骤S109至S112,通过图6所示的单个异步分组的传输写入该数据。如果在异步分组中传送的数据规模小于有限计数寄存器指定的数据规模,并且如果使用单个异步分组未完成所需数据的传输,则重复步骤S109至S112,直到段缓冲器容量被完全占用。

    在步骤S109至S112中,当向段缓冲器的写操作结束时,执行步骤S113,其中生成器向用户发射生成器计数寄存器(下文中缩写成生成器计数)。在步骤S114,用户接收生成器计数写请求并向其生成器计数寄存器进行写操作。在步骤S115,用户向生成器发射生成器计数写许可。在步骤S116,生成器接收生成器计数写许可。

    上面的处理向用户通知在步骤S109至S112从生成器向用户的段缓冲器传送的数据规模。

    在步骤S117,在由步骤S113至S116构成的生成器计数写处理后,开始进行有限计数写操作的处理。具体地说,如步骤S117至S120所示,从用户向生成器发射有限计数写请求。对此响应,生成器向用户发射有限计数写许可。

    上面的步骤S109至S120构成了异步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个程序集合。如果将要发射的数据规模大于段缓冲器的规模,并且如果在步骤S109至S120的单个系列中未完成数据的传输,则重复步骤S109至S120,直到完成数据传输。

    当完成数据传输时,在步骤S121中,生成器向用户发射断开请求。在步骤S122,用户接收断开请求,并在步骤S123中发射断开许可。在步骤S124,生成器接收断开许可,完成通过异步连接的发射和接收。2.体现本发明的典型系统配置

    图21表示体现本发明并包括上述IEEE1394接口的典型AV系统。

    该实施例的AV系统具有个人计算机113和如通过用于内部通信的IEEE1394总线116连接的设备#1、#2和#3所示的三个音频设备。

    系统部件之间的实际电缆连接仅需要遵守结合图4讨论的总线连接规则。

    #1、#2和#3设备不限于任何具体类型的设备。在该实例中,假设#1设备是MD录音机/播放机,#2设备是CD播放机,#3设备是另一个MD录音机/播放机。

    正如熟知的,MD录音机/播放机是能够向和从被称为小型盘(MD:已登记商标)的磁光盘记录和重放音频数据的记录和重放装置。CD播放机是从密致盘(CD)重放数字音频数据的音频设备。

    CD播放机通过IEEE1394总线116输出从CD检索的音频数据。MD录音机/播放机从MD检索音频数据并对检索的数据解调,以便通过IEEE1394总线116传送到外部。另外,MD录音机/播放机接收通过IEEE1394总线116从外部发送的音频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记录到MD上。本申请人在另外提出了能够与音频数据一起记录文本和静止图象数据文件(被称为辅助数据)的MD录音机/播放机。这种MD录音机/播放机可重放来自MD的辅助数据,以便传送到外部,以及接收外部提供的辅助数据并将它们写入MD。

    该AV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CD播放机和MD录音机/播放机,可通过IEEE1394总线发出CD播放机重放的数字音频数据,并记录到可被称为数字复制的MD录音机/播放机。

    这种情况下,个人计算机113控制(遥控)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设备,在操作中,可接收从配置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发送的如音频数据之类的用户数据并存储接收的数据,以便以后的数据编辑和处理。还能够使个人计算机113向其它配置设备发射各种用户数据。

    例如,在图21的AV系统配置中,可将从CD播放机到MD录音机/播放机的上述数字复制置于个人计算机113的遥控下。

    可以由例如执行为实现该功能而专门设计应用程序的内部CPU实现个人计算机113的这些功能。

    要求与IEEE1394数据接口兼容的每个设备在例如内部ROM中将其自动售货机名称和型号名称预先设定为节点专有ID和子单元ID。当上述设备实际连接到IEEE1394总线时,需要节点专用ID和子单元ID在配置中建立设备的连接关系。

    每个设备有其自己的节点专用ID,是8字节设备识别信息。即使两个设备是相同型号,它们也不共用相同的节点专用ID。

    自动售货机名称构成表示给定设备的制造商的信息,型号名称是该设备的有关型号的信息。遵循这一点,确实存在共用相同自动售货机名称和相同型号名称的设备。

    当其识别每个设备时,节点专用ID是指定的,而自动售货机名称和型号名称是任选的,并且可以附加到上述设备或不附加到该设备。

    在图21的系统中,假设作为#1设备的MD录音机/播放机具有:

    节点专用ID=“X”

    自动售货机名称=“AAA”

    型号名称=“BBB”

    假设作为#2设备的CD播放机具有:

    节点专用ID=“Y”

    自动售货机名称=“---”

    型号名称=“---”

    就是说,自动售货机名称和型号名称都不是当前为CD播放机设定的。

    假设作为#3设备的MD录音机/播放机具有:

    节点专用ID=“Z”

    自动售货机名称=“AAA”

    型号名称=“BBB”由于各自表示MD录音机/播放机的#1和#3设备共用相同的自动售货机名称和相同的型号名称,可以理解,它们来自同一个制造商的相同型号。上面的ID和名称表示实际上不包括使用的文本而仅包括用于说明目的的字符。

    图22表示个人计算机13的典型配置。如所说明的,个人计算机113包括用于与外部机构交换数据的IEEE1394接口209。当连接到用作外部数据总线的IEEE1394总线116时,IEEE1394接口209允许与外部连接的设备内部通信。

    IEEE1394接口209对经IEEE1394总线116接收的分组解调,从接收的分组提取数据,将提取的数据转换成与内部数据通信兼容的数据格式,并通过内部总线21O将转换的数据输出到CPU201。

    此外,IEEE1394接口209在CPU201的控制下接纳输出数据,根据IEEE1394格式对数据进行调制处理,例如转换成分组,并经IEEE1394总线116向外部发射该调制数据。

    CPU201根据例如ROM202中保存的程序执行许多处理。该实施例在其ROM202中具有控制IEEE1394接口209的程序,以允许遵循IEEE1394标准的数据交换。就是说,个人计算机113具有在IEEE1394下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组硬件和软件。

    RAM203提供所需的数据和程序以允许CPU201执行各种处理。

    输入/输出接口204连接到键盘205和鼠标206。来自这些部件的操作感应信号通过接口204传送到CPU201。I/O接口204还连接到包含作为存储介质的硬盘的硬盘驱动器207。CPU201可通过I/O接口204向和从硬盘驱动器207中的硬盘写入和读出数据和程序。在该配置中,I/O接口204还连接到用于图象显示的显示监视器208。

    内部总线210由PCI(外围部件互连)总线或局部总线构成。这样,内部总线210在内部功能电路之间提供互连。

    在图21所示的MD录音机/播放机和CD播放机中,其IEEE1394接口基本上采用与上述个人计算机113相同的功能结构。

    具体地说,MD录音机/播放机和CD播放机各自包括IEEE1394接口,并在其内部ROM中具有允许其内部CPU控制其IEEE1394接口的程序。

    仅为说明的目的描述了其中借助IEEE1394总线互连该部件的该实施例的系统配置,本发明不限于此。作为替换,AV系统配置可包括被称为IRD的数字卫星广播接收机和数据VTR(磁带录像机)。本发明的AV系统在结构上不必局限于图21所示的MD录音机/播放机和CD播放机,因此不再描述或说明这些部件的内部结构。

    3.通过个人计算机的典型显示

    在图21的AV系统中,假设个人计算机113具有管理和控制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设备的功能(根据应用软件)。这样一种管理和控制功能例如可构成在屏幕上表示当前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设备的显示特性。

    图23示出表示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设备表的典型设备表窗口WD1。在显示监视器208上出现设备表窗口WD1。

    在图23中,用在屏幕上形成为矩形框的设备图标ICN分别表示#1、#2和#3设备以及个人计算机113。以反映#1至#3设备以及个人计算机113之间通过IEEE1394总线的实际互连的方式由线路互连所示的设备图标ICN。就是说,结合图21描述的总线连接在屏幕上图解显示。

    该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133允许用户以后面描述的方式输入文本信息,对于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每个设备,由此输入设备名称并按需要设定。在后面的描述中,用户给予每个设备的名称被称为“用户名称”。

    当任何设备已输入其用户名称时,在表示上述设备的设备图标ICN内部显示该用户名称。

    在图23的实例中,作为#1设备的MD录音机/播放机和作为#2设备的CD播放机已预先输入了其用户名称。具体地说,在#1设备的设备图标ICN内显示用户名称“ElderBrother’s MD”,在#2设备的设备图标ICN内表示用户名称“CD forEverybody”。

    在此假设已输入作为#3设备的MD录音机/播放机的用户名称。这种情况下,窗口可以以字母数字符号在作为由用户识别的临时测量的其设备图标ICN内显示MD录音机/播放机的自动售货机名称和型号名称。作为替换,可以显示设备的节点专有TD代替其自动售货机名称和型号名称。作为另一种替换,可以用字符或符号表示从自动售货机名称,型号名称或其它ID信息得到的设备类型(例如MD录音机/播放机或CD播放机)。

    在上面的配置中表示个人计算机113的设备图标ICN表示字符串“Controller”,该字符串“Controller”表示该计算机起到IEEE1394数据接口系统的控制器的作用。用户也可相对于个人计算机113输入所希望的用户名称;然后,输入的用户名称将出现在计算机113的设备图标ICN内部。

    现在假设查阅图23中的窗口,用户想将用户名称输入到与至此仍未设定用户名称的#3设备对应的设备图标ICN中。

    这种情况下,用户可首先通过在设备表窗口WD1中操作鼠标来选择#3设备的设备图标ICN,然后从所谓的窗口菜单调用用户名称输入菜单。

    一旦调用用户名称输入菜单,为用户显现对话窗口(未示出),以便在其中输入用户名称。用户通过例如操作键盘输入希望的用户名称并确认该条目。这样建立了与#3设备对应的用户名称。

    在用户名称条目之后,设备表窗口WD1用图24所示内容代替其内容。如图所示,在#3设备的设备图标ICN内表示用户刚刚输入的用户名称。在图24的实例中,在与#3设备对应的设备图标ICN内给出用户名称“Younger Brother’sMD”。

    可通过执行与上述那些步骤相似的步骤按需要来更新现有的用户名称。

    在上面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113的控制下,按所描述输入的用户名称被管理如下:

    在已经以描述的方式输入与某些连接的设备对应的用户名称的情况下,CPU11生成一个象图26所示那样的用户名称表文件。

    图26中的用户名称表文件对应于图24所示的内容。

    在用户名称表文件中,对应于每个所涉及设备的节点专用ID来存储输入的用户名称。

    在图26中,给出结合文本信息“Elder Brother’s MD”,相对于#1设备输入的用户名称设定的#1设备的节点专用ID“X”。

    结合文本信息“CD for Everybody”,相对于#2设备输入的用户名称设定#2设备的节点专用ID“Y”。

    结合文本信息“Younger Brother’s MD”,对应于#3设备输入的用户名称设定#3设备的节点专用ID“Z”。

    例如按写入用于存储的硬盘驱动器207的文件管理由此生成的用户名称表文件。

    如可从用户名称表文件结构看到的,按照用于将用户名称与节点专用ID匹配的适当信息管理每个设备的用户名称。

    换句话说,通过该实施例输入的用户名称不是针对临时的基础,而是对扩展管理有效。通过参考硬盘上用户名称表文件中预先输入的用户名称,用户能够始终识别对应的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通过向和从IEEE1394总线连接或断开设备产生总线复位,总是显示与总线上连接的设备对应的用户名称。

    例如,在如图24的设备表窗口WD1中所示配置#1、#2和#3设备以及个人计算机113之后,假设断开#3设备的电缆,保留#1和#2设备以及个人计算机113仍连接到IEEE1394总线。这种情况下,电缆断开在IEEE1394系统中产生总线复位。

    总线复位之后,个人计算机113捕获每个连接设备的节点专用ID。此后,计算机参考在用户名称表文件中捕获的节点专用ID,以便从其检索对应的用户名称用于显示。通过重新建立的设备连接关系,用户可查看所显示的用户名称并辨别当前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设备。

    例如,如果在上面的总线复位后显示设备表窗口WD1,用图25中的内容替换图24中窗口的内容。

    在图25的窗口中,在显示#1和#2设备的设备图标ICN以及个人计算机113的同时取消#3设备的指示。该窗口表示如何用总线互连剩余的三个设备。

    在表示#1和#2设备的每个设备图标ICN内部,实际上在总线复位前再次正确地表示相同用户名称的“Elder Brother’s  MD”和“CD for Everybody”。

    在图25中的设备表窗口WD1的连接配置中,假设在连接到作为#3设备的MD录音机/播放机的电缆总线时产生另一个总线复位。这种情况下,重新捕获并在用户名称表文件中参考当前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设备的节点专用ID,以便显示对应的用户名称。用户可通过查看显示的用户名称辨别配置的设备。此后,可再次显示图24中的设备表窗口WD1。

    本发明不限于图23至25中设备表窗口WD1的显示形式。另一方面,可以设想和利用各种其它显示。4.处理

    下面描述在产生总线复位时执行用户名称的上述条目和显示设备表窗口WD1的典型处理步骤。

    参考图27的流程描述输入用户名称的步骤。由个人计算机113的CPU201执行这些步骤。

    在图27的步骤S201中,执行显示控制处理以显示设备表窗口WD1。

    在步骤S202,用户执行适当的操作以便在设备表窗口WD1内选择用于用户名称条目的目标设备。对此响应,CPU规定将要给予用户名称的设备。

    在步骤S203,响应用户的适当操作打开用户名称输入菜单以指示该断开。此刻,如上所述,显示用户名称输入窗口。

    此后,出现用户名称输入对话窗口。在步骤S204,用户或是输入希望的用户名称或是更新现有的用户名称,随后由CPU接受该名称。在步骤S205,进行检验以查看用户是否已确认该名称输入。如果未确认该用户名称输入,例如,如果取消用户名称输入菜单,则再次到达步骤S201。这种情况下,从显示的设备表窗口WD1再次开始用户名称输入。

    如果在步骤S205判断用户已确认该用户名称输入,则到达步骤S206。

    在步骤S206,将输入的用户名称与目标设备的节点专用ID一起写入用户名称表文件,以便存储在硬盘上(硬盘驱动器207中)。如果更新现有的用户名称,则更新与目标设备的节点专用ID对应的用户名称的内容。

    下面参考图28的流程进行的描述是当产生总线复位时显示设备表窗口WD1的典型处理步骤。同样由个人计算机113的CPU203执行这些步骤。

    在图28的步骤S301,等待产生总线复位。如果检测到总线复位,则到达步骤S302。

    在步骤S302,捕获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设备的节点专用ID。实际上,CPU201首先向目前连接到IEEE1394总线的设备发送AV/C命令,从而请求通知其节点专用ID。响应该命令,该设备返回由CPU201捕获其节点专用ID的通知。

    在步骤S303,CPU201从用户名称表文件检索与步骤S302中捕获的节点专用ID对应的用户名称。

    在步骤S304,CPU201利用检索的用户名称执行显示控制,以显示图23至25所示的设备表窗口WD1。具体地说,在其设备图标ICN的内部表示连接的设备的用户名称。

    如果此刻检测到用户名称表文件中不存在的任何节点专用ID,则显示如图23中所示的#3设备之类的设备图标ICN,表示该设备具有上述节点专用ID。

    对于前面的描述,已假设打开了设备表窗口WD1用于用户名称显示。然而,该假设仅为了说明目的,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例如,通过实际运行应用程序,可能有许多有助于显示代表配置设备的用户名称的其它优选的GUI格式。上面讨论的用户名称显示形式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

    作为替换,也可采用输入用户名称的其它步骤,用于该输入的其它程序,和其它用户接口。

    虽然上面给出个人计算机113具有允许用户名称输入和显示的功能,该功能不限于个人计算机,可以委托给包括与IEEE1394兼容的AV放大器在内的其它装置。此外,为结合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建立通信系统而采用的设备不限于AV设备;可采用其它设备替代。

    本发明不仅应用到IEEE1394接口,而且应用到其它数字数据接口。

    如上所述并且根据本发明,结合连接到数据总线的每个设备(信息处理装置)输入和设定所希望的用户名称(作为文本信息)。可以以允许与设备对应的用户辨别的方式在屏幕上显示该用户名称。与对应每个设备显示预先安装的ID信息相比,这样使用户很容易辨别配置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输入的用户名称不是临时使用而是持续管理。就是说,将每个用户名称与上述设备的节点专用ID(设备ID信息)一起存储在用户名称表文件(由对应信息构成)中。例如,在总线复位的情况下,捕获当前配置的设备的节点专用ID以便从用户名称表文件检索对应的用户名称。总线复位后,结合反映所建立的连接关系的对应设备适当地显示检索的用户名称。

    在所描述的方式中,本发明通过由连接到数据总线的设备的用户可视地辨别在增强数据接口系统的可使用性方面特别有效。

    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许多可上去不同的实施例,应该理解,除所附权利要求中的定义外,本发明不限于其具体的实施例。

控制设备,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控制设备,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控制设备,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设备,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设备,通信系统和控制方法.pdf(5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控制设备控制多个连接到数据总线根据预定通信格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受控设备,包括输入单元,输入与受控设备中的每个对应的文本信息;设备识别信息捕获单元,从受控设备捕获设备识别信息,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对每个受控设备是唯一的;存储控制单元,将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文本信息,与设备识别信息捕获设备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结合存储到存储单元中;和显示控制单元,根据设备识别信息捕获单元捕获的设备识别信息来检索存储器中存储的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