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珠美海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15928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33497.2

申请日:

2000.11.09

公开号:

CN1288656A

公开日:

2001.03.2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6.4|||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11.9

IPC分类号:

A01H4/00

主分类号:

A01H4/0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发明人:

王玉珍; 冯学赞; 陈文龙; 罗景兰

地址:

050021河北省石家庄市槐中路28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河北省科技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琪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珠美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包括将一年生幼树顶芽或侧芽,消毒后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分化培养后再将生长芽丛茎尖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光暗交替培养,茎尖分化出黄化的芽丛切段后继代光照培养一个月使芽苗增殖;本发明的优点是育苗成活率高,增殖快,比常规光培养提高增殖率2倍,非常适合工厂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珠美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将一年生幼树顶芽或侧芽,消毒后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分化培养, 温度23-27℃,光强2000Lux,培养10天; b、将生长芽丛茎尖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温度23-27℃,光强500-1000Lux, 光照培养一周,转入暗培养两周,茎尖分化出黄化的芽丛切段后继代光照培 养一个月使芽苗增殖; c、将生根苗直接栽入蛭石育苗盘中,薄膜覆盖保湿,放入温室大棚中培育, 温度20-30℃,光强2000-5000Lux,10天后逐渐打开通风去膜, d、将移栽成活的幼苗在光照1500-3000Lux,温度19-30℃,相对湿度60-80% 的温室环境下对幼苗喷施N、P、K、Mg营养液和CO 2 气肥,培育速生商品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美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导 培养基的组成包括MS培养基4.0-4.5g/L、6-BA(6-卞基嘌呤)0.5mg/L, IAA(吲哆乙酸)0.2mg/L。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珠美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殖 培养基的组成包括MS培养基4.0-4.5g/L、6-BA(6-卞基嘌呤)0.5mg/L, IAA(吲哆乙酸)0.2mg/L,蔗糖30g/L。

说明书


一种珠美海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盐碱野生果树品种资源珠美海棠(Mulus zumi)组培工厂化快速育苗的方法。

    珠美海棠是从国外旨引的野生苹果砧木品种资源,因发现其有较强的耐盐碱、耐涝洼和抗白粉病等抗逆性,经国内十年的定向选育获得了抗盐碱珠美海棠品种。该树种为小乔木,能开花结果,树型美观,是绿化、经济兼用型树种,适于在我国盐渍化土壤地区推广应用。由于种源缺乏、扦插难生根以及遗传变异等诸多因素,珠美海棠通过常规繁殖方法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批量苗木供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珠美海棠育苗方法,为工厂化大规模快速繁育提供优良单株种苗。

    本发明珠美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由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a、将一年生幼树顶芽或侧芽,消毒后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分化培养,温度23-27℃,光强2000Lux,培养10天;

    b、将生长芽丛茎尖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温度23-27℃,光强500-1000Lux,光照培养一周,转入暗培养两周,茎尖分化出黄化的芽丛切段后继代光照培养一个月使芽苗增殖;

    c、将生根苗直接栽入蛭石育苗盘中,薄膜覆盖保湿,放入温室大棚中培育,温度20-30℃,光强2000-5000Lux,10天后逐渐打开通风去膜,

    d、将移栽成活的幼苗在光照1500-3000Lux,温度19-30℃,相对湿度60-80%的温室环境下对幼苗喷施N、P、K、Mg营养液和CO2气肥,培育速生商品苗。

    珠美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所述的诱导培养基的组成包括MS培养基4.0-4.5g/L、6-BA(6-卞基嘌呤)0.5mg/L,IAA(吲哆乙酸)0.2mg/L。

    珠美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所述的增殖培养基的组成包括MS培养基4.0-4.5g/L、6-BA(6-卞基嘌呤)0.5mg/L,IAA(吲哆乙酸)0.2mg/L,蔗糖30g/L。

    本发明的优点是育苗成活率高,增殖快,比常规光培养提高增殖率2倍,非常适合工厂化生产。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试管苗工厂化生产实施例:

    a、外植体制作及初培养

    从苗圃选取一年生优良单株的顶芽或侧芽,洗净表面物,用70%酒精及安替福民消毒10分钟或用0.1%的HgCl消毒3-5分钟,无菌水冲洗3-4次,吸干水分,剥去鳞片,将单芽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分化培养,诱导培养基的组成为:

    MS(Marashige &Shoog培养基,以下简称MS培养基)    4.1g/L

    6-BA(6-卞基嘌呤)    0.5mg/L

    IAA(吲哚乙酸)       0.2mg/L

    b、黄化处理继代扩繁培养

    剪取初培养出来的芽丛茎尖,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在光强500-1000Lux条件下培养一周,再转为暗培养二周,茎尖切段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30天可培育成一批优质无根芽苗。一个初培养茎尖,经黄化光暗交替培养法50天可增殖80-120个芽苗,以常规光培养提高增殖率2倍。增殖培养基的组成是

    MS培养基            4.5g/L

    6-BA(6-卞基嘌呤)    0.5mg/L

    IAA(吲哚乙酸)       0.2mg/L

    蔗糖                30g/L

    c、生根苗移栽

    少量试管生根苗,开瓶后无需炼苗而直接栽入灭菌蛭石中,以薄膜覆盖保湿,置于温室、大棚或露天培育,光照2000-5000Lux,温度20-30℃,10天后揭开1/5的覆盖膜降湿,20天后去膜,移栽成活率90%以上。

    d、试管移栽苗速生培育

    配制含N、P、K、Mg为主的0.1%营养液,每10天进行一次根部和根外追肥。在密闭条件下,晴天上午9-10时用500-800ppm有钢瓶CO2气进行CO2施肥,连续施肥25天,50天后培育成合格商品小苗。

    珠美海棠组培工厂化育苗方法操作要点如下:

    1、筛选遗传性状优良、生长旺盛地单株作组培工厂化育苗生产的母株材料:珠美海棠是杂合体,其后代易发生变异和分离退化现象,因此,组培材料要不断选取优良单株种苗材料以替代数代扩繁可能产生退化的继代材料,从而保证珠美海棠苗木质量的稳定性。

    2、分化苗黄化处理:为提高增殖率,获得更多的芽苗作为增殖材料,采用光暗交替培养法。具体操作:将初培养芽茎尖接种到增殖基上,光照培养一周,光强为500-1000Lux,后转入暗培养两周,茎尖分化出一簇黄化的芽丛,将黄化芽苗切段后继代光培养一个月,即可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无根芽苗。一个初培养茎尖通过光暗交替培养法,50天可增殖80-120个芽苗借生根培养用,比常规光培养的增殖率提高2倍。

    3、试管苗移栽

    传统移栽法是将试管瓶打开放置2-3天后再进行移栽,即炼苗后移栽。本发明采用不炼苗薄膜保湿移栽批量生根苗。从试管苗生产车间运来,无需开瓶炼苗而是直接将生根苗移栽于苗盘中的灭菌蛭石中,用薄膜覆盖保湿,放入温室或大棚中培育,光强2000-5000Lux左右,温度20-30℃,10天后逐渐打开通风,15天后全部去膜,移栽成活率90%以上。不炼苗移栽法可节省大量人工和操作空间,降低工厂化育苗成本。

    4、移栽苗速生培育:将大批量的移栽成活的幼苗,随苗盘放在温室或大棚的立体育苗架上,调节室内环境,使其光照为1500-3000Lux,温度19-30℃、相对湿度60-80%,每10天给幼苗施一次以N、P、K、Mg为主的营养液,浓度为0.1%。另外在环境密闭条件下,利用钢瓶CO2气为幼苗进行CO2施肥,晴天上午9-10时用500-800ppm浓度CO2进行空气施肥,连续25天后幼苗生长旺盛,速生培育50天后幼苗高10cm以上,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成为商品小苗,可供春秋和两季田间苗圃定植。

一种珠美海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珠美海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珠美海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珠美海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珠美海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珠美棠组培快速育苗方法包括将一年生幼树顶芽或侧芽,消毒后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分化培养后再将生长芽丛茎尖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光暗交替培养,茎尖分化出黄化的芽丛切段后继代光照培养一个月使芽苗增殖;本发明的优点是育苗成活率高,增殖快,比常规光培养提高增殖率2倍,非常适合工厂化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