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线缆天线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156615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3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15327.7

申请日:

2000.03.31

公开号:

CN1299159A

公开日:

2001.06.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3.11.19|||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3.31

IPC分类号:

H01Q13/08; H01Q9/16

主分类号:

H01Q13/08; H01Q9/16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唐久禹; 杨忠晏

地址:

215316江苏省昆山市城北镇北门路999号

优先权:

1999.12.03 US 09/454,672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线缆天线包括焊接有两股天线线缆及一股耦合线缆的第一端的印刷电路板,而耦合线缆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器。天线线缆上具有突出于外以接收或传递电磁信号的自由端。天线线缆上的外绝缘层均自其自由端剥除第一长度以露出编织层,而编织层则自自由端剥除第二长度以露出围设于导电芯外围的内绝缘层。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小,移除的编织层形成加固导体,该加固导体焊接于内绝缘层上所剥除的编织层上,从而构成线缆天线。另外,该加固导体对线缆的中心轴成垂直。

权利要求书

1: 同轴线缆天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提供一段同轴线缆,其至少包括围设有内绝缘层的导电芯、 围设于内绝缘层外的遮蔽层及设置遮蔽层外围的外绝缘层; 第二步骤,将外绝缘层移除第一长度以露出遮蔽层,且该第一长度是自 同轴线缆的一端量取; 第三步骤,自同轴线缆的上述端将遮蔽层移除第二长度以露出内绝缘 层,因第二长度小于第一长度,所以内绝缘层上显露出一段遮蔽层;及 第四步骤,将遮蔽层自同轴线缆移除并将加固导体与同轴线缆成一特定 角度连接至内绝缘层外显露出的遮蔽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天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被 移除的遮蔽层连接于剥除在内绝缘层上的部分之前还包括将该部分绞扭以形 成加固导体的步骤。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天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导体以 焊接方法连接于内绝缘层外围显露出来的遮蔽层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天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 导电细丝组成的编织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线缆天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导体细 丝为金属细丝。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天线的制造方法,其进一步包括将露出 于内绝缘层的导电芯与该同轴线缆成一定角度弯折的步骤。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线缆天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一定 角度为90°。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缆天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导体自 其同轴线缆延伸的特定角度为90°。
9: 一种线缆天线,包括第一长度的具有导电芯及围设于其外的同长度延 伸的内绝缘层的同轴线缆,第二长度的围设于内绝缘层外围的遮蔽层,其特 征在于:第二长度小于第一长度,所以内绝缘层的末端突露于外,遮蔽层外围 具有第三长度的外绝缘层,第三长度小于第二长度故遮蔽层的末端突露于外, 一个加长导体以一角度电性连接于同轴线缆的遮蔽层的裸露的末端。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天线,其特征在于:突露出的内绝缘层及由 其所围设于的导电芯对应于同轴线缆成另一特定角度。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角度为90°。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天线,其特征在于:另一特定角度为90°。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天线,其特征在于:遮蔽层是由导体细丝制 成的编织层,该遮蔽层自同轴线缆移除的一段经绞扭而形成加固导体。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天线,其特征在于:加固导体的长度为第 一长度与第二长度的差额。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缆天线,其特征在于:加固导体电性焊接于 露出的遮蔽层。

说明书


同轴线缆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有关一种同轴线缆制成的天线,尤其是指一种同轴线缆天线的简化制作方法及用此方法所制造的线缆天线。

    信息设备的无线连接,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与网络系统间的传输成为信息设备的新趋势。天线用以方便无线传输,因信息设备一般体积较小,现有占用空间较大的天线已不适合于此类设备,所以同轴线缆天线已被广泛应用于信号传输领域。同轴线缆天线具有至少一股线缆,该线缆具有连接于信息设备的信号传输电路的第一端及突出以接收或传递电磁信号的自由端。

    同轴导线一般包括被内绝缘层围覆的导电芯、设置于内绝缘层外围的编织层及设置于编织层外围的外绝缘层。作为天线,则需要分别携带数据信号与接地信号的两股导体。同轴导线的编织层与导电芯在突出的自由端处必须移除一特定长度,现有的天线制造方法将外绝缘层移除一特定长度,并手工将编织层与内绝缘层分离,接着将导线各股相互隔开。导线弯折成固定方向,接着加以扭绞以形成接地信号线,而导电芯则构成数据信号线。用手工移除导线极费工时而且这种落后的工作方式不利于线缆天线的大量生产。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天线地简单有效且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的制造方法及依上述方法制造的线缆天线。

    对应上述发明目的,制造本发明线缆天线需要焊接有两股天线线缆及一股耦合线缆的印刷电路板。天线线缆自其自由端移除第一长度以露出编织层的一部分,并将上述编织层移除第二长度以露出围设于导电芯外围的内绝缘层。其特征在于:第二长度要小于第一长度,所以在内绝缘层上显露出一段编织层。将自天线线缆上移除的编织层加以绞扭以形成加固导体,由编织层形成的加固导体焊接于线缆天线的内绝缘层上的编织层的裸露部分。另外,由编织层形成的加固导体相对于线缆的轴心成垂直。导电芯也可以弯折以与线缆中心轴成直角。由编织层形成的加固导体可以由具有相同长度的其它导体替代。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使得线缆天线制造简单,有利于在规模的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同轴线缆的立体视图。

    图2至图5是本发明线缆天线的导电线的制造步骤。

    图6是本发明线缆天线的平面视图。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细节描述之前,首先讨论一下现有天线导线。请参阅图1,现有天线线缆10包括具有围设有内绝缘层14的导电芯12、设置于内绝缘层14外的编织层16及围设于编织层16的外绝缘层18。编织层16以如细金属丝的类的导体细丝按照预定方式编织而成。

    请参阅图6,线缆天线20包括具有作为电器组件所必需的导电电路的电路板22、耦合线缆24及两股天线线缆30,其中耦合线缆24具有焊接于印刷电路板22的第一端26及形成连接端28的自由端,上述连接端28连接于例如信号信息设备(未图标)的信号传输电路,天线线缆30具有焊接于印刷电路板22的第一端31及向两相反方向延伸以接收或传递电磁信号的两相对的自由端(未标号)。耦合线缆24及天线线缆30均由如图1中所示的同轴导线制成,而且也可以应用其它型号的同轴线缆。如果需要,耦合线缆24也可用其它导体替换。

    为达成接收及传递电磁信号的目的,线缆天线30的编织层16必须自其自由端与导电芯12移除一特定长度。图2至图5即揭示本发明自导电芯12移除编织层16的步骤。如图2所示,天线线缆30的外绝缘层18自其自由端移除第一特定长度(D1)以露出编织层16。在图3中,露出的编织层16自其自由端移除第二长度(D2)以露出内绝缘层14,第二长度(D2)小于第一长度(D1),所以内绝缘层14上剥除段编织层16的一部分(D3),其长度为D3=D1-D2。在图4中,将外围围设有内绝缘层14的导电芯12以适当长度与天线线缆30弯折成一直角。自天线线缆30剥除的编织层16扭曲形成加固导体32,其焊接于天线线缆30上所显露出的编织层16的一部分(D3)上,如图5中标号34处所示,加固导体32与天线线缆30呈一定角度延伸。

    如果需要,加固导体32可以用任何导体代替,但代替的导体的长度应相当于具有第二长度(D2)的加固导体32的长度。

    尽管此处遮蔽层为一编织层16,也可以用其它方法进行遮蔽,例如金属薄片,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薄片也需绞扭成焊接于天线线缆30上的加固导体。

同轴线缆天线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同轴线缆天线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同轴线缆天线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轴线缆天线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轴线缆天线及其制造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线缆天线包括焊接有两股天线线缆及一股耦合线缆的第一端的印刷电路板,而耦合线缆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器。天线线缆上具有突出于外以接收或传递电磁信号的自由端。天线线缆上的外绝缘层均自其自由端剥除第一长度以露出编织层,而编织层则自自由端剥除第二长度以露出围设于导电芯外围的内绝缘层。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小,移除的编织层形成加固导体,该加固导体焊接于内绝缘层上所剥除的编织层上,从而构成线缆天线。另外,该加固导体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