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块的构造.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15265 上传时间:2018-01-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0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15012.1

申请日:

1992.12.22

公开号:

CN1088652A

公开日:

1994.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02

主分类号:

E04B2/02

申请人:

郑森财; 郑州良; 陈宽鸿; 郭吉事

发明人:

郑森财

地址:

中国台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孙洁敏;林长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砖块的构造,其主要特征在于砖块的中央处设有一贯穿上下的矩形穿槽,而两端分别具有一前、后嵌端,该前嵌端两侧各向内凹设有一前嵌槽,两嵌槽间设有一H形嵌条,H形嵌条与矩形穿槽之间具有一前区隔块,且其上、下端面各内凹有一前矩形浅槽,与矩形穿槽相通;后嵌端的端面中间向内凹设有一可供前述H形嵌条嵌入的后嵌槽,且后嵌槽与矩形穿槽之间中间上下端各内凹有一后矩形浅槽,该浅槽近后嵌槽侧有一贯穿上下的沟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砖块的构造,其特征在于:砖块的中央处开设有一贯穿上下的矩形穿槽,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前嵌端,二嵌端的构造相互配合,前嵌端两侧各向内凹设有一前嵌槽,两前嵌槽间具有一H型嵌条,H型嵌条与矩形穿槽间上下凹设而形成一前区隔块,后嵌端端面中间向内凹设一可供H型嵌条嵌入的后嵌槽,后嵌槽与矩形穿槽间中间上下端各内凹有一后矩形浅槽,且后矩形浅槽近后嵌槽侧有一贯穿上下的沟槽。
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块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砖块的左右端面上方亦可各向内凹设有一矩形的长嵌槽,下方则各向外突设有一矩形状的长嵌条,使该砖块亦可以上下相反方向作左右嵌接。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砖块的构造,尤指一种施工便利快速,且可降低制造成本的砖块构造。

    目前建筑业上所进行的砌墙施工作业,大抵仍沿袭过去数十年来的传统技术,很少有进步,其施工方法不外乎是在欲施工的地基上先铺上一层水泥土(即水泥加沙加水的混合物),再将长方形的砖块置于铺妥的水泥土上依序排列,并渐次向上推砌,且与二相邻或上下排列的砖块间,于接合时需分别涂抹水泥土,待整座墙面堆砌完成之后,于墙壁的内外面先粉刷一层相当厚度的粗坯水泥土,待数日干燥之后,再粉刷一层较细的水泥,最后再待待相当时日于水泥干燥之后,才能再粉饰油漆,以如此之施工作业方法,不仅旷日费时,徒增施工工时,且在施工过程中需粉刷一层层的水泥土增加施工成本不符合经济效益,而且,砖头与砖头间的排列全靠施工者的视觉对齐,排列后的切齐性不佳,逐常需于外侧涂抹水泥土,使墙面平整,如此作法,不实用及欠效率。

    本发明地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施工便利快速且可节省制造成本的砖块构造。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砖块间的堆砌极为整齐以增进墙面的切齐美观,及节省墙面水泥土的修饰覆盖的砖块构造。

    本发明提出的砖块构造的主要特征是在一砖块的中央处开设有一贯穿上下的矩形穿槽,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前嵌端,二嵌端的构造相互配合,该前嵌端两侧各向内凹设有一前嵌槽,两前嵌槽间具有一H型嵌条,H型嵌条与矩形穿槽间上下凹设形成一前区隔块;该后嵌端端面中间向内凹设一可供H型嵌条嵌入的后嵌槽,后嵌槽与矩形穿槽间中间上下端各内凹有一后矩形浅槽,且后矩形浅槽近后嵌槽侧有一贯穿上下的沟槽;借上述砖块前后嵌端可与相邻砖块嵌接配合的方式,可达施工快速,强度较佳及排列整齐美观等多重功效。

    本发明中的砖块的左右端面上方亦可各向内凹设有一矩形的长嵌槽,下方则各向外突设有一矩形状的长嵌条,使砖块亦可上下相反方向作左右嵌接。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详述如下,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合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施工后剖面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施工后剖面示意图(二);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角处砖块的立体图(一);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角处砖块的立体图(二);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立体结合示意图。

    请参阅图1,该图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中的砖块主要是在中央处纵向开设有一贯穿上下的矩形穿槽10,而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一前嵌端20及一后嵌端30,二嵌端20、30的构造相互配合,其中:

    前嵌端20两侧各向内凹设有一前嵌槽21,两前嵌槽21间突设有一H型嵌条22,该H型嵌条22与矩形穿槽10间具有一前区隔块23,且该前区隔块23的厚度较薄,其上、下端面各内凹有一前矩形浅槽24与矩形穿槽10相通;

    后嵌端30形状和构造与前嵌端20相互配合,其端面中间向内凹设有一可供前述H型嵌条22嵌入的后嵌槽31,并于后嵌槽31两侧各形成一可与前嵌槽21互相嵌接的后嵌条32;后嵌槽31与矩形浅槽10间中间上下端各内凹有一后矩形浅槽33,该浅槽33近后嵌槽31侧具有一贯穿上下的沟槽34(如图2所示)。

    施工时,先在欲施工的地基上先铺上一层水泥土,再将本发明的砖块置于已铺妥的水泥土上,此砖块1的前嵌端20的H型嵌条22适合嵌入前后相邻砖块的后嵌槽31内(如图2所示),当层层相叠约二至三层后,再分别沿最上层每块砖块的矩形穿槽10内填满水泥土,然后以木椿冲压,形成内部一排排紧固的水泥柱支撑,最后直到整座墙面堆砌完成之后,无需等于砖块裹面的水泥干涸,即可直接于墙的内、外面粉刷油漆,而达到施工快速的效果。

    至于墙面转角处的砖块,除了前、后嵌端20、30与上述砖块相同外,其中间则形成弧弯状或直角状,以因应转角部件的连接(如图6、7所示)。

    另外,请再参阅图8、9,它们是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砖块的左右端面上方各向内凹设有一矩形的长嵌槽11,下方亦各向外突设有一可与上方长嵌槽11相互嵌接的矩形长嵌条12,其余各部的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如此一来使该砖块除可前后进行嵌接外,且左、右砖块亦可以上下相反方向进行嵌接,增加使用功效(如图9所示)。

    故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在施工上至少可获至下列诸项优点与功效,而远比现有技术更为进步实用:

    (一)施工速度较快。因施工时,仅需将砖块依上述方法结合,再于二相邻接合砖块的余隙容积内填充水泥土固定,待堆砌约二至三层后再沿最上层每块砖块的沟槽内自上而下灌满水泥土,整认墙面砌完成之后,无需等到内部水泥土干涸,即可直接以油漆粉饰墙面,缩短施工时间,无现有技术于施工时费时的弊病。

    (二)强度较佳。上述施工法,无论横向或纵向皆有水泥土强力固定之(尤其纵向砖块内部形成一道紧固的水泥柱),故强度较佳。

    (三)节省材料及外表较整齐美观。每二相邻或上下排列的砖块间,于结合时无需分别涂抹水泥土,故节省施工材料,且借二砖块前后嵌端的结合方式,使得砖块间的堆砌极为整齐,且墙面较为美观。

    综上所述,本发明揭露的具体构造,确实现有技术完全不同,且在申请前亦未公开于刊物上或公开使用,而且具有施工快速、强度较佳以及节省材料,外表整齐美观的特点。

砖块的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砖块的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砖块的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砖块的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砖块的构造.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砖块的构造,其主要特征在于砖块的中央处设有一贯穿上下的矩形穿槽,而两端分别具有一前、后嵌端,该前嵌端两侧各向内凹设有一前嵌槽,两嵌槽间设有一H形嵌条,H形嵌条与矩形穿槽之间具有一前区隔块,且其上、下端面各内凹有一前矩形浅槽,与矩形穿槽相通;后嵌端的端面中间向内凹设有一可供前述H形嵌条嵌入的后嵌槽,且后嵌槽与矩形穿槽之间中间上下端各内凹有一后矩形浅槽,该浅槽近后嵌槽侧有一贯穿上下的沟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