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铝和氧化铝/氮化铝栅介质叠层场效应晶体管及形成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152322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30281.X

申请日:

2001.12.29

公开号:

CN1363958A

公开日:

2002.08.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1L 29/772登记生效日:2017120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格芯美国第二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美国纽约变更后权利人:美国纽约|||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1L 29/772登记生效日:2017120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格芯美国第二有限责任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格芯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美国纽约变更后权利人:开曼群岛大开曼岛|||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H01L29/772; H01L21/335

主分类号:

H01L29/772; H01L21/335

申请人: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发明人:

小奈斯特·A·伯加克祖克; 爱德华·卡蒂埃; 苏普拉蒂克·古哈; 拉尔斯-阿克·拉戈纳尔逊

地址:

美国纽约

优先权:

2001.01.08 US 09/755,16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王永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例如,场效应晶体管)和制作该结构的方法,该结构包括具有源区,漏区和这两者之间的沟道区的衬底,该结构还包括配置在沟道区上的绝缘层,和配置在绝缘层上的栅极,该绝缘层包括一个层,该层包括配置在沟道区上的氮化铝。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包括:
衬底,它包括源区,漏区,和这两者之间的沟道区;
绝缘层,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所述绝缘层包括一个层,该层包
括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氮化铝;以及
栅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上。
2.如权利要求1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氧化铝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氧化铝
之上。
3.如权利要求1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氧化铝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氧化铝
的下面。
4.如权利要求1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二氧化硅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二氧
化硅之上。
5.如权利要求1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二氧化硅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二氧
化硅的下面。
6.如权利要求1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氮化硅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氮化硅
之上。
7.如权利要求1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氮化硅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氮化硅
的下面。
8.如权利要求2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氮化铝上的二氧化硅层。
9.如权利要求2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配置在所
述氧化铝下面的二氧化硅层。
10.如权利要求4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氮化铝之上的二氧化硅层。
11.如权利要求1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氧化铝之上的氧化铝层。
12.如权利要求11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氧化铝之上的二氧化硅层。
13.如权利要求12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二氧化硅之上的硅层。
14.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包括:
衬底,它包括源区,漏区,和这两者之间的沟道区;
绝缘层,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层和第二
层,第一层包括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氧化铝,第二层包括配置在所述
第一层上的氮化铝;以及
栅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上。
15.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它包括源区,漏区,和这两者之间的沟道区;
绝缘层,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所述绝缘层包括一个层,该层
包括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氮化铝;以及
栅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上。
16.如权利要求15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包括场效应
晶体管。
17.一种多端器件,包括:
衬底,它包括源区,漏区,和这两者之间的沟道区;
绝缘层,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所述绝缘层包括一个层,该层
包括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氮化铝;以及
栅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上。
18.如权利要求17的多端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包括场效应晶
体管。
19.  一种形成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包括:
形成包括源区,漏区,和这两者之间的沟道区的衬底;
将绝缘层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所述绝缘层包括一个层,该层
包括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氮化铝;以及
将栅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上。
20.如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氧化铝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氧化
铝之上。
21.如权利要求19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氧化铝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氧化
铝的下面。
22.如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二氧化硅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二
氧化硅之上。
23.如权利要求19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二氧化硅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二
氧化硅的下面。
24.如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氮化硅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氮化
硅之上。
25.如权利要求19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氮化硅层,所述氮化铝配置在所述氮化
硅的下面。
26.一种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
形成包括源区,漏区,和这两者之间的沟道区的衬底;
将绝缘层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所述绝缘层包括一个层,该层
包括配置在所述沟道区上的氮化铝;以及
将栅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上。
27.如权利要求1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还包括二氧化
硅、氧化铝、和氮化硅中的至少一个。

说明书

氮化铝和氧化铝/氮化铝 栅介质叠层场效应晶体管及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半导体器件,特别是场效应晶体管。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诸如晶体管的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
的高介电常数栅极介质通常使用二氧化硅栅极介质。在可制造的器件中
使用的其他栅极介质还包含作为栅极介质堆层的一部分的硅氮氧化合物
层。随着CMOS器件的微型化,比例规律需要参数e/d同样减小,其中
e和d分别为电介质层的介电常数和厚度。对于诸如二氧化硅的固定的栅
极介质材料,其介电常数为3.8,因此它的厚度必须随着器件变小而减小。
然而,在低于近似1.5-1.7纳米的物理厚度时,该层开始传输通过该层的
不能接受的高数量电泄漏电流。

发明内容

考虑到常规方法和结构的前述和其他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
提供一种方法和结构,其中一种薄的栅极介质被应用在诸如场发射晶体
管的半导体器件中。

另一目的在于使用栅极介质而不是二氧化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场效应晶体管包括衬底,配置在沟道区上
的绝缘层,和配置在绝缘层上的栅电极,该衬底包括源区,漏区和这两
者之间的沟道区,该绝缘层包括一个层,该层包含配置在沟道区上的氮
化铝。

根据另一方面,绝缘层还优选地包括配置在沟道区上的氧化铝、配
置在氧化铝上面或下面的氮化铝的层。

根据另一方面,绝缘层还优选包括配置在沟道区上的二氧化硅、配
置在二氧化硅上面或下面的氮化铝的层。

根据另一方面,绝缘层还优选地包括配置在沟道区上的氮化硅、配
置在氮化硅上面或下面的氮化铝的层。

由此,本发明器件的结构优选包括至少一种电介质层(例如氮化铝)
并且更优选包括两种电介质层,下面的层为氧化铝(或二氧化硅或氮化
硅)而上面的层为氮化铝。这些材料可为无定形,或多晶,或单晶的。

通过多种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氧化铝和氮化铝优选地直接沉积在硅
表面顶部上。

因此,本发明提供用于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
的高介电常数栅极介质,其取代当前使用的二氧化硅栅极介质。这是由
于下述原因发生的。如先前提及的,相应的比例参数为比率e/d,其中e
为电介质介电常数,d为薄膜厚度。注意到在电介质为二氧化硅时,e被
限制到3.8的低值。另一方面,氮化铝的介电常数至少近似在9-16的范
围内。结果,对于氮化铝电介质层,物理厚度可至少高于二氧化硅层厚
度的2.5倍并仍然保持相同的e/d比例。换句话说,二氧化硅薄膜和比二
氧化硅薄膜厚2.5倍的氮化铝薄膜可为相互电等价的。然而,由于它的较
高物理厚度,氮化铝层将比二氧化硅层传导低得多的漏电流。

结果,需要超薄栅极介质层的未来微型化晶体管可使用基于氮化铝
的电介质,从而导致更小更快和低漏电流的器件。

较厚的物理层也防止通过电介质层的杂质和掺杂剂的扩散并且保护
了下面的硅衬底。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通过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将更好地理解
前述的和另外的目的、方面和优点,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通过图1的方法100产生的结构;

图3示出了对于本发明使用的氮化铝(氮化铝)和氧化铝/氮化铝电
介质异质结构的电容/栅压曲线;

图4示出了对于本发明使用的两个样品(例如,氮化铝和氧化铝/氮
化铝电介质异质结构)的电流密度曲线,和与常规结构中使用的二氧化
硅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特别是图1-4,它们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结构
的优选实施方案。

优选实施方案

参考图1,该图示出了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100,该半导体器件诸
如多端器件,场效应晶体管,开关器件,放大器等。

在步骤101中,提供衬底101,该衬底具有源区102,漏区103,和
形成在源和漏区之间的沟道区104。该衬底优选由硅等形成。

在步骤102中,选择性地氧化铝(氧化铝)层105(或二氧化硅或氮
化硅)被沉积在源和漏区之间的沟道区上。再次,注意到氧化铝(或二
氧化硅或氮化硅)105的形成是任选的。如果提供该层,氧化铝(或二氧
化硅或氮化硅)的厚度优选在大约0.1nm至2.0nm范围内。

在步骤103中,氮化铝层106被沉积在氧化铝(或二氧化硅或氮化
硅)(如果先前提供了)上。

如果先前没有沉积氧化铝(或二氧化硅或氮化铝)105,那么氮化铝
106直接沉积在沟道上。注意到氧化铝的形成是任选的。氮化铝的厚度优
选在大约0.1至大约10nm范围内。注意到如果在下面没有氧化铝层(或
二氧化硅或氮化硅),该厚度不需要变化。

在步骤104中,由金属或多晶硅形成的栅电极107被形成在氮化铝
层的顶部上。

参考图2,该图示出了通过图1方法形成的器件的结构。如上所述,
该结构包括至少一种电介质层(例如,氮化铝)或两种电介质层,下面
一层为氧化铝上面一层为氮化铝。这些材料可为或者无定形,或者多晶,
或者单晶的。在该实施方案中描述的情形是上层为氮化铝的情形。然而,
可使这种情形相反,其中第一层为氮化铝,随之以二氧化硅或氧化铝或
氮化硅。

示出的结构为标准的自调整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然而,这种晶体
管的各种变体也可使用相同的异质结电介质。

如图2所示,氧化铝(或二氧化硅或氮化硅)和氮化硅被直接沉积
在Si表面顶部。这可通过各种技术完成,包括超高真空物理气相沉积(UHV
PVD)。

参考图3,提供了两种样品的电学结果(电容-电压,和电流-电压)
并显示出电容确实存在。

也就是说,示出了形成的铝/氮化铝/硅(样品344)和铝/氮化铝/氧化
铝/硅(样品345)电容器的电学结果。

对于样品344,氮化铝厚度估计为5nm,对于样品345,氧化铝厚度
估计为4nm,并且氮化铝层估计为0.8nm。

C-V结果显示了对于样品344具有1.3nm等效厚度(等效于二氧化
硅)和样品345具有1.5nm等效厚度的好的性能界面(本发明者还示证
了大约0.9nm等效厚度的基于氮化铝的电介质薄膜,该厚度低于二氧化
硅可接受的制作厚度),在相同等效厚度下漏电流低于二氧化硅的漏电
流7个数量级大小(对于样品345),而对于样品344低于5个数量级的
漏电流。

图4说明了本发明使用的这两种样品(例如,氮化铝和氧化铝/氮化
铝电介质异质结构)的电流密度曲线,和与常规结构中使用的二氧化硅
的比较。

因此,图4表明利用本发明的这两种样品可得到非常低的电流密度,
特别是与常规栅极介质(诸如二氧化硅)相比。

因此,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独特和并非显而易见的方面,本发明
器件优选包括至少一种电介质层(例如,氮化铝)并且更优选包括两种
电介质层,其中一层为氮化铝另一层为氧化铝、二氧化硅或氮化硅。

因此,本发明提供用于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晶体管
的高介电常数栅极介质,其取代常规的二氧化硅(或二氧化硅或氮化硅)
栅极介质。这就导致一种电学上较薄的栅极介质,使保持低漏电流并提
供了具有良好电特征的与Si的界面。

尽管根据几个优选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中的技术人
员将认识到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可进行修改来实现本发
明。

氮化铝和氧化铝/氮化铝栅介质叠层场效应晶体管及形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氮化铝和氧化铝/氮化铝栅介质叠层场效应晶体管及形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氮化铝和氧化铝/氮化铝栅介质叠层场效应晶体管及形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氮化铝和氧化铝/氮化铝栅介质叠层场效应晶体管及形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化铝和氧化铝/氮化铝栅介质叠层场效应晶体管及形成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例如,场效应晶体管)和制作该结构的方法,该结构包括具有源区,漏区和这两者之间的沟道区的衬底,该结构还包括配置在沟道区上的绝缘层,和配置在绝缘层上的栅极,该绝缘层包括一个层,该层包括配置在沟道区上的氮化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