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151906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4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12801.4

申请日:

2002.03.26

公开号:

CN1372402A

公开日:

2002.10.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H04L12/16

主分类号:

H04L12/16

申请人:

顾士平;

发明人:

顾士平; 吴军基

地址:

226691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200号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是利用互联网、网络服务器、网络存储器、计算机、网络型高清晰度节目采集设备、播出控制、发射设备、卫星、有线电视及软件等构成的网络型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利用SAN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存放节目信号,并利用存储区域设备进行数据的纠错,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系统不仅能完成现在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自动高质量播出;而且能实现下一代高清晰度电视的自动采编播的需要;同时能实现利用有线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远程实时采集、节目的远程编辑,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的视频点播等,构成未来的“网络广播/电视”,适应未来的网络型的广播/电视的采编播的需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其特 征是利用互联网、网络服务器、网络存储器、计算机、网络型 高清晰度节目采集设备、播出控制、发射设备、卫星、有线电 视及软件等构成的网络型广播/电视自动播出,并能实现高清晰 度电视的播出,网络电视的播出,远程节目采集、编辑,控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 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互联网实现远程节目的采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 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互联网实现远程节目的编辑。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 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SAN、NAS、iSCSI、磁盘阵列 等存储节目数据,并利用存储设备存储监播信号。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 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存储设备存放高清晰度电视节 目信号,并实现自动播出。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 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有线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卫 星互联网构成新一代的网络广播/电视,并能实现视频点播。

说明书


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

    所属领域

    本发明专利“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系统”涉及一种利用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技术、NAS(Network Area Storage)、互联网技术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采集、编辑、播出的一体化智能系统。适用于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系统的节目采集、编辑、播出;以及适应未来需要的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的采集、编辑、播出需要。背景技术

    现在的广播电视采编播系统主要通过模拟采集如录像机或录音机录制模拟信号、经编辑、送至播放室进行播放;现在已有利用数字录象、录音技术进行节目采集、编辑地系统;但这些系统不能发挥当今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进行节目的采集、传输、编辑、播放控制等。使系统不仅满足当今广播、电视的需要;而且能满足未来高清晰度电视、网络电视、特别是奥运会等强度大的、节目要求快的广播/电视采编播的需要。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SAN和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系统”,以互联网技术、网络服务器技术、SAN技术、NAS技术、磁盘阵列技术为核心。利用互联网实现网络型广播/电视节目采集;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利用服务器系统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自动播出。

    “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的:由多个网络型高清晰度电视摄像装置、数字录音机、笔记本计算机、PDA或台式计算机等实现节目的现场采集,通过互联网络或专用网络将信号传输给网络服务器,由网络服务器将数据存储在SAN等存储器中,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远程或近程对已采集的节目进行编辑处理及后期制作,形成成品节目源供系统自动播放。播控计算机授予播放控制权限负责节目的播放设置。广播/电视是政府的喉舌,系统中控制装置采用延时播出,由监播人员负责监示播出的内容,不宜播出的内容及时控制节目的播放。发射装置负责将广播/电视信号转换为需要的格式发射出去。监播信号是系统记录播放的时间和节目内容,供以后查询。

    优点:

    1、节目的采集利用互联网,即迅速,图象/声音的质量高;

    2、能真正实现数值广播和电视信号的存储;

    3、能实现自动播出;

    4、利用分布式互联网能实现异地编辑以及异地协同节目

       制作。

    5、利用SAN等磁盘阵列存放广播电视节目,系统有冗余

       和纠错技术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不会像现在的播放

       系统采用光盘会死机。

    6、各种格式的节目源都能存放在系统中,高清晰度电视、

       MPEG-1、MPEG-2、MPEG-4等都能存储在系统中,并能

       实现无缝连接,播放。

    7、能适应未来,网络电视、卫星电视、无线网络电视、

       视频点播等未来形式的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附图说明

    图1,无线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图

    图2,有线网络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图

    图3,无线局域网的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图

    图4,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图

    图5,综合服务系统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3,4,5,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由互联网、广播/电视采编播网络服务器、编辑或采集计算机、SAN(或NAS、iSCSI、磁盘阵列等)存储装置、播控计算机、控制装置、发射设备等构成。

    互联网可为各种网络(如,局域网、广域网;有线网、无线网;以太网、ATM网、顾氏网络(见专利申请号为02112689.5基于顾氏媒体访问控制及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实现方法)等)。负责采集和编辑的信号传输;可利用互联网实现视频点播、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

    广播/电视采编播网络服务器:是系统的核心,广播/电视自动播放系统管理;存储管理、各种节目的存储组织;以及播放控制(模拟普通无线电视或模拟有线电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监播节目的存储;节目采集的网络服务;节目编辑的网络服务;网络的视频点播服务等;服务器软件采用软件固化方式,避免病毒或其它人为破坏,存储的数据采用(申请号为02218810.X黑客攻不破、数据毁不掉的服务器及计算机装置。)的方法来保证存储系统的安全。

    采集/编辑可移动互联网(如,无线网络、卫星网络)或有线互联网接入采编播的服务器系统,进行远程或近程的节目采集,节目编辑,后期制作等;采集与编辑的计算机可采用笔记本计算机、台式机、掌上电脑、网络型数字广播电视采集机(按分案原则,另案申请)等。

    系统中的存储设备与服务器是分离的,且存储装置为内部网络形式。SAN存储区域网络利用现成的网络存储设备,NAS(Network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iSCSI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的存储系统等。

    播控计算机:播控计算机采用一台特殊的内部网络上的计算机,本计算机有节目播控设置软件,来控制系统的节目播出。

    播控装置:控制装置利用延迟播出原理,监控播出的内容,一旦有不适宜播出的内容,立即停止,并自动插播其它能播出的内容,待检查正常后,恢复播出。

    发射设备:模拟发射设备、高清晰广播/电视数字发射设备、卫星发射设备等。

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基于SAN及互联网的广播电视采编播一体化系统”是利用互联网、网络服务器、网络存储器、计算机、网络型高清晰度节目采集设备、播出控制、发射设备、卫星、有线电视及软件等构成的网络型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利用SAN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存放节目信号,并利用存储区域设备进行数据的纠错,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系统不仅能完成现在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自动高质量播出;而且能实现下一代高清晰度电视的自动采编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