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防干扰装置的结构改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路防干扰装置。背景技术
按一般现有技术,电路板1的设计规划通常设有数个不同频率的振荡源11,以各种需求提供不同频率的振荡信号,在一般的无线传输时,该传输载波一般为高频信号,而在接受电路模组接受该高频讯号时,往往需要将该高频讯号转变成中频或者低频讯号,以符合所需的调节讯号,其中该高频讯号是在一混波器中混杂相对应的振荡源11,以按需要将高频讯号转换成不同的中频或者低频讯号;但是,在混波器混波的过程中,因不同频率性质的振荡源1 1往往会造成彼此间的相互干扰,而使混波器在混波后的输出频率数值产生误差,因此,有人用罩盖12罩在每一振荡源11上,以隔绝振荡源11彼此间的相互干扰。
但是上述隔离结构需先经将电器元件做功能测试后,方可将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振荡源11做个别隔离,然而,在测试上述振荡源时,仍会因两振荡源11之间的轻微干扰而影响测试的准确性(即造成合格率下降);另外,该隔离结构的罩盖12是以个别加工的方式,分别将现有电路板1的振荡源11罩住,如此使制作工序大幅度增加,因而影响作业流程顺利进行,而且,该罩盖12需根据振荡源11大小不同,制作各种尺寸地模具,进而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又造成耗时耗料等弊病,因此非常不符合经济成本效率;另外,该罩盖11一般以烙铁焊牢于振荡源12周围,如此极易造成现有电路板1因局部区域加热而产生局部性的膨胀变形现象,甚至导致龟裂之情形发生,而使电路品质大受影响,实难为业界所接受。
因此,如何将上述缺陷加以克服,即为本发明人所欲解决的技术难题之所在。发明内容
一种线路抗干扰装置的结构改良,其主要特征是:在电路设计时,用数条框线按需求划分成数个频域区块,将每一振荡源所属的相关电路元件,个别依照频率高低之属性,安置于相吻合的频域区块,并经由表面接着处理作业后,即在电路板上将预先划分的频域区块形成各自独立的铜线框体,而且,借助该铜线框体将个别所属的讯号各自导入地端,以达到有效隔离不同性质频率的振荡源相互混波干扰的目的。
一种线路抗干扰装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是:该铜线框体可与线路同时在表面接着处理的工序中一贯完成作业,可以达到简化制作程序及节省成本的目的。
一种线路抗干扰装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是:其在制作工序全部完成后,方才由测试仪器作频率等数据的相关测试,可以有效避免因振荡源彼此相互干扰而影响其测试准确性。
一种线路抗干扰装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是:当电路板完成后,而欲再增添振荡源的相关元件时,仅需在电路设计时所划分的不同频域区块中,以该振荡源相关元件所产生频率性质来选择相吻合的频域区块,将该增添振荡源有序设计在电路板间。
可达到的效果
1、可于表面接着处理时,既一贯完成制作,可以简化制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2、可排除电路板振荡源在测试仪器测试电路时,因不同性质的频率相互混杂,而影响测试准确值的判断。
3、其为一贯焊接处理程序,而使该电路板可全面均匀受热,以避免因局部受热而导致变性、龟裂的情形发生。
4、可大幅度节省测试后加工程序所需之材料及人力成本。
5、如果欲再在完成工序的电路板上增添振荡源的相关原件时,可迅速找到所需的频域区块位置来妥善设计,而是研究上更具有便利性。
6、可大副提高电路板的合格率。
7、具有进步性。
8、具有产业竞争力。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隔离装置的实施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路规划配置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情形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主要是在电路设计时,以数条框线2划分成高频区3,中频区4及低频区5等数个频域区块,以将每一振荡源(如:高频振荡源31、中频振荡源41、低频振荡源51)之所属相关电路元件,个别依照频率高低之属性,各自安置于相吻合的频域区块,并经由表面接着处理作业后,即在电路板6上,将预先划分的频域区块形成各自独立的铜线框体7(如图3所示),借助该铜线框体将个别所属的讯号各自导入地端8,以防止不同性质的振荡源(如:高频振荡源31、中频振荡源41、低频振荡源51)相互混波干扰,而且还有效隔离外部杂讯10与内部振荡源(如:高频振荡源31、中频振荡源41、低频振荡源51)相互干扰的目的(如图4所示);而且,该铜线框体7是可由框线2与其他电路元件同时在预先电路板设计中设计在电路板上的,如此可在表面接着处理后同时一贯完成作业,以达到简化制作工序的目的,而且借助一贯作业的制作工序,使该电路板可以平均受热,以减少局部变形甚至龟裂的现象;
再者,该电路板6是在制作程序全部完成后,方由测试仪器做频率等数据的测试,可以有效避免因振荡源(如:高频振荡源31、中频振荡源41、低频振荡源51)彼此相互干扰而影响其测试准确值,进而达到提升合格率的目的;
另外,(如图2所示)在当电路板6完成后而欲再增添振荡源9的相关元件时,仅需在电路设计时所划分得数个频域区块中,以该振荡源9相关元件所产生频率性质来选择相吻合频域区块,以将该增添振荡源9有序地设计在电路板中,可使电路设计更具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突破先前的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达到的功效,而且也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能轻易想到的,再者,本发明在申请日前从未公开,其所具有的创作性、实用性显而易见已符合发明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