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特别是一种适合于各种车辆内使用的空气净化器。背景技术
各种车辆因车内空调的使用或是因在高速公路上行使,必须将车窗关闭,从而在车内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车内空气因无新鲜空气的循环而污浊,架乘人员因此容易出现头昏、喉干等不适,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晕车症状,为此,车用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如公告号为CN217153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车用空气净化器》就公开了一种过滤除尘、高压放电杀菌的车用空气净化器,它由高压放电装置、抽吸空气装置、异味烟雾消除装置、除尘装置和进、出气口组成,其中进气口设置在箱体的正面,出气口设置在箱体的两侧,箱体的中央部位为高压放电装置,其后面设置带风叶的电机,两侧的出气口内侧为异味、烟雾消除带,外侧为除尘带。类似地,公告号为CN206389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车用空气净化装置》也公开了一种过滤除尘、紫外线杀菌及药物脱臭的车用空气净化器,它包含有一个两侧各开有一个空气入口、正面开有一个空气出口地壳体、两个放置在空气入口内侧位置上的空气过滤单元、一个固定在壳体内的紫外杀菌单元、一个固定在壳体内的药物释放单元以及一个固定在壳体内的引风送风单元,其中引风送风单元包含有一个直流电机、两个分别安装在直流电机同一轴两端上的塑料离心风轮以及导风板。这两种设计都有以下共同的缺陷,一是二者均只在其内的中央部位设置一个风机,无法在其内强制性地形成一个明显的气流,因此其引风、送风效果不佳;二是两者都只有一个平板式过滤单元,因而过滤效果不佳。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循环气流明显、净化效果更好的空气净化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车用空气净化器包括有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和过滤网,所述的壳体在其两侧设置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在邻近所述的二个进风口处各设置有一个产生由外至内气流的风机,并且所述的壳体在其上部设置有出风口,在出风口与风机之间设置有过滤网。
为加大过滤面积,所述的过滤网以呈锯齿状截面布置为佳;
为进一步增强过滤效果,可在壳体的进风口处设置初级进气滤栅;
为更进一步地具有消毒功能,还可在壳体的底部位置设置有紫外线灯管;
为再进一步地具有空气清新功能,还可在邻近壳体的出风处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
所述的风机可以由离心风机及罩覆其外的蜗壳构成,蜗壳的进风口侧面即与壳体的进风口相对,蜗壳的出口以位于壳体的下部为佳;所述的二个风机蜗壳之出口以分别朝向壳体的前侧和后侧为佳,以防止两者产生的气流产生相互抵消的效应;在此基础上,设置在壳体上部的出风口以分别设置在壳体上部的前沿边或后沿边为佳,以分别与两个风机蜗壳之出口相对应;同时,所述的紫外线灯管也可以有前后两组,分别与与两个风机蜗壳之出口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设置了二个相对的风机,并通过独特的蜗壳式风机设计,使得在壳体内形成两股互不干扰的循环气流,合力形成一个较强的循环气流,从而加速车内空气的流通,同时锯齿状截面布置的过滤网大大增加了过滤面积,增强了过滤净化效果。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结构剖视)。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结构剖视)。
图3为采用大功率紫外线灯管组时的图1中A-A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车用空气净化器包括有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风机3和过滤网7,所述的壳体1在其两侧设置有进风口11,在进风口11处设置有初级进气滤栅2,并在邻近所述的二个进风口11处各设置有一个产生由外至内气流的风机3,并且所述的壳体1在其上部的前沿边和后沿边处各设置有一出风口12,在出风口12与风机3之间设置有过滤网7,并且该过滤网7呈锯齿状截面布置;
所述的风机3由离心风机31及罩覆其外的蜗壳32构成,蜗壳32的进风口侧面即与壳体的进风口11相对,蜗壳32的出风口位于壳体1的下部,并分别朝向壳体的前侧和后侧,参见图2(对侧的蜗壳出风口则正好与图2中所示相反)
在壳体的下部还设置有紫外线灯管5,为增强杀菌消毒效果,可采用多根紫外线灯管构成大功率灯管组,以设有前后两组为佳,参见图3,并分别与两个风机蜗壳32之出口相对,以对流经的空气进行有效的杀菌消毒;
在邻近壳体1的出风处12还设置有一负离子发生器6,以进一步具有空气清新功能。
所述的壳体1下部外侧还固定有一对连接杆4,以便将整机直接插装在车座的靠枕部位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