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用联轴器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更详细一点说,是关于向船舶的叶轮驱动用轴的前端安装从动侧联轴器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已知的有图8所示的构造(日本特开平7-112679号公报)和图9所示的构造(日本实用新型登录号第2542418号)。
图8所示的构造,以轴承构件2将船舶的叶轮驱动用轴1的中间部支承于船体,在轴1的前端1a安装着与发动机输出轴侧的联轴器(图中未示出)相连结的从动侧联轴器3。
在轴1的前端1a形成花键1b的同时,在从动侧联轴器3的轮毂部3a焊接固定着筒状力矩传递构件4,该力矩传递构件4内周面上形成的花键4a结合于上述轴1的花键1b。
轴1通过套筒5支承于轴承构件2,该套筒5的前端5a与前述力矩传递构件4的后端4b焊接固定。
如依这样的构造,由于轴1与固定于从动侧联轴器3的力矩传递构件4以花键连结,故可将轴1向船体后方(图示中未示出的叶轮侧,箭头R方向)拔下。
图9所示的结构,以轴承构件7将船舶的叶轮驱动用轴6的中间部支承于船体8上,在轴6的前端6a安装着与发动机输出轴侧的联轴器(图中未示出)相连结的从动侧联轴器9。
在轴6的前端6a、即在从动侧联轴器9的安装部形成螺纹,同时在从动侧联轴器9的轮毂部9a内面也形成螺纹。
在轴6的从动侧联轴器9的安装部6a的后部一体形成法兰部6b。
从而,若采用这样的构造,将从动侧联轴器9螺纹接合于轴6的前端6a直至其抵接于法兰部6b,由此可使从动侧联轴器9牢固地安装于轴6。
在图8所示的现有构造中,由于轴1与固定于从动侧联轴器3的力矩传递构件4仅是以花键结合,在该花键结合部,轴1与固定于从动侧联轴器3的力矩传递构件4可在推力方向相对移动。
在轴1上由于作用着从图中未示出的叶轮来的不连续且大小不定的反力,由该反力的作用,在上述花键结合部,轴1与固定于从动侧联轴器3的力矩传递构件4在推力方向相对振动,由此容易在两花键部产生磨损。
从而,在图8所示现有构造中,有着轴1与从动侧联轴器3的连结部的耐久性未必良好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依图9所示构造,由于可将从动侧联轴器9牢固安装于轴6上,故提高了其安装部的耐久性。
但是,在这种构造中,由于在轴6上一体形成了法兰部6b,不能将轴6向船体后方(叶轮侧,箭头R方向)拔下。
从而,在维修中,需要更换轴6的情况下,在取下其后端的叶轮(图中未示出)时,必须向前方(箭头F方向)拔下轴6,但是由于在前方存在着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侧联轴器与发动机,不取下发动机就不能取下轴6。
即在图9所示的现有构造中,有着难以进行轴6的维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可提高从动侧联轴器安装部对轴的耐久性,同时可容易进行轴的维修的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项发明之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是,以轴承构件将船舶的叶轮驱动用轴的中间部支承于船体,在前述轴的前端安装着与发动机的输出轴侧联轴器相连结的从动侧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轴的从动侧联轴器的安装部后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着直径比轴的最大直径还要大的轴环,由该轴环与从动侧联轴器的抵接,可将从动侧联轴器对前述轴在推力方向无移动地固定。
第二项发明的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是在前述第一项发明的基础上,前述轴环在其圆周方向中被2个以上分割。
按第一项发明的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由于是以轴承构件将船舶的叶轮驱动用轴的中间部支承于船体,在前述轴的前端安装着与发动机输出轴侧的联轴器相连结的从动侧联轴器,在前述轴的从动侧联轴器的安装部后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着直径比轴的最大直径还要大的轴环,由该轴环与从动侧联轴器的抵接,可将从动侧联轴器相对前述轴在推力方向无移动地固定,如依该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从动侧联轴器的安装部轴与从动侧联轴器不会产生相对移动(从而连同不会相对振动),结果可提高从动侧联轴器安装部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轴环的直径比轴的最大直径还大,可由该轴环将从动侧联轴器相对轴牢固固定。
而且,由于将该轴环相对轴可装拆地安装,通过将从动侧联轴器与该轴环从轴取下,可将轴向船体后方侧拔下。
从而,可很容易地对轴进行维修。
即,如依第一项发明的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可提高从动侧联轴器安装部对轴的耐久性,同时可很容易对轴进行维修。
如依第二项发明的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由于是在第一项发明基础上,前述轴环在其圆周方向中被2个以上分割,故可将轴环很容易地从轴上取下。
从而,可更加容易地对轴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的第一实施例的小型滑行艇之一例的局部剖概略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主要表示喷射泵30与轴22的支承构造的剖面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主要表示联轴器安装构造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从动侧联轴器23b的图,(a)是部分省略正视图(从船体行进方向前方看的图),(b)是侧剖面图(图c的b-b剖面图),(c)是部分省略后视图(从船体后方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第二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图,(a)是侧剖面图,(b)是图(a)的仅轴环部分的b-b剖面图。
图8是现有技术说明图。
图9是现有技术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边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船用联轴器安装构造第一实施例的小型滑行艇一例的局部剖概略侧视图;图2是同一例概略俯视图。
如这些图(以图1为主)所示,该小型滑行艇10是鞍座型小型船舶,船体11上的座位12坐乘员,握着带加速杆的操纵手柄可进行操作。
船体11是接合了外壳14与甲板15而在其内部形成空间16的浮体构造。在空间16内,于外壳14上搭载着发动机20,作为由该发动机20驱动的推进装置的喷射泵(喷射推进泵)30设在外壳14的后部。
喷射泵30(参照图3)具有从开口于船底的取水口17至开口于船体后端的喷流口31cα与导向装置38的流路18内配置的叶轮32;叶轮32驱动用轴(叶轮轴)22通过联轴器23(包括图4,图5所示的驱动侧联轴器23a与从动侧联轴器23b)连结于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参照图1、4)。从而,由发动机20通过联轴器23与轴22驱动叶轮32转动,从取水口17取入的水经导向装置38从喷流口31c2喷出,由此推进船体11。发动机20的驱动转速、即喷射泵30所产生的推进力由前述操作手柄13的加速杆13a(参照图2)的转动操作来操作。导向装置38,以图中未示出的钢索连结到操作手柄13上,以手柄13的操作进行转动操作,由此可改变船体11的进路。
在图1中,19是用来牵引被牵引对象(橡皮船)时的拖钩,固定在船体11的后部。
图3主要是表示喷射泵30与轴22的支承构造的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主要是表示联轴器的安装构造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喷射泵30具备导管31、叶轮32、叶轮轴承部33、和盖34。其中,导管31形成了与设在船体11底部的取水口17连通的流路18;叶轮32配置于该导管31内;叶轮轴承部33设于导管31内;盖34用于堵塞该轴承部33的后端。
喷射泵30借助以图中未示出的螺栓将形成于导管31前部的法兰部31d固定于外壳14,而可装拆地装于外壳14。
导管31具有叶轮收容部31a、轴承收容部31b、喷嘴部31c,其中叶轮收容部31a和轴承收容部31b一体形成。在轴承收容部31b内通过静叶31b1一体形成前述轴承部33。
叶轮32,其轮毂部32a的前部结合于在轴22后端形成的花键22b,和轴22一起转动。该轴22如后边详细说明的那样,其前端部22a通过联轴器23(参照图4、图5)连结于搭载在船体11的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上。
另一方面,在轴承部33上,通过滚珠轴承33a可转动地支承着支承叶轮32的轮毂部32b的后部32b的支承轴35。在支承轴35前端形成阳螺纹35a,借着使该阳螺纹35a与叶轮32的轮毂部后部32b上形成的阴螺纹螺纹配合,使叶轮32与支承轴35结合起来。
从而,叶轮32,其轮毂部32a的前部结合于轴22,轮毂部后部32b结合于支承轴35,使得轴22与支承轴35一起转动。
在支承轴35后端形成着可用于与工具相结合的平面部35b。
在盖34的前部形成了朝向前述轴承部33的后部插入的插入部(筒状部)34b,并形成3个(图中仅示出1个)螺钉36的插入孔34c。在筒状插入部34b上形成了O形环(图中未示出)的安装沟。
从而,盖34,在插入部34b上装上O形环,像图3所示那样,将该插入部34b插入(压入)轴承部33后部,由螺钉36安装于轴承部33的后部。
在盖34的与轴承部33抵接面上形成部分缺口部34d,在维修时,取下上述螺钉36,将工具(例如螺纹刀)的前端插入该缺口部34d,可以很容易地取下盖34。
在喷嘴部31c内周面的和盖34的相对部,朝向盖34形成了静叶31c1。
在喷咀部31c中,插入了用来排出船底的舱底水的舱底水管37。舱底水管37通过设于导管31上部的流路31e、31f与连接管31g连接于船体内的舱底水用管60。喷射泵30侧的连接管31g与舱底水用管60由压入可装拆地连结起来,在从外壳14的取下喷射泵30时,可从连接管31g取下舱底水用管60。
另外,在喷嘴部31c的后部可转动地安装着前述导向装置38。
如图3-图5所示,在外壳14上固定着轴承盖43;在该轴承盖43上固定着作为轴承构件的带橡胶缓冲件的轴承体50。
轴承体50用于将轴22的中间部支承于船体11。
轴承体50,具有构成橡胶缓冲部的橡胶制本体51、收容于该本体51内的轴承52、52、组装进比这些轴承52更靠发动机侧的密封构件(主要是油封)53、组装进比这些轴承52还靠喷射泵30侧(流路18侧)的密封构件(主要是水封)。
本体51具有筒状部51a,和与该筒状部51a一体的法兰部51b,在筒状部51a内组装进上述轴承52,油封53、和水封54。筒状部51a形成向着后述的船体侧的圆筒部46a伸展的橡胶圆筒部51g。
在法兰部51b上一体设有金属制加强构件51c。
另一方面,在轴承盖43的前壁43a上设有插入轴承体50的筒状部51a的孔43b,并在该孔43b周围以粘结剂密封粘结着金属制环状基座44。在基座44上一体设置有螺栓44b。
轴承体50将其橡胶圆筒部51g穿插轴承盖43的孔43b,并在其法兰部51b的加强构件51c穿插上述螺栓44b,从船体内侧将螺母45螺纹配合于该螺栓44b来固紧法兰部51b(从而也包括其加强部51c),由此固定于轴承盖43上。
橡胶圆筒部51g后端对着外壳14从前述流路18侧以粘结剂紧密粘结安装连接橡胶件46与该连接橡胶件46的圆筒部46a以环状夹紧件47连结之。
在轴承件50的筒状部51a上形成了润滑油供给孔51d,和通气孔51c。
在润滑油供给孔51d上通过连结管55连接着润滑油供给软管56,其前端设有润滑油管接头56a。润滑油管接头56a以安装件56b与前述拖钩19(参照图1)一起在打开座位12时甲板15的开口15a近旁连结固定于甲板15上。
从而,通过打开座12,可以很容易地从润滑油接管嘴56a通过润滑油供给软管56将润滑油供给到水封54。
在通气孔51e上通过连结管57可装拆地连接着由弹性体(如橡胶)构成的通气软管58(如橡胶管)。通气软管58的前端以安装件固定于船体11(外壳14或甲板15)的适当部位。
从而,在轴承部(这时是筒状部51a内)产生的膨胀气体与膨胀了的润滑油由于通过通气孔51e与连结管57跑到通气软管58内,不会引起由轴承部内压的上升润滑油越过密封构件53而漏出。
尚且,在维修时,取下通气软管58,即可从连结管57向轴承部充填润滑油。
如图4、图5所示,也如前所述,轴22,其前端部22a通过联轴器23连结于是搭载在船体11的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
联轴器23具有驱动侧联轴器23a与从动侧联轴器23b,驱动侧联轴器23a以螺钉21a可装拆地固定于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从动侧联轴器23b以螺钉24可装拆地固定于轴22的前端部22a。
图6是表示从动侧联轴器23b的图,(a)是部分省略正视图(从船体进行方向前方看的图);(b)是侧剖面图(图(c)的b-b剖面图);(c)是部分省略后视图(从船体后方看的图)。
从动侧联轴器23b具有轮毂部23c、与该轮毂部一体的法兰部23d以及和该法兰部23d一体并向驱动侧联轴器23a侧突出形成的结合部23e。
在轮毂部23c的内面上形成了和形成于轴22的前端部22a的外周的花键22a1(参照图5)相结合的花键23c1;轮毂部23c的外周面23c2形成为六角螺母状。
从而,如图5所示,从动侧联轴器23b通过使其轮毂部23c的花键23c1结合于轴前端部的花键22a1,通过垫片25以螺钉24固紧,由此而可装拆地并牢固地固定于轴22的前端。这种紧固作业,通过把持上述轮毂部23c的六角螺母部23c2可以很容易地进行。
而且,驱动侧联轴器23a,其基本形状与从动侧联轴器23b相同(前后方向成对称),如前所述,它可由螺钉21a可装拆地固定于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上。
在驱动侧联轴器23a与从动侧联轴器23b之间夹装着未图示联轴器橡胶件(缓冲件),两联轴器的结合部23e通过该联轴器橡胶件进行结合。
如图5所示,在轴22的从动侧联轴器23b的安装部(22a)的后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着轴环26。
该轴环26是其前部具有法兰部26a的筒状体,从轴22的前端侧安装于轴22的台阶部22c。法兰部26a的直径比轴22的最大直径D还要大。
即,从动侧联轴器23b,相对于轴22、首先装上轴环26,其次,使轮毂部23c的花键23c1结合于轴前端部的花键22a1,而后,通过垫片25以螺钉24紧固、借此固定于轴22前端。
在固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从动侧联轴器23b的轮毂部23c成被垫片25(螺钉24头部)与轴环26夹压状态,轮毂部23c的前面抵接于垫片25,轮毂部23c的后面抵接于轴环26的法兰部26a,相对轴22不能在推力方向移动、固定下来。且,轴环26的后端26b抵接于轴22的台阶部22c.
从轴环26的法兰部(比轴22直径还大)26a至前述轴承体50前端的距离(即在安装从动侧联轴器23b与轴环26的状态使轴22向后方<箭头R方向可移动的距离)L2比从动侧联轴器23b的结合部23e的长度L1(参照图6<b>)还长。
在以上这样的小型滑行艇10中,在有需要对轴22或联轴器23等进行维修(例如更换零件)的情况下,可以像下述这样很容易地进行维修。
首先,取下将喷射泵30(参照图3)的法兰部31d固定在外壳14上的螺钉,将喷射泵30向后方(箭头R方向)拔下。由于叶轮32与轴22仅是花键结合,喷射泵30可与其叶轮32一起拔下,由此,轴22的后部(22b)露出来,成了抓住它可使轴22向后方移动的状态。
如上所述,由于在安装着从动侧联轴器23b与轴环26的状态可使轴22向后方(箭头R方向)移动的距离L2比从动侧联轴器23b的结合部23e的长度L1长,因此在使轴22向后方移动过程中、从动侧联轴器23b与驱动侧联轴器23a的结合被解除,成了从动侧联轴器23b从主动侧联轴器23a离开状态。
因此,从动侧联轴器23b的六角螺母部23c2与螺钉24的头部以工具把持住转动螺钉24将其拔下,即可将从动侧联轴器23b与轴环26从轴22拔下。
从而,可将轴22向后方拔下。
另外,由于驱动侧联轴器23a后方也可成为作业空间,在不取下发动机20情况下取下螺钉21a,可将驱动侧联轴器23a从输出轴21上取下。
像上述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对轴22或联轴器23等进行维修。
如上所述,该小型船舶的叶轮轴支承构造13是将船舶10的叶轮驱动用的轴22中间部以轴承构件50支承于船体11、在轴22的前端22a安装着连结发动机20输出轴21的联轴器23a的从动侧联轴器23b的构造;在轴22的从动侧联轴器23b的安装部后部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着直径比轴22的最大直径D大的轴环,由于由该轴环26与从动侧联轴器23b相抵接,可使从动侧联轴器23b相对轴22在推力方向无移动地被固定,如采用该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从动侧联轴器23b的安装部(22a)不产生轴22与从动侧联轴器23b的相对移动(从而也不产生相对的振动),其结果可提高从动侧联轴器23b安装部的耐久性。
另外,由于轴环26的直径比轴22的最大直径D大,可由该轴环26将从动侧联轴器23b对轴22牢固固定。
而且,由于该轴环26可装拆地安装于轴22,可将从动侧联轴器23b与该轴环26从轴22取下,可将轴22从船体后方侧拔下。
从而,可很容易地进行轴22的维护。
即,如采用该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可提高从动侧联轴器23b安装部对轴22的耐久性,同时可很容易进行对轴22的维修。
实施例2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船舶用联轴器安装构造第二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图;(a)是侧剖面图,(b)是(a)的仅轴环部分b-b剖面图。在该图7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当部分给予同一符号。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主要不同点在于:从动侧联轴器23b与轴22螺纹结合这一点,和将轴环27分割为两部分27a、27b这一点。其他不变。
在该实施例中,在轴22的从动侧联轴器23b的安装部后部,形成了环状凹沟22d,在该凹沟22d中安装着比轴22最大直径D大的二分割轴环27、27。在从动侧联轴器23b的轮毂部23c与轴22的前端部形成螺纹23c3,从动侧联轴器23b的轮毂部23c的后部通过垫片28强力抵接于轴环27,使从动侧联轴器23b螺纹结合于轴22上。
由此,从动侧联轴器23b可相对轴22在推力方向无移动地被固定。
由本实施例,也可取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轴环27,由于在圆周方向二分割,可以很容易地将轴环27从轴22上取下来,可更加容易对轴22进行维修。
还有,由于从动侧联轴器23b与轴22螺纹结合,可将从动侧联轴器23b与轴22间动力传递部的直径D2做大,结果,可缩短其动力传递部的长度L3(从而也即轮毂部23c的长度)。其结果,在安装从动侧联轴器23b与轴环27的状态可缩短用于使轴22向后方移动的距离L2(参照图5)。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与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或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要旨范围内可适宜变形实施。
例如,也可以将轴环27分割成3部分以上,也可以将轴环26分割成2部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