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扇用电机的定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的定子结构领域,尤其是送风扇用电机的定子结构。背景技术
电机是将电能转换成动能的机器,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其形态也各式各样。在家电产品中如冰箱上使用的电机,带动蒸发器侧面的送风扇旋转,使蒸发器产生的冷气在柜内循环流动。
图1、2是现有技术的送风扇用电机和其定子的剖面图。如图所示,送风扇用电机由定子S和转子R组成。定子S由具有规定形状的多个薄板按一定厚度积层的铁芯10、线圈20和固定结合在铁芯10一侧的绕线板30组成。四角形的铁芯10内部有插入转子R的圆形的转子插入孔11,转子插入孔11侧面有插入绕线板30的四角形的绕线板结合孔12,而铁芯的绕线板结合孔12外侧围框部分有按一定长度分开的分离部13。转子插入孔11和绕线板结合孔12位置在同一条线上。绕线板30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四角形地环,并在内部配置了线圈20。绕线板30通过铁芯10的分离部13分离时,分离部13插入到绕线板30的内部,并在铁芯分离处重新结合固定,与铁芯10相结合。此时,绕线板30垂直于铁芯10,而卷线到绕线板30上的线圈20连接外部电源端。转子R为具有一定厚度,中间固定电机轴40。转子R插入到铁芯转子插入孔11上,与转子R结合的电机轴40与固定结合在定子铁芯10两侧面的前框架50和后框架60上的轴承部51、61相结合。电机轴40的端部连接送风扇80。
上述组成的送风扇用电机工作如下:
在线圈20上加交流电压产生旋转磁场,而内部有电流流过的转子R受到磁场的作用产生转矩,使转子转动。这时,由流过线圈20电流形成的磁力线,以绕线板结合孔12为中心在铁芯10中形成。转子R的旋转力由连接在转子R上的电机轴40传送到送风扇80,使送风扇80旋转。
但是现有技术的送风扇用电机,随着在线圈20上加交流电压,在线圈周围顺着铁芯10形成的磁力线。如图3所示,磁力线会通过铁芯10外柱面之间以及转子插入孔11两侧,即在转子插入孔11内柱面和绕线板结合孔12内柱面之间形成,使形成在安装转子R的转子插入孔11缝隙上的磁力线密度减少,即磁力线发生泄漏,降低了电机的效率。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泄漏到缝隙以外的随着流过线圈上的电流增加而形成线圈周围的磁力线最少的送风扇用电机的定子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送风扇用电机的定子结构,包括铁芯、线圈、绕线板,其特征是:铁芯是由第一积层体110和第二积层体120结合形成的分离型铁芯100;第一积层体110和第二积层体120结合形成转子插入孔130和绕线板结合孔140;绕线板结合孔140上插入固定在分离型铁芯100上的绕线板300;绕线板300内部配置了线圈200。
所述的分离型铁芯100的转子插入孔130的两侧有第一积层体110和第二积层体120形成的缝隙G。
所述的第一积层体110由一侧有半圆型开口槽的第一极部112、从第一极部一侧按“L”型形成的第一传送部113和第一传送部113端部具有开口槽形状的第一结合部114构成;第二积层体120由其一侧的有半圆型开口槽的第二极部122和在第二极部122的一侧延长形成的第二传送部123,以及在第二传送部的端部与第一积层体的第一结合部114相结合的第二结合部124构成。
本发明设计的送风扇用电机的定子结构在线圈流过电流时,在线圈周围产生的磁力线在分离型铁芯形成的过程中,使泄漏到安装转子的分离型铁芯缝隙外的磁力线最少,从而使形成在缝隙上的磁力线最大,增大了逆向电流,提高了电机的效率。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送风扇用电机的侧面剖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送风扇用电机的定子的铁芯正面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送风扇用电机工作时定子上形成磁力线的正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送风扇用电机的侧面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送风扇用电机定子的分离型铁芯正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送风扇用电机定子工作时定子上形成磁力线正面图。
图中,100.分离型铁芯,110.第一积层体,111.第一积层体半圆开口槽,112.第一极部,113.第一传送部,114.第一结合部,120.第二积层体,121.第二积层体半圆开口槽,122.第二极部,123.第二传送部,124.第二结合部,130.转子插入孔,140.绕线板结合孔,200.线圈,300.绕线板,G.缝隙。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送风扇用电机定子的结构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4、5所示,送风扇用电机由设置在冰箱内部的定子S和在定子内部的转子R组成。定子S由具有规定形状的多个薄板按一定厚度积层的分离型铁芯100、线圈200和固定结合分离型铁芯100一侧的绕线板300组成。分离型铁芯100由多个具有规定形状的薄板积层体形成的第一积层体110和第二积层体120、插入转子R的转子插入孔130、绕线板结合孔140构成。分离型铁芯第一积层体110具有规定大小的面积,由一侧设置半圆型开口槽111的第一极部112、从第一极部112一侧按“L”字形延伸截取形成的第一传送部113、第一传送部113端部具有开口槽形状的第一结合部114构成。分离型铁芯的第二积层体120具有规定的面积,由其一侧的设置半圆型开口槽121的第二极部122和在第二极部122的一侧按规定距离延长形成的第二传送部123,以及在第二传送部123的端部为了与第一积层体110的第一结合部114相结合而形成凸台形状的第二结合部124构成。绕线板300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四角形的环,并在其内部配置了线圈200。绕线板300在构成分离型铁芯100的第一积层体110和第二积层体120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将插入绕线板300的第一积层体110的第一结合部114和第二积层体120的第二结合部124相结合,将绕线板300固定结合于分离型铁芯100中。第一积层体110和第二积层体120相结合形成的铁芯转子插入孔130,由第一极部112末端和第二极部122末端形成一定的缝隙,即产生间隔。转子R插入到分离型铁芯的转子插入孔130,转子R的中间固定连接电机轴40。在电机轴40上固定连接送风扇80。图中50表示前框架、60表示后框架。
下面再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在送风扇用电机的线圈200上加交流电压产生旋转磁场,而有电流流过的转子R受到旋转磁场的作用,产生旋转转矩而旋转。这时,由于线圈200上的交流电流,在线圈200上顺着分离型铁芯100产生旋转磁场。即在线圈200上加电流以后,在线圈周围产生的磁力线经过分离型铁芯第一积层体110的第一传送部113和第一极部112的半圆开口槽111、第二积层体120的第二极部半圆开口槽122和第二传送部123后再次经过第一积层体110的第一传送部113产生循环。同时,加在线圈200上的电流方向改变时磁力线按上述顺序的反方向形成。转子R的旋转力由连接在转子R上的电机轴40传送到送风扇80上,送风扇80转动。
本发明由流过线圈200的电流在线圈200周围产生的磁力线形成的磁路一分离型铁芯100由其第一积层体110和第二积层体结合形成。而在第一、二积层体110、120的半圆开口槽111、121形成的转子插入孔130的两侧形成了缝隙G。如图6所示,磁力线沿着第一积层体110的半圆开口槽111和第二积层体120的半圆开口槽121形成,使形成在缝隙以外的磁力线最少。即在传统结构里,插入转子的铁芯的转子插入孔11两侧相通,使磁力线通过此处泄漏。但本发明在插入转子R的转子插入孔130两侧形成了缝隙G,使通过缝隙泄漏的磁力线最少。而且,分离型铁芯由第一积层体110和第二积层体120形成,因此,在制作模具时减少了积层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