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133009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15560.X

申请日:

2003.02.27

公开号:

CN1434476A

公开日:

2003.08.0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5.9.1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J61/04; H01J5/50; H01J61/35; H01J65/00

主分类号:

H01J61/04; H01J5/50; H01J61/35; H01J65/00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周之斌; 崔容强

地址:

200030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锡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属于照明类领域。荧光灯由内部封入放电气体的灯管构成,在该灯管的内壁涂有荧光体层,在灯管的一端配置一施加电位的电极,在灯管的外壁面喷涂有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作为另一电位的电极。电源引入是采用固定在灯座内的导电橡胶圈与灯管外侧面上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紧密电接触,形成一电源引入线,另一电源引入采用金属插眼实现,金属插眼固定在灯座内,导电橡胶圈与电极相连,电极与金属插眼为一对电源输入电极。本发明采用一种透明导电的金属氧化物薄膜涂层材料,替代传统荧光灯管的外部电极,在灯管外观、可靠性和发光均匀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由内部封入放电气体的玻璃灯管(1) 构成,在灯管(1)的内壁涂有荧光体层,在灯管(1)的一端配置施加电位的电 极(3),其特征在于:在灯管(1)的外壁面喷涂有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 (2)作为另一电位的电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其特征是采用金 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2)作为荧光灯外部的电极层,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2) 膜采用铟锡氧化物或掺杂二氧化锡薄膜,沉积的薄膜与衬底表面是分子级的结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其特征是金 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是采用化学汽相沉积工艺或真空溅射工艺制备的,优选工 艺采用超声雾化喷涂化学汽相沉积透明导电薄膜工艺,超声雾化喷涂化学汽相沉 积透明导电薄膜工艺制备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2),将该金属氧化物 薄膜的原材料金属氯盐水溶液,预先雾化,由携带气体,通过一根导管及喷嘴喷 涂到加热好的玻璃灯管(1)外壁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的金属氧化物薄膜。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其特征是金 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最小方块电阻达5Ω/□,为了保证玻璃管高的光学透明 度,控制方块电阻值在100Ω/□左右,这时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厚度在70~80n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其特征是用于 施加电位的电极(3)由金属材料构成,电极(3)的一部分封入灯管(1)内,另 一部分露在灯管(1)的外部,电极(3)气密地贯通灯管(1)的一端将电位引入 灯管(1)的内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其特征是在灯 管(1)的外侧表面上喷涂的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2)与电极(3)相距1~ 5mm。
7: 一种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的灯座,其特征在于:采用一固定在 灯座(7)内的导电橡胶圈(5)与灯管(1)外侧面上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 涂层(2)紧密电接触,形成一电源引入线,另一电源引入采用金属插眼(4)实 现,金属插眼(4)固定在灯座(7)内,导电橡胶圈(5)与电极(6)相连,电 极(6)与金属插眼(4)为一对电源输入电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的灯座,其特征是 金属插眼(4)固定在灯座(7)内,与导电橡胶圈(5)电绝缘。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的灯座,其特征是 金属插眼(4)与荧光灯的电极(3)电接触,电极(3)的灯管(1)外的部分插 入金属插眼(4)。

说明书


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荧光灯及其灯座,特别是一种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属于照明灯具类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荧光灯的结构是这样的:在灯管的一端配置一施加电位的内部电极,这个内部电极气密地贯通上该灯管的一端将电位引入灯管的内部,在灯管的外部,沿着管轴方向在灯管的外周表面螺旋状圈绕的导线构成一外部的电极。日本矢野英寿的发明专利“荧光灯”(JP269234/99),描述了这种传统的荧光灯的结构。这种荧光灯管的明显不足之处是,该结构影响灯管的美观,且通电后,灯管地发光区域的各部位亮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使其在灯管外观、可靠性和发光均匀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荧光灯由内部封入放电气体的灯管构成,在该灯管的内壁涂有荧光体层,在灯管的一端配置一施加电位的电极,在灯管的外壁面喷涂有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作为另一电位的电极。荧光灯采用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作为外部的电极层,常用的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采用铟锡氧化物或掺杂二氧化锡薄膜。

    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是采用化学汽相沉积工艺或真空溅射工艺制备的,优选制备工艺为超声雾化喷涂化学汽相沉积透明导电薄膜工艺。本发明采用超声雾化喷涂化学汽相沉积透明导电薄膜工艺制备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可将该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原材料金属氯盐水溶液预先雾化,由携带气体,通过一导管及喷嘴喷涂到加热好的玻璃灯管1外壁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的金属氧化物薄膜,最小方块电阻可达5Ω/□,为了保证玻璃管的光学高透明度,控制方块电阻值在100Ω/□左右,这时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厚度约在70~80nm,这种厚度使兰色的光因光学相干涉透射增强,有利于提高整个荧光灯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

    用于施加电位的荧光灯电极由金属材料构成,如铜,电极的一部分封入灯管内,另一部分露在灯管的外部,电极气密地贯通灯管的一端将电位引入灯管的内部。在灯管的外侧表面上喷涂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与电极相距1~5mm,以保证电绝缘。

    本发明与上述荧光灯相配套的灯座,具有电绝缘特性,采用固定在灯座内的导电橡胶圈与灯管外侧面上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紧密电接触,导电橡胶圈既能够与灯管外侧面上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电接触,又能够对玻璃灯管起到保护作用,导电橡胶圈与一电源引入电极相连,另一电源引入电极采用传统的金属插眼实现,金属插眼固定在灯座内,与导电橡胶圈电绝缘,导电橡胶圈与电极相连,电极与金属插眼为一对电源输入电极。金属插眼与荧光灯的电极电接触,电极的灯管外的部分插入金属插眼。

    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本发明采用一种透明导电的金属氧化物薄膜涂层材料,通常所用的材料是铟锡氧化物或掺杂二氧化锡薄膜,替代上述的传统荧光灯管的外部电极,在灯管外观、可靠性和发光均匀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金属氧化物薄膜涂层材料还具有抗腐蚀的特点,另外沉积的薄膜与衬底表面是分子级的结合,这样的结合牢固,经久。

    【附图说明】

    图1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荧光灯由内部封入放电气体的玻璃灯管1构成,在该灯管1的内壁涂有荧光体层,在灯管1的一端配置一施加电位的电极3,在灯管1的外壁面喷涂有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2作为另一电位的电极。

    采用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2作为荧光灯外部的电极层,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采用铟锡氧化物或掺杂二氧化锡薄膜。

    用于施加电位的电极3由金属材料构成,电极3的一部分封入灯管1内,另一部分露在灯管1的外部,电极3气密地贯通灯管1的一端将电位引入灯管1的内部。

    在荧光灯灯管1的外侧表面上喷涂的透明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2与电极3相距1~5mm。

    本发明灯座采用一固定在灯座7内的导电橡胶圈5与灯管1外侧面上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2紧密电接触,形成一电源引入线,另一电源引入采用金属插眼4实现,金属插眼4固定在灯座7内,导电橡胶圈5与电极6相连,电极6与金属插眼4为一对电源输入电极。

    金属插眼4固定在灯座7内,与导电橡胶圈5电绝缘。

    金属插眼4与荧光灯的电极3电接触,电极3的灯管1外的部分插入金属插眼4。

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带有透明导电保护涂层的荧光灯及其灯座属于照明类领域。荧光灯由内部封入放电气体的灯管构成,在该灯管的内壁涂有荧光体层,在灯管的一端配置一施加电位的电极,在灯管的外壁面喷涂有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作为另一电位的电极。电源引入是采用固定在灯座内的导电橡胶圈与灯管外侧面上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透明导电涂层紧密电接触,形成一电源引入线,另一电源引入采用金属插眼实现,金属插眼固定在灯座内,导电橡胶圈与电极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