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另外一个端口的呼叫转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另外一个端口的呼叫转移的方法,用于转移至少一个到达通信系统的第一端口上的、规定为用于另一端口的呼叫到该另一端口。
本发明另外涉及一个具有至少4个端口的通信系统,这至少4个端口各至少属于一个通信终端设备,和具有至少一个交换机,它为保持和转移呼叫而设置。背景技术
在存在一个连接的期间,已知方式可以用声学或光学信号表示到来的连接愿望。通过这一性能特征,用户在一个通话期间还可以到达另一个。呼叫插入(Anklopfen)的ISDN服务特征也在所谓的多设备端口中提供,并由通信设备接管。通常被叫方可以从显示器上读取呼叫者的号码,并直接对这种插入作出反应,这时,他中断已有的连接,使它安静,以便接收第二个通话。在迄今的通话方和插入的用户之间地往复切换通常称为轮转(Makeln)。此时,只有当时正处于活动的连接的用户彼此可以通信。等待的用户在交换过程中在再次接管通话前被保持。连接费用通常由通过拨号过程建立连接的用户承担。如果插入的用户在存在的连接中有效接入的话,则称这为三方会议。在插入的用户处在插入的场合会响起空线信号。如果该用户在30秒内不接受插入者的连接愿望的话,则代替空线信号响起占线音。
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轮转期间表明,插入用户到来的呼叫实际上是为一个另外的、外部端口确定的,因此需要向该端口执行呼叫转移。外部端口在这里理解为是这样的端口,即在接管插入呼叫的时刻从接管该呼叫的端口侧与它没有任何连接存在。
然而,使用已知的方法,例如轮转,这一点不能实现。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知方法的这一缺点。
按本发明的方法,用本文开始所述的方式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具体描述如下。在第一端口在该第一端口与一个第二端口活动的通话连接期间收到至少一个呼叫时,保持与第二端口的连接和到达第一端口的呼叫并实现在第一端口和另外的端口之间的呼叫建立,其中到达第一端口的所述呼叫是为该另外的端口而确定的,其中,在实现第一端口和另外的端口之间的呼叫建立后,该呼叫从第一端口向该另外的端口转移,而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保持的通话连接可重新开始。
以有利的方式把到达第一端口的呼叫根据该端口侧的请求保持在该端口所属的交换机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从第一端口侧向交换机发送向第三端口转移保持的呼叫的请求。
为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开始时提到的类型的通信系统特别合适,其中这样设置,在第一端口在该第一端口与一个第二端口活动的通话连接期间收到至少一个呼叫时,根据请求保持与第二端口的连接和到达第一端口的呼叫,并在输入分配给一个另外的端口的呼叫号码后把到达的呼叫向该另外的端口转移,和重新建立在第一和第二端口之间的通话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提供一个第一端口所属的交换机,它这样设置,根据该端口侧的请求保持所有为第一端口而到达的呼叫。
另外的优点可以通过下述获得,这样设置通信系统,使得从第一端口侧向交换机发送一个向第三端口转移保持的呼叫的请求。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一个非限制的、在附图中表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及其另外的优点。附图中:
图1表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
图2a,2b,2c表示本发明的方法的简要流程。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本发明的通信系统SYS具有至少4个端口A、B、C、D,给它们至少分配一个交换机VER。所述交换机例如可以指一个ISDN或者中心交换机。此外,给每一端口分配一个通信终端设备TEA、TEB、TEC、TED。
在中心交换机组(“中心局交换服务”,对此可参见:Bocker,Peter:DigitalNetze fuer Sprach-,Text-,Daten Video-Multimediakommunikation,Springer出版社,1997年)中可以把在一个公共通信网络中存在的普通单个端口通过一个中心交换机向小交换机或者通信设备归集。
一个中心交换机的例子是申请人的所谓的EWSD(“电子拨号系统数字”),它基本上由一个协调处理器、多个(数字)用户线单元(“线单元”或“数字线单元”),用于连接用户线和连接线的端口组(LTG“线路/中继线组”)、一个用于接续连接的所谓的耦合网络(SN,“交换网络”)、以及一个用于控制中央信令信道网络(CCNC,“公共信道信令网络控制”)的功能单元组成。
通过相应的接口允许连接不同的终端设备,例如模拟电话、ISDN电话、但是还有完全的小交换机设备或者无线电话,例如DECT移动无线电设备。此外,还可以在一个中心交换机呼叫号码方案中集成GSM移动无线电设备。
中心交换机功能可以通过软件模块实现,因此在现有的交换机中不需要改造任何硬件。通过对在ISDN交换机的一个专用通信设备进行软件模拟,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中心交换机组电话服务,诸如缩位拨号、取呼叫、自动回叫、插入、轮转、呼叫转移、会议接通、费用和呼叫号码显示,就像在ISDN通信设备中一般的和了解的功能,而不必在用户处实际物理存在一个这样的通信设备。
按照图2a,在第一和第二端口A和B之间存在一个通话连接。如果从一个第三端口C向端口A发送一个连接愿望的话,这一点可以从分配给它的一个终端设备的显示器上得知,端口C希望插入。如果端口A接管与端口C的通话的话,则它必须中断与端口B的已有连接(图2b)。为在以后某时刻能够重新采取与端口B的连接,可以由交换机VER保持该连接。为此必须通过端口A的终端设备TEA给出一个相应的指令并向交换机发送。
如果在与端口C的用户的通话过程中表明,该用户希望与端口A的用户之外的一个其他用户通话,则端口A的用户可以向交换机VER发送一个保持和转移该连接到端口C的指令。因此,交换机在此时刻保持两个针对端口A的连接,亦即与端口B原来的连接和后来接管的与端口C的连接。
通过分配给端口A的通信终端设备TEA现在可以输入端口D的呼叫号码,端口C的用户应该接续到该端口。这一呼叫号码从端口A向交换机发送。
在与相应的对方C的呼叫建立后,端口A的用户向交换机VER发送一个指令BEF(访问代码),用于建立端口C和端口D之间的连接,此时不一定需要在端口A和D之间建立通话连接(图1)。原理上说,当呼叫音信号发送时,在端口A和端口D之间输入用于转移保持的端口C的呼叫ANR的指令BEF就足够了。交换机VER通过使用从端口A向它发送的端口D的呼叫号码可以向端口D转接端口C的通话。
由交换机VER保持的端口B和端口A之间的连接然后例如在向交换机VER发送端口A的一个相应请求后、或从交换机VER侧自动重新建立,于是,在这里表示的例子中,在按照本发明的呼叫转移结束后出现两个通话连接,亦即端口A和B和端口C和D之间的通话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