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连接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131610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3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811937.9

申请日:

2001.06.22

公开号:

CN1439186A

公开日:

2003.08.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R 12/16申请日:20010622授权公告日:20050615终止日期:2012062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2/16

主分类号:

H01R12/16

申请人:

3M创新有限公司

发明人:

约翰尼斯·彼得勒斯·玛利亚·库斯特斯; 塞缪尔·C·雷米

地址:

美国明尼苏达州

优先权:

2000.06.29 US 60/214,91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顾红霞;朱登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连接器(20)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水平分隔的触点(30),每个触点(30)具有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分(32)以及中部(34)和向后延伸的尾部(36),接触部分(32)用于接合配对连接器的对应触点。绝缘外壳(50)包住触点(30)的中部(34)。外壳(50)在触点中部(34)之间具有水平分隔的垂直插槽(52)。屏蔽(60)提供给每一个触点(30)。每个屏蔽(60)具有用于插入垂直插槽(52)的垂直凸缘部分(62)以及沿邻近触点(30)中部(34)延伸并在其上面的上水平部分(64)。其中装有触点(30)和屏蔽(60)的绝缘外壳(50)构造为用于插入前罩(90)中的水平延伸插槽(92)。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器,包括: 多个排列成行的水平分隔的触点,每个触点具有向前延伸的接触 部分、中部和向后延伸的尾部,接触部分用于接合配对连接器中的相 应触点; 触点中部上的绝缘外壳,外壳在触点中部之间具有水平分隔的垂 直插槽,每个插槽沿邻近触点的方向延伸;以及 每个触点的屏蔽,每个屏蔽具有垂直凸缘部分,用于插入绝缘外 壳中的垂直插槽;上水平部分,沿邻近触点的中部延伸并在其上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触点形成在条带上, 在连续触点之间的水平间距是第一距离;屏蔽形成在条带上,相邻屏 蔽分隔开第二距离,第二距离等于第一距离的2倍,从而第一套屏蔽 在布置到第一条带上时可以插入每隔一个的插槽中,接着第二套屏蔽 在布置到第二条带上时可以插入第一屏蔽之间的空插槽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壳是在触点中部 上通过上模成形塑料绝缘体形成的,同时触点在条带上,在相邻触点 之间分别形成插槽。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触点向前延伸 的接触部分构造为接合配对连接器的相应信号插针,其中每个屏蔽的 垂直凸缘部分包括向前延伸的垂直屏蔽部分,位于邻近触点向前延伸 接触部分的旁边,并且其中向前延伸垂直屏蔽部分构造为接合配对连 接器的接地插针。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屏蔽的上水平 部分包括向前延伸水平屏蔽部分,位于每个触点向前延伸接触部分的 上面,并且其中每个屏蔽的向前延伸水平屏蔽部分包括围绕向前延伸 水平屏蔽部分的绝缘外壳。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围绕向前延伸水平 屏蔽部分的绝缘外壳当屏蔽在条带上时在上水平部分的向前延伸水平 屏蔽部分上面通过上模塑料绝缘体形成。
7: 一种电子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外壳;以及 多个连接器模块,其构造为用于插入连接器外壳中,每个连接器 模块包括: 排列成行的多个水平分隔触点,每个触点具有向前延伸的接触部 分和中部以及向后延伸的尾部,接触部分设计为接合配对插头连接器 中的相应触点; 触点中部上面的绝缘外壳,外壳在触点中部之间具有水平分隔的 垂直插槽;以及 用于每个触点的屏蔽,每个屏蔽具有垂直的凸缘部分,用于插入 绝缘外壳的垂直插槽中;以及上水平部分,沿邻近触点的中部延伸并 在其上面。
8: 一种电子连接器,包括: 连接器外壳;以及 用于插入连接器外壳的多个连接器模块,每个连接器模块包括绝 缘外壳,包住排列成行的多个水平分隔的触点,每个触点具有向前延 伸的接触部分和中部以及向后延伸的尾部,接触部分用于接合配对插 头连接器中的相应触点,绝缘外壳在触点中部之间具有水平分隔的垂 直插槽,每个连接器模块包括用于每个触点的屏蔽,每个屏蔽具有用 于插入垂直插槽的垂直凸缘部分以及沿邻近触点的中部延伸并在其上 面的上水平部分。
9: 一种连接器,包括: 绝缘外壳,包住排列成行的、多个纵向延伸、横向分隔的信号触 点,外壳具有多个垂直延伸、横向分隔的开口,插入多个纵向延伸、 横向分隔的信号触点,每个开口沿邻近触点的方向延伸,以及 用于每个触点的屏蔽,每个屏蔽具有垂直延伸的凸缘部分,用于 插入外壳中垂直延伸的开口中,以及横向延伸的凸缘部分,沿外壳中 信号触点延伸并与其相邻,垂直和横向延伸的凸缘部分用于形成每个 信号触点周围的同轴屏蔽。

说明书


高速连接器

    发明背景和概述

    本发明涉及两部分电子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提高屏蔽的两部分高速电子连接器。

    载有高频信号和电流的导体,当与另外的载有高频信号和电流的导体靠近时,将受到干扰和串话。这些干扰和串话在信号接收时导致信号衰减和误差。同轴的和屏蔽的电缆可以用于将信号从发送点传输到接收点,并降低屏蔽的或同轴的电缆中载有的信号受到非常靠近的其它屏蔽或同轴电缆载有的信号的干扰的类似现象。但是,在连接点,常常失去屏蔽造成信号之间的干扰和串话。单根的屏蔽线和电缆在连接点处是不希望使用的,因为需要在非常小的空间内制作大量的连接。在这些情况下,使用含有多个屏蔽导电线路的两部分高速连接器。

    名称为“高速连接器设备”的美国专利6,146,202描述了说明性地屏蔽的两部分高速连接器,包括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说明性的插座连接器包括多个连接器模块。每个连接器模块包括绝缘外壳,其中具有排列成列的多个纵向延伸的、垂直分隔的信号触点。每个绝缘外壳成型为包括多个横向延伸的、垂直分隔的开口,可以插入多个纵向延伸的、垂直分隔的信号触点。插座连接器还包括在多个连接器模块中的沿多个连接器模块第一侧延伸的多个垂直屏蔽,以及穿过横向的、垂直分隔开口的多个水平屏蔽,形成围绕每个信号触点的同轴屏蔽。

    根据本发明,说明性的连接器包括多个连接器模块。每个连接器模块包括绝缘外壳,其中具有排成行的多个纵向延伸、横向分隔的信号触点。每个绝缘外壳成型为包括多个垂直延伸、横向分隔的开口,用于插入多个纵向延伸、横向分隔的信号触点。连接器还包括多个屏蔽。每个屏蔽具有垂直延伸的凸缘部分,用于插入绝缘外壳中垂直延伸的开口;横向延伸的凸缘部分,沿绝缘外壳中的信号触点延伸并邻近信号触点。垂直和横向延伸的凸缘部分构造为在每个信号触点周围形成同轴屏蔽。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横向延伸的凸缘部分沿绝缘外壳中相邻信号触点延伸并在其上面。根据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装有触点和屏蔽的绝缘外壳构造为用于插入连接器外壳中横向延伸、垂直分隔的插槽。

    根据又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示例性的连接器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纵向延伸、横向分隔的信号触点。每个信号触点包括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分以及中部和向后延伸的尾部,其中接触部分用于接合配对连接器中相应的触点。信号触点的中部装在绝缘外壳中。绝缘外壳包括触点中部之间的横向分隔、垂直延伸的插槽。每一个信号触点设置有屏蔽。每个屏蔽具有垂直延伸的凸缘部分,用于插入绝缘外壳的插槽中;以及上部横向延伸的凸缘部分,沿邻近信号触点的中部延伸并在其上面。垂直和横向延伸的凸缘部分形成每个信号触点周围的同轴屏蔽。其中装有触点和屏蔽的绝缘外壳形成连接器模块,用于插入连接器外壳中。

    根据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示例性的连接器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水平分隔的信号触点。每个信号触点包括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分以及中部和向后延伸的尾部,其中接触部分用于接合配对连接器中相应的触点。信号触点的中部装在绝缘外壳中。绝缘外壳包括触点中部之间的水平分隔、垂直延伸的插槽。每一个信号触点设置有屏蔽。每个屏蔽具有垂直的凸缘部分,用于插入绝缘外壳的插槽中;以及上部水平的凸缘部分,沿邻近信号触点的中部延伸并在其上面。垂直和水平的凸缘部分形成每个信号触点周围的同轴屏蔽。其中装有触点和屏蔽的绝缘外壳形成连接器模块,用于插入连接器外壳中。

    可选地,连接器模块可以压入具有压配合连接的单行绝缘体中,每个连接器模块一个单行绝缘体。组装好的连接器模块随后可以堆积成所需的高度,并插入外壳中。外壳夹持住组装好的连接器模块,并在堆积好的装置周围提供绝缘和屏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到下面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更加清楚,这些优选的实施例代表目前所知的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附图简述

    详细描述具体涉及以下附图,附图中:

    图1是表示按水平行排列的多个信号触点的透视图,每个触点具有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分以及中部和向后延伸的尾部,接触部分用于接合配对连接器上的对应触点;

    图2是表示装在绝缘外壳中的触点中部的透视图,绝缘外壳在触点中部之间具有水平分隔的垂直插槽;

    图3是表示两个屏蔽的透视图,每个触点上一个屏蔽,每个屏蔽具有垂直凸缘部分,用于插入绝缘外壳的垂直延伸的插槽;以及上水平部分,沿相邻触点的中部并在其上面延伸;

    图4是表示塑料上模的透视图,其中塑料上模形成在屏蔽靠近前端的上水平部分;

    图5是表示第一套屏蔽的透视图,其中屏蔽垂直对齐绝缘外壳的第一和第三插槽;

    图6是透视图,表示第一套屏蔽被压入具有压配合连接的绝缘外壳的第一和第三插槽;

    图7是透视图,表示第二套屏蔽被压入具有压配合连接的绝缘外壳的第二和第四插槽,形成连接器模块或板;

    图8是表示前罩的透视图,前罩具有延伸的插槽,用于接收连接器模块;

    图9是透视图,表示连接器模块对齐前罩中的水平延伸插槽;

    图10是透视图,表示连接器模块完全压入具有压配合连接的前罩;

    图11是表示完全组装好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其中包括排列成垂直列的八行连接器模块,每行连接器模块具有排列成水平行的四个触点;以及

    图12是图11连接器的部分剖视图,表示屏蔽的垂直和水平屏蔽部分,形成围绕每个信号触点的垂直同轴盒。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排列成行的四个水平分隔的信号触点30。触点30排列成行而不是列。相邻触点30之间的水平间距是2毫米。每个触点30包括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分32以及中部34和向后延伸的尾部36,接触部分32用于接合配对的插头连接器(未示出)上的对应信号插针。每个接触部分32包括一对相对的悬臂弹性臂38,当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接合时,配对的插头连接器的信号插针插入其中。尾部36锡焊在电缆线上。优选地,触点30由适合的导电材料压制成条带,并制成一盘一盘的。条带可以切成任何长度,形成不同的连接器长度(如,一行八个信号触点而不是一行四个)。

    如图2的清楚表示,绝缘外壳50包住触点的中部34。绝缘外壳50包括四个水平分隔、垂直延伸的插槽52,排列在触点中部34之间用于接收四个屏蔽60,每个触点30使用一个屏蔽60。外壳50(有时这里称为“触点上模”)是在触点中部34上通过上模成形塑料绝缘体形成的。当触点30在条带上送入时,上模成形工艺也可以一盘一盘地进行。当绝缘外壳50在触点30上上模成形时,垂直插槽52在相邻触点20上同时成形。在上模成形操作过程中,在尾部36提供一个嵌合定位尾部26的中心。

    图3表示两个水平分隔的屏蔽60。相邻屏蔽60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毫米。优选地,屏蔽60是适合的导电材料压制成条带,并制成一盘一盘的。屏蔽60之间的4毫米间距使屏蔽可以制成一盘一盘的。每个屏蔽60包括垂直凸缘部分62,用于插入绝缘外壳60中的插槽52;以及上水平部分64,沿相邻触点30的中部34并在其上面延伸。每个屏蔽60的垂直凸缘部分62包括向前延伸的垂直屏蔽部分66,其设计位置靠着邻近触点30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分32。向前延伸垂直屏蔽部分66的设计用于接合配对插头连接器(未示出)的接地插针上,以便将屏蔽60接地。每个屏蔽60的上水平部分64包括向前延伸的水平屏蔽部分68,其设计位置在邻近触点30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分32的上方。如图12所示,垂直凸缘部分62在相邻列的触点30之间形成屏蔽。上水平部分64在相邻行触点30之间形成屏蔽。

    如图4所示,每个屏蔽60的向前延伸水平屏蔽部分68包括绝缘外壳70,包围向前延伸水平屏蔽部分68。绝缘外壳70(有时这里称为“屏蔽上模”)可以在上水平部分64的向前延伸水平屏蔽部分68上通过上模成形塑料绝缘体形成。当屏蔽60在条带上送入时,上模成形工艺也可以一盘一盘地进行。在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未示出)接合过程中,当插头连接器(未示出)的信号插针插入垂直的匹配弹性臂38之间时,塑料上模70防止垂直的匹配弹性臂38意外接触向前水平延伸屏蔽部分68。

    图5表示第一套屏蔽60垂直对齐触点上模50中的第一和第三插槽52,触点上模50中嵌有触点30。图6表示第一套屏蔽60压入具有压配合连接的塑料上模50的第一和第三插槽52。图7表示第二套屏蔽60压入具有压配合连接的塑料上模50的第二和第四插槽52,形成连接器模块80(或称为板)。这样,触点30在条带上的连续触点30之间的水平间距是第一距离(2毫米)。另一方面,屏蔽60在条带上的连续屏蔽60之间的水平间距是第二距离(4毫米),等于第一距离(2毫米)的2倍,从而第一套屏蔽60在布置到第一条带上时可以插入每隔一个的插槽52中,接着第二套屏蔽60在布置到第二条带上时可以插入第一套屏蔽60之间的空插槽52中。

    图8表示前罩90(也称为插座或连接器外壳),具有水平延伸插槽92,用于接收连接器模块80。图9表示连接器模块或板80对齐前罩90的水平延伸插槽92。图10表示连接器模块80完全压入具有压配合连接的前罩90中。图11表示完全组装好的插座连接器20,包括8行排列成垂直列的连接器模块80,每行具有排列成水平行的4个触点30。图12是插座连接器20的部分剖视图,表示屏蔽60的垂直和水平屏蔽部分62、64,形成围绕每个信号触点30的垂直同轴盒。每个信号触点30的同轴屏蔽允许在连接点处传输高频信号,同时干扰和串话最小。

    当连接器模块80装入前罩90时,8×4触点30对齐前罩90中的8×4插针插入窗口94。当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接合时,插针插入窗口94引导插头连接器(未示出)的信号插针。如上所述,插头连接器的信号插针由插座连接器20的触点30的弹性臂38接收。插座连接器20中行和列的数量可以自由选择并相互独立。例如,可以设计插座连接器20具有16行,每行8个触点,而不是8行,每行4个触点。本发明的插座连接器20特别适于高速电缆应用。

    另外,连接器模块80可以压入具有压配合连接的单一行绝缘体(未示出)(也称为单独行概念)接着组装好的连接器模块80可以堆积到所需的高度(例如16行或8行),并插入周围的外壳(未示出)。外壳将组装的连接器模块80夹持在其位置上,并提供堆积连接器模块80周围的绝缘和屏蔽。

    示例性地,用于插座连接器20的材料如下:

    a)信号触点30:铜合金,UNS C70250,偏差0.2%,屈服极限95-120千磅/平方英寸,拉伸强度100-125千磅/平方英寸;

    b)信号触点上模50:30%玻璃填充的LCP,杜邦Zenite 6130L;

    c)屏蔽60:磷青铜,510弹簧回火;

    d)屏蔽上模70:30%玻璃填充的LCP,杜邦Zenite 6330;

    e)前罩90:30%玻璃填充的LCP,杜邦Zenite3226L;

    尽管参考某些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详细描述,但在上述本发明范围和实质内仍存在变化和修改。

高速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速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速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连接器.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连接器(20)包括多个排列成行的水平分隔的触点(30),每个触点(30)具有向前延伸的接触部分(32)以及中部(34)和向后延伸的尾部(36),接触部分(32)用于接合配对连接器的对应触点。绝缘外壳(50)包住触点(30)的中部(34)。外壳(50)在触点中部(34)之间具有水平分隔的垂直插槽(52)。屏蔽(60)提供给每一个触点(30)。每个屏蔽(60)具有用于插入垂直插槽(52)的垂直凸缘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