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打印机墨盒的接插件.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129632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36680.5

申请日:

2003.03.05

公开号:

CN1453905A

公开日:

2003.1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蒂科电子公司 地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变更后:泰科电子公司 地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24; H01R13/11

主分类号:

H01R13/24; H01R13/11

申请人:

蒂科电子公司;

发明人:

马修·R·麦卡洛尼斯

地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优先权:

2002.03.05 US 10/091,92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李瑞海;王景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印机墨盒接插件,其包括一记录头接头(14)、一打印机接头(16)以及一记录头基片(18),所述记录头接头(14)包括用于容纳接触件(38,40)的一壳体(49),所述打印机接头(16)包括用于容纳弹簧触点(26)的一壳体(24)。每个接触件(38,40)都具有被焊接到所述记录头基片(18)上的一尾端(46)以及与所述弹簧触点(26)中的一个相接合的接触垫(44)。所述壳体(49)将所述尾端保持于第一平面(77)内,并将所述接触垫保持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45)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打印机墨盒接插件,包括一记录头接头、一打印机接头以及一记 录头基片,所述记录头接头包括用于容纳接触件的一壳体,所述打印机接头 包括用于容纳弹簧触点的一壳体,其特征在于: 每个接触件都具有被焊接到所述记录头基片上的一尾端以及与所述弹 簧触点之一相接合的接触垫,所述壳体将所述尾端保持于第一平面内,并将 所述接触垫保持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墨盒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排列 在以第一距离为间隔的排上,以及所述接触垫排列在以第二距离为间隔的排 上,所述第二距离不同于所述第一距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墨盒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接触 件还包括使所述尾端与所述接触垫相互连接的一杆部分,以及一自所述接触 垫延伸的一保持柄,所述保持柄可嵌入地容纳在所述壳体的一凹槽内,以抵 抗所述弹簧触点施加给所述接触垫的法向力。

说明书


用于打印机墨盒的接插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接插件,该接插件在打印机接头与基片之间提供了一种可分离的连接界面。

    背景技术

    通常的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墨盒,控制该打印机墨盒使得将一定颜色以及一定数量的油墨按照特定的图案分配到纸上。利用由打印机提供给打印机墨盒的动力及数据信号,来控制该颜色及图案。一打印机墨盒接插件系统以易于更换该打印机墨盒的方式,将该打印机墨盒与位于喷墨打印机内的一电路板连接。该打印机墨盒接插件系统包括一记录头接头(pen connector),一打印机接头,以及一记录头基片(pen substrate)。喷墨打印机经由该电路板将动力及数据信号提供给打印机接头,该打印机接头反过来又经由记录头接头将动力及数据信号传输给记录头基片,从而将一定颜色以及一定数量的油墨分配到纸上。

    传统的打印机接头将来自电路板的动力及数据信号传输给一记录头壳体。该记录头壳体包括一记录头组件和一记录头基片。该记录头基片与记录头组件垂直对齐。该记录头组件包括一弹性薄膜盖,该盖沿着前表面向下延伸至与该前表面垂直的底面上的记录头基片。该弹性薄膜包含接触垫,该接触垫接收来自打印机接头的动力及数据信号,且其通过位于弹性薄膜内的传导迹线(wire trace)与记录头基片连接。该传导迹线被粘接或者焊接在记录头基片上,并将来自接触垫的数据及动力信号传输给记录头基片。

    传统的打印机接头包括一壳体,一压缩弹簧,以及一插棒接头。该壳体被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其包括一具有小孔的前表面。弹簧位于壳体内且与小孔对齐,并接触印刷电路板。插棒接头经由小孔伸出壳体外,并可缩回入壳体内。

    在操作时,电路板将来自打印机的动力及数据信号传导给弹簧。记录头壳体与打印机接头在该打印机墨盒接插件系统内相互对齐,这样插棒接头就可与接触垫相接触,并由于与弹簧的电接触而被推入打印机接头地壳体内。该插棒接头将动力及数据信号传导给接触垫,该接触垫反过来经由传导迹线将动力及数据信号传导至记录头基片。

    该打印机墨盒接插件系统有几个缺陷。首先,该打印机墨盒接插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多个分离的组件,每个组件都即精密又复杂,这就使得发生故障或者损坏的危险性比较大。第二,打印机接头壳体的体积庞大,在打印机墨盒接插件系统内占据了比预期更大的空间。第三,需要一单独的传导迹线来将每个接触垫连接至记录头基片,从而使得在弹性薄膜内汇集了大量的传导迹线。并且,将每根导线迹线粘接到记录头基片上是一项费时且复杂的工序。最后,用弹性薄膜盖将接触垫固定在记录头壳体的前表面上是很昂贵的。

    因此,就需要这样一种打印机墨盒接插件系统,其坚固且比传统系统更小、更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机墨盒接插件,包括一记录头接头、一打印机接头以及一记录头基片,所述记录头接头包括用于容纳接触件的一壳体,所述打印机接头包括用于容纳弹簧触点的一壳体。每个接触件都具有被焊接到所述记录头基片上的一尾端以及与所述弹簧触点之一相接合的一接触垫。所述记录头接头将所述尾端保持于第一平面内,并将所述接触垫保持于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内。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通过例子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墨盒电接插件的侧剖视图;

    图2是墨盒电接插件和记录头接头更详细的侧剖视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记录头接头的等大后视图(rear isometricview);

    图4是图3所示记录头接头的等大分解后视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打印机接头的等大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一种备选实施例所形成的前插式(front load)记录头接触件的等大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种备选实施例所形成的前插式记录头接触件与前插式记录头接头的等大正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前插式记录头接头的等大后视图,其中表示了部分但是完全插入的前插式记录头接触件;

    图9是前插式记录头接头的等大后视图,其中前插式记录头接触件弯至最终位置;

    图10是前插式记录头端部的隐线示意图;

    图11是依照本发明一种备选实施例所形成的顶插式短记录头接触件的等大示意图;

    图12是依照本发明一种备选实施例所形成的顶插式记录头接头以及两个部分插入的记录头接触件的等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顶插式记录头接头的等大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若结合附图阅读以上概述及以下对本发明特定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能更好地理解它们。但应认识到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附图所示的装置及手段。

    图1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墨盒电接插件10的侧剖视图。该接插件10包括一记录头接头14,一打印机接头16,以及一记录头基片18。一接插件壳体(未表示)容纳并定向该记录头接头14,打印机接头16,以及记录头基片18。该记录头接头14通常为竖立的平基片,这样侧边22就垂直于记录头基片18。该记录头接头14将来自打印机接头16的动力及数据信号传导给记录头基片18。

    该打印机接头16通常可为平基片,且包括可偏转的弹簧触点26。设置该打印机接头16,使侧边28通常平行于记录头接头14的侧边22。该打印机接头16包括自侧边28起以一个锐角向着记录头接头14朝外延伸的弹簧触点26。该弹簧触点26与记录头接头14电接合。打印机接头16经由记录头接头14向记录头基片18提供动力及数据信号。

    记录头基片18通常可为平基片,其具有一焊接到记录头接头14上的顶面35,这样就将该记录头基片18悬挂起来,同时其顶面35基本垂直于记录头接头14的侧边22。记录头基片18经由记录头接头14接收到来自打印机接头16的动力及数据信号。记录头基片18利用该动力及数据信号,来分配油墨的适当数量、图案以及颜色。

    图2所示为墨盒电接插件10和记录头接头14更详细的侧剖视图。图2中的记录头接头14被剖切,以示出在打印机接头16与记录头基片18之间传输动力及数据信号的短记录头接触件38和长记录头接触件40,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均为薄条状。该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由几段组成,包括一端与接触垫44连接并且相对端与尾端46连接的接触杆42。接触垫44连接至保持柄48。将接触杆42装入记录头接头14内,同时该接触杆42分别沿着短长杆平面延伸,该短长杆平面包含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的接触杆42。接触垫44为矩形,与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的接触杆42形成一体并宽于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的接触杆42。接触垫44在接触垫平面45内相互对齐。接触垫44与打印机接头16的弹簧触点26电接合。尾端46表现为短条状,且与接触杆42形成一体并通常从该接触杆42垂直延伸。将尾端46焊接到记录头基片18顶面上的相应迹线上。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的尾端46分别沿着第一及第二线延伸,该第一及第二线分别与记录头基片18上的相应迹线行对齐。保持柄48为短平条状,且与接触垫44形成一体并垂直向远离接触垫44的方向延伸。该保持柄48将接触垫44和接触杆42保持在记录头接头14内。

    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在平接触垫44与接触杆42之间形成有弯曲部47。为将短记录头接触件38设置并保持在记录头接头14内,该短记录头接触件38具有排列在长杆平面内的一凸起的后部分36。该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上部对齐且通常垂直于顶面35,同时尾端46焊接在顶面35上的迹线上。该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通常平行于打印机接头的侧边28,这样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的接触垫44就接触打印机接头16的弹簧触点26。

    图3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记录头接头14构造的等大后视图。记录头接头14包括一通常为矩形的记录头壳体49。该记录头壳体49包括一后表面50,一前表面51,以及一底边52。当该记录头接头14定位成平行于打印机墨盒接插件10(图1和2)内的打印机接头16(图1和2)时,该记录头壳体49的定向,使得其后表面50背对着打印机接头16并垂直于记录头基片18(图1和2)的顶面35。

    打印机壳体49包括位于后表面50内且自该打印机壳体49的底边52向上垂直延伸的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该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相互平行延伸。短保持通道55容纳短记录头接触件38,而长保持通道56容纳长记录头接触件40。该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通常包括方的壳体孔54,该壳体孔54宽于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并且自后表面50经记录头壳体49延伸至前表面51。该壳体孔54通常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用于容纳接触垫44。与短保持通道55相关的壳体孔54在平行于底边52的第一壳体孔排57内相互对齐。与长保持通道56相关的壳体孔54沿着通常平行于底边52的第二壳体孔排58内相互对齐。第一壳体孔排57比第二壳体孔排58靠近底边52,且第一壳体孔排57与第二壳体孔排58相互偏置,以提供一种紧凑的接触图案。

    该壳体孔54包括矩形杆凹槽59和矩形的柄凹槽60。杆凹槽59向底边52延伸出壳体孔54。柄凹槽60从底边52延伸出壳体孔54。柄凹槽60和杆凹槽59位于横过壳体孔54的两相对面上,且它们通常都与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一样宽。杆凹槽59通过给接触杆42提供空间,使接触杆42进入壳体孔54并被保持在壳体孔54内,来帮助将接触垫44插入并保持在壳体孔54内。柄凹槽60通过给保持柄48(图2)提供空间,使保持柄48进入壳体孔54并被保持在壳体孔54内,来帮助将接触垫44插入并保持在壳体孔54内。柄凹槽60还包括矩形的柄壁(未表示),该柄壁与保持柄48摩擦接合。柄壁包括保持凸缘(未表示),该保持凸缘压向保持柄48并抵抗任何向后表面50方向推动保持柄48的力。

    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包括通常为矩形的保持壁61,该保持壁61与记录头壳体49的后表面50形成一体并垂直向远离该后表面50的方向延伸。保持壁61自底边52起相互平行地、与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并排延伸过后表面50部分。保持壁61不连续;保持壁61由分离的矩形壁段62组成。更具体的,壁段62相互平行地横过后表面50,由此形成壁段排。记录头壳体49还包括通常为矩形的保持块64,该保持块64与记录头壳体49的后表面50形成一体并垂直向远离该后表面50的方向延伸,该保持块64部分地包围壳体孔54。记录头壳体49包括第一排65、第二排66和第三排68的壁段62,以及第四排72的保持块64。这些排相互平行自后表面50接近底边52处垂直外延。这些排横过后表面50,并与最接近底边52的第一排65对齐。壁段62将该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保持在记录头壳体49内,保持块64特别将长记录头接触件40保持在记录头壳体49内。

    记录头壳体49包括通常为矩形的高架支柱(elevated supports)73,该高架支柱73位于长保持通道56内,与记录头壳体49的后表面50形成一体并垂直向远离该后表面50的方向延伸。该高架支柱73通常自后表面50垂直延伸,但不在长保持通道56上方悬挂着长记录头接触件40的第一排65与第二排66之间延伸。该高架支柱73支承长记录头接触件40,使得长记录头接触件40的尾端46位于短记录头接触件38的尾端46的上方。

    因此,该高架支柱73将长记录头接触件40的尾端46保持在第一尾端排75上。短记录头接触件38位于短保持通道55内、长记录头接触件40的下方,这样短记录头接触件38的尾端46就形成了第二尾端排76。由此,保持在第二壳体孔排58内的长记录头接触件40的接触垫44就对应且垂直于保持在第一尾端排75内的长记录头接触件40的尾端46,第二壳体孔排58对应于第一尾端排75。类似的,保持在第一壳体孔排57内的短记录头接触件38的接触垫44就对应且垂直于保持在第二尾端排76内的短记录头接触件38的尾端46,第一壳体孔排57对应于第二尾端排76。

    当将尾端46保持在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内时,该尾端46垂直向上且离开接触杆42延伸,这样该尾端46就排列在垂直于后表面50的一尾端平面77内。第一尾端排75和第二尾端排76具有按第一距离(未表示)隔开的尾端中心线(未表示)。接触垫44在沿着前表面51对齐且排列在垂直于尾端平面77的接触垫平面45(图2)内。第一壳体孔排57和第二壳体孔排58包括以不同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82相间隔的壳体中心线81。

    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包括圆形的保持叉(retention prong)83,该保持叉83与接触杆42形成一体且垂直向远离该接触杆42的方向延伸,从而横过接触杆42。当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分别位于记录头壳体49的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内时,保持叉83与第二排66的壁段62以及第三排68的壁段62摩擦接合,从而分别将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保持在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内,同时尾端平面77保持尾端46的共面性。

    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包括菱形的保持倒剌(retentionbarbs)84,该保持倒剌84与接触杆42形成一体且自该接触杆42起垂直延伸,以扩宽接触杆42。当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分别位于壳体49的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内时,该菱形保持倒剌84与第三排68的壁段62摩擦接合,从而将接触杆42保持在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内,将尾端46保持在尾端平面77内,以及将接触垫44保持在接触垫平面45内。

    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包括喇叭形的保持倒剌85,该保持倒剌85与接触杆42形成一体且自该接触杆42起垂直延伸,以扩宽接触杆42。该喇叭形保持倒剌85位于弯曲的接触杆42上,这样该喇叭形保持倒剌85就通常垂直于接触垫平面45。当短记录头接触件38位于记录头壳体49的短保持通道55内时,短记录头接触件38的喇叭形保持倒剌85与第三排68的壁段62摩擦接合。当长记录头接触件40位于记录头壳体49的长保持通道56内时,长记录头接触件40的喇叭形保持倒剌85与第四排72的保持块64摩擦接合。于是,喇叭形保持倒剌85就将接触杆42保持在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内,将尾端46保持在尾端平面77内,以及将接触垫44保持在接触垫平面45内。

    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包括三角形的插入辅件86,该插入辅件86与接触杆42形成一体且自该接触杆42起垂直延伸,以明显地扩宽接触杆42。当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位于记录头壳体49内时,该插入辅件86置于第三排68的壁段62上。在将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固定到记录头壳体49之前,该插入辅件86将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与一输送带89(图4)连接。

    图4是图3所示记录头接头14的等大分解后视图。输送带89连接到短记录头接触件38的插入辅件86上。该输送带89用于将短记录头接触件38和长记录头接触件40(未表示)装入记录头壳体49内。通过采用一工具(未表示)将输送带89置于记录头壳体49的后表面50上方,经由后表面50沿箭头A方向将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插入记录头壳体49内。当插入辅件86位于第三排68的壁段62上且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分别位于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内,保持叉83、菱形的保持倒剌84、喇叭形的保持倒剌85、以及保持柄48嵌入短长保持通道55和56内并与保持壁61摩擦接合,从而将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保持在记录头壳体49内。然后,将输送带89拉离插入辅件86。

    图5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打印机接头16的等大示意图。一打印机壳体24包括一接头前表面88,一接头顶边90,以及一接头底边92。该接头顶边90垂直于侧边28且平行于接头底边92延伸横过打印机壳体24。该打印机壳体24包括容纳弹簧触点26的弹簧通道96。沿着弹簧通道96延伸的弹簧通道壁95与弹簧触点26摩擦接合并固定该弹簧触点26。

    该打印机壳体24还包括在弹簧通道96下延伸的弹簧凹槽(未表示),该弹簧凹槽自接头底边92起通常延伸至接头底边92与接头顶边90之间的中间位置。当通过接头的配合使弹簧触点26偏入打印机壳体24内时,该弹簧凹槽经由打印机壳体24完全延伸并容纳弹簧触点26。

    可偏转的弹簧触点26包括焊接尾端108。该焊接尾端108位于弹簧通道96内,且垂直于接头顶边90并自接头顶边90向弹簧通道96外延伸。可将该焊接尾端108焊接到一打印机电路板(未表示)上,从而将打印机接头16固定到打印机电路板上,并将来自打印机电路板的动力及信号传导给弹簧触点26。

    焊接尾端108包括菱形的尾端倒剌(未表示)以及矩形的尾端扩张部分(未表示)。尾端倒剌和尾端扩张部分都与焊接尾端108形成一体并自该焊接尾端108起垂直延伸,并通过与弹簧通道壁95摩擦接合而将焊接尾端108保持在打印机壳体24内。

    弹簧触点26包括弹簧拱114,该弹簧拱114通常向远离位于通道端部102处的打印机壳体24的方向垂直外延,并朝向接头顶边90的方向弯曲,然后慢慢地向下朝着弹簧通道96倾斜回来。当将打印机接头16与记录头接头14适当地相互对准时,该弹簧拱114接触并传导电流给图3所示记录头接头14的接触垫44。弹簧触点26包括矩形的弹簧销115,该弹簧销115与弹簧拱114形成一体,并自弹簧拱114起向接头底边92的方向垂直延伸。弹簧销115伸入弹簧凹槽内且位于接头正表面88的下面。弹簧销115比弹簧凹槽窄,且不能将其保持在弹簧通道96内。当向弹簧拱114施加压力时,随着弹簧拱114向下偏转入弹簧凹槽内,焊接尾端108被保持在打印机壳体24内。弹簧触点26的可偏转性可将弹簧拱114压向接触垫44,且不会损坏接触垫44或者弹簧触点26。

    对齐弹簧拱114从而形成第一弹簧拱排116和第二弹簧拱排118。第一弹簧拱排116和第二弹簧拱排118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接头底边92,同时第二弹簧拱排118更靠近接头底边92。第一弹簧拱排116和第二弹簧拱排118包括中心线120。该中心线120相隔一距离121,该距离121等于第二距离82,该第二距离82分隔图3所示的第一壳体孔排57与第二壳体孔排58的壳体中心线81。因此,就将接触垫44排列成几排,排与排之间的间隔等于弹簧触点26排之间的间隔,这样当打印机接头16与记录头接头14适当地相互对接时,接触垫44接触相应的弹簧触点26。

    当将图5所示打印机接头16和图3和4所示后插式记录头接头14用在墨盒电接插件10中时会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记录头接头14包括两个功能垂直面(接触垫44和焊接尾端46),该两垂直面可用在典型的打印机墨盒接插件中,以将打印机接头16连接至通常垂直的记录头基片18。再者,由于壳体孔排57和58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尾端排76和76之间的间隔距离,记录头接头14包括两个独立且相互垂直的接触排图形。独立且垂直的排图形容许在打印机接头16与记录头基片18之间在对齐记录头接头14时具有较大的通用性。

    第二,记录头接头14仅包括记录头壳体49和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这样记录头接头14不会占据大量空间,且记录头接头14发生元件失效的危险性也不会很大。记录头接头14不包括任何复杂的布线或者昂贵的膜层。该记录头接头14也易于组装。利用与插入辅件86相连接的输送带89,可轻易地从后面将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嵌入记录头壳体49内。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的保持柄48及保持倒剌84和85保持该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于记录头壳体49内,并确保该短长记录头接触件38和40的尾端46沿着尾端平面77对齐,这样就易于将尾端46焊接到记录头基片18上。同样,组装记录头接头14的工作不包括任何费时的导线粘接工作。

    最后,记录头接头16同样仅包括弹簧触点26和打印机壳体24,这样打印机接头16不会占据大量空间,且打印机接头16发生部件失效的危险性也不会很大。通过将弹簧触点26滑动装入打印机壳体24内,也很容易组装该打印机接头。

    图6是依照本发明一种备选实施例所形成的前插式记录头接触件140的等大示意图。所示的记录头接触件140被插入一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图7)内并绕着该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弯曲。该记录头接触件140包括一通常为正方形的接触垫142,一可弯曲的矩形接触杆145,一可弯曲的矩形保持销146,以及一尾端149。该接触垫142具有一垫顶面143以及一垫厚144。该接触杆145及保持销146与接触垫142形成一体,并自该接触垫142起向远离接触垫142的方向垂直延伸。接触杆145和保持销146用于将该记录头接触件140保持在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内。将尾端149焊接到图1和2所示的记录头基片18上,以将记录头接触件140连接至记录头基片18。接触杆145和接触垫142将来自图1和2所示弹簧触点26的电流传导给记录头基片18。

    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种备选实施例所形成的前插式记录头接触件140与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的等大正视图。该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包括一通常为矩形的前插式壳体152。该前插式壳体152包括一前表面154,一顶面156,一底面157,以及一后表面158。该顶面156与底面157相互平行。

    该前表面154包括通常为正方形的壳体凹槽160,该壳体凹槽160相互平行且平行于顶面156排列于第一凹槽排162和第二凹槽排164上。第一凹槽排162和第二凹槽排164都具有中心线166,两中心线166间隔一距离167。壳体凹槽160具有凹槽板168,该凹槽板168限定了自凹槽板168至前表面154所测量的壳体凹槽160的凹槽深度169。该凹槽深度169通常等于垫厚144。壳体凹槽160容纳接触垫142,这样垫顶面143就通常保持与前表面154对齐。

    壳体凹槽160包括自该壳体凹槽160起向着顶面156方向延伸的矩形销洞172。壳体凹槽160还包括自该壳体凹槽160起向着底面157方向延伸的杆洞174。销洞172和杆洞174分别宽于保持销146和接触杆145,并容许将保持销146和接触杆145插入前插式壳体152内。销洞172和杆洞174都自前表面154起直至后表面158延伸穿过前插式壳体152,并协同将该记录头接触件140保持在前插式壳体152内。

    通过沿着箭头B的方向安置该记录头接触件140,该记录头接触件140穿过前表面154被插入前插式壳体152内,这样就使接触杆145与杆洞174对齐并进入该杆洞174内,保持销146与销洞172对齐并进入该销洞172内。当接触垫142接触凹槽板168时,该记录头接触件140就被完全插入了。

    图8是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的等大后视图,其中表示了部分但是完全插入的前插式记录头接触件140。前插式壳体152包括矩形的保持通道176,该保持通道176自顶表面156起向底表面157垂直延伸。在保持销146和接触杆145经由前表面154完全插入并被置于保持通道176内后,该保持通道176将该保持销146与接触杆145保持在该位置。

    前插式壳体152包括矩形的支撑壁180,该支撑壁180自顶表面156向底表面157垂直延伸并围住保持通道176。当保持销146和接触杆145位于保持通道176内时,该支撑壁180可与保持销146和接触杆145摩擦接合,从而将该保持销146和接触杆145保持在该位置。

    支撑壁180包括矩形且垂直于支撑壁180排列的贯穿凹口186。该贯穿凹口186与穿过前插式壳体152的销洞172(图7)及杆洞174(图7)相对应。因此,当将保持销146与接触杆145分别经由销洞172与杆洞174插入时,保持销146与接触杆145位于贯穿凹口186内。贯穿凹口186横过后表面158地排列在第一排187和第二排188上,第一排187对应于第一凹槽排162上的销洞172和杆洞174(图7),第二排188对应于第二凹槽排164上的销洞172和杆洞174(图7)。

    一旦接触杆145和保持销146分别穿过杆洞174和销洞172以及贯穿凹口186时,接触杆145和保持销146沿箭头C方向向贯穿凹口186外弯曲通常90度,使它们弯入保持通道176内,从而通过支撑壁180与保持销146和接触杆145摩擦接合。或者,使该接触杆145和保持销146倾斜,但不必与支撑壁180相接合。

    图9所示为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的等大后视图,其中该前插式记录头接触件140已被弯曲至最终位置。前插式壳体152包括矩形狭窄通道基部192,该通道基部192延伸横过保持通道176,并将插入第二排188内的接触杆145保持在第一接触杆排198中。将插入第一排187的接触杆145保持在第二接触杆排196中。第一接触杆排198和第二接触杆排196具有中心线202,两中心线相隔一距离204。距离167(图7)不同于距离204。

    记录头接触件140的尾端149垂直于底面157并向远离前插式壳体152的方向伸出保持通道176。然后,弯曲所有的尾端149,使尾端149全部排列在通常垂直于前表面154的尾端平面201内(图10)。当尾端149排列在尾端平面201内时,就能轻易地将该尾端149焊接到记录头基片18(图1和2)上。

    图10是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的端部的隐线示意图。该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包括一弯曲的记录头接触件210和一未弯曲的记录头接触件212。弯曲的记录头接触件21 0已经被插入第二排188内的贯穿凹口186中并被弯曲,这样接触杆145就位于第一接触杆排198上。未弯曲的记录头接触件212已经被插入第一排187内的贯穿凹口186中。当弯曲该未弯曲的记录头接触件212并使其保持在第二接触杆排196内时,将该弯曲的记录头接触件210和未弯曲的记录头接触件212的尾端149弯曲,使得尾端149排列在尾端平面201内。

    类似于图5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输送带(未表示)来将记录头接触件140插入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内。该输送带沿着垫顶面143与记录头接触件140连接,并可在该记录头接触件140被插入前插式壳体152后,将输送带拉离该垫顶面143。

    当将该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用于墨盒电接插件10中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该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具有上文在后插式记录头接头14中所述的有关垂直排列,排距以及组装简单的所有优点,同时该前插式记录头接头150还可用于与上文所述的打印机接头16对接。第二,J形的无偏压记录头接触件140使得可将该记录头接触件140插入前插式壳体152中,而不需要使用插入辅件或者保持倒剌。同样,因为是通过绕着该前插式壳体152弯曲记录头接触件140,从而将记录头接触件140保持在前插式壳体152内,这样就不必将该记录头接触件140嵌入前插式壳体152内,该记录头接触件140也没有被折断从而脱离该前插式壳体152的危险。最后,由于将所有的尾端149都被共同弯曲成排列在尾端平面201内,就可方便地将该尾端149焊接到图1和2所示记录头基片18上。

    图11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种备选实施例所形成的顶插式矮记录头接触件244的等大示意图。所示的该矮记录头接触件244将要被可滑动地插入一顶插式记录头接头242内(图12)。该矮记录头接触件244包括一通常为正方形的接触垫222,一矩形的杆连接段226,一矩形的接触杆228,矩形的第一及第二保持扩张部分230和232,一销连接段234,一保持销236,以及一尾端240。接触垫222将来自图1和2所示一个弹簧触点26的电流通过矮记录头接触件244来传导。接触垫222具有垫顶面223和垫厚224。杆连接段226及销连接段234与接触垫222形成一体,且自接触垫222起垂直向远离该接触垫222的方向延伸。接触杆228与杆连接段226形成一体,且自杆连接段226起垂直地离开该杆连接段226延伸。

    第一及第二保持扩张部分230和232与接触杆228形成一体,且自该接触杆228起垂直延伸,并将矮记录头接触件244保持在顶插式记录头接头242内。保持销236与销连接段234形成一体,并自销连接段234起垂直向远离该销连接段234的方向延伸。保持销236包括一通常为三角形的保持倒剌238,该保持倒剌238与保持销236形成一体且自保持销236起垂直延伸,并将矮记录头接触件244保持在顶插式记录头接头242内。尾端240与接触杆228形成一体,且自该接触杆228起垂直向上延伸。当将该矮记录头接触件244插入顶插式记录头接头242内后,就将尾端240焊接到图1和2所示的记录头基片18上。

    图12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种备选实施例所形成的顶插式记录头接头242,部分插入的矮记录头接触件244,以及部分插入的深记录头接触件246的等大示意图。深记录头接触件246的接触垫222位于接触杆228和保持销236的较高上方,且比矮记录头接触件244的接触垫222高一距离247。

    顶插式记录头接头242包括一通常为矩形的顶插式壳体248。该顶插式壳体248包括一前表面250,一顶面252,以及一底面254。顶插式壳体248还包括相间排列的、分别用于容纳并保持深记录头接触件246和矮记录头接触件244的深保持通道258和浅保持通道259。

    深浅保持通道258和259包括矩形的支撑壁260,该支撑壁260围住被插入短长记录头接触件244及246的杆连接段226和销连接段234。支撑壁260包括矩形的壁顶面261,该壁顶面261排列在前表面250的下方且距前表面250的壁顶面深度264通常等于垫厚224。因此,壁顶面261支撑着所插入的接触垫222,以便将接触垫222暴露给并接触图5所示打印机接头16的弹簧触点26。

    深浅保持通道258和259还包括深通道基部268和浅通道基部272。深通道基部268位于前表面250下方的距离比浅通道基部272位于前表面250下方的距离相差一距离275,该距离275通常等于距离247。可沿箭头D的方向将高记录头接触件246和矮记录头接触件244分别滑动插入深保持通道258和浅保持通道259内。

    深浅保持通道258和259还包括矩形的平行保持槽276,该保持槽276自顶面252向底面254在支撑壁260内延伸。可将矮高记录头接触件244和246滑动插入顶插式壳体248内,以使保持倒剌238进入保持槽276内并与该保持槽276摩擦接合,从而保持该保持倒剌238位于保持槽276内。

    前表面250包括通常为正方形的壳体凹槽278。该壳体凹槽278被矩形的壳体条片280包围,并由于该壳体条片280而相互分离。该壳体条片280包括矩形的阻挡端282,该阻挡端282所面对的方向与顶面252所面对的方向相同,且其接触并阻挡所插入的矮记录头接触件244的销连接段234。壳体条片280还包括矩形且垂直于后壳体壁286的侧壳体壁284。在将高记录头接触件246滑动插入顶插式壳体248内后,侧壳体壁284及后壳体壁286包围并保持高记录头接触件246的接触垫222。

    壳体凹槽278包括矩形的保持槽洞292和矩形的阻挡壁294。保持槽洞292用于容纳且保持所插入的高记录头接触件246的销连接段(latch segment)234。当朝向且对着阻挡壁294滑动插入高记录头接触件246时,该阻挡壁294用于阻挡销连接段234前进。壳体凹槽278相互对齐,使所插入的高记录头接触件246的接触垫222形成平行于顶面252的第一接触垫排288。第一接触垫排288具有第一中心线295。

    当将矮记录头接触件244滑动插入浅保持通道259内时,矮记录头接触件244的接触垫222沿着壁顶面261滑动,直至矮记录头接触件244的销连接段234与壳体条片280的阻挡端282接合并被其所阻挡。当向上压该短记录头接触件244的销连接段234并使其靠着阻挡端282时,该矮记录头接触件244的垫顶面223就排列在平行于第一接触垫排288的第二接触垫排296上。第二接触垫排296具有第二中心线298。第一中心线295与第二中心线298相隔一距离300。

    图13所时为图11所示顶插式记录头接头242的等大仰视图。当将矮高记录头接触件244和246完全插入顶插式壳体248内后,高记录头接触件246及矮记录头接触件244的尾端240都位于顶插式壳体248的外部,该尾端240垂直于底面254且其所面向的方向与底面254所面向的方向相同。沿着垂直于前表面250的一尾端平面302排列该尾端240。由于使该尾端240沿着尾端平面302排列,因此易于将该尾端240焊接到图1和2所示的记录头基片18上。

    被保持在深通道基部268内的高记录头接触件246的尾端240排列在第一尾端排304上。被保持在浅通道基部272内的矮记录头接触件244的尾端240排列在第二尾端排306上。第二尾端排306平行于第一尾端排304且位于第一尾端排304的上方。第一尾端排304和第二尾端排306都具有中心线308。两中心线308相隔一距离310,该距离3 10不同于距离300(图12)。因此,包括了高记录头接触件246尾端240的第一尾端排304与包括了高记录头接触件246的接触垫222的第一接触垫排288(图12)相对应。类似的,包括了矮记录头接触件244尾端240的第二尾端排306与包括了矮记录头接触件244的接触垫222的第二接触垫排296(图12)相对应。

    类似于图5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输送带(未表示)来将矮高记录头接触件244和246插入顶插式记录头接头242内。该输送带沿着保持倒剌238(图11)可与矮高记录头接触件244和246连接,并可在该矮高记录头接触件244和246已被插入顶插式壳体248后,将输送带拉离该保持倒剌238。

    当将该顶插式记录头接头242用于打印机装置中时具有以下若干优点。首先,该顶插式记录头接头242具有上文在后插式记录头接头14中所述的有关垂直排列,排距以及组装简单的所有优点,同时该顶插式记录头接头242还可用于与图5所示的打印机接头16对接。第二,易于将矮高记录头接触件244和246分别滑入顶插式壳体248的浅深保持通道259和258内,同时保持倒剌238和保持扩张部分230及232滑入保持槽276内并与该保持槽276接合。因此,不必将该保持倒剌238和保持扩张部分230及232嵌入顶插式壳体248内,该矮高记录头接触件244和246也不会产生由于被折断而脱离该顶插式壳体248的危险。最后,由于尾端240沿着尾端平面302排列,这样就便于将该尾端240焊接到图1和2所示记录头基片18上。

用于打印机墨盒的接插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用于打印机墨盒的接插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用于打印机墨盒的接插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打印机墨盒的接插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打印机墨盒的接插件.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印机墨盒接插件,其包括一记录头接头(14)、一打印机接头(16)以及一记录头基片(18),所述记录头接头(14)包括用于容纳接触件(38,40)的一壳体(49),所述打印机接头(16)包括用于容纳弹簧触点(26)的一壳体(24)。每个接触件(38,40)都具有被焊接到所述记录头基片(18)上的一尾端(46)以及与所述弹簧触点(26)中的一个相接合的接触垫(44)。所述壳体(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