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用户信号的方法、所属交换中心及所属程序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其中,在包括网络过渡功能的情况下,由一个电路交换的电信网络的呼叫终端设备确定通向分组传输网络的被呼叫终端设备的传输路径。从被呼叫终端设备方面,有一个为分组传输网络确定的信令报文,它表明被呼叫的终端设备给一个用户发出呼叫信令。当为分组传输网络确定的信令报文出现时,也产生一个电路交换网络的信令报文。此外,必须将用户信号,例如呼叫音传送到呼叫终端设备。
电路交换的电信网络,例如是一个在其中将有用数据按照一个时间多路复用方法在时间信道中传送的网络,例如在一个PCM-系统(脉冲代码调制)的时间信道中。这样的一个网络,例如是德国电信公司的电话网络。终端设备例如是ISDN电话(综合业务数字网),模拟电话或可视电话。
分组传输网络是例如因特网或一个按照因特网协议工作的数据传输网络。然而,也使用其它分组传输网络,例如ATM网络(异步传输模式)。在一个ATM网络中,数据分组也被称作为信元。数据分组或信元包括控制数据,用于转送包含在数据分组中的有用数据。
在分组传输网络中,例如按照SIP协议(对话援引协议),参见IETF(因特网工程组)的Defacto-标准RFC2543(注释的请求),或按照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的广义标准H.323信令
如果遵守标准H.323,则下面由ITU-T确定地标准是重要的:
- H.323(1998)”分组的基于多媒体的通信系统”,
- H.225.0(1999)”针对分组的基于多媒体的通信系统的呼叫信令
协议和媒体流分组化”,
- H.450.1(1998)”H.323中的附加服务的功能协议的1产生”,
- H.246(02/98)”H系列多媒体终端与H系列多媒体终端的交互工
作以及GSTN和ISDN上的语音/语音频带终端”,和
- H.246 AnnexC(02/00)”ISDN用户方功能-H.225.0交互工
作附件C”.
在最后列举的标准中,在建立从电路交换的网络到分组传输网络的呼叫时,接通用户信号,即呼叫音,在C.7.1.3“发送地址完整报文(ACM)”中提到过。因此,在传输“语音数据”或“3.1kHz音频”时,例如在接收第一告警报文后将呼叫音传送到呼叫终端设备。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简单的接通一个用户,尤其是一个呼叫音的方法。除此之外,要提出一个所属的交换中心和一个所属的程序。
基于本发明方法的任务,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指出的方法步骤去解决。进一步的扩展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指明。
本发明从以下考虑处着眼,即至今为止网络过渡功能,例如在标准H.246中只是很一般地进行了说明。不知道用户信号传输要在何处进行。这要在一个为产生在其中与这个装置邻接的电路交换网络交换中心的网络过渡功能的装置中进行,还是要在电路交换网络的另一个装置中进行。除此之外而且有要求,要产生一个标准信令报文。就像要进行处理为分组传输网络所确定的信令报文那样,都没有给予说明。SIP-协议也只是对网络过渡功能有一般性的说明。
本发明还从下面的考虑出发,即在为分组传输网络确定的信令报文与电路交换网络的信令报文之间,最好还要产生至少一个另外的信令报文。这些信令报文有助于接通用户信号。
因此,对于本发明的方法,在出现为分组传输网络确定的信令报文时,将产生一个顺序信令报文,它表明为呼叫终端设备还没有产生用户信号。这样,顺序信令报文包括例如一个与此有关的说明。
接着处理顺序信令报文,此时使用户信号接通。只是在此之后才产生为电路交换网络确定的标准信令报文,它表明呼叫终端设备的一个用户信号已经产生。
因此,顺序信令报文是使为分组网络确定的信令报文的信息量接收到其中的一个报文。除此之外,顺序信令报文在这方面也与标准信令报文相匹配。此外,顺序信令报文已经得到一个对用户信号的信息。如果还用一个其它的数值,则标准信令报文也提供这样一个数据。这样,顺序信令报文关系到信息量时,在为分组网络确定的信令报文与标准信令报文之间形成一个中间阶段。应用这样一个顺序信令报文,使得可以将用户信令接通到一个相对可自由选择的信号路径的地方。没有这样一个顺序信令报文时,必须从接收为分组网络确定的信令报文的地方安排接通用户信号。通过选择的可能性,在建立网络过渡功能时就允许有一个简单结构的自由度。这样,产生网络过渡功能的装置可在空间上相互分离设置,或者网络过渡功能能通过不同的部件产生,信令报文在这些部件之间进行交换。
在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扩展时,顺序信令报文是一个为电路交换网络确定的信令报文。为了传输顺序信令报文,在这种情况允许使用也在电路交换网络中用于信令的信令方法。
对于下一种布置,顺序信令报文和/或标准信令报文是按照ITU-T的ISUP-标准(ISDN用户部分)的信令报文。ISUP-标准的核心规定在下列标准中:
- Q.761(12/99)“7号信令系统-ISDN用户部分功能说明”,
- Q.762(2000)“7号信令系统-报文和信号的ISDN用户部分功
能”,
- Q.763(1997)“7号信令系统-ISDN用户部分格式和代码”,和
- Q.764(09/97)“7号信令系统-ISDN用户部分信令规程”.
相反,对于另一个进一步扩展,顺序信令报文是一个在电路交换网络的一个交换中心内为信令确定的信令报文。在电路交换网络的交换中心内,将具有如顺序信令报文相同结构的信令报文,也发送到没有产生网络过渡功能的连接单元,例如发送到连接用户的连接单元,发送到连接从网络数据传输线段至其它交换中心的连接单元,也发送到所述连接单元相互之间。内部的信令协议从而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
对于下一个进一步扩展,借助于至少两个空间上分离的装置产生网络过渡功能。对一种实施构形,网络过渡单元传输各种网络之间的有用数据。一个控制网络过渡单元的控制单元,空间上远离网络过渡单元设置,并借助于一个确定的控制协议控制网络过渡单元。这样,将使用按照ITU-T标准H.248“网关控制协议”或按照Defacto-标准RFC2507(注释的请求)的协议,它也用众所周知的名称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通过这种措施,可将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多个网络过渡单元。
对于下一个进一步的扩展,将标准信令报文从电路交换网络的一个交换中心发送。在本发明方法进一步扩展的范围内,只使用交换中心的信令功能,不使用其转接有用数据的转接功能。通过这种措施,也可以将至今为止用于其它目的的交换中心的很多功能,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或它的一个扩展,即用于转接在电路交换网络中不考虑分组传输网络的连接。
对于一个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的扩展,顺序信令报文由一个另外的交换中心产生,该交换中心空间上远离第一个交换中心设置,例如数百公里。通过这种措施,例如可使不同运营商的网络相互连接,以便实施本发明的方法。
可以替代的是,对于另一个扩展,分组传输网络是按照因特网协议工作的网络,例如因特网。也将ATM网络用于有用数据的传输。电路交换网络在一个扩展中,是一个在其中有用数据在时间信道里按照一个时分多路复用方法传输的网络,例如按照PCM法(脉冲代码调制),参见标准ITU的G.711。
在电路交换网络中,对于下一个进一步扩展,按照ISUP-标准发送信令。本发明的方法或它的进一步扩展,也在欧洲以外的电路交换网络中实施,例如在美国或在日本。在分组传输网络中向用户发送信令,对于一个下一个进一步的扩展,按照广义的H.323协议实施,就是说用开始时所说的这些协议组的标准。可选择的是,为了在分组传输网络中信令,使用在Defacto-标准RFC 2543中确规定的协议SIP(对话援引协议)。
对下一个的进一步扩展,在促使接通的一个交换中心与一个产生网络过渡功能单元之间,在信令路径中和/或在有用数据的传输路径中没有其它的或至少还有一个其它的电路交换网络的交换中心。最好是一个起始交换中心促使接通。原始交换中心是有呼叫终端设备连接于其上的交换中心。如果在促使接通的交换中心中也放置有一个产生用户信号的装置,则通过这个措施能实现,使用户信号由于相对短的传输路径以高质量达到呼叫终端设备。
可选择的是,为了在两个网络之间转交有用数据,将用户信号施加于一个单元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网络过渡功能与呼叫终端设备之间利用至今为止的普通交换中心。此外,在网络过渡单元中输送简单易行,例如经按照控制协议的控制报文。
用户信号是呼叫音或通告,指明被呼叫的设备为一个用户发送呼叫信令。在一些国家中,取代呼叫音录入的是一个通告。如果使用的是例如协议MGCP,则在所谓的“一般媒体分组”为呼叫音设有参数“rt”,参见RFC 2705,第6.1.1.节。在一个所谓的“通告服务器分组”中,有一个参数“ann”,能将它用于控制通告,参见RFC 2705,6.1.9.节。
对另一个扩展,顺序信令报文含有一个说明,其数值取决于终端设备是否是被占用的或被占据的。用顺序信令报文去检验对占用的说明,和检验对用户信号的说明。只有当被呼叫的终端设备空闲着和还没有产生用户信号时,才促使接通用户信号。通过这个措施可以确保,用户信号例如也能通过被呼叫终端设备产生。避免了基于检验的用户信号的双重录入,因为对用户信号说明有个数值,在该数值时没有满足条件。除此之外,如果不要求空信号(Freisignal),通过检验阻止空音(Freiton)录入。
除此之外,本发明涉及一个在其运行时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或其进一步扩展的交换中心。尤其是该交换中心促使接通用户信号。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具有指令顺序的程序,在执行指令顺序时由一个处理器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或其扩展。对于交换中心和程序,上述技术效果同样适用。
下面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计有:
图1 电话网络与因特网之间的网络过渡功能,
图2 在一个提供服务计算机中为产生一部分网络过渡功能的信令
报文,
图3 通过两个空间分开的交换中心和一个分级的网络过渡单元产
生的一个网络过渡功能,
图4 传输一个因特网地址的信息元的结构,
图5 传输一个RTP-端口号的信息元的结构,
图6 为了表示呼叫层的代码元的结构,和
图7 通过唯一的一个交换中心和一个空间上与其分离的网络过渡
单元产生的一个网络过渡功能。
图1示出的是一个电话网络12与一个数据分组传输网络14之间的一个网络过渡功能10。电话网络12例如是德国电信公司的电话网络。在图1中示出有一个呼叫用户TlnA的终端设备16、一个起始交换中心18和电话网络12的一个转接交换中心(Transitvermitlungstelle)20。在终端设备16与起始交换中心18之间,有一条用户连接线22。用户连接线22例如是一个ISDN基础连接端口。在图1中点画线表示信令报文,实线是有用数据的传输路径。在用户连接线22上,按照一个用户信令协议,例如按照协议DSS1(1号数字信令系统)发送信令。
起始交换中心18经过一个PCM-30-传输线段24与转接交换中心20连接。通话数据在一个时间信道中传输。信令按照ISUP-协议进行。起始交换中心18和转接交换中心20,例如是西门子公司EWSD型或阿尔卡特公司S12型的常规交换中心。
一个PCM-30传输线段26为了传输有用数据,从转接交换中心20通向一个网络过渡单元28,该装置产生一部分网络过渡功能10。一个信令连接30位于转接交换中心与一个提供服务计算机32之间,该计算机同样产生一部分网络过渡功能10。在信令连接30上,按照ISUP-协议发送信令。
网络过渡单元28汲取在传输线段26的PCM-信道中接收的语音数据,并将它组成在数据分组中,将数据分组例如经过一个传输路径34在数据分组传输网络14中传送,该传输路径从网络传输单元例如通过因特网通向用户TlnB的终端设备36。另一方面,由数据分组传输网络14接收的数据分组,在网络过渡单元28中被拆开。在数据分组中包括的有用数据,在PCM-30-传输线段26上的一个时间信道中传送。此外,网络过渡单元28包含有一个产生一个呼叫音的音频信号发生器38。下面用图2至3详细说明为此所要求的过程。
提供服务计算机32借助于协议MGCP控制网络过渡单元28。控制报文经过一个例如通过因特网的传输路径40传输。此外,通过提供服务计算机32将采用电话网络12的信令,转换成按照广义的标准H.323的信令报文。转换过的信令报文经过一个传输路径42传输到一个接入单元44中,例如经过因特网。另一方面,将来自接入单元44的信令报文按照广义的协议H.323转换成电话网络12的信令报文,并经过信令连接30进行传送。
终端设备36是例如一个按照广义标准H.323工作的终端设备。给终端设备36分配接入单元44。在终端设备36与接入单元44之间,可以建立一个信令路径46,例如经过一个局部数据传输网络。
对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服务计算机32和网络传输装置28空间上相互不分离。在这种情况下,使传输线段26和信令连接30经过一个共用的传输线段,例如经过一个连接线。在下面用图2至4说明的过程基本上都一样。
图2示出的是通过网络过渡功能10处理和产生的信令报文。提供服务计算机32的功能,通过两个相互分离单元产生,即一个B-侧呼叫控制50和一个A-侧呼叫控制52。如果在建立从用户TlnA到终端设备36的一个传输路径时,接收一个在广义上符合标准H.323的告警报文54,则产生一个内部的ACM报文56(地址完整报文),其结构对应在ISUP-标准中定义的ACM报文。内部的ACM报文56在图2中通过字母序列ACMa表示。就像在标准Q.763,3.5节中规定的那样,ACM报文56包括一个BC指示器BCI(回叫指示器),其中标注有一个表示终端设备36的空闲-状态的数值。除此之外,ACM报文56包括一个OBC指示器OBCI(可选回叫指示器),参见标准Q.763,3.37节。在OBC指示器中,标注有一个数值,它说明没有频带内信息可供支配,即当前没有输入呼叫音。
将ACM报文56传输到A-侧呼叫控制52,并在那里进行处理。此时,首先检验在OBC指示器中是否给出了一个表明没有可供支配的频带内信息的数值,以及是否在BC指示器BCI中为状态“空闲”标注了一个数值。如果两个条件得到满足,则从呼叫控制52向网络过渡单元28发送一个控制报文58,利用该报文请求接通呼叫音。将呼叫音接通在呼叫控制52中标注。
在处理网络过渡单元28的控制报文58时,接通音频信号发生器38,致使把音频信号提供到通向用户TlnA的传输线段26的传输信道中。音频信号发生器38激活之后,从呼叫控制52发送一个ACM报文60到转接交换中心20。ACM报文60符合标准Q.763。在ACM报文60的BC指示器中,同样标注终端设备36为空闲。与此相反,在ACM报文的OBC指示器OBCI中标注现在有一个频带内信息可供支配。
如果有一个未示出的ANM报文(应答报文)在呼叫控制52中出现,则如果为传输路径标注了接通,借助于向网络过渡单元28发送的一个控制报文中断呼叫音。在ANM报文时,同样涉及的是一个非常对应ISUP-标准的信令报文,该信令报文在提供服务计算机32内部传输。图7示出了在图2中阐述的过程。
对于另一个的实施例,提供服务计算机32由两个空间上相互隔离很远的单元组成。一个单元包括有呼叫控制50,另一个单元包括有呼叫控制52。代替ACM报文56,传输一个在各方面都满足ISUP-标准的ACM报文。下面用图3阐述这样一个报文的例子。
图3示出的是一个网络过渡功能,该功能通过两个空间上相互分离的交换中心100和102以及通过一个网络过渡单元28a产生。
在图3中示出的功能单元,如同用图1和2所阐述的功能单元那样,有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功能,在图3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然而为了区分起见补充一个小写字母“a”。
下面阐述在用户TlnA与用户TlnB之间为传输语音数据建立的一个传输路径的信令报文。在建立通话连接时,交换中心20a在时间点t1按照协议产生一个连接建立报文104,也称作为IAM报文(起始地址报文)。所述报文尚包括例如用户TlnB的完整呼叫号码和一个在传输线段26a上为向有效的时隙传输的号码。交换中心20a按标准工作。基于呼叫号码,将使用传输线段26a,并向交换中心100发送信令报文。在交换中心100,在所谓的CIC(电路识别码)上辨认出要包括在连接中的网络过渡单元28a。一个包括在交换中心100中的提供服务计算机106,由交换中心100的一个控制单元来推动,该交换中心执行纳入网络过渡单元28a所要求的步骤。
对于在时间点t1之后的时间点t2,提供服务计算机106经过传输路径40a向网络过渡单元28a发送一个符合Defacto-标准RFC 2705的连接建立报文108。连接建立报文108也被称作为CRCX报文(产生连接)。在连接报文108中,说明用于网络数据传输的时隙。此外,作为一个要建立RTP连接的CODEC(编码/解码),给出了符合标准G.711的方法。网络过渡单元28a处理连接建立报文108,并产生一个应答报文110作为对一个时间点t3的回答。应答报文110一方面确认接收连接建立报文108,并且还包括有一个因特网地址和一个端口号,它们对在网络过渡单元28a与终端设备36a之间要建立的传输路径34a上接受有用数据有用。作为在传输路径34a上的传输协议,选择协议RTP(实时协议),参见Defacto-标准RFC1889和RFC1890。
提供服务计算机106接收应答报文110,并将所接收的因特网地址以及端口号传送到交换中心100的控制单元。交换中心100的控制单元按照ISUP-协议处理连接建立报文104,并在一个时间点t4产生一个连接建立报文112。连接建立报文112按照ISUP-协议也被称作为IAM报文(起始地址报文)。在连接建立报文112中,包括两个下面用图4和5详细阐述的信息元,其中传输将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参见点114。这些信息元未在I SUP标准中规定,但在遵守这个标准的情况下经过一个信令连接116向交换中心102传输。信息元作为信令报文的组成部分,在一个容器APP(应用关联传输)中按照标准Q.765Add.1(08/00)传输。
交换中心102接收连接建立报文112,也处理在其中包括的信息元。根据这些信息元的内容或利用呼叫层名称的代码(CIC-电路识别代码),辨认出没有通常的电话连接,而是要在利用数据分组传输网络14a情况下建立一个电话连接。将网络接入单元44a确定为用户TlnB方面上的要使用的网络接入单元。
在交换中心102中包括的提供服务计算机118,由交换中心102的控制单元推动,经过向网络接入单元44a的传输路径42a建立一个因特网连接。提供服务计算机118在时间点t5发送一个ARQ报文120(管理请求,参见标准H.323,尤其是8.1.2节“Both endpointsregistered to the same Gatekeeper”,包括标准H.323的图15。ARQ报文在网络接入单元中按标准处理。网络接入单元44a在时间点t6按标准产生一个ACF报文122,在时间点t6将该报文发送到提供服务计算机118。在ACF报文122中,网络接入单元插入一个用于以下信令的地址。提供服务计算机118在时间点t7,向在信息122中包括的网络接入单元44a的地址发送一个符合标准的设置报文124。设置报文124包括一个信息元,它指出一个快速启动,也称作为Fast-Start。在设置报文124的一个信息元中,传输以前在交换中心102中被接收的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所说的设置报文124的信息元,在标准H.225中,尤其是在7.3.10节进行了详细阐述。
对于处理设置报文124,网络接入单元44a在时间点t8按照协议为提供服务计算机118产生一个呼叫进行报文126。除此之外,提取在设置报文124中包括的信息元,并在时间点t9在一个符合协议的设置报文128中传送到终端设备36a。。在设置报文128中,同样说明一个快速启动的参数。当在终端设备36a中接收设置报文128时,按照协议在时间点t10为网络接入单元44a产生一个呼叫进行报文130。呼叫进行报文130同样包括对快速启动的说明,即为了在终端设备36a一侧使用因特网地址以及使用端口地址建立的RTP-传输路径34a。这些说明首先存储在网络接入单元44a中。
在时间点t11,由终端设备36a发送一个ARQ报文132,以便得到紧随其后传输过程的同意。在时间点t12网络接入单元44a借助于一个符合协议的ACF报文提供这个同意。在接收ACF报文134之后,终端设备36a在时间点t13向网络接入单元44a上发送一个告警报文136,同时产生一个信号音,以便用户TlnB去注意将1要到来的呼叫。
在网络接入单元44a中的接收告警报文136时,产生一个告警报文138。将在时间点t10传输的地址和端口号纳入到告警报文138中,参见虚线140。告警报文138在时间点t14由网络接入单元44a向提供服务计算机118发送。
在交换中心102中,当处理告警报文138时,产生一个输送报文142,它按照ISUP-协议也被称作为APM报文(应用传输报文)。输送报文142包括带有终端设备36a的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的信息元,参见点144。信息元有像下面用图4和5说明的信息元相同的结构。输送报文142在时间点t15向交换中心100上传输。
交换中心100的控制单元从输送报文142中提取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最后,交换中心100等待下一个ACM报文146的到来。
基于在时间点t14所接收的告警报文138,交换中心102在一个时间点t16按照ISUP-标准产生一个ACM报文146(地址完整报文)。这个报文的BC指示器BCI包括一个数值,它指明终端设备36a是空闲的。ACM报文146的BC指示器BCI包括一个数值,它指明没有频带内信息,即没有呼叫音可供支配。
ACM报文146在交换中心100中按照协议进行处理。检验用图2所阐述的条件。可以确定,以数据字段BCI和OBCI为基准的条件得到了满足。因此,控制单元促使提供服务计算机106在网络过渡单元28a中安排接通呼叫音。此外,为有待建立的传输路径34a,将呼叫音标注接通在交换中心100中。
提供服务计算机106,在一个时间点t17按照Defacto-标准RFC2705产生一个更改报文148。更改报文148也被称作为MDCX报文(修改连接)。更改报文148包括RTP-传输路径34a的终端设备36a的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除此之外,在更改报文128中包括一个数据字段,用它来请求接通呼叫音。
呼叫音可以借助于参数“rt”从“一般媒体分组”接通,参见RFC2705,6.1.1节。可以关于下列参数涉及到分组:
- 更改报文128包括一个参数“Encapsulated
NotificationRequest”,即一个与世隔绝的通知要求,参见
RFC 2705,2.3.4节“ModifyConnection”,
- 通知请求包含一个参数“RequestedEvents”,参见RFC 2705,
2.3.2节“NotificationRequest”,
- 从参数“RequestedEvents”经过“requestedEvents”,
“eventName”,“packageName”链到分组的说明并最后到参
数说明“rt”及其数值的说明,参见RFC2705,3.4节“Formal
syntax description of the protocal”
当在网络过渡单元28a中处理更改报文148时,将用于在传输线段26a上建立连接的时隙分配给终端设备36a的被传输的目标参数。除此之外,控制音频信号发生器38a,使向用户TlnA发出一个呼叫音,该呼叫音表明终端设备36a在呼叫用户TlnB。在图3中没有示出网络过渡单元28a产生的对更改报文148的应答报文,
在处理ACM报文146时,交换中心100还产生一个ACM报文150,将该信息在一个时间点t19发送到转接交换中心20a上。包括在ACM报文150中的BC指示器BCI有一个数值,它表明被呼叫的终端设备36a是空闲的。ACM报文150的OBC指示器OBCI有一个数值,它表明现在有一个频带内信息可供支配,就是说一个呼叫音已经就绪。
如果用户TlnB用终端设备36a通知,则由终端设备36a在一个时间点t20产生一个连接报文152并发送到网络过渡单元44a上。网络过渡单元44a从它这方面基于连接报文152产生一个连接报文154,并将它在一个时间点t21发送到提供服务计算机118上。在交换中心102中,接收连接报文154之后,产生一个符合ISUP-标准设置的ANM报文156(应答报文)。根据这个报文开始计费。
在交换中心100中处理ANM报文156。交换中心100依据标记检验,是否是通过它促使接通呼叫音。如果是它促使的接通,则它控制提供服务计算机106,使提供服务计算机106请求关闭呼叫音。为此,提供服务计算机在一个时间点t23发送一个更改报文158,按照Defacto-标准RFC 2307也称作为MDCX报文。在更改报文158中,包括一个在其中请求关闭呼叫音的数据字段。在网络过渡单元28a中处理更改报文158时,音频信号发生器38a被关闭。在其它情况下不关闭。
除此之外,在交换中心100中,当处理ANM报文156时,将在ISUP-标准中设置的ANM报文160传送到下一个交换中心,即传到转接交换中心20a上。语音数据的继续进行传输,如在ISUP-标准中或如在属于标准H.323的标准组中规定的那样进行。
在一个其它的实施例时,网络过渡单元44a通过发出呼叫进行报文126等待,直到终端设备36a的呼叫进行报文130出现。立即用呼叫进行报文126传送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这就允许提前发出APM报文142。代替更改报文148产生两个分离的更改报文,第二个更改报文关闭呼叫音。
对于另一个实施例,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用连接报文152向网络过渡单元44a传送。在连接报文154中地址说明被接受,并传输到交换中心102。APM报文142、ACM报文146和ANM报文156,仅仅在连接报文154到达之后才发送。其它过程保持不变。
在图3中还示出了控制交换中心100或控制交换中心102的功能单元。交换中心100包括按照ITU-T的标准Q.704工作的一个分配功能162。除此之外,有一个处理信息元的ISUP-部件164,传输这些在交换中心100与102之间传输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的信息元。A-侧的呼叫控制52a经过交换中心100的一个内部信令协议166与ISUP-部件连接。在提供服务计算机106与A-侧的呼叫控制52a之间或ISUP-部件164与提供服务计算机106之间,也按照内部信令协议166进行报文交换。
交换中心102也包括一个分配功能168,它接受了在ITU-T的标准Q.704中规定的功能。作为部件164的伙伴部件,在交换中心102中包括一个ISUP-部件170,它处理或产生为发送因特网地址和端口号信令所需的信息元。在B-侧的呼叫控制50a与ISUP-部件170之间,为了信令报文采用一个内部的信令协议,它像信令协议166那样非常依靠ISUP-协议。内部信令协议172,也用于在部件170与提供服务计算机118之间或B-侧的呼叫控制50a与提供服务计算机118之间交换信令报文。
图4示出的是用于传输因特网地址的信息元250的结构。信息元250在第一个实施例时,包括有新的连续的数据字段252至268,它们长度各为八比特长,即一个字节。在这个从右到左的顺序中,比特位置为0至7。在数据字段252中,传输表明信息元250典型特征的一个标志。标志的数值为3,它在标准Q.765.5中用于提示所谓的“交互工作功能地址”,在此表明信息元250是用于传输一个因特网地址。
在一个数据字段254中,说明的是信息元250扣除数据字段252和254的长度。在实施例中,在数据字段254的数值七是以二进制方式存储的,参见标准Q.765.5,11.1.1节。
在数据字段256中,传输一个兼容性信息,其数值给接收者表明,如果他不能完全处理信息元250时,将做什么,也参见标准Q.765.5,11.1.1节。
在数据字段258中,传输一个资格标志和格式标志,该标志具有以十六进制书写方式的数值“35”。按照ITU的标准X.213附录A,将这个数值用作对因特网协议的提示。
在数据字段260中,如果按照因特网协议的版本4传输一个因特网地址,要存储一个具有数值1的标志。在紧随其后的数据字段262和268中,按照因特网协议的版本4传输因特网地址的四个字节。
如果相反要用信息元250按照因特网协议的版本6传输一个因特网地址,则在长度说明中有个偏差,参见数据字段254和数据字段260中的一个偏差。在数据字段260中,按照因特网版本6传输因特网地址时传输数值零。在这种情况下,在数据字段260后连接有十六个数据字段262至270,其中存储有按照因特网协议版本6的因特网地址的16个字节,也参见点272。
图5示出的是用于传输端口号的一个信息元280的结构。信息元280包括四个各有一个字节长度的数据字段282至288。数据字段282至286的含义,在这个顺序中符合信息元250的数据字段252至256的含义。在数据字段282中,传输数值2,以便将信息元280标明为传输端口号的信息元。在数据字段282中传输的标记,与在此产生的功能有偏差,在标准Q.765.5中被称作为“骨干网连接识别符”。在一个数据字段284中,将数值2作为信息元280的长度扣除数据字段282和284传输。在数据字段286中,传输要传输的端口号,例如在网络入口装置28a或终端设备36a中为RTP连接使用的端口号,参见图3。
图6示出的是一个代码元300的结构,该代码元用于交换中心100与102之间呼叫层的标记,参见图3。在标准Q.763,1.2节规定了代码元300的结构,。代码元300包括两个数据字段302和304,各为一个字节的长度。将层的编号以数据字段302中的低值比特开始,参见数据字段302的比特的位置0,至位的位置7,然后继续在数据字段304的比特的位置0至3之间传输。数据字段304的比特的位置4至7,不用于标志层。代码元300没有其他数据字段。
图7示出的是一个网络过渡功能,它是通过一个交换中心310和一个与其空间上分离的网络过渡单元28a产生的。在图7中所示的功能元件,基本上像已经用图1至3所说明的功能元件那样有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功能,在图7中通过相同的参考符号,然而是用后面加小写字母“b”表示。呼叫控制52b和50b安置在同一交换中心310中。除此之外,两个提供服务计算机106b和118b也安置在同一个交换中心310中。在交换中心310中只有一个内部的信令协议66b。报文112b、142b、146b和156b,代替报文112、142、146或156,借助于内部的信令协议166b,在呼叫控制50b与呼叫控制52b之间交换,参见括号312。此外,上面用图3阐述的过程同样适用于图7。
对于另一个实施例,在交换中心310中还包括网络过渡单元28b。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提供服务计算机106b与网络过渡单元28b之间传输报文,也使用交换中心310的内部信令协议166b。
对于下一个实施例,在图7右边示出的单元36b、44b和118b之间,使用按照RFC 2543的协议SIP(对话援引协议)或另外适合的协议,来代替协议族H.323的协议。
代替按照因特网协议工作的数据分组传输网络14、14a或14b,对于另外一个布置时使用一个ATM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交换中心100与102之间发送信令,使用根据ITU-T的标准Q.1901的协议BICC。但是,在一个IP网络时也可以使用用于信令的协议BICC。
在实施例中所举的部件,例如是西门子公司的系统SURPASS的组分,参见万维网页www.siemens.com/data&voice。这样,提供服务计算机是系统SURPASS的部件hiQ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