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12532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4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48584.7

申请日:

2003.07.04

公开号:

CN1471142A

公开日:

2004.01.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1/31

主分类号:

H01L21/31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发明人:

桧山晋; 山本明人; 赤堀浩史; 斋田繁彦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2.07.09 JP 200266/200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陈海红;段承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不用添加等离子照射等新的工序,解除形成氧化硅膜时的基底依赖性,实现良好埋入特性。在覆盖栅电极21而形成的膜密度低的氮化硅膜23上,通过在含有TEOS和O3的气氛中温度500℃以下成膜氧化硅膜24,使基底依赖性消失,获得优良的埋入特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 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密度为
2: 2g/cm 3 或以下的氮化硅膜;以及 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在含有TEOS和O 3 的气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2.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 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栅电极; 以覆盖所述栅电极的方式形成的,密度为2.2g/cm 3 或以下的氮化硅膜; 以及 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在含有TEOS和O 3 的气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3: 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 以覆盖半导体衬底的表面部分上所形成的沟内部表面方式形成的,密度 为2.2g/cm 3 或以下的氮化硅膜;以及 以埋入由所述氮化硅膜覆盖的所述沟内部式地,在含有TEOS和O 3 的气 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4: 按照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所述氮化硅 膜是氮/硅比为1.2或以下。
5: 按照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所述氮化硅 膜是膜中含有氯浓度为1.0E21~1.0E22原子/cm 3 。
6: 按照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所述氮化硅 膜,在距膜表面深度1~3nm范围内,氧浓度为1.0E21原子/cm 3 或以上。
7: 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备: 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密度为2.2g/cm 3 或以下的氮化硅膜的工序;以及 成膜温度为500℃或以下,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在含有TEOS和 O 3 ,O 3 浓度为5wt%或以上的气氛中,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形成氧化硅膜的工 序。
8: 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备: 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栅电极的工序; 形成密度为2.2g/cm 3 或以下的氮化硅膜,使其覆上述栅电极的工序;以 及 成膜温度为500℃或以下,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含有TEOS和O 3 并且O 3 浓度为5wt%或以上的气氛中,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形成氧化硅膜的工 序。
9: 一种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备: 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部分上形成沟的工序; 形成密度为2.2g/cm 3 或以下的氮化硅膜,使其覆盖所述沟的内部表面的 工序;以及 成膜温度为500℃或以下,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含有TEOS和O 3 并且O 3 浓度为5wt%或以上的气氛中,形成氧化硅膜,使其埋入由所述氮化 硅膜覆盖后的所述沟内部的工序。
10: 按照权利要求7到9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用SinCl(2n+2-x)Hx(n为2或2以上整 数,x为0或0以上2n+1或以下的整数)作为原料,利用减压CVD法, 形成所述氮化硅膜。
11: 按照权利要求7到9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通过设定成膜温度为350~600℃,使所述氮 化硅膜的密度成为2.2g/cm 3 或以下。
12: 按照权利要求7到9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通过设定成膜温度为350~600℃,使氮/硅 比为1.2或以下。

说明书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关适合于例如,栅电极上形成层间绝缘膜的场合,或用绝缘膜埋入STI(Shallow TrenchIsolation:浅沟隔离)内部的场合等方面。背景技术

    形成栅电极以后,作为层间绝缘膜或形成氧化硅(SiO2)膜,或进行给STI形成时的沟内部埋入氧化硅膜。

    成膜温度为500℃以下,在O3/TEOS气氛中形成氧化硅膜的话,就能够在无回流工序下变为流动性,即表示自行平坦化这样的薄膜形状,获得优良的埋入特性。

    然而,这时的成膜反应,往往对基底膜表面有较大敏感依赖性。尤其,对氮化硅(SiN)膜表面上形成氧化硅膜的场合,屡屡发生异常生长,有时候形成多孔性膜。一般把这种现象称为基底依赖性。

    图11中,表示存在基底依赖性的状况下,形成氧化硅膜时的剖面状态。

    半导体衬底10的表面上淀积电极材料进行图形制作,形成栅电极11。形成氮化硅膜12使其覆盖栅电极11和半导体衬底10以后,为了覆盖氮化硅膜12,在成膜温度为500℃以下,O3/TEOS气氛中,形成作为层间绝缘膜的氧化硅膜13。由于对氧化硅膜13存在基底依赖性,失去O3/TEOS工艺特有的流动性,使埋入特性极端恶化并在氧化硅膜13中发生空隙14。

    这里,大家都知道,在O3浓度低的气氛中进行成膜的话,就不会发生基底依赖性。因而从来,屡屡采用,在成膜的初期阶段,使用低浓度O3气成膜,然后用高浓度O3气成膜的所谓两阶段进行成膜的办法。

    可是,按照该办法成膜的场合,为了减少基底依赖性,第1层硅氧化膜的膜厚就需要100nm以上。

    进而,用低O3浓度成膜的第1层氧化硅膜埋入特性恶劣。对近年来微细化的图形而言,用第1层氧化硅膜埋入沟的内部,因此用这种两阶段成膜地办法变得困难起来。

    并且,通过进行等离子照射使氮化硅膜表面改性,也能消除基底依赖性。但是,新增需要用于等离子照射的设备,就要增加成本,并且也存在因等离子损伤而使晶体管特性恶化的担心,使用该办法本身也存在问题。

    如上所述,从来为了埋入栅电极间、STI等,形成氧化硅膜的时候,都存在因基底依赖性而使埋入特性恶化的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事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不用添加等离子照射这样的新工序,不因等离子损伤而使晶体管特性恶化,能够消除形成氧化硅膜形成时的基底依赖性,得到良好埋入特性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密度为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以及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在含有TEOS及O3的气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并且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的栅电极;要形成使之覆盖所述栅电极,密度为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以及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在含有TEOS和O3的气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或者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具备:要形成使其覆盖半导体衬底的表面部分上所形成的沟内部表面,密度为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以及为了埋入由所述氮化硅膜覆盖的所述沟内部,在含有TEOS和O3的气氛中成膜的氧化硅膜。

    所述氮化硅膜可以是氮/硅比为1.2以下,并且也可以是膜中含有氯浓度为1.0E21~1.0E22原子/cm3,进而也可以在距膜表面深度1~3nm范围内氧浓度为1.0E21原子/cm3以上。

    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备: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密度为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的工序;以及成膜温度在500℃以下,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含有TEOS和O3的O3浓度为5wt%以上的气氛中,在所述氮化硅膜上形成氧化硅膜的工序。

    或者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具备: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部分上形成沟的工序;形成密度为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使其覆盖所述沟的内部表面的工序;以及成膜温度在500℃以下,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含有TEOS和O3的O3浓度为5wt%以上的气氛中,形成氧化硅膜,使其埋入由所述氮化硅膜覆盖后的所述沟内部的工序。

    在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也可以用SinCl(2n+2-x)Hx(n为2以上整数,x为0以上2n+1以下的整数)作为原料,利用减压CVD法,形成所述氮化硅膜。

    或者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也可以通过设定成膜温度为350~600℃,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密度为2.2g/cm3以下。

    或者并且,在形成所述氮化硅膜的工序中,也可以通过设定成膜温度为350~600℃,形成氮/硅比为1.2以下。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2表示该第1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3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4表示该第2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5表示该第2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6表示该第2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7表示该第2实施方案的半导体器件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

    图8表示氧化硅膜的成膜速度比依赖于基底氮化硅膜密度的特性曲线。

    图9表示氧化硅膜的表面粗糙度依赖于基底氮化硅膜密度的特性曲线。

    图10表示氧化硅膜的成膜速度比依赖于基底氮化硅膜的N/Si组成比的特性曲线。

    图11表示现有半导体器件的纵剖面图及其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纵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从来形成氧化硅膜时的基底依赖性一直是个问题。对此发明人确认在构成基底的氮化硅膜密度小的场合依赖性减轻。在膜密度小的氮化硅膜上,作为获得流动性的成膜条件,采用在500℃以下成膜温度,O3/TEOS气氛中形成氧化硅膜的办法,能够形成基底依赖性低,埋入性能优良的氧化硅膜。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基于上述考察而完成的本发明实施方案。

    (1)第1实施方案

    利用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是关于栅电极上形成氧化硅膜作为层间绝缘膜的场合。

    半导体衬底20的表面上淀积电极材料进行图形制作,形成栅电极21。淀积氮化硅膜22,使其覆盖栅电极21和半导体衬底20,进行蚀刻,只在栅电极21的侧面残留形成隔离层22。

    进而,形成氮化硅膜23,使其覆盖栅电极21、隔离层22和半导体衬底20。该氮化硅膜23的形成,是以HCD气体,即SinCl(2n+2-x)Hx(n为2以上整数,x为0以上2n+1以下的整数)和氨(NH3)为原料,设定成膜温度为350~600℃,优选例如450℃利用减压CVD法来进行。采用在这样低温下成膜的办法,可以把氮化硅膜制成2.2g/cm3以下的低密度。

    并且,这时氮化硅膜23的氮/硅比为1.2以下。使用HCD气体时,该气体中含有氯成为原因,氮化硅膜23的膜中含有的氯浓度为1.0E21~1.0E22原子/cm3。进而,该氮化硅膜23因为处于膜密度低表面容易氧化的状态,所以距膜表面深度1~3nm范围,氧浓度为1.0E21原子/cm3以上。

    为了覆盖获得低密度的氮化硅膜23,作为获得流动性的成膜条件,成膜温度为500℃以下,较好的是例如400~480℃,成膜压力为200~760Torr,O3浓度在5wt%以上,O3/TEOS气氛中,如图2所示,淀积氧化硅膜24作为层间绝缘膜。

    由于形成低密度氮化硅膜23,消灭氧化硅膜24对基底依赖性。因此,O3/TEOS工艺特有的流动性没有失去,埋入性能没有恶化,并防止氧化硅膜24中发生空隙。

    (2)第2实施方案

    利用图3~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是关于为埋入在STI工序中所形成的沟内部,形成氧化硅膜的场合。

    如图3所示,半导体衬底30的表面上采用热氧化法形成氧化硅膜31,在氧化硅膜31上用CVD法形成氮化硅膜32。氮化硅膜32上,形成除去形成沟部分后的光刻胶膜33。

    如图4所示,以光刻胶膜33为掩模,进行各向异性蚀刻,在半导体衬底30的表面部分形成沟34。然后除去光刻胶膜33。

    如图5所示,在沟34里面露出的衬底表面上,用热氧化法形成氧化硅膜35。

    如图6所示,形成2.2g/cm3以下低密度氮化硅膜36,使其覆盖全体包括沟34的内部表面。这时的成膜条件跟上述第1实施方案同样。

    该氮化硅膜36的表面上,按照与上述第1实施方案同样的成膜条件,淀积氧化硅膜37作为STI的埋入材料。而后,如图7所示,进行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学机械抛光)和用于提高密度的退火处理。进而,使用热磷酸除去氮化硅膜32和36,得到STI。

    如果用热氧化法形成的氧化硅膜上直接用O3/TEOS形成氧化硅膜的话,就大大呈现基底依赖性。本实施方案中,不是在用热氧化法生成的氧化硅膜35表面上直接在O3/TEOS气氛中形成氧化硅膜37,而是通过形成膜密度低的氮化硅膜36作为缓冲层,在O3/TEOS气氛中为氧化硅膜37消去基底依赖性。因此,能够呈现O3/TEOS工艺特有的流动性,提高埋入特性,不会发生空隙地埋入沟34内。

    这里,虽然氮化硅膜36留在沟34的内部,但是由于是绝缘膜,便没有给器件特性带来影响。

    讨论基底依赖性的时候,屡屡使用成膜速度比(=氮化硅膜上的氧化硅膜生长速度/硅衬底上的氧化硅膜生长速度)作为指标。对存在基底依赖性的场合来说,因为氮化硅膜上的氧化硅膜的膜生长速度减小,所以成膜速度比缩小。

    图8中,表示成膜速度比依赖于氮化硅膜密度的特性。从该曲线可以知道,氮化硅膜的膜密度越小成膜速度比越大,减轻了基底依赖性。并且,其成膜速度比的变化,以氮化硅膜的膜密度2.2g/cm3为界而变大。因而,上述本实施方案中,把氮化硅膜的膜密度设定为2.2g/cm3以下。

    接着,图9中,表示在O3/TEOS气氛中氧化硅膜表面粗糙度依赖于基底氮化硅膜膜密度的特性。

    从该曲线很清楚,氮化硅膜的膜密度超过2.2g/cm3,就发生基底依赖性,氧化硅膜异常生长,氧化硅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大。可见该氧化硅膜表面粗糙度的变化,也与所述成膜速度比同样,从氮化硅膜的膜密度为2.2g/cm3以下的区域起改善。

    膜密度2.2g/cm3以下的氮化硅膜,膜质恶劣,成了多孔性膜。因此,膜表面容易氧化,在距膜表面深度1~3nm的范围内,含氧约1.0E21原子/cm3的浓度。可以认为,这样膜密度低的多孔性氮化硅膜中,由于存在很多中间生成物的吸附场所,减轻了基底依赖性。

    并且这样的氮化硅膜,如上述,虽然通过低温下成膜来得到,但是此时膜中含有许多氯,存在膜中浓度在1.0E21~1.0E22原子/cm3范围。

    图10中,表示氮化硅膜的N/Si组成比与成膜速度比的关系。从该曲线可知,硅越过剩成膜速度比越大,基底依赖性缩小。可以认为,膜表面过剩的硅,因大气中的氧而形成多孔性氧化膜,生成许多中间生成物的吸附场所,减轻了基底依赖性。如该曲线所示,可以认为成膜速度比,在N/Si比为1.2以下的区域一直在增大,该区域中氮化硅膜表面上形成多孔性氧化膜。

    通过在基底上使用这种多孔性氮化硅膜,就能够由埋入性能优良的O3/TEOS形成氧化硅膜。

    上述的实施方案只是一例,而不是限定本发明。例如,上述的实施方案中,使用HCD气体,以便在低温下能够进行氮化硅膜的成膜。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BTBAS气体等其它气体,以至能够低温下成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本发明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采用在膜密度低的氮化硅膜上,在O3/TEOS气氛中温度500℃以下成膜氧化硅膜的办法,就能够消除基底依赖性获得优良埋入特性。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不用添加等离子照射等新的工序,解除形成氧化硅膜时的基底依赖性,实现良好埋入特性。在覆盖栅电极21而形成的膜密度低的氮化硅膜23上,通过在含有TEOS和O3的气氛中温度500以下成膜氧化硅膜24,使基底依赖性消失,获得优良的埋入特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