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试管芋的繁育技术.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12203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35572.2

申请日:

2003.08.09

公开号:

CN1493186A

公开日:

2004.05.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5.6.1|||授权|||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变更项目: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变更后权利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变更项目:地址变更前:650223云南省昆明市较场东路变更后:650223云南省昆明市较场东路登记生效日:2004.12.3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H4/00

主分类号:

A01H4/00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发明人:

王玲; 马继琼; 房亚南; 李勇军

地址:

650223云南省昆明市较场东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杨宏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魔芋试管芋的繁育技术,属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由常规的繁育程序组成,并在魔芋组培苗生根培养时在生根培养基MS+NAA5~1mg/L中加入1-6ppm的多效唑,在温度20℃以上、光照1000LX的环境中培养20-25天,组培苗生根的同时块茎膨大,形成小球茎。当小球茎长至2-4克时,进行暗培养,培养温度在15℃以下,组培苗在瓶内10-15天倒苗,形成成熟的小球茎。成熟的小球茎出瓶后经催芽处理植入苗床,在温度20℃以上适当遮阴的条件下以30天为一个周期施加营养,施加营养的比例为N∶P∶K∶Ca∶Mg=5∶1∶5∶0.5∶1。本繁育技术当年就可收获100-200克的种芋和4-5个小子芋。具有种芋的成活率和繁殖率高、管理简单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魔芋试管芋的繁肓技术,由魔芋外植体冲洗、灭菌、接种、继代培养、生 根培养、诱导小球茎及成熟小球茎出瓶植入苗床、繁殖块茎程序组成,其特征在于:
2: 1魔芋组培苗生根培养时在生根培养基MS+NAA 5~1 mg/L中加入1-6ppm的多效唑, 在温度20℃以上、光照1000LX的环境中培养20-25天,组培苗生根的同时块茎膨大, 形成小球茎; 1.2当小球茎长至2-4克时,进行暗培养,培养温度在15℃以下,组培苗在瓶内 10-15天倒苗,形成成熟的小球茎; 1.3成熟的小球茎出瓶后经催芽处理植入苗床,在温度20℃以上适当遮阴的条件 下以30天为一个周期施加营养,施加营养的比例为N∶P∶K∶Ca∶Mg=5∶1∶5∶0.5∶1; 本繁肓技术当年就可收获100-200克的种芋和4-5个小子芋。

说明书


魔芋试管芋的繁育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魔芋试管芋的繁肓技术,属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魔芋是唯一能大量合成葡甘聚糖的植物,葡甘聚糖无论在工业、农业和医药、保健食品上都有着广泛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种芋带病率高、优良种性严重退化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通过生物技术繁殖无病毒优质种苗、种芋在马铃薯、百合等多种植物上已取得了成功,并广泛运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魔芋目前已能通过生物技术繁育出优良种苗并移栽到苗床进行良种繁育,为魔芋种性退化、优良种芋奇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但魔芋组培苗的栽培管理是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技术操作和栽培条件稍不注意将会大大降低组培苗的成活率和结芋率。

    迄今为止,未见在试管内繁育魔芋小球茎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地目的在克服于魔芋组培苗移栽时管理难、技术要求高,不易被撑握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管理简单、成活率高的魔芋试管芋的繁肓技术。

    本发明的魔芋试管芋的繁肓技术,由魔芋外植体冲洗、灭菌、接种、继代培养、生根培养、诱导小球茎及成熟小球茎出瓶植入苗床、繁殖块茎程序组成,其中:

    魔芋组培苗生根培养时在生根培养基MS+NAA5~1mg/L中加入1-6ppm的多效唑,在温度20℃以上、光照1000LX的环境中培养20-25天,组培苗生根的同时块茎膨大,形成小球茎。当小球茎长至2-4克时,进行暗培养,培养温度在15℃以下,组培苗在瓶内10-15天倒苗,形成成熟的小球茎。成熟的小球茎出瓶后经催芽处理植入苗床,在温度20℃以上适当遮阴的条件下以30天为一个周期施加营养,施加营养的比例为N∶P∶K∶Ca∶Mg=5∶1∶5∶0.5∶1。本繁肓技术当年就可收获100-200克的种芋和4-5个小子芋。

    上述魔芋外植体冲洗、灭菌、接种、继代培养及相应的培养条件与现有技术相同。

    本发明通过生物技术在试管内繁殖小球茎,减少了试管苗移栽管理这一高要求的程序,具有种芋的成活率和繁殖率高、管理简单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先将块茎状的魔芋外植体冲洗,并按0.5cm×0.5cm为规格取顶芽部分,再分别用75%酒精浸泡2~3秒钟和0.1%升汞浸泡15分钟,随即用无菌水冲洗,冲洗后的魔芋块茎外植体放入MS+6BA6~0.1mg/L+NAA6~0mg/L、PH5.8培养基中,在温度为20℃以上、光照1000LX的环境中培养45天即可一次成苗。此时再将组培苗放入同样的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每隔20天继代一次,增殖倍数为1∶4~1∶6。继代培养过程中的温度为20℃以上、光照1000LX。当幼苗长至3~4cm高时,进行分株切割,放入加有1-6ppm的多效唑的生根培养基MS+NAA5~1mg/L中生根培养20-25天,组培苗生根的同时块茎膨大,形成小球茎。当小球茎长至2-4克时,进行暗培养,培养温度在15℃以下,组培苗在瓶内10-15天倒苗,形成成熟的小球茎。成熟的小球茎出瓶后经常规催芽处理植入苗床,在温度20℃以上适当遮阴的条件下以30天为一个周期施加营养,施加营养的比例为N∶P∶K∶Ca∶Mg=5∶1∶5∶0.5∶1。本繁肓技术当年就可收获100-200克的种芋和4-5个小子芋。

魔芋试管芋的繁育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魔芋试管芋的繁育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魔芋试管芋的繁育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魔芋试管芋的繁育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魔芋试管芋的繁育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魔芋试管芋的繁育技术,属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由常规的繁育程序组成,并在魔芋组培苗生根培养时在生根培养基MS+NAA51mg/L中加入16ppm的多效唑,在温度20以上、光照1000LX的环境中培养2025天,组培苗生根的同时块茎膨大,形成小球茎。当小球茎长至24克时,进行暗培养,培养温度在15以下,组培苗在瓶内1015天倒苗,形成成熟的小球茎。成熟的小球茎出瓶后经催芽处理植入苗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