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别全息像片的隐藏图形的 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判别全息像片的隐藏图形的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尤指一种利用全息术(photography)来提供防伪及辨识功用的装置及其方法。
【发明背景】
在所有立体影像技术中,能够使观众不需借由特殊的辅助工具,即可欣赏3-D立体影像,又可以有大量产业应用的技术,当属全息像片及全息术莫属。自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盖博(D.Gabor)发明全息技术以来,此一技术及其延伸的各种相关科技早已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领域:包括工业量测、商品广告、产品包装、装饰品等。从实用层面至艺术层面,无所不包。
由于形成全息的基本原理,乃是光学干涉及绕射特性,因而此一技术也承袭了光学量测系统所特有的高精密度特质。当将其应用于工业上的量测时,更是具有高度的量测准确性。再加上今日各种高科技系统发展的量测需求,此一超高精确度使得“全息术”已被大量的应用在各种工程与科技领域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全息术来判别一全息像片(hologram)中一隐藏图形的检测装置及其方法,以达防伪及辨识的功效。
该隐藏图形是形成于该全息像片的一第一区域上。该检测装置包含有至少一激光产生器用来产生一激光光束并将该激光光束投射至该全息像片,以及一感测装置用来感测由该全息像片所散发出的光线。其中当该激光光束以一第一入射角投射至该第一区域时,该激光光束会产生绕射现象,而形成至少一第一绕射光束,而该感测装置可依据该第一绕射光束的特性产生一输出讯号。然而,若该激光光束是以非该第一入射角的入射角度投射至该第一区域,则该第一绕射光束无法产生,且该感测装置不会产生该第一输出讯号。
因此借由本发明的装置,即可判别所被检测的全息像片是否包含有该隐藏图形,且因为此一隐藏图形是无法借由肉眼或一般其他的工具来检测,故本发明地装置及方法可作为仿伪及辩识之用,举例来说,目前VISA信用卡上皆会有可显示一鸽子图形的全息像片来作为防伪之用,但此种防伪方式很容易招致仿造。然而,如果运用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将一隐藏图形隐藏于信用卡的全息像片之中,即可达到双重仿伪的功用。另外,就辩识的功能来说,因本发明的检测装置于判别不同的隐藏图形时会产生不同的输出讯号,因此只需将不同的隐藏图形对应到所需辩识的事物上即可达到辩识不同事物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运用本发明的方法的检测装置与一全息像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检测装置与全息像片沿一切线2-2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检测装置 10全息像片
12第一区域 14第二区域
22第一激光产生器 24第二激光产生器
26第一激光光束 28第二激光光束
30感测装置 32感测单元
40逻辑电路 52第一绕射光束
54第二绕射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图1为运用本发明的方法的检测装置1与一全息像片10的示意图,图2为图1检测装置1与全息像片沿10一切线2-2的剖面图。检测装置1包含有一第一激光产生器22、一感测装置30以及一逻辑电路40。第一激光产生器22是用来产生一第一激光光束26,并将第一激光光束26投射至全息像片10。全息像片10的第一区域12上形成有一第一隐藏图形(未显示),此第一隐藏图形无法以肉眼直接观看得到。感测装置30其可为一种电荷耦合装置(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为一种光感测器,用来感测由全息像片10所发散的光线以产生相对应的输出讯号。感测装置30包含有多个感测单元32,分布在感测装置30的表面上,用来感测投射到感测装置30表面上不同区域的光线。逻辑电路40则电连接于感测装置30的输出端,用来接收感测装置30的输出讯号,并加以分析。
全息像片10上形成有多条光栅条纹,可使得投射至全息4片10的光线产生干涉及绕射现象。当第一激光产生器22所产生的第一激光光束26以一第一入射角α投射至第一区域12时,第一激光光束26会产生绕射现象而形成至少一第一绕射光束52。第一绕射光束52会投射至感测装置30,而使得感测装置30的感测单元32可依据第一绕射光束52的特性产生一第一输出讯号,而第一输出讯号会被传送至逻辑电路40作进一步地分析,故使得以逻辑电路40可依据感测装置30所输出的第一输出讯号来判别第一区域12中的第一隐藏图形是否符号一预定的标准。然而,因为全息像片10的特性,当第一激光光束26以非第一入射角α的入射角度投射至第一区域12,则会使得第一绕射光束52不会产生绕射现象并使得第一绕射光束52无法被产生,进而使得感测装置30不会产生上述的第一输出讯号,而这会使得检测装置1无法分别出全息像片10上的第一隐藏图形。因此,第一隐藏图形必须借由第一激光光束26以一第一入射角α投射至第一区域12的方式才得以检测出,这也使得全息像片10不易被仿制。
此外,第一激光光束26的波长会影响绕射光束52的绕射角β及γ的大小,因此当第一激光光束26的波长有所变动时,被绕射光束52所照射到的感测单元32也会有所不同。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当被照射的感测单元32的组合有所改变时,感测装置30所输出的讯号会相对地变化,所以若非以特定波长的激光光束来照射第一区域12的话,尽管此一激光光束是以第一入射角α的入射角度投射至第一区域12,仍可能会使得感测装置30不会产生上述的第一输出讯号,进而使得逻辑电路40无法分析出全息像片10是否包含有第一隐藏图形。综上所述,第一区域12中的第一隐藏图形,必须是在第一激光光束26的波长为一固定的第一波长λ1并以第一入射角α投射至第一区域12的情况下才会被检测出,而此也意味着若将波长不等于第一波长λ1的激光光由第一入射角α投射至第一区域12,感测装置30也不会产生正确的输出讯号,进而使得逻辑电路40无法分析出全息像片10实际上是已包含了第一隐藏图形。
如图1所示,检测装置1另可包含有一第二激光产生器24,用来产生一第二激光光束28并将第二激光光束28投射至全息像片10,而另有一第二隐藏图形(未显示)是形成于全息像片10的一第二区域14上,第二激光光束28则是用来在判别第二区域14上的第二隐藏图形时照射第二区域14。与判别第一区域12上的第一隐藏图形时的情形相似,第二激光光束必须以一第二入射角θ投射至第二区域14且其波长须固定为一第二波长λ2时,感测装置30才可依据因第二激光光束32的绕射现象所产生的第二绕射光束54的特性来产生一对应的第二输出讯号。反之,若第二激光光束28以非第二入射角θ的入射角度投射至第二区域14,则第二绕射光束54无法产生,且感测装置30不会产生对应的第二输出讯号。此外,即使将波长不等于第二波长λ2的激光光由第二入射角θ投射至第二区域14,亦无法使感测装置30产生上述的第二输出讯号。故借由判别第一隐藏图形及第二隐藏图形的方式,可达到双重确认的效果。也因此,全息像片10的制造者可预先在第一区域12及第二区域14隐藏第一隐藏图形及第二隐藏图形,如此一来即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检测装置1来判别隐藏于全息像片10中的图形的方式来达到防伪或辩识的功能。
相较于传统的全息像片容易被仿制,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可判别全息像片中是否隐藏有相关的图形,且该隐藏图形必须在特定条件下(特定波长及入射角)才得以被读取,故可使得利用本发明所制作的全息像片不易被仿制。此外,本发明亦可运用于辩识事物,且只需将不同的隐藏图形对应到所欲辩识的事物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