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多模块建立时分复用模式互联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块间的互联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实现多模块建立时分复用(TDM)模式互联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电信设备需要实现多模块间的TDM连接,这些设备或系统往往采用一个中央交换网作为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点,以建立多模块之间的TDM连接。这里,一个模块通常对应电信设备中的一个机框。所谓TDM连接,是通过时分复用模式传输多路数据的一种方式。为了使其各路的抽样值在时间上不重叠,其传输的每个数据在时间上被量化,对每一个用户而言,仅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接通当前用户的通路,在其它时间内接通别的用户。
如图1的拓扑结构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多模块建立TDM连接示意。实体4为中央交换网,实体1、2和3为独立的模块,分别与实体4建立TDM连接。实体1、2和3中任意两者之间地通信都需要通过实体4的交换来实现。因此,这种用中央交换网来实现TDM连接的结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实体4作为系统不可裁减的核心模块,已成为系统的关键点,如果实体4发生故障,整个系统将导致瘫痪,大大降低了系统配置的灵活性;第二,由于实体4要实现任意两者或多者之间建立TDM连接,所以实体4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其成本相对也较高。
CT总线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分时传送的总线形式,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即不同的时隙中完成传送数据的任务。其具有通用的标准接口,可以挂接标准的接口设备,并且,挂接到CT总线上是一种全分散式的结构形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多模块建立时分复用模式互联的方法,实现简单,并能有效解决单点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多模块建立时分复用模式互联的装置,使其利用CT总线建立多模块的TDM连接,从而有效地避免单点故障带来的影响,且实现方便、成本低廉。
一种实现多模块建立时分复用模式互联的方法,该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为每个至少包括一个待连接设备的模块设置一个互联设备,将所有互联设备的一端通过外接线路相互连接,并将每个互联设备的另一端分别挂接在CT总线的指定时隙通道上;
当模块中的待连接设备建立连接时,将待连接设备分别挂接到本模块的互联设备所占用的CT总线时隙通道上,分别配置每个模块中待连接设备的接口,使其输出的高速数据流与本模块中互联设备所占用的CT总线时隙通道建立映射连接。
所述的方法包括:预先设定每个模块中待连接设备输出的高速数据流与该模块的互联设备占用的CT总线时隙通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的同一模块中所有待连接设备输出的带宽小于等于互联设备的输出带宽。
一种实现多模块建立时分复用模式互联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CT总线接口单元,用于实现与CT总线的连接,其同时与CT总线的指定时隙通道和线路接口电路相连;
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控制CT总线接口单元实现CT总线上时隙通道与外接线路上信道的特定连接,其与CT总线接口单元和线路接口电路相连;
线路接口电路,用于将外接线路转换成高速数据流,其与CT总线接口单元和中央处理单元相连。
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存储有CT总线接口单元与CT总线建立连接的配置信息。
所述的CT接口芯片为集成电路芯片。
本发明利用CT总线本身具有的时隙交换能力,实现多模块间TDM互联,使两两模块之间的交换相对独立,如此不仅避免了集中点对系统安全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易于在标准设备中实现,配置灵活。另外,该种模块交换机制的设计结构简单,可大大降低设计复杂度和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TDM连接的拓扑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两个待互联设备建立TDM连接的拓扑结构图;
图3为互联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内容是通过CT总线实现多模块间的互联。这里的每个模块都包括待连接设备和互联设备,待连接设备通常是指模块中的一个单板,互联设备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单板,也可以是通过在现有单板中增加一些模块来实现。所有互联设备的一端都挂接在CT总线的特定时隙通道上,另一端通过外接线路相互连接。当两个待连接设备需要建立连接时,将该待连接设备挂接在CT总线上,通过配置该设备的接口,使其输出一定带宽的高速数据流(HW,High way)与CT总线上该模块中互联设备所占用的时隙通道建立映射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图2为两个待连接设备建立TDM连接的示意图。图2中的两个虚线框分别表示两个模块,即模块1和模块2,每个模块中分别包括一个待连接设备201、204,以及一个互联设备202、203,互联设备202、203的一端连接在CT总线的指定时隙上,互联设备202、203的另一端通过外接线路205建立了固定连接,该连接以实线表示,本实施例中设定互联设备202与CT总线的时隙2、3相连,对应HW2、HW3,互联设备203与CT总线的时隙5、6相连,对应HW5、HW6,待连接设备以动态的方式与CT总线相连,该连接以虚线表示。
当待连接设备201要与待连接设备204连接时,就要使待连接设备201输出的HW与互联设备202所占用的CT总线对应的HW2、HW3建立连接,使待连接设备204输出的HW与互联设备203所占用的CT总线对应的HW5、HW6建立连接。由于互联设备202、203已通过外接线路205建立固定连接,因此,待连接设备201与204即可互联。
因此,要使两个模块中的待连接设备建立TDM连接,只需使待连接设备与其对应的互联设备占用的CT总线的某些特定的时隙通道建立连接,就可以实现。
图3为互联设备典型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互联设备至少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 303、线路接口电路301和CT总线接口单元302等。CT总线接口单元通常采用成熟的芯片,本实施例中的CT总线接口单元采用ML53812芯片。外接线路经线路接口电路301转换成HW信号,HW信号接入CT总线接口单元302的本地总线,CT总线接口单元302与CT总线304相连。另外,每个模块中的互联设备与CT总线的配置信息固化于中央处理单元CPU 303中,该中央处理单元CPU 303控制CT总线接口芯片302,实现CT总线304上信道与外接线路上信道建立特定连接关系。
因此,对CT总线接口芯片作特定配置即可实现本设备与CT总线信道的收发关系,两个挂接在同一CT总线上的待连接设备适当地设置各自的总线接口芯片后,就可以建立与其它模块之间的TDM连接。这种应用是CT总线的典型应用,不需要增加新的模块和设备。并且,由于互联设备是网状连接的,CT总线中的任一模块都可以建立与其他模块建立TDM连接。同样,如果CT总线中多模块之间要建立连接,则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块堆叠即可实现。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互联设备与CT总线之间也可以建立动态的连接关系,选用当前空闲的CT总线的时隙进行连接,并通知本模块中的待连接设备当前的连接时隙。而且,对于每一个互联设备而言,可以对应同一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待连接设备,当对应多个待连接设备时,多个待连接设备占用的带宽不得超过当前互联设备的带宽。
本发明提出了全分散的拓扑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所有互联实体地位平等,两两互连形成网状连接,且利用CT总线本身具有的时隙交换能力,实现多模块间TDM互联。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集中点对系统安全的不利影响,而且易于在标准设备中实现,配置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