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115002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1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19574.8

申请日:

2008.01.22

公开号:

CN101494327A

公开日:

2009.07.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R 12/51申请日:20080122授权公告日:20120208终止日期:2015012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2/02; H01R13/658; H01R13/633

主分类号:

H01R12/02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丁建仁

地址:

215316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北门路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及转接器,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内,遮蔽壳体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且与其共同构建成用于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界定了电子卡插入的前端及与其相对的后端,于该后端一侧形成一切口,转接器设于该切口处,且其一端与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另一端可与相应的电气设备达成电性连接,通过此结构设计,可有效减小电子卡连接器的整体长度,且增加了连接器的牢固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遮蔽壳体及转接器,其中绝缘本体内收容有若干导电端子,遮蔽壳体遮覆于绝缘本体上,且与其共同构建成用于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界定了电子卡插入的前端及与其相对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一侧形成一切口,转接器设于该切口处,并与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底部的印刷电路板,其部分地凸伸于所述切口确定空间内,所述转接器安装于该印刷电路板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前端尺寸大于后端尺寸,所述切口形成于该后端一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退卡机构,该退卡机构安装于所述遮蔽壳体一侧。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收容空间内延伸形成的对接部,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该对接部内并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定义为第一连接器,其内收容之导电端子定义为第一导电端子,第一连接器一侧安装有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界定了用于收容第二电子卡的第二收容空间,第二收容空间内凸伸有第二导电端子。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安装于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之间的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连接的线路,转接器安装于该印刷电路板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有第二遮蔽壳体、隔板及安设于隔板上的端子模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安装于端子模组内,第二遮蔽壳体安装于隔板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有一收容部,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于该收容部上,使得隔板的内表面与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邻近所述切口一侧设有通过二次按压而将电子卡退出的退卡机构。

说明书

电子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有转接器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闪存自问世以来便因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可扩充性高、高存储密度等迷人特性而倍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于闪存有以上诸多功能与特性,便有相关业者利用闪存而发展出各类型电子卡,如SD卡、MS卡、CF卡、XD卡等规格的电子卡。现许多数字消费型产品,如行动电话、数字相机、数字摄相机及PDA等,已对此类电子卡具有越来越强的依赖性。再者,由于目前半导体技术日益精进,闪存的储存密度与传输速度更是有突飞猛进的成长,使得电子卡将会被用于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以及车用电子类等产品中,通过此来直接取代硬式磁盘等传统储存媒体。由于电子卡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其对应使用的卡连接器也随需求增加,因此,便有业者设计出一种可同时插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
一般该类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收容若干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本体、安设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上遮蔽壳体、收容有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绝缘本体、由第一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共同构建成可收容电子卡的第一收容空间、由第二绝缘本体围设成的第二收容空间及用于讯号传输的转接板。与此相关的技术可参阅中国公告第CN2520011号专利,其揭示了一种可收容不同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其通过转接板将该电子卡连接器所传输的讯号转接至相应电气设备。所述转接板安装于该电子卡连接器前端,收容于其内的导电端子均需先插入转接板的焊孔,而后再与印刷电路板焊接。
然而,由于转接板安装于电子卡连接器的前端,且导电端子需进一步向前延伸穿过转接板的焊孔,使得电子卡连接器整体长度增加,导致其占用了主板上较大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可有效减小电子卡连接器整体长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及转接器,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内,遮蔽壳体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且与其共同构建成用于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界定了电子卡插入的前端及与其相对的后端,于该后端一侧形成一切口,转接器设于该切口处,且其一端与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另一端可与相应的电气设备达成电性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电子卡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转接器安装于收容空间后端一侧所设的切口处,无需将转接器安装于电子卡连接器后端,有效减小了电子卡连接器的整体长度,合理利用了连接器和主板的空间,且增加了连接器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另一面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的另一实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3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100用于收容两种不同电子卡,其包括第一遮蔽壳体20、组设于第一遮蔽壳体20下方的绝缘本体60、组设于绝缘本体60下方的绝缘隔板30、包覆于绝缘隔板30下方的第二遮蔽壳体10、安装于该电子卡连接器100两侧的固持装置70及安装于绝缘本体60与绝缘隔板30之间的印刷电路板50,所述印刷电路板50上安装有转接器80。
第一遮蔽壳体20遮覆于绝缘本体60上,通过此形成用于收容第一电子卡的第一收容空间(未标号),该第一收容空间界定了电子卡插入的前端及与其相对应的后端,所述绝缘本体60安装于后端,一退卡机构90安装于绝缘本体60一侧。第二遮蔽壳体10与绝缘隔板30构建成用于收容第二电子卡的第二收容空间(未标号),其内安装有与第二电子卡接触的端子模组(未图标)。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0、绝缘本体60及组设于绝缘本体60内的导电端子65构成第一连接器(未标号),第二遮蔽壳体10、绝缘隔板30及端子模组构成第二连接器(未标号)。
请参阅图3所示,绝缘本体60大致呈纵长形,其包括一对固定部61、形成于两固定部61之间的基部63、于固定部61分别向前延伸的延伸臂64及于延伸臂64之间自基部63向前延伸的对接部62。各固定部61上设有螺孔610,基部63向前突出有一卡持件631。所述对接部62内收容有若干导电端子65,该若干导电端子65为焊接于印刷电路板50上。
第一遮蔽壳体20大致呈L型,其包括较宽前部25、较窄后部24及自其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侧壁21。其中较宽前部25与较窄后部24交接处向下延伸形成一横向侧壁23,并通过此使第一遮蔽壳体20后端一侧形成一切口26,横向侧壁23上设置有一扣合弹片232及自其下部向第一收容空间内弯曲形成的收合部231。较窄后部24后端两侧分别有向前突伸的突出部(未标号),每一突出部(未标号)上分别设有螺孔241,其与所述绝缘本体60的螺孔610相对应。两螺孔241之间还有一前壁(未标号),在其上有一卡孔242,其与前述绝缘本体60的卡持件631相扣合。
第一连接器还包括一导引块40,其安装于第一收容空间内邻近切口26处,用于导引宽度不同的电子卡插入,其包括导引部42及竖直部43,于竖直部43底部设有收容槽44。其中,竖直部43与所述第一遮蔽壳体20的扣合弹片232相抵接,收容槽44收容了所述收合部231。
绝缘隔板30包括主体部33及自主体部33向后延伸的收容部34。于主体部33及收容部34之间形成一台阶,通过此使主体部33及收容部34的上表面位于不同水平面上,印刷电路板安装于该收容部34上。其中,收容部34设有开口35,位于开口35两侧的凸柱302及螺孔303,端子模组穿过该开口35与印刷电路板50焊接,绝缘隔板30两侧设有卡扣310、311,其后端一侧形成一缺口(未标号),该缺口与所述切口26对应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下方。螺孔303与绝缘本体60的螺孔610相对应。
印刷电路板50呈一平板状收容于所述绝缘隔板30的收容部内,通过此使印刷电路板50固持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其上设有固定孔502及螺孔503,固定孔502与所述凸柱302对应固定,螺孔503与所述隔板30上的螺孔303相对应。
第二遮蔽壳体10包括主体表面11及自主体表面11两侧向上弯折延伸形成具有卡扣孔13与14的卡片(未标号),其分别与所述绝缘隔板30的卡扣310与311对应扣持。于主体表面11的后缘处设有一对与前述螺孔对应的螺孔101,且与后端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隔板上形成的缺口对应的缺口。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在安装过程中,印刷电路板50收容于所述绝缘隔板30的收容部内,其上表面与主体部64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端子模组焊接于印刷电路板50上,第二遮蔽壳体10遮覆于隔板30上进而形成第二连接器,且于第二连接器后端一侧形成有切口36。绝缘本体60通过收容于其内的若干导电端子65焊接于印刷电路板50上,且端子模组(未图标)与绝缘本体60分别焊接于印刷电路板50两面,第一遮蔽壳体20装设于绝缘本体60上,进而形成第一连接器。转接器80透过第一遮蔽壳体20的切口26装设于印刷电路板50上,其一端通过印刷电路板50上的线路与导电端子65及端子模组形成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电气设备(未图示)电性连接,通过此实现电子卡与电气设备之间的讯号传输,最后,固持装置70将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前端堆叠固定,其后端通过螺栓穿过所述螺孔固定。
相较于现有的电子卡连接器,本发明的电子卡连接器100通过印刷电路板50置于绝缘本体60与隔板30之间,将转接器80安装于第一遮蔽壳体20所确定的切口26处,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将转接器80置于电子卡连接器后部,使电子卡连接器整体长度加大,占用较多空间的缺陷,且连接器安装的主板通常对应于卡连接器呈长条状,转接器80位于所述切口26处,且沿卡插拔方向设置于主板上,有力于主板上线路的分散布置,避免线路沿同一方向排布而导致其过度紧密,甚至于无法设置。再者,切口26上方为第二连接器,相对增加了印刷电路板50的厚度,使得该电子卡连接器100整体结构较转接器安装于其后端更为牢固。在其它实施例中,转接器80也可以安装于第二连接器后端一侧所形成的切口36处。
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单层电子卡连接器,如图4所示,该单层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60′、遮覆于绝缘本体60′上的遮蔽壳体20′、收容于绝缘本体6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65′、安装于绝缘本体60′下方的印刷电路板50′、组设于遮蔽壳体20′前端两侧的固持装置70′及转接器80′。绝缘本体60′与遮蔽壳体20′共同构建成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界定电子卡插入的前端及与其相对的后端,前端的宽度大于后端的尺寸,因此,于后端一侧形成有一切口A′,转接器80′安装于该切口A′处且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50′上。
本发明中,导电端子与印刷电路板上设置的导电线路一端相连接,导电线路的另一端与转接器对应连接,通过转接器与相应电气设备电性连接,实现电子卡与电气设备之间的讯息传输。在具体实施时该转接器可以是板对板(Boardto Board)、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软排线(FlexibleFlat Cable)及普通线缆(Cable)等多种形式。

电子卡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子卡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子卡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卡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卡连接器.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及转接器,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内,遮蔽壳体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且与其共同构建成用于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界定了电子卡插入的前端及与其相对的后端,于该后端一侧形成一切口,转接器设于该切口处,且其一端与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另一端可与相应的电气设备达成电性连接,通过此结构设计,可有效减小电子卡连接器的整体长度,且增加了连接器的牢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