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780035429.2
2007.03.16
CN101517775A
2009.08.26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H01M2/02
环球世邦电池株式会社
金大雄; 李圭炯; 金南一
韩国首尔市
2006.11.7 KR 10-2006-0109562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褚海英;武玉琴
提供了一种电池盒盖,通过使诸如回收部、单元分隔部和气体入口部等电池盒盖的结构元件在底面上形成为一体,同时使回收部形成为管状并将通气帽的模式应用于气体入口部,使得该电池盒盖可以通过单步骤处理加以生产。
1. 一种使用电解液的电池盒盖,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盒盖包括:单元分隔部,其以对应于所述电池盒的单元分隔的方式作为所述盒盖的一部分形成于该盒盖的底面上;回收部,其形状为管状并与所述盒盖和所述单元分隔部形成为一体,所述回收部从所述盒盖的底面的一侧穿过所述单元分隔部到达另一侧;以及气体入口部,至少一个所述气体入口部以与所述回收部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设置于由所述单元分隔部限定的每个单元中,从而使所述电池中产生的气体流入所述气体入口部中。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盖,其中,所述回收部在未设有所述气体入口部的区域的底部下方包括孔。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盖,其中,所述回收部在其每端包括防爆过滤器部。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盒盖,其中,所述防爆过滤器部包括:过滤器壳体,其连接于所述回收部的每端;以及防爆过滤器,其位于所述过滤器壳体中。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盖,其中,在所述盖的顶面上形成有可放置手柄的手柄容纳部。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盖,其中,所述气体开口部与所述回收部形成为一体,从而所述气体入口部的下部面朝下形成为T状。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盒盖,其中,所述气体入口部的内部结构为迷宫结构。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池盒盖,其中,所述气体入口部的底面是封闭的并在一侧的底面上设有孔。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盒盖,其中,所述气体入口部的底面形成为通气帽的模式,所述底面的结构在生产时是敞开的,并随后在生产之后受一定压力关闭。
电池盒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盒盖,具体地涉及用来封闭使用电解液的电池的电解槽部的电池盒盖。 背景技术 电池(electric cell)通常分为两类,例如分为原电池以及能够充电或放电的二次电池,其中,大容量电池由使用电解液的结构构成。 由于电解液通常为溶液的形式,故其应置于几个安全装置中。首先,不能使电解液泄漏,同时应排出由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以避免电池爆炸。通常,这些功能是通过覆盖盛放电解液的电解槽(电池盒)的电池盒盖来实现。 图1表示配备有传统电池盒盖的电池的立体图。参照图1,传统电池通常包括填充有电解溶液的电解槽130和覆盖电解槽130的电池盒盖140。 电池盒盖140包括上盖120和下盖110两个不同区域,下盖110上形成有端子50和手柄容纳部40。 图2是传统电池盒盖的平面图,表示了上盖120和下盖110处于分解状态。 下盖110除了设有端子50和手柄容纳部40以外,还在被上盖120覆盖的部分设有回收孔111以及对应于电解槽中所形成的单元的隔离壁113;且如图3所示,上盖120的底面设有对应于所述隔离壁的隔离壁以及使从回收孔111流出的气体排出同时防止电解液从该处流过的防爆过滤器129。防爆过滤器129还具有不允许电池盒内的废气或电解液对外部发生的点火作出响应的功能,从而防止电池爆炸。 参照图4察看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传统电池盒盖的横剖面,其形成为迷宫结构,其中,上盖120覆盖围绕突出的回收孔111的区域,该迷宫结构用于防止通过回收孔进入的电解液轻易流入回收部125中,回收部125是由上盖与下盖连接所形成的区域。位于下部的回收孔是布置用来使进入回收部125的电解液流回电解槽。 如上所述,传统电池盒盖,特别是其内部应当考虑以下因素而形成:防止电解液的轻易流入;废气的排放;防止爆炸;以及进入回收部的电解液的更换等,因此目前制作成上部和下部的双层结构。 然而,这样的双层结构需要形成每个上部和下部以及将上盖和下盖配合等步骤,于是具有低生产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易于和便于制备的单层结构的电池盒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使用电解液的电池盒盖的特征在于该电池盒盖包括:单元分隔部,其以对应于电池盒的单元分隔的方式作为盒盖的一部分形成于盒盖的底面上;回收部,其形状为管状并与盒盖和单元分隔部形成为一体,从盒盖的底面的一侧穿过单元分隔部到达另一侧;以及气体入口部,至少一个所述气体入口部以与回收部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设置于由单元分隔部所限定的每个单元中,从而电池中所产生的气体流入气体入口部中。 优选地,回收部在未设置气体入口部的区域的底部下方包括孔,且优选地在回收部的每端设有防爆过滤器部。 而且,优选地,在盖的顶面形成有可放置手柄的手柄容纳部。 还优选的是,气体入口部与回收部形成为一体,从而气体入口部的下部面朝下形成为T状,其中,气体入口部的内部结构是迷宫结构。优选地,气体入口部的底面是封闭的并在一侧的底面上设有孔。而且,优选的是气体入口部的底面形成为通气帽的模式,其中,底面的结构在生产时是敞开的,而随后在生产后受一定压力将其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配备有传统电池盒盖的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传统电池盒盖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具有双层结构的传统电池盒的上盖的底面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横剖面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池盒盖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底面的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池盒盖的气体入口部的立体图。 图8是图5的横剖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池盒盖的局部横剖面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将电池连接到电池盒盖的横剖面图。 图11是图10的立体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所用的附图标记: 140、200...电池盒盖 130、300...电解槽(电池盒) 110...下盖 120...上盖 113...隔离壁 111、211、273...回收孔 50、250...端子 40、240手柄容纳部 129、291...防爆过滤器 125、270...回收部 293...过滤器壳体 290...防爆过滤器部 210...气体入口部 230...单元分隔部 213...帽 215...迷宫 310...单元分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池盒盖的立体图,而图6是表示图5的底面的图。 参照图5和图6,可以发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盒盖200包括:单元分隔部230,其以对应于电池盒的单元分隔的方式作为盒盖的一部分形成于盒盖200的底面上;回收部270,其呈管状并与盒盖和单元分隔部形成为一体,回收部270从盒盖的底面的一侧穿过单元分隔部到达另一侧;以及气体入口部210,至少一个所述气体入口部以与回收部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设置于由单元分隔部限定的每个单元中,从而电池中产生的气体流入气体入口部中。 单元分隔部230是与盒的隔离壁(单元分隔)以对应方式连接的部分,其中,所述隔离壁是在电池盒的主体中形成盛放电解液的多层单元的同时形成的。为便于其连接到电池盒的隔离壁,优选地为所述单元分隔部形成导板。 回收部270是用于排放由电池中的电解液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废气的通道,具体地,其形成为管状从而其内腔用作废气的通道。而且,当由于某种冲击或倾斜等而使电解液到达电池盒盖时,回收部起着缓冲器的作用,以避免电解液与防爆过滤器直接接触。在回收部的每端设置有防爆过滤器部290以用于排放废气并防止电解液泄漏。而且,防爆过滤器部具有防止外部热量进入电池盒内部的功能,从而防止电池爆炸。防爆过滤器部优选地包括:过滤器壳体293,其连接于回收部的每端;以及置于所述过滤器壳体中的防爆过滤器291,所述过滤器壳体用于构成防爆过滤器部的强连接并保护防爆过滤器免受外部有害因素破坏。 气体入口部210是电池中所产生的废气导入的部分,其设有用于导入所述废气的孔(回收孔)。 同时,关于回收部270,在未形成有气体入口210的部分的底面上可形成有其它额外的孔。这用于通过单步骤处理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电池盒,其中,所述电池盒设有整体地形成为一体的单元分隔部230、回收部270和气体入口部210。无疑,也可在不形成单独的孔的情况下完成所述处理,但这需要精细的工作,并且这样形成的孔可作为回收孔。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电池盒盖的上表面上,优选地形成有与传统技术中一样的端子250和手柄容纳部240。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池盒盖的气体入口部的立体图。 图7是一体地连接有气体入口部210的回收部270的每端处的横剖面。关于这点,气体入口部210的下部面朝下(图7表示将盖颠倒放置的状态)形成为T状,并且整体地连接于回收部。 优选地,气体入口部210内部为迷宫结构(未图示),且气体入口部的底面为封闭的并在一侧的底面上设有孔。这里,用于导入废气的回收孔211优选地形成于下部的一侧上。此时,底面的结构形成为通气帽的模式,其底面在生产时是敞开的,而随后在生产后受一定压力而将其关闭,从而便于生产。通过这样,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单步骤形成气体入口部,并随后通过给帽213施加压力的简单步骤来关闭气体入口部的底面。 当不期望的电解液通过形成于气体入口部上的回收孔211进入时,电解液直接进入时所流经的通道被形成于气体入口部内的迷宫所阻挡。 而且,通过在回收部中除了气体入口部210的位置以外的地方形成单独的回收孔273,目的是提供回收孔273的功能并同时便于通过单步骤制造电池盒盖。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电池盒盖的横剖面图,其中包括:回收部270,其用作废气和已流入的电解液的通道;以及单元分隔部230,其与所述回收部形成为一体并连接于盒(电解槽)中用于分隔单元的隔离壁。 在所述结构中,废气沿图中所示的虚线流动,而且尽管电解液通过形成于气体入口部中的回收孔211进入,然而由于迷宫结构使其很难到达回收部。当电池过度倾斜时,当然可能使电解液通过回收孔273进入。然而,由于形成于回收部中的回收孔位于高于气体入口部的位置,故仅有非常少量的流入量;设有回收孔的部分是存在电解液的位置的相对部分,即,回收孔面对气体入口部;且所述流入量受回收部内部的压力影响。而且,尽管流入了一定量的电解液,然而这些电解液可以通过形成于回收部中的回收孔流回电解槽。 同时,当如果回收部因不希望的原因而有电解液时,允许电解液在回收部的内部的较低部分中流动(由于重力),从而导致废气沿回收部的内部的较高部分流动。 在回收部的每端连接有包括前述防爆过滤器291和过滤器壳体293的防爆过滤器部。 通过使回收部270的底面的相应部分提升到所述气体入口部的内部,从而形成气体入口部的迷宫结构。在形成所述结构时,需要使用形成于回收部中的回收孔273的制造处理。然而实际上,迷宫结构不是仅由迷宫215自己形成,而是与气体入口部的内壁一起形成。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池盒盖的局部横剖面的立体图,通过它可以清楚地示出前面参照附图所述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图10和图11分别示出了所述电池盒盖装配于电池盒(电解槽)的横剖面图和立体图。 电池盒盖200包括:单元分隔部230以及导板231,单元分隔部230以对应于电池盒(电解槽)300的单元分隔(隔离壁)310的方式作为盒盖的一部分形成于盒盖200的底面上,导板231用于使单元分隔部更方便地连接到单元分隔;回收部270,其形状为管状并与盒盖和单元分隔部形成为一体,回收部270从盒盖的底面的一侧穿过单元分隔部到达另一侧;以及气体入口部210,在由单元分隔部限定的每个单元中所设置的至少一个所述气体入口部210以与回收部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连接于电池盒(电解槽)300。由于上述结构,和传统的双层结构相比其外观要非常简洁。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盒盖使电池盒盖的结构和制造非常简单和容易,并且由于单层结构中每个元件形成为一体,所以使得电池盒盖的耐用性增强,从而提高了成品的可靠性。而且,还能提供干净整洁的外观。
《电池盒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池盒盖.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了一种电池盒盖,通过使诸如回收部、单元分隔部和气体入口部等电池盒盖的结构元件在底面上形成为一体,同时使回收部形成为管状并将通气帽的模式应用于气体入口部,使得该电池盒盖可以通过单步骤处理加以生产。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