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二次电池.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107772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6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30201.0

申请日:

2009.07.29

公开号:

CN102113153A

公开日:

2011.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M 4/58申请日:20090729|||公开

IPC分类号:

H01M4/58; H01M2/16; H01M10/40

主分类号:

H01M4/58

申请人: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本武继; 中岛秀明; 犬饲洋志; 大森滋和; 村上力; 中路大辅; 吉田秀和; 坂井舞子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07.30 JP 2008-195966; 2009.03.25 JP 2009-07371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孙秀武;高旭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钠二次电池。钠二次电池含有第1电极和具碳材料的第2电极,碳材料满足选自要件1、要件2、要件3和要件4的一个以上。要件1:由拉曼分光测定得到的R值(=ID/IG)为1.07以上3以下。要件2:由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得到的A值为-0.5以上0以下,且σA值为0以上0.010以下。要件3:对于具有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钠离子的掺杂且去掺杂后的电极中的碳材料实质上不存在10nm以上的微孔。要件4:由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的Q1值为800焦耳/g以下。

权利要求书

1: 钠二次电池, 该钠二次电池含有第 1 电极和具碳材料的第 2 电极, 该碳材料满足选自 要件 1、 要件 2、 要件 3 和要件 4 的一个以上, 要件 1 : 由拉曼分光测定得到的 R 值 ( = ID/IG) 为 1.07 以上 3 以下 ; 拉曼分光测定 : 对于碳材料照射波长 532nm 的激光,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由此得到 -1 的拉曼光谱 ( 纵轴 y 是任意单位的散射光强度, 横轴 x 是拉曼位移波数 (cm )) 中, 横 -1 -1 轴 1300-1400cm 范 围 和 横 轴 1570-1620cm 范 围 分 别 各 具 有 1 个 峰, 对于该光谱的 -1 600-1740cm 波数范围, 使用 2 个洛仑兹函数和 1 个基线函数进行拟合, 从得到的拟合函数 -1 中除去基线函数, 得到的拟合光谱中, 以横轴 1300-1400cm 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 ID、 以横 -1 轴 1570-1620cm 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 IG, 将 ID 除以 IG, 得到 R 值 ( = ID/IG) ; 要件 2 : 由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得到的 A 值为 -0.5 以上 0 以下, 且 σA 值为 0 以上 0.010 以下 ;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 : 对碳材料进行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 对于得到的 X 射线小角 -1 度散射光谱 ( 横轴为波数 q(nm ), 纵轴为 S( 散射强度 I 的常用对数 : log(I))) 的 0.6nm-1 以上 1.8nm-1 以下的 q 的范围, 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 得到直线的斜率 A 值和 A 值 的标准偏差 σA 值 ; 要件 3 : 对于具有将 85 重量份碳材料和 15 重量份聚偏 1, 1- 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 混合剂的电极, 钠离子的掺杂且去掺杂后的电极中的碳材料实质上不存在 10nm 以上的微 孔; 要件 4 : 由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的 Q1 值为 800 焦耳 /g 以下 ; 差示热分析测定 : 对于具有将 85 重量份碳材料和 15 重量份聚偏 1, 1- 二氟乙烯混合 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 将掺杂了钠离子后的电极中的电极混合剂 1mg 和 8mg 非水电解 液 ( 浓度 1M 的 NaClO4/ 碳酸亚丙酯 ) 加入到密闭容器内, 参比物为 α-Al2O3, 升温速度为 10℃ / 分钟, 在 40℃以上 410℃以下的范围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 得到 100℃以上 400℃以 下范围的每 1g 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 Q1 值。
2: 权利要求 1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满足要件 1。
3: 权利要求 1 或 2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通过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的碳化获得。
4: 权利要求 3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通过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 合物聚合得到。
5: 权利要求 1 或 2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通过来自植物的有机材料的碳化得到。
6: 权利要求 5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是木炭。
7: 权利要求 1 或 2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通过工厂残油的碳化得到。
8: 权利要求 7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工厂残油是制造间苯二酚时的残油。
9: 权利要求 3-8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化温度是 800℃以上 2500℃以下的温 度。
10: 权利要求 1-9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未活化。
11: 权利要求 1-10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为粉末状, 其 BET 比表面积为 2 1m /g 以上。
12: 权利要求 1-11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第 1 电极为正极, 且第 2 电极为负极。
13: 权利要求 1-12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第 1 电极和第 2 电极之间具有隔板。 2
14: 权利要求 13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隔板包含耐热多孔层和多孔膜叠层而成的叠层 膜。
15: 权利要求 1-14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第 2 电极具有非氟系聚合物。
16: 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 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 将碳材料进行拉曼分光 测定的步骤 ; 以及将所得的 R 值 ( = ID/IG) 与判别值 1.07 以上 3 以下比较, 判别碳材料的 步骤, 拉曼分光测定 : 对于碳材料照射波长 532nm 的激光,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由此得到 -1 的拉曼光谱 ( 纵轴 y 是任意单位的散射光强度, 横轴 x 是拉曼位移波数 (cm )) 中, 横 -1 -1 轴 1300-1400cm 范 围 和 横 轴 1570-1620cm 范 围 分 别 各 具 有 1 个 峰, 对于该光谱的 -1 600-1740cm 波数范围, 使用 2 个洛仑兹函数和 1 个基线函数进行拟合, 从得到的拟合函数 -1 中除去基线函数, 得到的拟合光谱中, 以横轴 1300-1400cm 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 ID、 以横 -1 轴 1570-1620cm 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 IG, 将 ID 除以 IG, 得到 R 值 ( = ID/IG)。
17: 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 该判别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 对碳材料进行 X 射线 小角度散射测定的步骤 ; 和将所得的 A 值和 σA 值分别与判别值 -0.5 以上 0 以下、 判别值 0 以上 0.010 以下比较, 判别碳材料的步骤,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 : 对碳材料进行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 对于得到的 X 射线小角 -1 度散射光谱 ( 横轴为波数 q(nm ), 纵轴为 S( 散射强度 I 的常用对数 : log(I))) 的 0.6nm-1 以上 1.8nm-1 以下的 q 的范围, 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 得到直线的斜率 A 值和 A 值 的标准偏差 σA 值。
18: 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 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 将 85 重量份碳材料和 15 重量份聚偏 1, 1- 二氟乙烯混合, 得到电极混合剂的步骤 ; 使用电极混合剂调制电极的步 骤; 在电极中掺杂钠离子, 然后将钠离子从电极中去掺杂的步骤 ; 观察电极的碳材料的步 骤; 和将观察图像与判别值实质上不存在 10nm 以上的微孔进行比较, 判别碳材料的步骤。
19: 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 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 对碳材料进行差示热分 析测定的步骤 ; 和将所得的 Q1 值与判别值 800 焦耳 /g 以下进行比较, 判别碳材料的步骤, 差示热分析测定 : 对于具有将 85 重量份碳材料和 15 重量份聚偏 1, 1- 二氟乙烯混合 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 将掺杂了钠离子后的电极中的电极混合剂 1mg 和 8mg 非水电解 液 ( 浓度 1M 的 NaClO4/ 碳酸亚丙酯 ) 加入到密闭容器内, 参比物为 α-Al2O3, 升温速度为 10℃ / 分钟, 在 40℃以上 410℃以下的范围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 得到 100℃以上 400℃以 下范围的每 1g 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 Q1 值。

说明书


钠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钠二次电池。背景技术 作为二次电池, 锂二次电池是代表性的二次电池。 为了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 人们 需求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自然能源的利用, 例如在运输领域中, 为了尽量减少被认为是最大 的二氧化碳排放原因的内燃机的操作, 人们希望有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等二次电池的 应用。另外, 风力发电、 太阳能发电等自然能源的利用中, 有其电力供应量随时间变动等的 问题, 为了抑制该问题, 人们希望将多余的电力储藏在二次电池中, 作为平常用电源用途利 用。作为这些用途中使用的二次电池, 人们需求大容量且可用于长期反复充放电的大型二 次电池。锂二次电池在市售电池中具有大的能量密度, 作为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的电源广 泛使用, 但作为上述的大型二次电池使用时, 需要庞大量的电池材料, 锂二次电池还可能出 现资源性的问题等。例如大量使用稀有的锂化合物, 这些稀有金属的供应会出现问题。
     与此相对, 作为可以解决电池材料供应问题的二次电池, 人们研究了钠二次电池。 钠二次电池具有可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的正极、 和可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的负极。钠二次 电池中, 可由供应量丰富且低成本的材料构成, 通过将其实用化, 有望可大量供应大型二次 电池。
     使用石墨等的石墨化度高的结构的碳材料作为锂二次电池中的负极活性物质, 这 已经实用化, 对于上述碳材料, 人们尝试作为钠二次电池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应用。但是, 上 述碳材料是难以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的材料, 在制造钠二次电池时, 如上所述, 直接使用锂 二次电池的活性物质是非常困难的。日本特开平 11-40156 号公报中, 为解决该问题, 提出 在钠二次电池, 在负极活性物质石墨中插入钠离子的同时也插入锂离子。
     发明内容
     但是, 日本特开平 11-40156 号公报公开的钠二次电池中, 使用石墨等的石墨化度 高的碳材料作为活性物质, 与钠离子一起使用锂离子, 因此, 对于消除稀有金属锂的使用的 课题, 并不是根本性解决。并且, 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大的钠离子是半强制地掺杂、 去掺杂在 石墨中, 因此石墨的层间的扩张、 收缩幅度增大, 随着该充放电循环的反复进行, 石墨结构 容易被破坏, 从充放电循环特性的角度考虑仍不足够, 并不能充分经受作为二次电池的使 用。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以往的情况而设, 其课题在于提供充放电特性优异的钠二次电 池。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课题, 反复深入试验、 研究, 完成了本发明。即, 本发明提供 <1>-<19>。
     <1> 钠二次电池, 该钠二次电池含有第 1 电极和具碳材料的第 2 电极, 该碳材料满 足选自要件 1、 要件 2、 要件 3 和要件 4 的一个以上。要件 1 : 由拉曼分光测定得到的 R 值 ( = ID/IG) 为 1.07 以上 3 以下。
     < 拉曼分光测定 >
     对于碳材料照射波长 532nm 的激光,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由此得到的拉曼光谱 ( 纵 -1 轴 (y) 是任意单位的散射光强度, 横轴 (x) 是拉曼位移波数 (cm )) 中, 横轴 1300-1400cm-1 范围和横轴 1570-1620cm-1 范围分别各具有 1 个峰, 对于该光谱的 600-1740cm-1 波数范围, 使用 2 个洛仑兹函数和 1 个基线函数进行拟合, 从得到的拟合函数中除去基线函数, 得到的 -1 -1 拟合光谱中, 以横轴 1300-1400cm 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 ID、 以横轴 1570-1620cm 范围的 纵轴最大值为 IG, 将 ID 除以 IG, 得到 R 值 ( = ID/IG)。
     要件 2 : 由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得到的 A 值为 -0.5 以上 0 以下, 且 σA 值为 0 以 上 0.010 以下。
    
     对碳材料进行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 对于得到的 X 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 ( 横轴 -1 为波数 q(nm ), 纵轴为 S( 散射强度 I 的常用对数 : log(I))) 的 0.6nm-1 以上 1.8nm-1 以下的 q 的范围, 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 得到直线的斜率 A 值和 A 值的标准偏差 σA 值。
     要件 3 : 对于具有将 85 重量份碳材料和 15 重量份聚偏 1, 1- 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 电极混合剂的电极, 钠离子的掺杂且去掺杂后电极中的碳材料实质上不存在 10nm 以上的 微孔。
     要件 4 : 由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的 Q1 值为 800 焦耳 /g 以下。
     < 差示热分析测定 >
     对于具有将 85 重量份碳材料和 15 重量份聚偏 1, 1- 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 合剂的电极, 将掺杂了钠离子后的电极中的 1mg 电极混合剂和 8mg 非水电解液 ( 浓度 1M 的 NaClO4/ 碳酸亚丙酯 ) 加入到密闭容器内, 参比物为 α-Al2O3, 升温速度为 10℃ / 分钟, 在 40℃以上 410℃以下的范围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 得到 100℃以上 400℃以下范围的每 1g 电 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 (Q1 值 )。
     <2><1>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满足要件 1。
     <3><1> 或 <2>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通过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的碳化获得。
     <4><3>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是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 聚合得到。
     <5><1> 或 <2>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通过来自植物的有机材料的碳化得到。
     <6><5>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是木炭。
     <7><1> 或 <2>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通过工厂残油的碳化得到。
     <8><7>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工厂残油是制造间苯二酚时的残油。
     <9><3>-<8>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化温度是 800℃以上 2500℃以下的 温度。
     <10><1>-<9>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未活化。
     <11><1>-<10>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碳材料为粉末状, 其 BET 比表面积为 2 1m /g 以上。
     <12><1>-<11>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第 1 电极是正极, 且第 2 电极是负极。
     <13><1>-<12>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第 1 电极和第 2 电极之间具有隔板。<14><13> 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隔板包含耐热多孔层和多孔膜叠层而成的叠层膜。
     <15><1>-<14> 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 其中, 第 2 电极具有非氟系聚合物。
     <16> 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別方法, 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 将碳材料进行拉曼 分光测定的步骤 ; 以及将所得的 R 值 ( = ID/IG) 与判别值 1.07 以上 3 以下比较, 判别碳材 料的步骤。
     < 拉曼分光测定 >
     对于碳材料照射波长 532nm 的激光,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由此得到的拉曼光谱 ( 纵 -1 轴 (y) 是任意单位的散射光强度, 横轴 (x) 是拉曼位移波数 (cm )) 中, 横轴 1300-1400cm-1 范围和横轴 1570-1620cm-1 范围分别各具有 1 个峰, 对于该光谱的 600-1740cm-1 波数范围, 使用 2 个洛仑兹函数和 1 个基线函数进行拟合, 从得到的拟合函数中除去基线函数, 得到的 -1 -1 拟合光谱中, 以横轴 1300-1400cm 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 ID、 以横轴 1570-1620cm 范围的 纵轴最大值为 IG, 将 ID 除以 IG, 得到 R 值 ( = ID/IG)。
     <17> 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別方法, 该判别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 对碳材料进行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的步骤 ; 和将所得的 A 值和 σA 值分别与判别值 -0.5 以上 0 以下、 判 别值 0 以上 0.010 以下比较, 判别碳材料的步骤。
     对碳材料进行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 对于得到的 X 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 ( 横轴 -1 为波数 q(nm ), 纵轴为 S( 散射强度 I 的常用对数 : log(I))) 的 0.6nm-1 以上 1.8nm-1 以下的 q 的范围, 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 得到直线的斜率 A 值和 A 值的标准偏差 σA 值。
     <18> 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別方法, 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 将 85 重量份碳材料 和 15 重量份聚偏 1, 1- 二氟乙烯混合, 得到电极混合剂的步骤 ; 使用电极混合剂调制电极 的步骤 ; 在电极中掺杂钠离子, 然后将钠离子从电极中去掺杂的步骤 ; 观察电极的碳材料 的步骤 ; 和将观察图像与判别值实质上不存在 10nm 以上的微孔进行比较, 判别碳材料的步 骤。
     <19> 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 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 对碳材料进行差示 热分析测定的步骤 ; 和将所得的 Q1 值与判别值 800 焦耳 /g 以下进行比较, 判别碳材料的步 骤。
     < 差示热分析测定 >
     对于具有将 85 重量份碳材料和 15 重量份聚偏 1, 1- 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 合剂的电极, 将掺杂了钠离子后的电极中的 1mg 电极混合剂和 8mg 非水电解液 ( 浓度 1M 的 NaClO4/ 碳酸亚丙酯 ) 加入到密闭容器内, 参比物为 α-Al2O3, 升温速度为 10℃ / 分钟, 在 40℃以上 410℃以下的范围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 得到 100℃以上 400℃以下范围的每 1g 电 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 (Q1 值 )。
     附图说明
     图 1 是纽扣型钠二次电池的一个例子 ( 示意图 )。
     图 2 是圆筒型钠二次电池的一个例子 ( 示意图 )。
     符号说明
     11 : 金属制容器12 : 集电体 13 : 电极材料 14 : 隔板 15 : 金属制盖 16 : 垫圈 21 : 金属制容器 22 : 集电体 23 : 电极材料 24 : 隔板 25 : 电极封口板 26 : 引线。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碳材料在钠二次电池中可以高效地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 将该碳材料用 于二次电池的电极, 将得到的钠二次电池充放电, 则充放电容量大, 且反复充放电, 其放电 容量降低也少。 首先对要件 1 进行说明。
     碳材料优选满足要件 1。即, 要件 1 的由拉曼分光测定得到的 R 值为 1.07 以上 3 以下的碳材料可以在钠二次电池中高效地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 该碳材料用于二次电池的 电极, 将所得的钠二次电池进行充放电, 则充放电容量更大, 并且即使反复充放电, 其放电 容量降低更少。
     拉 曼 光 谱 例 如 可 使 用 显 微 拉 曼 分 光 装 置 ( 日 本 分 光 株 式 会 社 制 造, 型号 NRS-1000), 照射光采用波长 532nm 的激光、 输出功率 5mW, 使用单分光器、 电子冷却式 CCD 检 测器, 以照射时间 15 秒、 累积次数 10 次测定得到。拉曼分光测定可以直接测定碳材料, 也 可以对具有碳材料的电极进行测定。 这种情况下, 电极的制作条件推荐以下条件 : 按照碳材 料和聚偏 1, 1- 二氟乙烯 (PVDF) 的重量比 85 ∶ 15 称量, 将它们分散于 N- 甲基 -2- 吡咯烷 酮 (NMP), 将所得的浆在铜箔上涂布 0.1mm, 在 150℃下真空干燥。 对电极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时, 对电极的涂布了碳材料的面照射激光。
     对碳材料照射波长 532nm 的激光,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所得的拉曼光谱 ( 纵轴为任 -1 意单位的散射光强度, 横轴为拉曼位移波数 (cm )) 中, 在横轴 1300-1400cm-1 范围和横轴 1570-1620cm-1 范围分别各具有 1 个峰。使用光谱, 如下得到 R 值 ( = ID/IG)。
     (1) 采用下式作为 2 个洛伦兹型函数和 1 个基线函数。
     y = [A1/{(x-x1)2+B12}]+[A2/{(x-x2)2+B22}]+[C1x3+C2x2+C3x+C4]
     上式中, A 1、 B1 和 x1 是与横轴 1300-1400cm-1 范围的峰有关的参数, x1 是该峰最 -1 大值处的拉曼位移波数。A2、 B2 和 x2 是与横轴 1570-1620cm 范围的峰有关的参数, x2 是 3 2 该峰最大值处的拉曼位移波数。上式中, 3 次方的多项式 C1x +C2x +C3x+C4 是基线函数, A1/ 2 2 2 2 {(x-x1) +B1 } 和 A2/{(x-x2) +B2 } 是洛伦兹型函数。
     (2) 对于拉曼光谱的 600-1740cm-1 的波数范围, 采用 1000 个点以上的数据点 (x、 y), 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出 A1、 B1、 x1、 A2、 B2、 x2、 C1、 C2、 C3 和 C4 的最优值, 由此进行拟合, 向上
     式中代入 A1、 B1、 x1、 A2、 B2、 x2、 C1、 C2、 C3 和 C4 的最优值, 得到拟合函数。
     (3) 从 拟 合 函 数 中 除 去 基 线 函 数, 得 到 拟 合 光 谱。 拟 合 光 谱 以 y = [A1/ 2 2 2 2 {(x-x1) +B1 }]+[A2/{(x-x2) +B2 }] 表示。
     (4) 拟 合 光 谱 中, 以 横 轴 1300-1400cm-1 范 围 的 纵 轴 最 大 值 为 ID、 以横轴 -1 1570-1620cm 的范围的纵轴的最大值为 IG, 将 ID 除以 IG, 得到 R 值 (ID/IG)。R 值与 A1/A2 的值一致。
     上述拟合光谱中, 使用将峰的最大强度除以峰的半值半宽得到的 A1/B1、 A2/B2, 将 (A1/B1) 除以 (A2/B2) 所得的 (A1×B2)/(B1×A2) 也是有用的参数。以下也将 (A1×B2)/ (B1×A2) 的值称为 NR 值。拟合光谱中的 B1 值也是有用的参数。
     上述的拟合也可以采用软件 “Igor Pro( 名称 ), Wave Metrics 制造” 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 R 值优选为 1.10 以上 3 以下, 更优选 1.3 以上 3 以下。
     为了进一步提高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 在上述拟合光谱中, B1 的值优选为 -1 -1 25cm 以上 100cm 以下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提高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 上述拟合光谱中的 NR 值优选为 0.62 以上。 上述拉曼分光测定用作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別方法。 采用拉曼分光测定的钠 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別方法例如包含以下步骤 : 对碳材料进行拉曼分光测定的步骤 ; 以 及将所得的 R 值 ( = ID/IG) 与判别值 1.07 以上 3 以下比较, 判别碳材料的步骤。
     下面对要件 2 进行说明。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可以使用搭载二维检测器的 X 射线小角度散射装置进行。 该装置可举出 NanoSTAR( 装置名, ブルカ一·エイエツクスエス株式会社制造 )。以下对 测定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在内径 1mm 的石英制毛细管中填充碳材料, X 射线是使用 Cu 靶的 旋转对阴极式 X 射线发生器, 以输出功率 50kV、 100mA 发生, 将其照射填充了碳材料的石英 制毛细管。X 射线是通过由交叉耦合ゲ一ベル镜和 3 个针孔狭缝 ( 狭缝的孔径自 X 射线发 生器一侧起为 500μmφ、 150μmφ、 500μmφ) 构成的 X 射线光学系统, 进一步通过石英制 毛细管接触碳材料。接触碳材料, 自碳材料散射的 X 射线是使用二维检测器 ( 二维 Multi Wire 检测器, Hi-STAR) 来检测。自试样至检测器的暗箱长度例如是 106cm、 直接光束挡板 的大小例如为 2mmφ。装置内的真空度例如为 40Pa 以下。散射角 2θ 与直接光束位置的校 正例如是采用山嵛酸银的 1 次 (2θ = 1.513° ) 和 2 次 (2θ = 3.027° ) 各峰进行。这 种情况下, 可测定的散射角 2θ 的范围是 0.08-3°。使用ブルカ一·エイエツクスエス社 制造的解析软件 (SAXS Ver.4.1.29), 按照常规方法对由检测得到的二维散射图像进行分 析, 可得到 X 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 ( 横轴为波数 q(nm-1), 纵轴为 S( 散射强度 I 的常用对数 : log(I))。空白是未加入碳材料只对石英制毛细管与上述同样地进行测定。X 射线小角度 散射光谱中, 对于 q 为 0.6nm-1 时的 S 值, 如果与空白时的值相比, 填充了碳材料的石英制毛 细管的值为 10 倍以上, 则 X 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是可靠的。对于 X 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的 -1 -1 0.6nm 以上 1.8nm 以下的 q 的范围, 为了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 求出 A 值和 A 值 的标准偏差 σA 值, 例如可以使用软件 “Igor Pro( 名称 ), Wave Metrics 制造 ) 等。线性 拟合通过将上述 q 的范围以等间隔划分为 100 点以上来进行, 可以获得精度更高的值。
     上述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用作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采用 X 射线小 角度散射测定的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例如包含以下步骤 : 对碳材料进行 X 射线 小角度散射测定的步骤 ; 以及将所得的 A 值和 σA 值分别与判别值 -0.5 以上 0 以下、 判别 值 0 以上 0.010 以下比较, 判别碳材料的步骤。
     碳材料优选满足上述要件 1 和要件 2。
     接着, 对本发明的要件 3 进行说明。
     碳材料中实质上不存在 10nm 以上的微孔, 这可使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TEM)、 通 过图像观察来确认。还可以使用扫描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STEM) 确认。钠离子的掺杂且去 掺杂具体如下进行。对于具有将 85 重量份碳材料和 15 重量份聚偏 1, 1- 二氟乙烯混合得 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 使用该电极作为第 2 电极, 使用例如钠金属作为第 1 电极, 制作电 池, 使电流由第 2 电极流向第 1 电极, 在第 2 电极中掺杂钠离子。此时, 按每 1g 碳材料 10mA 的电流, 以恒定电流进行至达到 0.005V。对掺杂了钠离子的第 2 电极进行的钠离子去掺杂 使电流从第 1 电极流向第 2 电极进行。此时, 按每 1g 碳材料 10mA 电流按恒定电流进行至 达到 1.5V。去掺杂后, 将电池在干燥 Ar、 氮中等惰性气氛中拆解, 取出第 2 电极, 用碳酸二 甲酯 ( 以下也称为 DMC) 洗涤, 在真空中干燥, 然后回收电极混合剂。对于回收的电极混合 剂, 使用聚焦离子束加工装置 ( 以下称为 FIB), 切出构成碳材料的颗粒的剖面, 获得在厚度 为 100nm-200nm 左右的范围内均匀厚度的薄片, 对该薄片以加速电压 200kV 进行图像观察, 可以确认碳材料上实质不存在 10nm 以上的微孔。优选观察明视野图像。各操作之间试样 的转移优选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碳材料的微孔可以是位于碳材料内部的微孔, 也可以在表 面, 通过上述图像观察来判断。
     上述方法只要是例如包含以下步骤的方法, 即可以判别充放电特性优异的钠二次 电池用碳材料 : 将 85 重量份碳材料和 15 重量份聚偏 1, 1- 二氟乙烯混合, 得到电极混合剂 的步骤 ; 使用电极混合剂调制电极的步骤 ; 在电极中掺杂钠离子, 然后将钠离子从电极中 去掺杂的步骤 ; 观察电极的碳材料的步骤 ; 和将观察图像与判别值实质上不存在 10nm 以上 的微孔进行比较, 判别碳材料的步骤。
     碳材料优选满足上述要件 1 和要件 3, 更优选满足上述要件 1、 要件 2 和要件 3。
     接着对要件 4 进行说明。
     差示热分析测定可以使用差示热分析测定装置。该装置可举出 DSC200( 商品名, セイコ一インスツルメンツ社制造 )。钠离子的掺杂具体如下进行。对于具有将 85 重量 份碳材料和 15 重量份聚偏 1, 1- 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 使用该电极作为 第 2 电极, 使用例如钠金属作为第 1 电极, 制造电池, 使电流由第 2 电极流向第 1 电极, 在第 2 电极中掺杂钠离子。此时, 按每 1g 碳材料 10mA 的电流, 以恒定电流进行至达到 0.005V。 掺杂后, 将电池在干燥 Ar 中等惰性气氛中拆解, 取出第 2 电极, 用碳酸二甲酯 ( 以下也称为 DMC) 洗涤, 在真空中干燥, 然后回收电极混合剂。该电极混合剂中掺杂了钠离子。接着, 在 干燥 Ar 中等惰性气氛中, 将回收后的电极混合剂 1mg 和 8mg( 体积为 2μL) 非水电解液 ( 浓 度 1M 的 NaClO4/ 碳酸亚丙酯 ) 加入到差示热分析测定用的密闭容器内, 盖盖儿, 确实密封 后, 参比物为 α-Al2O3、 升温速度 10℃ / 分、 在 40℃以上 410℃以下的范围进行差示热分析 测定, 得到 100℃以上 400℃以下范围的每 1g 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 (Q1 值 )。这里, Q1 值可采用由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的吸发热谱 ( 横轴是热流 ( 单位 : mW), 纵轴为温度 ( 单位 : ℃ )) 得到。
     要件 4 中, Q1 值为 800 焦耳 /g 以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效果, 优选差示热 分析测定中 100℃以上 200℃以下范围的每 1g 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 (Q2 值 ) 为 50 焦耳 /g 以下。进一步优选差示热分析测定中 90℃以上 100℃以下范围的每 1g 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吸热量合计值 (Q3 值 ) 为 0.5 焦耳 /g 以下, 更优选 Q3 值为 0.2 焦耳 /g 以下。这样的碳材料可以更为抑制钠金属的析出。Q2 值、 Q3 值由通过差示热分 析测定得到的吸发热谱 ( 横轴为热流 ( 单位 : mW), 纵轴为温度 ( 单位 : ℃ )) 求出。
     上述的差示热分析测定用作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 采用差示热分析测 定的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例如包含以下步骤 : 对碳材料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的 步骤 ; 以及将所得的 Q1 值与判别值 800 焦耳 /g 以下比较, 判别碳材料的步骤。
     碳材料优选满足上述要件 1 和要件 4, 更优选满足要件 1、 要件 2 和要件 4, 进一步 优选满足要件 1、 要件 2、 要件 3 和要件 4。
     碳材料通常是粉末状, BET 比表面积为 1m2/g 以上。这样的碳材料, 其电解液润湿 性良好, 制作电池时注液所需时间短, 电池制造上的优点大。BET 比表面积的上限通常为 2 700m /g 以下。BET 比表面积可以根据由液氮温度下的氮吸附等温线计算的值来测定, 测定 装置可例举ユアサアイオニクス社制造的 AUTOSORB。 碳材料通常是粉末状, 构成的颗粒的平均粒径通常为 50μm 以下, 优选 30μm 以 下, 更优选 10μm 以下。碳材料为微粒, 由此, 电极的填充密度提高, 内部电阻降低。平均 粒径是指将碳材料用含中性洗涤剂的水溶液分散, 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 ( 例如 SALD2000J( 注册商标, 岛津制作所制造 )) 测定的体积平均粒径 ( 直径 )。
     为了进一步提高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 碳材料优选氢与碳的原子数比 (H/C) 为 0.2 以下。
     优选的碳材料可例举碳微珠, 可举出日本カ一ボン社制造的 ICB( 商品名 : ニカビ 一ズ )。中间相碳微珠 (MCMB) 无法满足 R 值, 不优选。从更为提高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 量的角度考虑, 碳材料优选不为玻璃状碳。
     碳材料的制造方法
     碳材料只要是由各种有机材料的碳化得到的碳材料中满足例如 R 值为 1.07 以上 3 以下的 ( 要件 1) 等各要件的材料即可。有机材料除了石油或煤等的天然矿物资源或以这 些资源为原料合成的各种合成树脂 ( 热固化性树脂、 热塑性树脂等 ) 之外, 还可例举石油沥 青、 煤沥青、 纺丝用沥青等各种工厂残油、 木材等的来自植物的有机材料等, 它们可以单独 或两种以上使用。
     上述合成树脂可例举 : 酚醛树脂、 间苯二酚树脂、 呋喃树脂、 环氧树脂、 氨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 三聚氰胺树脂、 尿素树脂、 苯胺树脂、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苯并嗪树脂、聚丙烯腈树脂、 聚苯乙烯树脂、 聚酰胺树脂、 氰酸酯树脂、 酮树脂等, 可以将它们单独或两种 以上组合使用。合成树脂可以含有固化剂、 添加剂使用。固化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使用 酚醛树脂时, 可举出热固化、 热氧化、 环氧固化、 异氰酸酯固化等。使用环氧树脂时, 可举出 酚醛树脂固化、 酸酐固化、 胺固化等。
     有机材料中, 优选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 通过使用上述有机材料, 可以收率良好地 获得碳材料, 环境负担小, 制造成本也可以减小。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例如可举出酚醛树脂 ( 线型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 甲阶酚醛 树脂型酚醛树脂等 )、 环氧树脂 ( 双酚型环氧树脂、 线型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等 )、 苯胺树 嗪树脂, 可以将它们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上述有机材脂、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苯并料可以含有固化剂、 添加剂。
     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优选为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聚合得到的有机材料。 上述 有机材料在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中也是价格便宜的, 工业化产量也多, 优选使用将其碳化 得到的碳材料。
     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聚合得到的有机材料可例举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价格 便宜, 工业化产量也多, 优选作为碳材料的原料。将酚醛树脂碳化得到的碳材料作为钠二 次电池的电极、 特别是负极使用时, 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 反复充放电后的放电容量特别 大。其理由尚未明确, 推测酚醛树脂具有发达的三维交联结构, 因此, 使树脂碳化得到的碳 材料也具有来自树脂的发达的三维交联结构, 该结构是放电容量大的一个原因。
     酚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举出 : 苯酚、 邻甲酚、 间甲酚、 对甲酚、 儿茶酚、 间苯二酚、 氢 醌、 二甲苯酚、 焦棓酚、 双酚 A、 双酚 F、 对苯基苯酚、 对叔丁基苯酚、 对叔辛基苯酚、 α- 萘酚、 β- 萘酚等, 可以将它们单独或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醛化合物可举出 : 甲醛、 低聚甲醛、 三烷、 乙醛、 丙醛、 聚甲醛、 氯醛、 糠醛、 乙二醛、 正丁基醛、 己醛、 丙烯醛、 苯甲醛、 巴豆醛、 丙烯醛、 四聚甲醛、 苯基乙醛、 邻甲苯甲醛、 水 杨醛等, 可将它们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酚醛树脂没有特别限定, 可以使用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 线型酚醛清漆型酚 醛树脂等。 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可在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 合物聚合获得 ; 线型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可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 通过酚或其衍生物与 醛化合物聚合获得。
     使用自固化性的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时, 可以对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添 加酸或固化剂, 为了降低固化度, 也可以添加线型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 还可以将它们组合 添加。
     线型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已知有被称为无规线型酚醛清漆的类型和高邻位线型 酚醛清漆 (hight ortho novolac), 其中, 所述无规线型酚醛清漆的亚甲基键合位置中邻位 和对位为相同程度, 通过以下的方法得到 : 使用公知的有机酸和 / 或无机酸作为催化剂, 在 常压下、 在 100℃, 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缩合反应数小时, 然后进行脱水和未反应单 体的除去 ; 所述高邻位线型酚醛清漆邻位的亚甲基键较多, 通过以下的步骤得到 : 通过乙 酸锌、 乙酸铅、 环烷酸锌等金属盐催化剂, 在弱酸性下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进行加成 缩合反应, 然后直接或者进一步添加酸催化剂, 一边脱水一边使缩合反应进展, 并且可根据 需要除去未反应物。
     酚醛树脂也可以使用市售的商品, 例如可例举 : 粉末状酚醛树脂 ( 群栄化学社 製、 商品名 : レヂトツプ、 PGA-4528、 PGA-2473、 PGA-4704、 PGA-4504、 住友ベ一クライト社 製、 商品名 : スミライトレジン PR-UFC-504、 PR-EPN、 PR-ACS-100、 PR-ACS-150、 PR-12687、 PR-13355、 PR-16382、 PR-217、 PR-310、 PR-311、 PR-50064、 PR-50099、 PR-50102、 PR-50252、 PR-50395、 PR-50590、 PR-50590B、 PR-50699、 PR-50869、 PR-51316、 PR-51326B、 PR-51350B、 PR-51510、 PR-51541B、 PR-51794、 PR-51820、 PR-51939、 PR-53153、 PR-53364、 PR-53497、PR-53724、 PR-53769、 PR-53804、 PR-54364、 PR-54458A、 PR-54545、 PR-55170、 PR-8000、 PR-FTZ-1、 PR-FTZ-15)、 液 体 状 酚 醛 树 脂 (PR-51947A、 PR-53123、 PR-53338、 PR-53717、 PR-54135、 PR54313、 PR54562)、 片状酚醛树脂 ( 住友ベ一クライト社製、 商品名 : スミライ トレジン PR-12686R、 PR-13349、 PR-50235A、 PR-51363F、 PR-51494G、 PR-51618G、 PR-53194、 PR-53195、 PR-54869、 PR-F-110、 PR-F-143、 PR-F-151F、 PR-F-85G、 PR-HF-3、 PR-HF-6)、
     液体状酚醛树脂 ( 住友ベ一クライト社製、 商品名 : スミライトレジン PR-50087、 PR-50607B、 PR-50702、 PR-50781、 PR-51138C、 PR-51206、 PR-51663、 PR-51947A、 PR-53123、 PR-53338、 PR-53365、 PR-53717、 PR-54135、 PR-54313、 PR-54562、 PR-55345、 PR-940、 PR-9400、 PR-967)、
     线型酚醛清漆型液体状酚醛树脂 ( 住友ベ一クライト社製、 商品名 : スミライ ト レ ジ ン PR-51629、 PR-53093、 PR-53473、 PR-53522、 PR-53546、 PR-53800、 PR-54438、 PR-54540C、 PR-55438)、
     甲阶酚醛树脂型液体状酚醛树脂 ( 群栄化学社製、 商品名 : レヂトツプ PL-4826、 PL-2390、 PL-4690、 PL-3630、 PL-4222、 PL-4246、 PL-2211、 PL-3224、 PL-4329、 住友ベ一 クライト社製、 商品名 : スミライトレジン PR-50273、 PR-51206、 PR-51781、 PR-53056、 PR-53311、 PR-53416、 PR-53570、 PR-54387)、 微粒状酚醛树脂 ( エアウオ一タ一社製、 商品名 : ベルパ一ル、 R800、 R700、 R600、 R200、 R100、 S830、 S870、 S890、 S895、 S290, S190)、
     圆球状酚醛树脂 ( 群栄化学社製、 商品名 : マリリン GU-200、 FM-010、 FM-150、 HF-008、 HF-015、 HF-075、 HF-300、 HF-500、 HF-1500)、
     固体酚醛树脂 ( 群栄化学社製、 商品名 : レヂトツプ PS-2601、 PS-2607、 PS-2655、 PS-2768、 PS-2608、 PS-4609、 PSM-2222、 PSK-2320、 PS-6132) 等。
     作为分子结构中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 除上述之外还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有机材 料。无需一定是上述的合成树脂, 只要是可通过碳化形成碳材料的有机材料即可。
     合成树脂的特征通常是使单体聚合, 形成高分子, 本发明的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 可以利用数个至数十个左右的单体聚合得到的有机材料。
     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聚合时, 可能生成副产物、 或有未聚合物残留, 也可以将 这些副产物、 未聚合物作为有机材料利用, 这从减少废弃物的角度考虑, 可以降低环境负 担, 同时可以低成本获得碳材料。
     另外, 作为碳材料, 通过使用由来自植物的有机材料的碳化得到的碳材料, 可以降 低环境负担。
     来自植物的有机材料可例举木材等, 将其碳化得到的木炭作为碳材料, 这是优选 的。木材可以利用废弃木料、 锯末等的木材加工工序中产生的废弃木材、 森林间伐木材等。 木材的构成成分通常可举出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木素 3 种主成分, 木素也是具有芳环的有 机材料, 优选。
     木材可举出苏铁类、 银杏类、 针叶树类 ( 杉、 柏、 红松等 )、 麻黄类等的裸子植物、 阔 叶树类 ( 白栎、 山毛榉、 杨、 春榆、 柞等 )、 草本植物、 棕榈类、 竹类等被子植物等。
     这些木材中, 杉作为建筑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其加工工序中产生的杉的锯末可以 降低环境负担, 同时可低成本地得到碳材料, 优选。另外, 将柞碳化得到的备长炭也作为碳
     材料优选。
     碳材料通过使用由工厂残油碳化得到的碳材料, 可以有效利用资源。
     工厂残油可举出在制造乙烯等各种石油化学制品时的各种残油。更具体地说, 可 举出蒸馏残油、 流动接触分解残油、 它们的氢化脱硫油、 或者含有它们的混合油的石油系重 油。其中, 优选使用制造具有芳环的石油化学制品时的残油, 具体来说, 可举出间苯二酚制 造时的残油。
     制造间苯二酚时的残油例如可如下获得。 将含有烷基芳族烃类的液体状组合物氧 化为含芳族氢过氧化物类的液体状组合物, 将该液体状组合物与碱水溶液接触, 将芳族氢 过氧化物类萃取到油相中。 使所得油相与酸接触, 将芳族氢过氧化物类酸解, 变换为含间苯 二酚的油相, 将含有有机溶剂的低沸成分和间苯二酚与焦油分离, 得到焦油。 可使用该焦油 作为制造间苯二酚时的残油, 焦油优选作为碳材料的原料。
     碳材料可以是使用单独或 2 种以上上述的各种有机材料, 将其碳化得到。碳化的 温度优选为 800℃以上 2500℃以下的温度, 碳化优选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可以将有机 材料直接碳化, 也可以在 400℃以下的氧化性气体存在下加热有机材料, 将得到的煅烧物在 惰性气体气氛下碳化。惰性气体可举出氮、 氩等, 氧化性气体可举出空气、 H2O、 CO2、 O2 等。碳 化可在减压下进行。这些加热、 碳化例如可使用回转炉、 辊底窑、 推板窑、 多段炉、 流化炉等 的设备。回转炉较为常用。
     碳材料可以活化或未活化, 优选未活化。活化是指将碳化得到的碳材料进一步在 氧化性气体存在下、 在 200℃以上 1500℃以下的温度下煅烧。
     碳材料可以进行粉碎。粉碎例如使用冲击摩擦粉碎机、 离心粉碎机、 球磨机 ( 管磨 机、 复式磨、 圆锥形球磨机、 棒磨机 )、 振动磨、 胶体磨、 摩擦盘磨机或喷射磨等的微粉碎用的 粉碎机, 优选使用球磨机进行。粉碎时, 最好避免金属粉的混入, 这些粉碎机中与碳材料接 触的部分最好使用氧化铝、 玛瑙等非金属材料。
     钠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钠二次电池包含第 1 电极和具有上述碳材料的第 2 电极。钠二次电池通 常含有第 1 电极、 第 2 电极、 电解质以及隔板。
     第 1 电极具有钠金属或钠合金时, 第 1 电极发挥负极作用, 第 2 电极发挥正极作 用。第 1 电极具有可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的钠无机化合物时, 第 1 电极发挥正极作用, 第2 电极发挥负极作用。
     钠二次电池通常如下制造 : 将负极、 隔板以及正极叠层卷绕, 将由此得到的电极组 收藏于电池罐等的容器内, 含浸含电解质的电解液。钠二次电池的形状根据容器的形状而 成, 例如可举出纽扣型、 圆筒形、 方形等。
     第 2 电极
     第 2 电极例如是含有上述碳材料、 粘合剂和根据需要使用的导电剂等的电极混合 剂担载于集电体上得到, 通常为片状。这种情况下, 第 2 电极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举出 : (1) 在碳材料、 粘合剂和导电剂等中添加溶剂, 制成电极混合剂, 通过刮板法等将其涂布、 或浸 渍在集电体上, 并干燥的方法 ; (2) 在碳材料、 粘合剂和导电剂等中添加溶剂, 捏合、 成型、 干燥, 将得到的片经由导电性粘合剂等粘结在集电体表面, 然后加压和热处理干燥的方法 ; (3) 将含有碳材料、 粘合剂、 导电剂和液体状润滑剂等的混合物在集电体上成型, 然后除去液体状润滑剂, 接着将所得的片状成型物沿单轴或多轴方向进行拉伸处理的方法等。电极 为片状时, 其厚度通常为 5-500μm 左右。
     第 2 电极的集电体材料可举出 : 金属, 例如镍、 铝、 钛、 铜、 金、 银、 铂、 铝合金或不锈 钢等 ; 例如碳原材料、 活性碳纤维、 镍、 铝、 锌、 铜、 锡、 铅或它们的合金通过等离子体喷镀、 电 弧喷镀形成的材料, 例如在橡胶或苯乙烯 - 乙烯 - 丁烯 - 苯乙烯共聚物 (SEBS) 等树脂中分 散导电剂得到的导电性膜等。 从难以与钠形成合金、 且容易加工成薄膜的角度考虑, 特别优 选铜。集电体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箔、 平板状、 筛状、 网状、 板条状、 冲孔状或压纹状或将它们 组合所得 ( 例如筛状平板等 ) 等。集电体表面可通过蚀刻处理形成凹凸。
     粘合剂例如可举出氟化合物的聚合物。氟化合物例如可举出 : ( 甲基 ) 丙烯酸氟 化烷基 ( 碳原子数 1-18) 酯、 ( 甲基 ) 丙烯酸全氟烷基酯 [ 例如 ( 甲基 ) 丙烯酸全氟十二 烷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全氟正辛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全氟正丁基酯 ]、 ( 甲基 ) 丙烯酸全 氟烷基取代烷基酯 [ 例如 ( 甲基 ) 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全氟辛基乙基 酯 ]、 ( 甲基 ) 丙烯酸全氟氧基烷基酯 [ 例如 ( 甲基 ) 丙烯酸全氟十二烷基氧基乙基酯和 ( 甲基 ) 丙烯酸全氟癸基氧基乙基酯等 ]、 巴豆酸氟化烷基 ( 碳原子数 1-18) 酯、 氟化烷基 ( 碳原子数 1-18) 的马来酸酯和富马酸酯、 衣康酸氟化烷基 ( 碳原子数 1-18) 酯、 氟化烷基 取代烯烃 ( 碳原子数 2-10 左右, 氟原子数 1-17 左右 )、 例如全氟己基乙烯、 碳原子数 2-10 左右和氟原子数 1-20 左右的双键碳上键合氟原子的氟化烯烃、 四氟乙烯、 三氟乙烯、 偏 1, 1- 二氟乙烯或六氟丙烯等。粘合剂还可举出氟化合物与后述的不含氟原子、 含有烯键式双 键的单体的共聚物。
     粘合剂的其它例子可举出非氟系聚合物。非氟系聚合物是不含有氟的聚合物。第 2 电极优选具有非氟系聚合物, 这可以减少钠二次电池的初期不可逆容量。非氟系聚合物 的例子可举出不含有氟原子、 含有烯键式双键的单体的加成聚合物。 所述单体例如可举出 : ( 甲基 ) 丙烯酸 ( 环 ) 烷基 ( 碳原子数 1-22) 酯 [ 例如 ( 甲基 ) 丙烯酸甲酯、 ( 甲基 ) 丙烯 酸乙酯、 ( 甲基 ) 丙烯酸正丁酯、 ( 甲基 ) 丙烯酸异丁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环己基酯、 (甲 基 ) 丙烯酸 2- 乙基己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异癸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月桂基酯、 ( 甲基 ) 丙 烯酸十八烷基酯等 ] ; 含芳环 ( 甲基 ) 丙烯酸酯 [ 例如 ( 甲基 ) 丙烯酸苄基酯、 ( 甲基 ) 丙 烯酸苯基乙基酯等 ] ; 亚烷基二醇或二亚烷基二醇 ( 亚烷基的碳原子数 2-4) 的单 ( 甲基 ) 丙烯酸酯 [ 例如 ( 甲基 ) 丙烯酸 2- 羟基乙基酯、 ( 甲基 ) 丙烯酸 2- 羟基丙酯、 单 ( 甲基 ) 丙烯酸二乙二醇酯 ] ; 单 ( 甲基 ) 丙烯酸 ( 聚 ) 甘油 ( 聚合度 1-4) 酯 ; 多官能 ( 甲基 ) 丙烯 酸酯 [ 例如二 ( 甲基 ) 丙烯酸 ( 聚 ) 乙二醇 ( 聚合度 1-100) 酯、 二 ( 甲基 ) 丙烯酸 ( 聚 ) 丙二醇 ( 聚合度 1-100) 酯、 2, 2- 双 (4- 羟基乙基苯基 ) 丙烷二 ( 甲基 ) 丙烯酸酯、 三羟甲 基丙烷三 ( 甲基 ) 丙烯酸酯等 ] 等的 ( 甲基 ) 丙烯酸酯系单体 ; ( 甲基 ) 丙烯酰胺、 ( 甲基 ) 丙烯酰胺系衍生物 [ 例如 N- 羟甲基 ( 甲基 ) 丙烯酰胺、 双丙酮丙烯酰胺等 ] 等的 ( 甲基 ) 丙烯酰胺系单体 ; ( 甲基 ) 丙烯腈、 ( 甲基 ) 丙烯酸 2- 氰基乙基酯、 2- 氰基乙基丙烯酰胺等 的含氰基的单体 ; 苯乙烯和碳原子数 7-18 的苯乙烯衍生物 [ 例如 α- 甲基苯乙烯、 乙烯基 甲苯、 对羟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等 ] 等的苯乙烯系单体 ; 碳原子数 4-12 的链烷二烯 [ 例 如丁二烯、 异戊二烯、 氯丁二烯等 ] 等的二烯系单体 ; 羧酸 ( 碳原子数 2-12) 乙烯基酯 [ 例 如乙酸乙烯基酯、 丙酸乙烯基酯、 丁酸乙烯基酯和辛酸乙烯基酯等 ]、 羧酸 ( 碳原子数 2-12) ( 甲基 ) 烯丙基酯 [ 例如乙酸 ( 甲基 ) 烯丙基酯、 丙酸 ( 甲基 ) 烯丙基酯和辛酸 ( 甲基 )烯丙基酯等 ] 等的链烯基酯系单体 ; ( 甲基 ) 丙烯酸缩水甘油基酯、 ( 甲基 ) 烯丙基缩水甘 油基醚等的含环氧基的单体 ; 碳原子数 2-12 单烯烃 [ 例如乙烯、 丙烯、 1- 丁烯、 1- 辛烯和 1- 十二碳烯等 ] 的单烯烃类 ; 含氯、 溴或碘原子的单体、 氯乙烯和偏二氯乙烯等的含有氟以 外的卤素原子的单体 ; 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等的 ( 甲基 ) 丙烯酸 ; 丁二烯、 异戊二烯等的含 共轭双键的单体等。另外, 加成聚合物例如可以是乙烯 / 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 苯乙烯 / 丁 二烯共聚物或乙烯 / 丙烯共聚物等的共聚物。羧酸乙烯基酯聚合物可以如聚乙烯醇等那样 地部分或完全皂化。
     粘合剂的其它例子例如可举出 : 淀粉、 甲基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 羟甲基纤维素、 羟乙基纤维素、 羟丙基纤维素、 羧甲基羟乙基纤维素、 硝基纤维素等的多糖类及其衍生物 ; 酚醛树脂 ; 三聚氰胺树脂 ; 聚氨酯树脂 ; 尿素树脂 ; 聚酰胺树脂 ; 聚酰亚胺树脂 ; 聚酰胺酰 亚胺树脂 ; 石油沥青 ; 煤沥青等。粘合剂可以使用多种粘合剂。
     上述粘合剂也发挥电极混合剂中的增粘剂的作用。
     关于第 2 电极中构成材料的配合量, 粘合剂的配合量是相对于 100 重量份碳材料 通常为 0.5-30 重量份左右, 优选 2-20 重量份左右。
     溶剂例如可举出 : 非质子性极性溶剂, 例如 N- 甲基吡咯烷酮等 ; 醇类, 例如异丙 醇、 乙醇或甲醇等 ; 醚类, 例如丙二醇二甲醚等 ; 酮类, 例如丙酮、 甲基乙基酮或甲基异丁基 酮等 ; 等。粘合剂增粘时, 为了容易在集电体上涂布, 可使用增塑剂。 另外, 导电剂除各种导电剂之外, 也可以使用未满足 R 值的要件的碳材料。碳材料 可举出石墨等。本发明的碳材料也可发挥导电剂的作用。
     第 1 电极
     作为第 1 电极, 可举出含有钠金属或钠合金的电极、 或将钠金属或钠合金叠层在 集电体上的电极, 还可例举具有可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的钠无机化合物的电极。具有可掺 杂且去掺杂钠离子的钠无机化合物 ( 以下也称为 Na 化合物 ) 的电极例如是含有 Na 化合物、 粘合剂和导电剂等的电极混合剂担载于集电体上所得, 通常为片状。这种情况下, 第 1 电极 的制造方法可举出 : (1) 在 Na 化合物、 粘合剂和导电剂等中添加溶剂, 制成电极混合剂, 通 过刮板法等将其涂布、 或浸渍在集电体上, 并干燥的方法 ; (2) 在 Na 化合物、 粘合剂和导电 剂等中添加溶剂, 捏合、 成型、 干燥, 将得到的片经由导电性粘合剂等粘结在集电体表面, 然 后加压和热处理干燥的方法 ; (3) 将含有 Na 化合物、 粘合剂、 导电剂和液体状润滑剂等的混 合物在集电体上成型, 然后除去液体状润滑剂, 接着将所得的片状成型物沿单轴或多轴方 向进行拉伸处理的方法等。第 1 电极为片状时, 其厚度通常为 5-500μm 左右。
     上述 Na 化合物可举出以下的化合物。即, 可举出 NaFeO2、 NaMnO2、 NaNiO2 和 NaCoO2 1 1 1 等的 NaM aO2 所示的氧化物, Na0.44Mn1-aM aO2 所示的氧化物, Na0.7Mn1-aM aO2.05 所示的氧化物 (M1 为 1 种以上的过渡金属元素, 0 ≤ a < 1) ; Na6Fe2Si12O30 和 Na2Fe5Si12O30 等的 NabM2cSi12O30 所示的氧化物 (M2 为 1 种以上的过渡金属元素, 2 ≤ b ≤ 6、 2 ≤ c ≤ 5) ; Na2Fe2Si6O18 和 3 3 Na2MnFeSi6O18 等的 NadM eSi6O18 所示的氧化物 (M 为 1 种以上的过渡金属元素, 3 ≤ d ≤ 6、 4 4 1 ≤ e ≤ 2) ; Na2FeSiO6 等的 NafM gSi2O6 所示的氧化物 (M 为选自过渡金属元素、 Mg 和 Al 的 1 种以上的元素, 1 ≤ f ≤ 2、 1 ≤ g ≤ 2) ; NaFePO4、 Na3Fe2(PO4)3 等的磷酸盐 ; NaFeBO4、 5 5 Na3Fe2(BO4)3 等的硼酸盐 ; Na3FeF6 和 Na2MnF6 等的 NahM F6 所示的氟化物 (M 为 1 种以上的过 渡金属元素, 2 ≤ h ≤ 3) ; 等。
     第 1 电极中, 上述 Na 化合物中可优选使用含有 Fe 的化合物。从由资源量丰富且 低成本的材料构成二次电池的角度考虑, 使用含有 Fe 的化合物非常重要。
     第 1 电极中使用的导电剂可举出天然石墨、 人造石墨、 焦炭类、 碳黑等各种碳材 料。还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碳材料作为第 1 电极的导电剂。
     第 1 电极中使用的集电体可举出 : 例如镍、 铝、 钛、 铜、 金、 银、 铂、 铝合金或不锈钢 等金属, 例如碳原材料、 活性碳纤维、 镍、 铝、 锌、 铜、 锡、 铅或它们的合金进行等离子体喷镀、 电弧喷镀形成的集电体, 例如在橡胶或苯乙烯 - 乙烯 - 丁烯 - 苯乙烯共聚物 (SEBS) 等树脂 中分散导电剂得到的导电性膜等。特别优选铝、 镍或不锈钢等, 从容易加工成薄膜、 便宜的 角度考虑, 尤其优选铝。 集电体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箔状、 平板状、 筛状、 网状、 板条状、 冲孔状 或压纹状或将它们组合所得 ( 例如筛状平板等 ) 等。 集电体表面可通过蚀刻处理形成凹凸。
     第 1 电极中, 粘合剂、 溶剂可以使用与第 2 电极同样的材料。上述中, 导电性粘合 剂是指导电剂与粘合剂的混合物。
     关于第 1 电极中的构成材料的配合量, 粘合剂的配合量相对于 100 重量份 Na 化合 物, 通常为 0.5-30 重量份左右, 优选 2-30 重量份左右 ; 导电剂的配合量相对于 100 重量份 Na 化合物, 通常为 1-50 重量份左右, 优选 1-30 重量份左右 ; 溶剂的配合量相对于 100 重量 份 Na 化合物, 通常为 50-500 重量份左右, 优选 100-200 重量份左右。 电解质
     电解质通常溶解于有机溶剂, 作为非水电解液使用。钠二次电池中使用的电解质 例如可使用 NaClO4、 NaPF6、 NaBF4、 NaCF3SO3、 NaN(CF3SO2)2、 NaN(C2F5SO2)2、 NaC(CF3SO2)3 等的 钠盐。
     非水电解液中, 电解质的浓度可考虑电解质对电解液的溶解度适当设定, 通常为 0.2-5mol( 电解质 )/L( 电解液 ) 左右, 优选 0.3-3mol( 电解质 )/L( 电解液 ) 左右, 特别优 选 0.8-1.5mol( 电解质 )/L( 电解液 ) 左右。浓度为 0.2mol/L 以上, 则有电解液的离子传 导率升高、 钠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降低的倾向, 因此优选, 为 5mol/L 以下, 则电解液的粘度 降低, 钠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有降低倾向, 因此优选。
     溶解电解质的有机溶剂使用有机极性溶剂。 含有有机极性溶剂的电解液中的水分 含量通常为 200 重量 ppm 以下, 优选 50 重量 ppm 以下, 进一步优选 20 重量 ppm 以下。通过 抑制含有有机极性溶剂的电解液中的水分含量, 可以抑制水的电解对电极的影响、 特别是 耐电压的降低。
     这里, 有机极性溶剂的具体例可例举以下。
     (醚)
     单醚 ( 乙二醇单甲醚、 乙二醇单乙醚、 二甘醇单甲醚、 二甘醇单乙醚、 乙二醇单苯 基醚、 四氢呋喃、 3- 甲基四氢呋喃等 )、 二醚 ( 乙二醇二甲醚、 乙二醇二乙醚、 二甘醇二甲醚、 二甘醇二乙醚、 二乙醚、 甲基异丙基醚等 )、 三甘醇二甲醚、 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环状醚
     [ 碳原子数 2-4( 四氢呋喃、 2- 甲基四氢呋喃、 1, 3- 二氧杂戊环、 1, 4- 二烷、 2- 甲基 -1,3- 二氧杂戊环等 ) ; 4- 丁基二氧杂戊环、 碳原子数 5-18 的冠醚 ] 等。
     ( 氟化的二氧杂戊环 )
     2, 2- 二 ( 三氟甲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2- 二 ( 三氟甲基 )-4, 5- 二氟 -1, 3- 二 氧杂戊环、 2, 2- 二 ( 三氟甲基 )-4, 4, 5, 5- 四氟 -1, 3- 二氧杂戊环、 2, 2- 二甲基 -4, 4, 5,5- 四氟 -1, 3- 二氧杂戊环或 2, 2- 二甲基 -4, 5- 二氟 -1, 3- 二氧杂戊环等。
     ( 酰胺 )
     甲酰胺类 (N- 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甲酰胺、 N- 乙基甲酰胺、 N, N- 二乙基甲酰 胺等 )、 乙酰胺类 (N- 甲基乙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N- 乙基乙酰胺、 N, N- 二乙基乙酰胺 等 )、 丙酰胺类 (N, N- 二甲基丙酰胺等 )、 六甲基磷酰胺等 ; 唑烷酮类 : N- 甲基 -2烷酮、 3, 5- 二甲基 -2
     唑唑烷酮等 ; 1, 3- 二甲基 -2- 咪唑烷酮、 N- 甲基吡咯烷酮等。(腈)
     乙腈、 戊二腈、 己二腈、 甲氧基乙腈、 3- 甲氧基丙腈、 丙烯腈、 丙腈的 1 个以上氢原 子置换为氟原子的含氟丙腈等。
     ( 羧酸酯 )
     甲酸甲酯、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乙酸乙酯、 乙酸丙酯、 丙酸甲酯、 丁酸甲酯、 戊酸甲 酯、 丙酸乙酯、 丙二酸二甲酯、 丙二酸二乙酯等, 马来酸酐及其衍生物等。
     ( 内酯 )
     γ- 丁内酯、 3- 甲基 -γ- 丁内酯、 2- 甲基 -γ- 丁内酯、 α- 乙酰 -γ- 丁内酯、 β- 丁内酯、 γ- 戊内酯、 3- 甲基 -γ- 戊内酯、 δ- 戊内酯等。
     ( 碳酸酯 )
     碳酸亚乙酯、 碳酸亚丙酯、 碳酸亚丁酯、 碳酸亚乙烯基酯、 碳酸二甲酯、 碳酸甲基乙 基酯、 碳酸甲基丙基酯、 碳酸甲基异丙基酯、 碳酸二乙酯、 4- 烯丙基氧基甲基 -1, 3- 二氧杂 戊环 -2- 酮、 4-(1’ - 丙烯基氧基甲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酮、 4- 烯丙基氧基甲基 -5- 乙 烯 基 -1, 3- 二 氧 杂 戊 环 -2- 酮、 4-(1’ - 丙 烯 基 氧 基 甲 基 )-5- 乙 烯 基 -1, 3- 二 氧 杂 戊 环 -2- 酮、 4- 丙烯酰基氧基甲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酮、 4- 甲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酮、 4- 甲基丙烯酰基氧基甲基 -5- 乙烯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酮、 4- 甲 氧基羰基氧基甲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酮、 4- 烯丙基氧基羰基氧基甲基 -1, 3- 二氧杂戊 环 -2- 酮、 4-(1’ - 丙烯基氧基羰基氧基甲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酮、 碳酸 4- 乙烯基亚 乙酯、 碳酸 4, 5- 二乙烯基亚乙酯、 4, 4, 5, 5- 四甲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酮、 4, 4, 5, 5- 四 乙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酮、 碳酸亚乙烯基酯、 碳酸 4- 甲基亚乙烯基酯、 碳酸 4, 5- 二甲 基亚乙烯基酯、 5, 5- 二甲基 -1, 3- 二 烷 -2- 酮和 5, 5- 二乙基 -1, 3- 二 烷 -2- 酮、 碳酸 二丙酯、 碳酸甲基丁基酯、 碳酸乙基丁基酯、 碳酸乙基丙基酯、 碳酸丁基丙基酯、 以及将上述 化合物的 1 个以上氢原子置换为氟原子的化合物等。 ( 亚砜 )
     二甲基亚砜、 环丁砜、 3- 甲基环丁砜、 2, 4- 二甲基环丁砜和环丁砜的 1 个以上氢原 子置换为氟原子的含氟环丁砜等。
     1, 3- 丙磺酸内酯、 1, 4- 丁磺酸内酯和 1 个以上氢原子置换为氟原子的化合物等。
     (砜)
     二甲基砜、 二乙基砜、 二正丙基砜、 二异丙基砜、 二正丁基砜、 二仲丁基砜、 二叔丁 基砜等。
     ( 硝基化合物 )
     硝基甲烷、 硝基乙烷等。
     ( 其它杂环式化合物 )
     N- 甲基 -2-唑烷酮、 3, 5- 二甲基 -2-唑烷酮、 1, 3- 二甲基 -2- 咪唑烷酮、 N- 甲基吡咯烷酮等。
     (烃)
     芳族系溶剂 ( 甲苯、 二甲苯、 乙基氟苯、 苯的氢原子被 1-6 个氟原子置换的氟苯 等 )、 链烷烃系溶剂 ( 正链烷烃、 异链烷烃等 ) 等。
     ( 硅化合物 )
     分子内具有硅原子的 : 唑烷酮化合物, 例如 3- 三甲基甲硅烷基 -2唑烷酮、 3- 三乙基甲硅烷基 -2-唑烷酮、3- 三甲基甲硅烷基 -4- 三氟甲基 -2-唑烷酮等 ; 咪唑化合物, 例如 N- 三甲基甲硅烷基咪唑、 N- 三甲基甲硅烷基 -4- 甲基 - 咪唑、 N- 三乙基甲 硅烷基咪唑等 ; 磷酸酯化合物, 例如磷酸三 ( 三甲基甲硅烷基 ) 酯、 磷酸三 ( 三乙基甲硅烷 基 ) 酯、 磷酸三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酯、 磷酸三甲基甲硅烷基二烯丙基酯等 ; 环状碳酸酯化 合物, 例如 4- 三甲基甲硅烷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酮、 4- 三甲基甲硅烷基 -5- 乙烯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酮、 4- 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 -1, 3- 二氧杂戊环 -2- 酮等 ; 苯基化合物, 例 如苯基三甲基硅烷、 苯基三乙基硅烷、 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苯硫基三甲基硅烷、 苯硫基三乙 基硅烷等 ; 氨基甲酸酯化合物, 例如 N- 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甲酸甲酯、 N, N- 双 ( 三甲基甲 硅烷基 ) 氨基甲酸甲酯、 N- 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甲酸乙酯、 N- 三乙基甲硅烷基氨基甲酸甲 酯、 N- 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甲酸乙烯基酯等 ; 碳酸酯化合物, 例如甲基三甲基甲硅烷基碳 酸酯、 烯丙基三甲基甲硅烷基碳酸酯、 乙基三甲基甲硅烷基碳酸酯等 ; 甲氧基三甲基硅烷、 六甲基二硅氧烷、 五甲基二硅氧烷、 甲氧基甲基三甲基硅烷、 三甲基氯硅烷、 丁基二苯基氯 硅烷、 三氟甲基三甲基硅烷、 乙酰三甲基硅烷、 3- 三甲基甲硅烷基环戊烯、 烯丙基三甲基硅 烷、 乙烯基三甲基硅烷、 六甲基二硅氮烷等。
     可以使用不同的 2 种以上溶剂的混合物作为有机极性溶剂。
     电解液中所含的有机极性溶剂特别优选以碳酸酯类和内酯类等的酯系溶剂作为 主成分的溶剂, 特别优选以选自碳酸亚丙酯、 碳酸亚乙酯、 碳酸亚丁酯、 碳酸二甲酯、 碳酸乙 基甲基酯、 碳酸异丙基甲基酯、 碳酸亚乙烯基酯和碳酸二乙酯的至少 1 种作为主成分的酯 系溶剂。这里, “作为主成分” 是指溶剂中, 酯系溶剂占 50%重量以上, 优选 70%重量以上。
     含有以往的电极的钠二次电池通常使用醚系溶剂, 含有本发明的电极的钠二次电 池即使使用酯系溶剂也可以充放电。酯系溶剂耐氧化性优异, 因此电解液使用酯系溶剂的 钠二次电池可以使操作时的正极电位提高, 可以使电池单位体积的充放电容量 ( 能量密 度 ) 提高。还有抑制电解液急剧分解的倾向。 电解液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各种添加剂。具体来可举出用于抑制气体发生、 提高 耐电压的磷酸酯 ( 磷酸三甲酯、 磷酸三乙酯、 磷酸三烯丙基酯等 )、 膦酸类等 ]、 用于高容量 高输出化的下式所示的含氟有机硅化合物等。
     CF3CH2CH2Si(CH3)3
     (CH3)3Si-O-Si(CH3)(CF3CH2CH2)-Si(CH3)
     从电解质的电导率和在电解液溶剂中的溶解度的角度考虑, 磷酸酯的添加量通常 为电解质的 10%重量以下左右, 含氟有机硅化合物的添加量在电解液中为 0.1-5%重量左 右。
     有机极性溶剂之一的苯甲酸类 [ 例如苯甲酸甲酯、 苯甲酸乙酯、 苯甲酸丙酯等苯
     甲酸烷基酯, 苯甲酸等 ] 可以作为防止金属自集电体溶出的添加剂使用。使用苯甲酸类 作为添加剂时, 通常为电解质的 0.001-10.0 %重量左右, 优选 0.005-5 %重量, 特别优选 0.1-1%重量。
     隔板
     隔板担负着将第 1 电极和第 2 电极分离、 使钠离子透过的作用。通常, 膜可以保有 电解液, 使用绝缘性的膜。 隔板可以使用含有例如聚乙烯、 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 氟树脂、 含 氮芳族聚合物等材质且具有多孔膜、 非织造布、 织造布等形态的材料, 还可以使用 2 种以上 上述的材质作为隔板, 上述材料可以叠层。隔板可举出例如日本特开 2000-30686 号公报、 日本特开平 10-324758 号公报等记载的隔板。 隔板的孔径通常为 0.01-10μm 左右。 从电池 的体积能量密度提高、 内部电阻小的角度考虑, 隔板的厚度在保持机械强度的限度下越薄 越好, 通常为 1-300μm 左右, 优选 5-40μm 左右。 从离子透过性的角度考虑, 隔板在 Gurley 法透气度中, 透气度优选 50-300 秒 /100cc, 进一步优选 50-200 秒 /100cc。隔板的孔隙率 通常为 30-80%体积, 优选 40-70%体积。隔板可以将孔隙率不同的隔板叠层得到。
     钠二次电池中, 通常由于正极 - 负极间的短路等原因使电池内有异常电流流过 时, 优选具有阻断电流、 阻止过大电流流过 ( 切断 ) 的功能。这里, 在超过通常的使用温度 时, 切断是通过闭合隔板的微孔来进行。 优选隔板的微孔闭合后, 电池内的温度即使升高至 某一程度的高温, 隔板也不会由于该温度而破裂, 隔板保持闭合微孔的状态。 所述隔板例如 可举出 : 具有耐热材料的多孔膜、 耐热多孔层与多孔膜叠层得到的叠层膜等, 通过使用该膜 作为隔板, 可更为提高钠二次电池的耐热性。
     下面更具体说明耐热多孔层和多孔膜叠层得到的叠层膜。该叠层膜中, 耐热多孔 层是耐热性比多孔膜高的层, 该耐热多孔层可以由无机粉末形成, 也可以含有耐热树脂。 耐 热多孔层通过含有耐热树脂, 通过涂布等简便方法即可形成耐热多孔层。 耐热树脂可举出 : 聚酰胺、 聚酰亚胺、 聚酰胺酰亚胺、 聚碳酸酯、 聚缩醛、 聚砜、 聚苯硫醚、 聚醚酮、 芳族聚酯、 聚 醚砜、 聚醚酰亚胺, 从更为提高耐热性的角度考虑, 优选聚酰胺、 聚酰亚胺、 聚酰胺酰亚胺、 聚醚砜、 聚醚酰亚胺, 更优选聚酰胺、 聚酰亚胺、 聚酰胺酰亚胺。更进一步优选芳族聚酰胺 ( 对位取向芳族聚酰胺、 间位取向芳族聚酰胺 )、 芳族聚酰亚胺、 芳族聚酰胺酰亚胺等的含 氮芳族聚合物, 尤其优选芳族聚酰胺, 从制造角度考虑, 特别优选对位取向芳族聚酰胺 ( 以 下可称为 “对位芳族聚酰胺” )。耐热树脂可举出 : 聚 -4- 甲基戊烯 -1、 环状烯烃系聚合物。 通过使用这些耐热树脂, 可以提高耐热性, 即, 可提高热膜破裂温度。 这些耐热树脂中, 使用 含氮芳族聚合物时, 可能由于该分子内的极性所致, 与非水电解液的相容性、 即, 耐热多孔 层的液体保有性也格外提高, 制造钠二次电池时对非水电解液的含浸速度也快, 钠二次电 池的充放电容量更为提高。
     上述热膜破裂温度与耐热树脂的种类相关, 可根据使用情形、 使用目的选择使 用。作为耐热树脂, 使用上述含氮芳族聚合物时, 可将热膜破裂温度控制在 400℃左右, 使 用聚 -4- 甲基戊烯 -1 时, 可以控制在 250 ℃左右, 使用环状烯烃系聚合物时, 可以控制在 300℃左右。耐热多孔层含有无机粉末时, 可以将热膜破裂温度控制在例如 500℃以上。
     上述对位芳族聚酰胺是通过对位取向芳族二胺与对位取向芳族二酰卤的缩聚获 得, 实质上含有酰胺键在芳族环的对位或可按对位看待的取向位 ( 例如 4, 4’ - 亚联苯基、 1, 5- 萘、 2, 6- 萘等的沿相反方向同轴或平行延伸的取向位 ) 键合的重复单元。具体可例举聚( 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 )、 聚 ( 对苯甲酰胺 )、 聚 (4, 4’ -N- 苯甲酰苯胺对苯二甲酰胺 )、 聚 ( 对亚苯基 -4, 4’ - 联苯二羧酸酰胺 )、 聚 ( 对亚苯基 -2, 6- 萘二羧酸酰胺 )、 聚 (2- 氯 - 对 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 )、 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 /2, 6- 二氯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共聚物 等的具有对位取向型或可按对位取向型看待的结构的对位芳族聚酰胺。
     芳族聚酰亚胺优选通过芳族二酸酐与二胺的缩聚制造的全芳族聚酰亚胺。 二酸酐 的具体例可举出 : 均苯四甲酸二酐、 3, 3’ , 4, 4’ - 二苯砜四羧酸二酐、 3, 3’ , 4, 4’ - 二苯甲酮 四羧酸二酐、 2, 2’ - 双 (3, 4- 二羧基苯基 ) 六氟丙烷、 3, 3’ , 4, 4’ - 联苯四羧酸二酐等。二 胺的具体例可举出 : 氧联二苯胺、 对苯二胺、 二苯甲酮二胺、 3, 3’ - 亚甲基二苯胺、 3, 3’ -二 氨基二苯甲酮、 3, 3’ - 二氨基二苯砜、 1, 5’ - 萘二胺等。还可优选使用可溶于溶剂的聚酰亚 胺。上述聚酰亚胺例如可举出 3, 3’ , 4, 4’ - 二苯砜四羧酸二酐与芳族二胺的缩聚物的聚酰 亚胺。
     芳族聚酰胺酰亚胺可举出 : 使用芳族二羧酸和芳族二异氰酸酯, 由它们缩聚得到 的产物、 使用芳族二酸酐和芳族二异氰酸酯, 由它们缩聚得到的产物。 芳族二羧酸的具体例 可举出间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酸等。芳族二酸酐的具体例子可举出偏苯三酸酐等。芳族二 异氰酸酯的具体例可举出 : 4, 4’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2, 4- 甲苯二异氰酸酯、 2, 6- 甲苯 二异氰酸酯、 邻 trilan 二异氰酸酯、 间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
     为了更为提高钠离子透过性, 优选为耐热多孔层的厚度为 1μm 以上 10μm 以下、 进一步优选 1μm 以上 5μm 以下、 特别优选 1μm 以上 4μm 以下的薄的耐热多孔层。耐热 多孔层具有微孔, 该孔的尺寸 ( 直径 ) 通常为 3μm 以下, 优选 1μm 以下。
     耐热多孔层含有耐热树脂时, 可以进一步含有填料。填料的材质可以选自有机粉 末、 无机粉末或它们的混合物的任一种。构成填料的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 0.01μm 以上 1μm 以下。
     有机粉末例如可举出 : 苯乙烯、 乙烯基酮、 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 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基酯、 丙烯酸缩水甘油基酯、 丙烯酸甲酯等的均聚物或 2 种以上的 共聚物 ; 聚四氟乙烯、 四氟乙烯 - 六氟丙烯共聚物、 四氟乙烯 - 乙烯共聚物、 聚偏 1, 1- 二氟 乙烯等的氟系树脂 ; 三聚氰胺树脂 ; 尿素树脂 ; 聚烯烃 ; 聚甲基丙烯酸酯等的有机物构成的 粉末。有机粉末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将 2 种以上混合使用。这些有机粉末中, 从化学稳定 性的角度考虑, 优选聚四氟乙烯粉末。
     无机粉末例如可举出金属氧化物、 金属氮化物、 金属碳化物、 金属氢氧化物、 碳酸 盐、 硫酸盐等无机物构成的粉末, 其中, 优选使用含有导电性低的无机物的粉末。具体例子 可举出 : 氧化铝、 二氧化硅、 二氧化钛、 碳酸钙等构成的粉末。无机粉末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 以将 2 种以上混合使用。这些无机粉末中, 从化学稳定性的角度考虑, 优选氧化铝粉末。这 里, 更优选构成填料的全部颗粒为氧化铝颗粒, 更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 : 构成填料的全 部颗粒为氧化铝颗粒, 其一部分或全部为大致球状的氧化铝颗粒。耐热多孔层由无机粉末 形成时, 可以使用上述例举的无机粉末, 也可以根据需要与粘合剂混合使用。
     耐热多孔层中, 含有耐热树脂时填料的含量根据填料材质的比重而不同, 例如耐 热多孔层的总重量为 100 时, 填料的重量通常为 5 以上 95 以下, 优选 20 以上 95 以下, 更优 选 30 以上 90 以下。构成填料的全部颗粒为氧化铝颗粒时, 特别优选上述这些范围。
     关于填料的形状, 可举出大致球状、 板状、 柱状、 针状、 晶须状、 纤维状等, 可以使用任何颗粒, 从容易形成均匀的孔, 优选为大致球状颗粒。 大致球状颗粒可举出颗粒的长宽比 ( 颗粒的长径 / 颗粒的短径 ) 为 1 以上 1.5 以下范围值的颗粒。颗粒的长宽比可通过电子 显微镜照片测定。
     如上所述, 耐热多孔层也可以含有 2 种以上的填料。这种情况下, 对该 2 种以上的 填料, 各自测定构成颗粒的平均粒径, 所得的值中, 第一大的值为 D1、 第二大的值为 D2 时, 优 选 D2/D1 的值为 0.15 以下。由此, 叠层膜的耐热多孔层的微孔中, 尺寸比较小的微孔与尺寸 比较大的微孔平衡良好的生成, 该尺寸比较小的微孔结构可以提高叠层膜构成的隔板的耐 热性, 尺寸比较大的微孔结构可提高钠离子透过性, 在所得的钠二次电池中, 在高电流速率 下可实现高输出, 即, 速率特性优异, 优选。 上述中, 平均粒径可以使用由电子显微镜照片测 定的值。即, 将叠层膜中的耐热多孔层表面或截面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中拍摄的颗粒 ( 填料颗粒 ) 按尺寸分类, 在各分类下的平均粒径值中, 第一大的值为 D1、 第二大的值为 D2 时, D2/D1 的值为 0.15 以下即可。平均粒径是在上述各分类中, 任意抽取各 25 个颗粒, 对其 分别测定粒径 ( 直径 ), 以 25 个粒径的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构成上述填料的颗粒是指构 成填料的一次颗粒。
     叠层膜中, 多孔膜具有微孔, 通常具有切断功能。多孔膜中的微孔尺寸 ( 直径 ) 通 常为 3μm 以下, 优选 1μm 以下。多孔膜的孔隙率通常为 30-80%体积, 优选 40-70%体积。 钠二次电池中, 超过通常的使用温度时, 由于切断机能, 通过多孔膜的变形、 软化, 可以闭合 微孔。
     在钠二次电池中, 构成多孔膜的树脂可以选择不溶解于该非水电解液的树脂。具 体可举出 : 聚乙烯、 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 热塑性聚氨酯树脂, 也可以使用它们的 2 种以上 的混合物。 为了在更低温下软化、 切断, 多孔膜优选含有聚烯烃树脂, 更优选含有聚乙烯。 聚 乙烯具体可举出低密度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线性聚乙烯等的聚乙烯, 还可举出超高分子 量聚乙烯。为了更为提高多孔膜的穿刺强度, 构成膜的树脂优选至少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 烯。另外, 在多孔膜的制造方面, 也优选含有由低分子量 ( 重均分子量 1 万以下 ) 的聚烯烃 形成的蜡。
     多孔膜的厚度通常为 3-30μm, 进一步优选 3-20μm。叠层膜的厚度通常为 40μm 以下, 优选 20μm 以下。耐热多孔层的厚度为 A(μm)、 多孔膜的厚度为 B(μm) 时, A/B 的值 优选为 0.1 以上 1 以下。
     下面对叠层膜制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 对多孔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多孔膜的制造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可举出 : 如日本特开平 7-29563 号公报记载, 在热塑性树脂中加入增塑剂, 进行膜成型, 然后将增塑 剂用适当的溶剂除去的方法 ; 或如日本特开平 7-304110 号公报记载, 使用由按照公知的方 法制造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膜, 选择性拉伸该膜的结构上弱的非晶部分, 形成微孔的方法。 例如多孔膜由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重均分子量 1 万以下的低分子量聚烯烃的聚烯烃 树脂形成时, 从制造成本的角度考虑, 优选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制造。即, 该方法包含 :
     (1) 将 100 重量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和 5-200 重量份重均分子量 1 万以下的低分 子量聚烯烃、 和 100-400 重量份无机填充剂捏合, 得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步骤,
     (2) 使用上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成型为片的步骤,
     (3) 由步骤 (2) 得到的片中除去无机填充剂的步骤,(4) 将步骤 (3) 得到的片拉伸, 得到多孔膜的步骤,
     或包含
     (1) 将 100 重量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和 5-200 重量份重均分子量 1 万以下的低分 子量聚烯烃、 和 100-400 重量份无机填充剂捏合, 得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步骤,
     (2) 使用上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成型为片的步骤,
     (3) 将步骤 (2) 得到的片拉伸的步骤,
     (4) 由步骤 (3) 得到的拉伸片中除去无机填充剂, 得到多孔膜的步骤。
     从多孔膜的强度和离子透过性的角度考虑, 所使用的无机填充剂优选平均粒径 ( 直径 ) 为 0.5μm 以下, 进一步优选 0.2μm 以下。这里, 平均粒径采用由电子显微镜照片 测定的值。具体来说, 从照片中拍摄的无机填充剂颗粒中任意抽取 50 个, 测定各自粒径, 用 其平均值。
     无机填充剂可举出 : 碳酸钙、 碳酸镁、 碳酸钡、 氧化锌、 氧化钙、 氢氧化铝、 氢氧化 镁、 氢氧化钙、 硫酸钙、 硅酸、 氧化锌、 氯化钙、 氯化钠、 硫酸镁等。这些无机填充剂可以通过 酸或碱溶液, 从片或膜中除去。从粒径的控制性、 对酸的选择性溶解性的角度考虑, 优选使 用碳酸钙。 上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使用混合装置例如辊、 班伯里 密炼机、 单轴挤出机、 双轴挤出机等, 将聚烯烃树脂和无机填充剂等的构成聚烯烃树脂组合 物的材料混合, 得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混合材料时, 可根据需要添加脂肪酸酯或稳定剂、 抗氧化剂、 紫外线吸收剂、 阻燃剂等的添加剂。
     对由上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构成的片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可通过充气吹胀 加工、 压延加工、 T 模头挤出加工、 スカイフ法等的片成型方法制造。从获得膜厚精度更高 的片的角度考虑, 优选按照下述的方法制造。
     由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构成的片的优选制造方法是 : 使用一对旋转成型工具, 将聚 烯烃树脂组合物压延成型, 其中, 所述一对旋转成型工具的表面温度调节为比聚烯烃树脂 组合物含有的聚烯烃树脂的熔点高。旋转成型工具的表面温度优选 ( 熔点 +5)℃以上。表 面温度的上限优选 ( 熔点 +30)℃以下, 进一步优选 ( 熔点 +20)℃以下。一对旋转成型工具 可举出辊或带。两个旋转成型工具的圆周速度无须严格地为同一圆周速度, 它们的差异可 在 ±5%以内左右。使用由上述方法得到的片制造多孔膜, 由此可以得到强度和离子透过、 透气性等优异的多孔膜。将由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层的片彼此叠层, 所得也可用于多孔膜的 制造。
     通过一对旋转成型工具对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压延成型时, 可以将由挤出机呈线料 状喷出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直接导入一对旋转成型工具之间, 也可以使用先制成粒料的聚 烯烃树脂组合物。
     将由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构成的片或从该片中除去无机填充剂所得的片进行拉伸 时, 可以使用扩幅机、 辊或オ一トグラフ等。从透气性考虑, 拉伸倍率优选 2-12 倍, 更优选 4-10 倍。 拉伸温度通常优选在聚烯烃树脂的软化温度以上、 熔点以下的温度下进行, 优选在 80-115℃下进行。拉伸温度过低, 则拉伸时容易膜破裂, 过高, 则所得膜的透气性或离子透 过性降低。优选拉伸后进行热定型。热定型温度优选为低于聚烯烃树脂的熔点的温度。
     将由上述的方法得到的、 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多孔膜、 和耐热多孔层叠层, 得到叠层
     膜。耐热多孔层可以设置于多孔膜的一个面, 也可以设置于两面。
     将多孔膜与耐热多孔层叠层的方法可举出 : 分别制造耐热多孔层和多孔膜, 分别 叠层的方法 ; 在多孔膜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含有耐热树脂和填料的涂布液, 形成耐热多孔 层的方法等。耐热多孔层比较薄时, 从其生产性来看, 优选后者的方法。作为在多孔膜的至 少一个面上涂布含有耐热树脂和填料的涂布液、 形成耐热树脂层的方法, 具体可举出包含 以下步骤的方法。
     (a) 在含有 100 重量份耐热树脂的极性有机溶剂溶液中, 相对于 100 重量份该耐热 树脂, 分散 1-1500 重量份填料, 制造浆状涂布液。
     (b) 将该涂布液涂布于多孔膜的至少一个面上, 形成涂膜。
     (c) 通过加湿、 溶剂除去或浸泡在不溶解耐热树脂的溶剂中等的方法, 使耐热树脂 从上述涂膜中析出, 然后根据需要干燥。
     优 选 涂 布 液 按 照 日 本 特 开 2001-316006 号 公 报 记 载 的 涂 布 装 置 和 日 本 特 开 2001-23602 号公报记载的方法连续涂布。
     极性有机溶剂溶液中, 耐热树脂为对位芳族聚酰胺时, 极性有机溶剂可以使用极 性酰胺系溶剂或极性脲系溶剂, 具体可举出 N, N- 二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N- 甲 基 -2- 吡咯烷酮 (NMP)、 四甲基脲等, 但并不限于它们。
     使用对位芳族聚酰胺作为耐热树脂时, 为了改善对位芳族聚酰胺在溶剂中的溶解 性, 优选在对位芳族聚酰胺聚合时添加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氯化物。具体例子可举出氯 化锂或氯化钙, 但并不限于它们。上述氯化物在聚合体系中的添加量优选每 1.0 摩尔缩聚 中生成的酰氨基为 0.5-6.0 摩尔的范围, 进一步优选 1.0-4.0 摩尔的范围。 氯化物低于 0.5 摩尔, 则生成的对位芳族聚酰胺的溶解性可能不足, 超过 6.0 摩尔, 则实质上超过了氯化物 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也不优选。 通常, 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氯化物低于 2%重量, 则对位芳 族聚酰胺的溶解性可能不足, 超过 10%重量, 则碱金属或碱土类金属的氯化物可能不溶解 于极性酰胺系溶剂或极性脲系溶剂等的极性有机溶剂。
     耐热树脂为芳族聚酰亚胺时, 溶解芳族聚酰亚胺的极性有机溶剂除了作为溶解芳 族聚酰胺的溶剂例举的之外, 还可优选使用二甲基亚砜、 甲酚和邻氯苯酚等。
     使填料分散、 获得浆状涂布液的方法中, 其装置可以使用压力式分散机 ( ゴ一リ ン均质机、 ナノマイザ一 ) 等。
     涂布浆状涂布液的方法例如可举出 : 刮刀、 刮板、 棒、 凹版、 模压等的涂布方法, 棒、 刮刀等的涂布简便, 但工业上优选溶液不与外部大气接触的结构的模压涂布。涂布可以进 行 2 次以上。这种情况下, 通常是在上述步骤 (c) 中, 在使耐热树脂析出后进行。
     分别制造耐热多孔层和多孔膜, 将它们各自叠层时, 可通过粘结剂的方法、 热熔接 的方法等先行固定。
     可以使用固体电解质代替非水电解液。 固体电解质可以是在树脂中分散了上述电 解质的, 钠二次电池中使用固体电解质时, 固体电解质发挥隔板的作用, 有时无需隔板。
     钠二次电池通常如下制造 : 将负极、 隔板以及正极叠层卷绕, 将由此得到的电极组 收藏于电池罐等的容器内, 含浸含电解质的电解液。
     接着, 在以下给出钠二次电池的制造例。
     例如纽扣型钠二次电池的制造例可举出以下的方法等 : 如图 1 所示, 在不锈钢等的金属制容器 (11) 中依次叠层电极 ( 集电体 (12)、 电极材料 (13))、 隔板 (14)、 电极 ( 电极 材料 (13) 和集电体 (12)), 含浸电解液, 用金属制盖 (15) 和垫圈 (16) 密封。
     例如圆筒型钠二次电池的制造例可举出以下的方法等 : 如图 2 所示, 将 2 片电极 ( 集电体 (22) 和电极材料 (23)) 的片经由隔板 (24) 卷绕, 收藏于圆筒型的铝、 不锈钢等的 金属制容器 (21), 含浸电解液, 用电极封口板 (25) 密封。 为方形钠二次电池时, 金属制容器 制成方形即可。另外, 电极具备引线, 一个电极的引线 (26) 发挥正极的作用, 另一电极的引 线 (26) 发挥负极的作用, 进行充电和放电。
     可以使用由含有铝的叠层片等形成的袋状包装, 以此代替金属制容器。
     钠二次电池通常以 0.1-20 小时充电率、 优选 0.5-5 小时充电率的程度进行充电。 钠二次电池即使反复 5 小时充电率以上的快速充放电, 充放电容量降低也有被抑制的倾 向, 因此优选。
     这里, 小时充电率是将 100%充电所需要的充放电容量 (mA· h) 除以充电时的恒定 电流值 (mA) 所得的值 (h), 该值大, 则表示可短时间充电。
     实施例
     采用实施例, 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1
     ( 碳材料的制造例 1)
     将酚醛树脂 ( 粉末状酚醛树脂, 商品名 : スミライトレジン, PR-217) 粉末置于氧 化铝舟皿, 设置于环状炉内, 在氩气体气氛中、 在 1000℃下保持, 使酚醛树脂粉末碳化。炉 内, 氩气体流量是每 1g 酚醛树脂粉末为 0.1L/ 分钟, 自室温至 1000℃的升温速度是约 5℃ / 分钟, 1000℃下保留时间为 1 小时。碳化后用球磨机 ( 玛瑙制球、 28rpm、 5 分钟 ) 粉碎, 得到 粉末状的碳材料。平均粒径为 50μm 以下。平均粒径如下测定 : 将碳材料用含有中性洗涤 剂的水溶液分散, 使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 SALD2000J( 注册商标, 岛津制作所制 2 造 ) 测定体积平均粒径。所得碳材料的 BET 比表面积为 450m /g。BET 比表面积使用ユアサ アイオニクス社制造的 AUTOSORB, 根据由液氮温度下的氮吸附等温线计算的值来测定。使 用所得的碳材料如下制造钠二次电池, 确认钠离子掺杂特性。
     (1-1) 第 2 电极的制造
     按照碳材料∶粘合剂= 85 ∶ 15( 重量比 ) 的组成称量碳材料和粘合剂聚偏 1, 1- 二氟乙烯 (PVDF), 将粘合剂溶解于 N- 甲基吡咯烷酮 (NMP), 然后向其中加入碳材料, 制成 浆, 将其通过涂布装置涂布在作为集电体的厚度 10μm 的铜箔上, 将其用干燥机干燥, 得到 电极片。将该电极片用电极冲压机冲切成直径 1.5cm, 得到圆形的电极 (EA1)。
     (1-2) 拉曼分光测定
     对于该电极 (EA1)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R 值为 1.29。拉曼分光测定的拟合光谱中, -1 B1 的值是 60cm , NR 值为 0.88。
     (2-1)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在纽扣电池 ( 宝泉株式会社制造 ) 下侧部分的凹陷中, 使铜箔面朝下放置第 2 电 极 (EA1), 在其上放置隔板 ( 聚丙烯制多孔膜 ), 注入电解液 (1M 的 NaClO4/ 碳酸亚丙酯 ), 使用第 1 电极 ( 金属钠箔 ), 将金属钠箔与中盖组合, 将它们置于隔板的上侧, 使金属钠箔朝 向下侧, 经由垫圈, 在上侧部分盖盖儿, 用扣合机扣合, 制作钠二次电池 (TB1)。二次电池的组装在氩气氛的手套箱内进行。
     (2-2) 充放电试验
     在以下的条件下反复进行定电流充放电, 进行充放电试验。
     充放电条件 :
     充电 ( 向第 2 电极掺杂钠离子 ) 以 0.05mA/cm2( 每 1g 碳材料为 10mA) 定电流充 电至 0.005V。
     放电 ( 由第 2 电极去掺杂钠离子 ) 以 0.05mA/cm2( 每 1g 碳材料为 10mA) 进行定电 流放电, 只在第 1 次放电时在电压 1.5V 终止放电, 第 2 次以后放电时在电压 1V 终止放电。
     (2-3) 充放电试验结果
     初次的放电容量为 245mAh/g。 相对于第 2 个循环的放电容量, 第 10 个循环的放电 容量为 98%, 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测定第 10 个循环的充放电曲线, 结果充电容量与放 电容量几乎一致, 充放电特性良好。
     (3-1)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
     首先, 如下得到第 1 电极。在氩气氛的手套箱内称取 Na2O2(Fluka Chemie AG 制 造 ) 和 Fe3O4(Aldrich Chemical Company, Inc. 制造 ), 使 Na 和 Fe 为 NaFeO2 的化学计量 比, 然后用玛瑙乳钵充分混合。 将所得混合物放入氧化铝制坩埚, 放入预先用真空泵将气氛 气体排气、 然后导入氩置换的与手套箱连接的电炉中, 使炉内的气氛为氩, 开始升温。在即 将到达 100℃之前, 将电炉内向空气中开放, 然后在空气气氛下加热, 在 650℃保持 12 小时, 取出, 得到 Na 化合物 (MC1)。称量所得的 Na 化合物 (MC1) 和导电材料, 使其为 70 ∶ 25 的 组成, 在玛瑙乳钵中混合, 然后称量粘合剂聚偏 1, 1- 二氟乙烯 (PVDF), 使 MC1 ∶导电材料∶ 粘合剂= 70 ∶ 25 ∶ 5( 重量比 ) 的组成, 将粘合剂溶解于 N- 甲基吡咯烷酮 (NMP) 后, 向其 中加入 MC1 和导电材料, 制成浆, 将其用涂布装置涂布在作为集电体的厚度 40μm 的铝箔 上, 将其用干燥机干燥, 由此得到电极片。将该电极片用电极冲压机冲切成直径 1.45cm, 得 到圆形的第 1 电极 (EC1)。在纽扣电池 ( 宝泉株式会社制造 ) 下侧部分的凹陷中, 使铝箔面 朝下放置第 1 电极 (EC1), 在其上放置隔板 ( 聚丙烯制多孔膜 ), 注入电解液 (1M 的 NaClO4/ 碳酸亚丙酯 ), 使用第 2 电极 (EA1), 将 EA1 与中盖组合, 将它们置于隔板的上侧, 使 EA1 的 涂布了碳材料的面朝向下侧, 经由垫圈, 在上侧部分盖盖儿, 用扣合机扣合, 制作钠二次电 池 (TIB1)。二次电池的组装在氩气氛的手套箱内进行。可知钠二次电池 (TIB1) 显示良好 的充放电特性。充放电试验后 TIB1 未见膨胀。对 TIB1 进行的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条件如 下所示。
     充电是以 0.1mA 定电流充电至 4.0V。
     放电是以 0.1mA 定电流进行放电, 在电压 1.5V 时终止放电。
     充放电进行 10 个循环。
     实施例 2
     ( 碳材料的制造例 2)
     将含有烷基芳族烃类的液体状组合物氧化为含有芳族氢过氧化物类的液体状组 合物, 使该液体状组合物与碱水溶液接触, 将芳族氢过氧化物类萃取到油相中。 使所得油相 与酸接触, 酸解芳族氢过氧化物类, 变换为含间苯二酚的油相, 将含有有机溶剂的低沸成分 和间苯二酚与焦油分离, 得到焦油。 使用该焦油作为制造间苯二酚时的残油, 将其置于氧化铝舟皿, 设置在环状炉内, 在氩气体气氛中、 在 1000℃下保持, 使残油碳化。在炉内, 氩气体 流量是每 1g 残油为 0.1L/ 分钟, 由室温至 1000℃的升温速度约为 5℃ / 分钟, 1000℃下的 保留时间为 1 小时。碳化后, 用球磨机 ( 玛瑙制球, 28rpm, 5 分钟 ) 粉碎, 得到粉末状的碳材 2 料。碳材料的 BET 比表面积为 20m /g。使用所得碳材料, 如下制作钠二次电池, 确认钠离子 掺杂特性。
     (1) 第 2 电极的制作和拉曼分光测定
     使用碳材料制造例 2 中得到的碳材料,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作圆形的电极 (EA2)。 对于该电极 (EA2)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R 值为 1.16。拉曼分光测定的拟合光谱中, B1 的值 -1 为 85cm , NR 值为 0.66。
     (2)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使用第 2 电极 (EA2), 与实施例 1(2-1) 同样, 制作钠二次电池 (TB2),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进行充放电试验, 初次的放电容量为 264mAh/g。相对于第 2 个循环的放电容量, 第 10 个循环的放电容量为 97%, 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测定第 10 个循环的充放电曲线, 结 果, 充电容量和放电容量几乎一致, 充放电特性良好。
     (3)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
     使用第 2 电极 (EA2), 与实施例 1(3-1) 同样, 制作钠二次电池 (TIB2)。可知钠二 次电池 (TIB2) 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充放电试验后的 TIB2 未观测到膨胀。对 TIB2 进 行的充放电条件与 TIB1 的同样。
     实施例 3
     使用市售的碳材料粉末 ( 日本カ一ボン社制造, 商品名 : ニカビ一ズ ICB-0510) 作 为碳材料。
     (1) 第 2 电极的制作和拉曼分光测定
     使用碳材料 (ICB-0510),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作圆形的电极 (EA3)。对该电极 (EA3)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R 值为 1.35。拉曼分光测定的拟合光谱中, B1 的值为 55cm-1, NR 值为 0.94。
     (2)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使用第 2 电极 (EA3), 与实施例 1(2-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TB3),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进行充放电试验, 初次的放电容量为 256mAh/g。相对于第 2 循环的放电容量, 第 10 循环的放电容量为 97%, 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 测定第 10 循环的充放电曲线, 结果, 充电 容量和放电容量几乎一致, 充放电特性良好。
     (3)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
     使用第 2 电极 (EA3), 与实施例 1(3-1) 同样, 制作钠二次电池 (TIB3)。可知钠二 次电池 (TIB3) 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充放电试验后的 TIB3 未观测到膨胀。对 TIB3 进 行的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条件与 TIB1 的同样。
     对于 TIB3, 如下研究高温保存特性。对于 TIB3, 在 25℃的恒温槽内反复进行 2 次 上述的充放电, 再进行第 3 次的充电, 将其在 60℃的恒温槽内放置 1 周, 然后取出, 在 25℃ 的恒温槽内进行第 3 次的放电。相对于第 2 次的放电容量, 第 3 次的放电容量为 90%, 可知 极高。这显示, 钠二次电池可极其适用于汽车等运输机器用途、 太阳能电池用充电装置、 风 力发电用充电装置等的固定用途。实施例 4
     使用市售的碳材料粉末 ( 日本カ一ボン社制造, 商品名 : ニカビ一ズ ICB-0520) 作 为碳材料。
     (1) 第 2 电极的制作和拉曼分光测定
     使用碳材料 (ICB-0520),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作圆形的电极 (EA4)。对该电极 (EA4)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R 值为 1.72。拉曼分光测定的拟合光谱中, B1 的值为 30cm-1, NR 值为 1.93。
     (2)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使用第 2 电极 (EA4), 实施例 1(2-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TB4), 与实施例 1 同 样地进行充放电试验, 初次的放电容量为 249mAh/g。相对于第 2 个循环的放电容量, 第 10 个循环的放电容量为 81%, 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测定第 10 个循环的充放电曲线, 结果 充电容量和放电容量几乎一致, 充放电特性良好。
     (3)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
     使用第 2 电极 (EA4), 与实施例 1(3-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TIB4)。钠二次电 池 (TIB4) 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另外, 使用 1M NaClO4/( 碳酸亚乙酯与碳酸二甲酯的等 量混合物 ) 代替 TIB4 的电解液 (1M NaClO4/ 碳酸亚丙酯 ), 可得到与 TIB4 同样的充放电特 性效果。充放电试验后的 TIB4 未观测到膨胀。对 TIB4 进行的充放电条件与 TIB1 的同样。
     实施例 5
     ( 碳材料的制造例 5)
     将切取杉的矩形方木时产生的锯末置于氧化铝舟皿, 设置于环状炉内, 在氩气体 气氛中、 在 1000℃下保持, 使锯末碳化。在炉内, 氩气体流量是每 1g 锯末为 0.1L/ 分钟, 由 室温至 1000℃的升温速度为约 5℃ / 分钟, 在 1000℃下的保留时间为 1 小时。碳化后, 用 球磨机 ( 玛瑙制球, 28rpm, 5 分钟 ) 粉碎, 得到粉末状的碳材料。碳材料的 BET 比表面积为 2 126m /g。使用所得的碳材料, 如下制作钠二次电池, 确认钠离子掺杂特性。
     (1) 第 2 电极的制作和拉曼分光测定
     使用碳材料制造例 5 中得到的碳材料,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作圆形的电极 (EA5)。 对该电极 (EA5)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R 值为 1.10。拉曼分光测定的拟合光谱中, B1 的值为 -1 95cm , NR 值为 0.62。
     (2)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使用第 2 电极 (EA5), 与实施例 1(2-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TB5),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进行充放电试验, 初次的放电容量为 223mAh/g。相对于第 2 个循环的放电容量, 第 10 个循环的放电容量为 99%, 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测定第 10 个循环的充放电曲线, 结 果充电容量与放电容量几乎一致, 充放电特性良好。
     (3)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
     使用第 2 电极 (EA5), 与实施例 1(3-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TIB5)。可知钠二 次电池 (TIB5) 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充放电试验后的 TIB5 未观测到膨胀。对 TIB5 进 行的充放电条件与 TIB1 的同样。
     比较例 1
     使用市售的天然石墨 (SEC 社制造, 高纯度天然石墨 SNO) 作为碳材料。(1) 第 2 电极的制作和拉曼分光测定
     使用碳材料 ( 高纯度天然石墨 SNO),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作圆形的电极 (REA1)。 对该电极 (REA1)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R 值为 0.23。拉曼分光测定的拟合光谱中, B1 的值为 -1 19cm , NR 值为 0.13。
     (2)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使用第 2 电极 (REA1), 与实施例 1(2-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B1),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进行充放电试验, 初次充电中, 电压不低于 0.5V, 经过 100 小时后充电也未结束。 另 外, 使用 1M NaClO4/( 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二甲酯的等量混合物 ) 代替电解液 (1M NaClO4/ 碳 酸亚丙酯 ), 充电、 放电均为 10mAh/g 以下, 充放电容量不足。
     (3)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
     使用第 2 电极 (REA1), 与实施例 1(3-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IB1)。钠二次 电池 (RTIB1) 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分动作。使用 1MNaClO4/( 碳酸亚乙酯与碳酸二甲酯的 等量混合物 ) 代替电解液 1MNaClO4/( 碳酸亚丙酯 ), 也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分动作。
     比较例 2
     使用市售的人造石墨 (SEC 社制造, 高纯度人造石墨 SGO) 作为碳材料。
     (1) 第 2 电极的制作和拉曼分光测定
     使用碳材料 ( 高纯度人造石墨 SGO),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作圆形的电极 (REA2)。 对该电极 (REA2)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拉曼光谱中, 横轴 1570-1620cm-1 范围未见峰。
     (2)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使用第 2 电极 (REA2), 与实施例 1(2-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B2),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进行充放电试验, 初次充电中, 电压不低于 0.5V, 经过 100 小时后充电也未结束。 另 外, 使用 1M NaClO4/( 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二甲酯的等量混合物 ) 代替电解液 (1M NaClO4/ 碳 酸亚丙酯 ), 充电、 放电均为 10mAh/g 以下, 充放电容量不足。
     (3)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
     使用第 2 电极 (REA2), 与实施例 1(3-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IB2)。钠二次 电池 (RTIB2) 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分动作。使用 1MNaClO4/( 碳酸亚乙酯与碳酸二甲酯的 等量混合物 ) 代替电解液 1MNaClO4/( 碳酸亚丙酯 ), 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分动作。
     比较例 3
     使用市售的碳材料粉末 ( 大阪ガス社制造, 中间相碳微珠、 MCMB-6-10) 作为碳材 料。
     (1) 第 2 电极的制作和拉曼分光测定
     使用碳材料 (MCMB-6-10),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作圆形的电极 (REA3)。对该电极 (REA3)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R 值为 1.01。拉曼分光测定的拟合光谱中, B1 的值为 78cm-1, NR 值为 0.49。
     (2)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使用第 2 电极 (REA3), 与实施例 1(2-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B3),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进行充放电试验, 初次的放电容量为 48mAh/g。相对于第 2 个循环的放电容量, 第 10 个循环的放电容量为 12%。
     (3)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使用第 2 电极 (REA3), 与实施例 1(3-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IB3)。对钠二 次电池 (RTIB3) 反复充放电, 第 3 个循环时充放电容量几乎为 0mAh, 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分 动作。使用 1M NaClO4/( 碳酸亚乙酯与碳酸二甲酯的等量混合物 ) 代替电解液 1M NaClO4/ ( 碳酸亚丙酯 ), 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分动作。
     比较例 4
     使用市售的碳材料粉末 ( 大阪ガス社制造, 中间相碳微珠, MCMB-6-28) 作为碳材 料。
     (1) 第 2 电极的制作和拉曼分光测定
     使用碳材料 (MCMB-6-28),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作圆形的电极 (REA4)。对该电极 (REA4)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R 值为 0.18。拉曼分光测定的拟合光谱中, B1 的值为 18cm-1, NR 值为 0.12。
     (2)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使用第 2 电极 (REA4), 与实施例 1(2-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B4),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进行充放电试验, 经过 100 小时后充电仍未结束。另外, 使用 1M NaClO4/( 碳酸亚 乙酯与碳酸二甲酯的等量混合物 ) 代替电解液 (1M NaClO4/ 碳酸亚丙酯 ), 充电、 放电均为 10mAh/g 以下, 充放电容量不足。
     (3)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
     使用第 2 电极 (REA4), 与实施例 1(3-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IB4)。钠二次 电池 (RTIB4) 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分动作。使用 1MNaClO4/( 碳酸亚乙酯与碳酸二甲酯的 等量混合物 ) 代替电解液 1MNaClO4/( 碳酸亚丙酯 ), 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分动作。
     比较例 5
     使用市售的碳材料粉末 ( 東海カ一ボン社制造, ト一カブラツク TB#2500) 作为碳 材料。
     (1) 第 2 电极的制作和拉曼分光测定
     使用碳材料 (TB#2500),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作圆形的电极 (REA5)。对该电极 (REA5)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R 值为 1.04。拉曼分光测定的拟合光谱中, B1 的值为 108cm-1, NR 值为 0.50。
     (2)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使用第 2 电极 (REA5), 与实施例 1(2-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B5),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进行充放电试验, 初次的放电容量为 50mAh/g。
     (3)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
     使用第 2 电极 (REA5), 与实施例 1(3-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IB5)。对钠二 次电池 (RTIB5) 反复充放电, 第 10 循环时充放电容量几乎为 0mAh, 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分 动作。使用 1M NaClO4/( 碳酸亚乙酯与碳酸二甲酯的等量混合物 ) 代替电解液 1M NaClO4/ ( 碳酸亚丙酯 ), 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分动作。
     比较例 6
     使用市售的碳材料粉末 ( 東海カ一ボン社制造, ト一カブラツク TB#2545) 作为碳 材料。
     (1) 第 2 电极的制作和拉曼分光测定使用碳材料 (TB#2545),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制作圆形的电极 (REA6)。对该电极 (REA6) 进行拉曼分光测定, R 值为 1.06。拉曼分光测定的拟合光谱中, B1 的值为 90cm-1, NR 值为 0.61。
     (2)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使用第 2 电极 (REA6), 与实施例 1(2-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B6),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进行充放电试验, 初次的放电容量为 29mAh/g。
     (3)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
     使用第 2 电极 (REA6), 与实施例 1(3-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RTIB6)。对钠二 次电池 (RTIB6) 反复充放电, 第 10 个循环的充放电容量几乎为 0mAh, 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 分动作。 使用 1M NaClO4/( 碳酸亚乙酯与碳酸二甲酯的等量混合物 ) 代替电解液 1M NaClO4/ ( 碳酸亚丙酯 ), 未能作为二次电池充分动作。
     实施例 6
     ( 叠层膜的制造例 )
     (1) 涂布液的制造
     在 4200g NMP 中溶解 272.7g 氯化钙, 然后添加 132.9g 对苯二胺, 完全溶解。在所 得溶液中缓慢添加 243.3g 对苯二甲酰氯 ( 以下简称为 TPC), 聚合, 得到对位芳族聚酰胺, 进一步用 NMP 稀释, 得到浓度为 2.0%重量的对位芳族聚酰胺溶液 (A)。在 100g 得到的对 位芳族聚酰胺溶液中添加 2g 氧化铝粉末 (a)( 日本アエロジル社制造, 氧化铝 C, 平均粒径 0.02μm( 相当于 D2)、 颗粒大致呈球状, 颗粒的长宽比为 1) 和 2g 氧化铝粉末 (b)( 住友化 学株式会社制造的スミコランダム, AA03, 平均粒径 0.3μm( 相当于 D1), 颗粒大致呈球状, 颗粒的长宽比为 1) 作为填料计 4g, 混合, 用ナノマイザ一处理 3 次, 再用 1000 目的金属筛 网过滤, 减压下脱泡, 制造浆状涂布液 (B)。相对于对位芳族聚酰胺和氧化铝粉末的合计重 量, 氧化铝粉末 ( 填料 ) 的重量为 67%重量。D2/D1 为 0.07。
     (2) 叠层膜的制造
     使用聚乙烯制多孔膜 ( 膜厚 12μm, 透气度 140 秒 /100cc, 平均孔径 0.1μm, 孔隙 率 50% ) 作为多孔膜。在厚度 100μm 的 PET 膜上固定上述聚乙烯制多孔膜, 通过テスタ一 产业株式会社制造的棒涂机在该多孔膜上涂布浆状涂布液 (B)。使 PET 膜上的涂布的多孔 膜在保持一体的状态下浸泡在贫溶剂水中, 使对位芳族聚酰胺多孔层 ( 耐热多孔层 ) 析出, 然后使溶剂干燥, 得到耐热多孔层与多孔膜叠层的叠层膜 1。叠层膜 1 的厚度为 16μm, 对 位芳族聚酰胺多孔层 ( 耐热多孔层 ) 的厚度为 4μm。叠层膜 1 的透气度为 180 秒 /100cc, 孔隙率为 50%。通过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叠层膜 1 中的耐热多孔层截面, 可知具 有 0.03μm-0.06μm 左右的比较小的微孔和 0.1μm-1μm 左右的比较大的微孔。 如上所述, 叠层膜 1 的耐热多孔层使用含氮芳族聚合物对位芳族聚酰胺, 叠层膜 1 的热膜破裂温度为 400℃左右。叠层膜的评价按以下的方法进行。
     (3) 叠层膜的评价
     (A) 厚度测定
     叠层膜的厚度、 多孔膜的厚度按照 JIS 标准 (K7130-1992) 测定。耐热多孔层的厚 度使用由叠层膜的厚度减去多孔膜的厚度所得的值。
     (B)Gurley 法透气度的测定叠层膜的透气度是根据 JIS P8117, 通过株式会社安田精机制作所制造的数字计 时器式 Gurley 式透气度测定仪测定。
     (C) 孔隙率
     将所得的叠层膜样品切成边长 10cm 的正方形, 测定重量 W(g) 和厚度 D(cm)。 求出 3 样品中各层的重量 (Wi(g)), 由 Wi 和各层材质的真比重 ( 真比重 i(g/cm )) 求出各层的体 积, 按照下式求出孔隙率 (%体积 )。
     孔隙率 (%体积 ) = 100×{1-(W1/ 真比重 1+W2/ 真比重 2+··+Wn/ 真比重 n)/ (10×10×D)}
     ( 钠二次电池的制造和评价结果 )
     使用碳材料制造例 1 中得到的碳材料, 使用上述叠层膜代替聚丙烯制多孔膜, 以 此作为隔板, 除此之外与实施例 1(3-1) 同样, 制造钠二次电池 TIB6。可知所得钠二次电池 TIB6 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充放电试验后的 TIB6 未观测到膨胀。对 TIB6 进行的充放电 条件与 TIB1 的同样。
     实施例 7
     对于由实施例 1 的 ( 碳材料的制造例 1) 得到的碳材料进行上述 X 射线小角度散 射测定, 结果, A 值为 -0.20, 且 σA 值为 0.006。
     实施例 8
     对实施例 3 的碳材料进行上述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 结果, A 值为 -0.13, 且 σA 值为 0.003。
     比较例 7
     对比较例 1 的碳材料进行上述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 结果, A 值为 -0.61, 且 σA 值为 0.012。
     比较例 8
     对比较例 3 的碳材料进行上述 X 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 结果, A 值为 -1.4, 且 σA 值 为 0.013。
     实施例 9
     对于与实施例 1 的 TB1 同样地制作的钠二次电池 (TB9), 按照实施例 1(2-2) 记载 的充放电条件各进行一次充电、 放电, 对于充放电试验后的 TB9, 按照上述方法回收电极混 合剂, 使用 FIB 制作厚度一定 (100nm 左右 ) 的薄片, 使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TEM), 以加速 电压 200kV 观察 TEM 图像 ( 明视野图像 ), 碳材料中不存在 10nm 以上的微孔。
     实施例 10
     对于与实施例 2 的 TB2 同样地制作的钠二次电池 (TB10), 按照实施例 1(2-2) 记载 的充放电条件各进行一次充电、 放电, 对于充放电试验后的 TB10, 按照上述方法回收电极混 合剂, 使用 FIB 制作厚度一定 (100nm 左右 ) 的薄片, 使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TEM), 以加速 电压 200kV 观察 TEM 图像 ( 明视野图像 ), 碳材料中不存在 10nm 以上的微孔。
     实施例 11
     对于与实施例 3 的 TB3 同样地制作的钠二次电池 (TB11), 按照实施例 1(2-2) 记载 的充电条件进行充电后, 对于充电后的 TB11, 按照上述的方法回收电极混合剂, 使用差示热 分析测定装置 (DSC200( 商品名, セイコ一インスツルメンツ社制造 )), 按照上述方法求出Q1, 为 726 焦耳 /g。还求出 Q2, 为 44 焦耳 /g。求出 Q3, 为 0 焦耳 /g。
     实施例 12
     按照碳材料∶粘合剂= 96 ∶ 4( 重量比 ) 的组成称量由实施例 1( 碳材料的制造例 1) 得到的碳材料和作为粘合剂的非氟系聚合物 ( 羧甲基纤维素 ), 将粘合剂溶解于水, 然后 向其中加入碳材料, 制成浆, 将其通过涂布装置涂布在作为集电体的厚度 10μm 的铜箔上, 将其用干燥机干燥, 得到电极片。将该电极片用电极冲压机冲切成直径 1.5cm, 得到圆形的 电极 (EA12)。
     (2)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1
     使用第 2 电极 (EA12), 与实施例 1(2-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TB12)。与实施 例 1 同样地进行充放电试验, 初次的充放电效率为 83%。进一步相对于第 2 个循环的放电 容量, 第 10 个循环的放电容量为 98%, 比使用 PVDF 作为粘合剂、 使用电极制作的 TB1 还显 示更良好的充放电特性。
     (3) 钠二次电池的制作 2
     使用第 2 电极 (EA12), 与实施例 1(3-1) 同样地制作钠二次电池 (TIB12)。钠二次 电池 (TIB12) 显示良好的充放电特性。充放电试验后的 TIB12 未观测到膨胀。对 TIB12 进 行的充放电条件与 TIB1 的同样。 实施例 13
     对于与实施例 1 的 TB1 同样地制作的钠二次电池 (TB13), 按照实施例 1(2-2) 记载 的充电条件进行充电后, 对于充电后的 TB13, 按照上述的方法回收电极混合剂, 使用差示热 分析测定装置 (DSC200( 商品名, セイコ一インスツルメンツ社制造 )), 按照上述方法求出 Q1, 为 699 焦耳 /g。还求出 Q2, 为 5 焦耳 /g。求出 Q3, 为 0 焦耳 /g。
     实施例 14
     对于与实施例 3 的 TB3 同样地制作的钠二次电池 (TB14), 按照实施例 1(2-2) 记载 的充放电条件各进行一次充电、 放电, 对于充放电试验后的 TB14, 按照上述的方法回收电极 混合剂, 使用 FIB 制作厚度一定 (200nm 左右 ) 的薄片, 使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TEM), 以加 速电压 200kV 观察 TEM 图像 ( 明视野图像 ), 碳材料中不存在 10nm 以上的微孔。
     产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 可提供循环特性、 充放电容量等的充放电特性优异的钠二次电池。 并 且, 无需使用具有资源性制约的锂等稀有金属, 因此可以制造环境负担小、 且便宜地制造二 次电池。还可以制成快速充放电优异的二次电池。
    

钠二次电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钠二次电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钠二次电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钠二次电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钠二次电池.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13153A43申请公布日20110629CN102113153ACN102113153A21申请号200980130201022申请日20090729200819596620080730JP200907371020090325JPH01M4/58200601H01M2/16200601H01M10/4020060171申请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山本武继中岛秀明犬饲洋志大森滋和村上力中路大辅吉田秀和坂井舞子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代理人孙秀武高旭轶54发明名称钠二次电池57摘要本发明提供钠二次电池。钠二次电池含有第1电极和。

2、具碳材料的第2电极,碳材料满足选自要件1、要件2、要件3和要件4的一个以上。要件1由拉曼分光测定得到的R值ID/IG为107以上3以下。要件2由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得到的A值为05以上0以下,且A值为0以上0010以下。要件3对于具有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钠离子的掺杂且去掺杂后的电极中的碳材料实质上不存在10NM以上的微孔。要件4由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的Q1值为800焦耳/G以下。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0130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09/06383920090729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

3、10/013837JA20100204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29页附图1页CN102113157A1/2页21钠二次电池,该钠二次电池含有第1电极和具碳材料的第2电极,该碳材料满足选自要件1、要件2、要件3和要件4的一个以上,要件1由拉曼分光测定得到的R值ID/IG为107以上3以下;拉曼分光测定对于碳材料照射波长532NM的激光,进行拉曼分光测定,由此得到的拉曼光谱纵轴Y是任意单位的散射光强度,横轴X是拉曼位移波数CM1中,横轴13001400CM1范围和横轴15701620CM1范围分别各具有1个峰,对于该光谱的6001740CM。

4、1波数范围,使用2个洛仑兹函数和1个基线函数进行拟合,从得到的拟合函数中除去基线函数,得到的拟合光谱中,以横轴13001400CM1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ID、以横轴15701620CM1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IG,将ID除以IG,得到R值ID/IG;要件2由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得到的A值为05以上0以下,且A值为0以上0010以下;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对碳材料进行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对于得到的X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横轴为波数QNM1,纵轴为S散射强度I的常用对数LOGI的06NM1以上18NM1以下的Q的范围,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直线的斜率A值和A值的标准偏差A值;要件3对于具有将85重。

5、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钠离子的掺杂且去掺杂后的电极中的碳材料实质上不存在10NM以上的微孔;要件4由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的Q1值为800焦耳/G以下;差示热分析测定对于具有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将掺杂了钠离子后的电极中的电极混合剂1MG和8MG非水电解液浓度1M的NACLO4/碳酸亚丙酯加入到密闭容器内,参比物为AL2O3,升温速度为10/分钟,在40以上410以下的范围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100以上400以下范围的每1G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Q1值。2权利要求1的钠二次电池,其。

6、中,碳材料满足要件1。3权利要求1或2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通过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的碳化获得。4权利要求3的钠二次电池,其中,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通过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聚合得到。5权利要求1或2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通过来自植物的有机材料的碳化得到。6权利要求5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是木炭。7权利要求1或2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通过工厂残油的碳化得到。8权利要求7的钠二次电池,其中工厂残油是制造间苯二酚时的残油。9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化温度是800以上2500以下的温度。10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未活化。11权利要求110中任一。

7、项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为粉末状,其BET比表面积为1M2/G以上。12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第1电极为正极,且第2电极为负极。13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具有隔板。权利要求书CN102113153ACN102113157A2/2页314权利要求13的钠二次电池,其中,隔板包含耐热多孔层和多孔膜叠层而成的叠层膜。15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第2电极具有非氟系聚合物。16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碳材料进行拉曼分光测定的步骤;以及将所得的R值ID/IG与判别值107以上3以下比较,判别碳材料。

8、的步骤,拉曼分光测定对于碳材料照射波长532NM的激光,进行拉曼分光测定,由此得到的拉曼光谱纵轴Y是任意单位的散射光强度,横轴X是拉曼位移波数CM1中,横轴13001400CM1范围和横轴15701620CM1范围分别各具有1个峰,对于该光谱的6001740CM1波数范围,使用2个洛仑兹函数和1个基线函数进行拟合,从得到的拟合函数中除去基线函数,得到的拟合光谱中,以横轴13001400CM1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ID、以横轴15701620CM1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IG,将ID除以IG,得到R值ID/IG。17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该判别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对碳材料进行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的步骤。

9、;和将所得的A值和A值分别与判别值05以上0以下、判别值0以上0010以下比较,判别碳材料的步骤,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对碳材料进行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对于得到的X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横轴为波数QNM1,纵轴为S散射强度I的常用对数LOGI的06NM1以上18NM1以下的Q的范围,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直线的斜率A值和A值的标准偏差A值。18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电极混合剂的步骤;使用电极混合剂调制电极的步骤;在电极中掺杂钠离子,然后将钠离子从电极中去掺杂的步骤;观察电极的碳材料的步骤;和将观察图像与判。

10、别值实质上不存在10NM以上的微孔进行比较,判别碳材料的步骤。19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对碳材料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的步骤;和将所得的Q1值与判别值800焦耳/G以下进行比较,判别碳材料的步骤,差示热分析测定对于具有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将掺杂了钠离子后的电极中的电极混合剂1MG和8MG非水电解液浓度1M的NACLO4/碳酸亚丙酯加入到密闭容器内,参比物为AL2O3,升温速度为10/分钟,在40以上410以下的范围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100以上400以下范围的每1G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Q1值。权利。

11、要求书CN102113153ACN102113157A1/29页4钠二次电池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钠二次电池。背景技术0002作为二次电池,锂二次电池是代表性的二次电池。为了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人们需求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自然能源的利用,例如在运输领域中,为了尽量减少被认为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原因的内燃机的操作,人们希望有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二次电池的应用。另外,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自然能源的利用中,有其电力供应量随时间变动等的问题,为了抑制该问题,人们希望将多余的电力储藏在二次电池中,作为平常用电源用途利用。作为这些用途中使用的二次电池,人们需求大容量且可用于长期反复充放电的大型二次电。

12、池。锂二次电池在市售电池中具有大的能量密度,作为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的电源广泛使用,但作为上述的大型二次电池使用时,需要庞大量的电池材料,锂二次电池还可能出现资源性的问题等。例如大量使用稀有的锂化合物,这些稀有金属的供应会出现问题。0003与此相对,作为可以解决电池材料供应问题的二次电池,人们研究了钠二次电池。钠二次电池具有可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的正极、和可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的负极。钠二次电池中,可由供应量丰富且低成本的材料构成,通过将其实用化,有望可大量供应大型二次电池。0004使用石墨等的石墨化度高的结构的碳材料作为锂二次电池中的负极活性物质,这已经实用化,对于上述碳材料,人们尝试作为钠二次电。

13、池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应用。但是,上述碳材料是难以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的材料,在制造钠二次电池时,如上所述,直接使用锂二次电池的活性物质是非常困难的。日本特开平1140156号公报中,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在钠二次电池,在负极活性物质石墨中插入钠离子的同时也插入锂离子。发明内容0005但是,日本特开平1140156号公报公开的钠二次电池中,使用石墨等的石墨化度高的碳材料作为活性物质,与钠离子一起使用锂离子,因此,对于消除稀有金属锂的使用的课题,并不是根本性解决。并且,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大的钠离子是半强制地掺杂、去掺杂在石墨中,因此石墨的层间的扩张、收缩幅度增大,随着该充放电循环的反复进行,石墨结构容易被破。

14、坏,从充放电循环特性的角度考虑仍不足够,并不能充分经受作为二次电池的使用。0006本发明是针对上述以往的情况而设,其课题在于提供充放电特性优异的钠二次电池。0007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课题,反复深入试验、研究,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提供。0008钠二次电池,该钠二次电池含有第1电极和具碳材料的第2电极,该碳材料满足选自要件1、要件2、要件3和要件4的一个以上。说明书CN102113153ACN102113157A2/29页50009要件1由拉曼分光测定得到的R值ID/IG为107以上3以下。00100011对于碳材料照射波长532NM的激光,进行拉曼分光测定,由此得到的拉曼光谱纵轴Y是任意单位。

15、的散射光强度,横轴X是拉曼位移波数CM1中,横轴13001400CM1范围和横轴15701620CM1范围分别各具有1个峰,对于该光谱的6001740CM1波数范围,使用2个洛仑兹函数和1个基线函数进行拟合,从得到的拟合函数中除去基线函数,得到的拟合光谱中,以横轴13001400CM1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ID、以横轴15701620CM1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IG,将ID除以IG,得到R值ID/IG。0012要件2由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得到的A值为05以上0以下,且A值为0以上0010以下。00130014对碳材料进行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对于得到的X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横轴为波数QNM1,纵轴为S散。

16、射强度I的常用对数LOGI的06NM1以上18NM1以下的Q的范围,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直线的斜率A值和A值的标准偏差A值。0015要件3对于具有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钠离子的掺杂且去掺杂后电极中的碳材料实质上不存在10NM以上的微孔。0016要件4由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的Q1值为800焦耳/G以下。00170018对于具有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将掺杂了钠离子后的电极中的1MG电极混合剂和8MG非水电解液浓度1M的NACLO4/碳酸亚丙酯加入到密闭容器内,参比物为AL2O3,升。

17、温速度为10/分钟,在40以上410以下的范围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100以上400以下范围的每1G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Q1值。0019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满足要件1。0020或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通过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的碳化获得。0021的钠二次电池,其中,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是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聚合得到。0022或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通过来自植物的有机材料的碳化得到。0023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是木炭。0024或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通过工厂残油的碳化得到。0025的钠二次电池,其中工厂残油是制造间苯二酚时的残油。0026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

18、池,其中,碳化温度是800以上2500以下的温度。0027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未活化。0028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碳材料为粉末状,其BET比表面积为1M2/G以上。0029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第1电极是正极,且第2电极是负极。0030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具有隔板。说明书CN102113153ACN102113157A3/29页60031的钠二次电池,其中,隔板包含耐热多孔层和多孔膜叠层而成的叠层膜。0032中任一项的钠二次电池,其中,第2电极具有非氟系聚合物。0033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別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碳材料进行拉曼分光。

19、测定的步骤;以及将所得的R值ID/IG与判别值107以上3以下比较,判别碳材料的步骤。00340035对于碳材料照射波长532NM的激光,进行拉曼分光测定,由此得到的拉曼光谱纵轴Y是任意单位的散射光强度,横轴X是拉曼位移波数CM1中,横轴13001400CM1范围和横轴15701620CM1范围分别各具有1个峰,对于该光谱的6001740CM1波数范围,使用2个洛仑兹函数和1个基线函数进行拟合,从得到的拟合函数中除去基线函数,得到的拟合光谱中,以横轴13001400CM1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ID、以横轴15701620CM1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IG,将ID除以IG,得到R值ID/IG。0036钠二。

20、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別方法,该判别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对碳材料进行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的步骤;和将所得的A值和A值分别与判别值05以上0以下、判别值0以上0010以下比较,判别碳材料的步骤。00370038对碳材料进行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对于得到的X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横轴为波数QNM1,纵轴为S散射强度I的常用对数LOGI的06NM1以上18NM1以下的Q的范围,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直线的斜率A值和A值的标准偏差A值。0039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別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电极混合剂的步骤;使用电极混合剂调制电极的步骤;在电极中。

21、掺杂钠离子,然后将钠离子从电极中去掺杂的步骤;观察电极的碳材料的步骤;和将观察图像与判别值实质上不存在10NM以上的微孔进行比较,判别碳材料的步骤。0040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对碳材料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的步骤;和将所得的Q1值与判别值800焦耳/G以下进行比较,判别碳材料的步骤。00410042对于具有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将掺杂了钠离子后的电极中的1MG电极混合剂和8MG非水电解液浓度1M的NACLO4/碳酸亚丙酯加入到密闭容器内,参比物为AL2O3,升温速度为10/分钟,在40以上410以下的范围进行差示热分。

22、析测定,得到100以上400以下范围的每1G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Q1值。附图说明0043图1是纽扣型钠二次电池的一个例子示意图。0044图2是圆筒型钠二次电池的一个例子示意图。0045符号说明004611金属制容器说明书CN102113153ACN102113157A4/29页7004712集电体004813电极材料004914隔板005015金属制盖005116垫圈005221金属制容器005322集电体005423电极材料005524隔板005625电极封口板005726引线。具体实施方式0058本发明的碳材料在钠二次电池中可以高效地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将该碳材料用于二次电。

23、池的电极,将得到的钠二次电池充放电,则充放电容量大,且反复充放电,其放电容量降低也少。0059首先对要件1进行说明。0060碳材料优选满足要件1。即,要件1的由拉曼分光测定得到的R值为107以上3以下的碳材料可以在钠二次电池中高效地掺杂且去掺杂钠离子。该碳材料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将所得的钠二次电池进行充放电,则充放电容量更大,并且即使反复充放电,其放电容量降低更少。0061拉曼光谱例如可使用显微拉曼分光装置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型号NRS1000,照射光采用波长532NM的激光、输出功率5MW,使用单分光器、电子冷却式CCD检测器,以照射时间15秒、累积次数10次测定得到。拉曼分光测定可以直接。

24、测定碳材料,也可以对具有碳材料的电极进行测定。这种情况下,电极的制作条件推荐以下条件按照碳材料和聚偏1,1二氟乙烯PVDF的重量比8515称量,将它们分散于N甲基2吡咯烷酮NMP,将所得的浆在铜箔上涂布01MM,在150下真空干燥。对电极进行拉曼分光测定时,对电极的涂布了碳材料的面照射激光。0062对碳材料照射波长532NM的激光,进行拉曼分光测定,所得的拉曼光谱纵轴为任意单位的散射光强度,横轴为拉曼位移波数CM1中,在横轴13001400CM1范围和横轴15701620CM1范围分别各具有1个峰。使用光谱,如下得到R值ID/IG。00631采用下式作为2个洛伦兹型函数和1个基线函数。0064。

25、YA1/XX12B12A2/XX22B22C1X3C2X2C3XC40065上式中,A1、B1和X1是与横轴13001400CM1范围的峰有关的参数,X1是该峰最大值处的拉曼位移波数。A2、B2和X2是与横轴15701620CM1范围的峰有关的参数,X2是该峰最大值处的拉曼位移波数。上式中,3次方的多项式C1X3C2X2C3XC4是基线函数,A1/XX12B12和A2/XX22B22是洛伦兹型函数。00662对于拉曼光谱的6001740CM1的波数范围,采用1000个点以上的数据点X、Y,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出A1、B1、X1、A2、B2、X2、C1、C2、C3和C4的最优值,由此进行拟合,向上说。

26、明书CN102113153ACN102113157A5/29页8式中代入A1、B1、X1、A2、B2、X2、C1、C2、C3和C4的最优值,得到拟合函数。00673从拟合函数中除去基线函数,得到拟合光谱。拟合光谱以YA1/XX12B12A2/XX22B22表示。00684拟合光谱中,以横轴13001400CM1范围的纵轴最大值为ID、以横轴15701620CM1的范围的纵轴的最大值为IG,将ID除以IG,得到R值ID/IG。R值与A1/A2的值一致。0069上述拟合光谱中,使用将峰的最大强度除以峰的半值半宽得到的A1/B1、A2/B2,将A1/B1除以A2/B2所得的A1B2/B1A2也是有用。

27、的参数。以下也将A1B2/B1A2的值称为NR值。拟合光谱中的B1值也是有用的参数。0070上述的拟合也可以采用软件“IGORPRO名称,WAVEMETRICS制造”等。0071为了进一步提高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R值优选为110以上3以下,更优选13以上3以下。0072为了进一步提高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在上述拟合光谱中,B1的值优选为25CM1以上100CM1以下的范围。0073为了进一步提高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上述拟合光谱中的NR值优选为062以上。0074上述拉曼分光测定用作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別方法。采用拉曼分光测定的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別方法例如包含以下步骤对碳材料进行。

28、拉曼分光测定的步骤;以及将所得的R值ID/IG与判别值107以上3以下比较,判别碳材料的步骤。0075下面对要件2进行说明。0076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可以使用搭载二维检测器的X射线小角度散射装置进行。该装置可举出NANOSTAR装置名,一株式会社制造。以下对测定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在内径1MM的石英制毛细管中填充碳材料,X射线是使用CU靶的旋转对阴极式X射线发生器,以输出功率50KV、100MA发生,将其照射填充了碳材料的石英制毛细管。X射线是通过由交叉耦合一镜和3个针孔狭缝狭缝的孔径自X射线发生器一侧起为500M、150M、500M构成的X射线光学系统,进一步通过石英制毛细管接触碳材料。接触。

29、碳材料,自碳材料散射的X射线是使用二维检测器二维MULTIWIRE检测器,HISTAR来检测。自试样至检测器的暗箱长度例如是106CM、直接光束挡板的大小例如为2MM。装置内的真空度例如为40PA以下。散射角2与直接光束位置的校正例如是采用山嵛酸银的1次21513和2次23027各峰进行。这种情况下,可测定的散射角2的范围是0083。使用一社制造的解析软件SAXSVER4129,按照常规方法对由检测得到的二维散射图像进行分析,可得到X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横轴为波数QNM1,纵轴为S散射强度I的常用对数LOGI。空白是未加入碳材料只对石英制毛细管与上述同样地进行测定。X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中,对于Q。

30、为06NM1时的S值,如果与空白时的值相比,填充了碳材料的石英制毛细管的值为10倍以上,则X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是可靠的。对于X射线小角度散射光谱的06NM1以上18NM1以下的Q的范围,为了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求出A值和A值的标准偏差A值,例如可以使用软件“IGORPRO名称,WAVEMETRICS制造等。线性拟合通过将上述Q的范围以等间隔划分为100点以上来进行,可以获得精度更高的值。说明书CN102113153ACN102113157A6/29页90077上述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用作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采用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的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例如包含以下步骤。

31、对碳材料进行X射线小角度散射测定的步骤;以及将所得的A值和A值分别与判别值05以上0以下、判别值0以上0010以下比较,判别碳材料的步骤。0078碳材料优选满足上述要件1和要件2。0079接着,对本发明的要件3进行说明。0080碳材料中实质上不存在10NM以上的微孔,这可使用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通过图像观察来确认。还可以使用扫描透射式电子显微镜STEM确认。钠离子的掺杂且去掺杂具体如下进行。对于具有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使用该电极作为第2电极,使用例如钠金属作为第1电极,制作电池,使电流由第2电极流向第1电极,在第2电极中掺杂钠离子。此。

32、时,按每1G碳材料10MA的电流,以恒定电流进行至达到0005V。对掺杂了钠离子的第2电极进行的钠离子去掺杂使电流从第1电极流向第2电极进行。此时,按每1G碳材料10MA电流按恒定电流进行至达到15V。去掺杂后,将电池在干燥AR、氮中等惰性气氛中拆解,取出第2电极,用碳酸二甲酯以下也称为DMC洗涤,在真空中干燥,然后回收电极混合剂。对于回收的电极混合剂,使用聚焦离子束加工装置以下称为FIB,切出构成碳材料的颗粒的剖面,获得在厚度为100NM200NM左右的范围内均匀厚度的薄片,对该薄片以加速电压200KV进行图像观察,可以确认碳材料上实质不存在10NM以上的微孔。优选观察明视野图像。各操作之间。

33、试样的转移优选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碳材料的微孔可以是位于碳材料内部的微孔,也可以在表面,通过上述图像观察来判断。0081上述方法只要是例如包含以下步骤的方法,即可以判别充放电特性优异的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电极混合剂的步骤;使用电极混合剂调制电极的步骤;在电极中掺杂钠离子,然后将钠离子从电极中去掺杂的步骤;观察电极的碳材料的步骤;和将观察图像与判别值实质上不存在10NM以上的微孔进行比较,判别碳材料的步骤。0082碳材料优选满足上述要件1和要件3,更优选满足上述要件1、要件2和要件3。0083接着对要件4进行说明。0084差示热分析测定可以使。

34、用差示热分析测定装置。该装置可举出DSC200商品名,一社制造。钠离子的掺杂具体如下进行。对于具有将85重量份碳材料和15重量份聚偏1,1二氟乙烯混合得到的电极混合剂的电极,使用该电极作为第2电极,使用例如钠金属作为第1电极,制造电池,使电流由第2电极流向第1电极,在第2电极中掺杂钠离子。此时,按每1G碳材料10MA的电流,以恒定电流进行至达到0005V。掺杂后,将电池在干燥AR中等惰性气氛中拆解,取出第2电极,用碳酸二甲酯以下也称为DMC洗涤,在真空中干燥,然后回收电极混合剂。该电极混合剂中掺杂了钠离子。接着,在干燥AR中等惰性气氛中,将回收后的电极混合剂1MG和8MG体积为2L非水电解液浓。

35、度1M的NACLO4/碳酸亚丙酯加入到差示热分析测定用的密闭容器内,盖盖儿,确实密封后,参比物为AL2O3、升温速度10/分、在40以上410以下的范围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100以上400以下范围的每1G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Q1值。这里,Q1值可采用由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的吸发热谱横轴是热流单位MW,纵轴说明书CN102113153ACN102113157A7/29页10为温度单位得到。0085要件4中,Q1值为800焦耳/G以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效果,优选差示热分析测定中100以上200以下范围的每1G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发热量合计值Q2值为50焦耳/G以下。进一。

36、步优选差示热分析测定中90以上100以下范围的每1G电极混合剂和非水电解液的吸热量合计值Q3值为05焦耳/G以下,更优选Q3值为02焦耳/G以下。这样的碳材料可以更为抑制钠金属的析出。Q2值、Q3值由通过差示热分析测定得到的吸发热谱横轴为热流单位MW,纵轴为温度单位求出。0086上述的差示热分析测定用作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采用差示热分析测定的钠二次电池用碳材料的判别方法例如包含以下步骤对碳材料进行差示热分析测定的步骤;以及将所得的Q1值与判别值800焦耳/G以下比较,判别碳材料的步骤。0087碳材料优选满足上述要件1和要件4,更优选满足要件1、要件2和要件4,进一步优选满足要件1、要。

37、件2、要件3和要件4。0088碳材料通常是粉末状,BET比表面积为1M2/G以上。这样的碳材料,其电解液润湿性良好,制作电池时注液所需时间短,电池制造上的优点大。BET比表面积的上限通常为700M2/G以下。BET比表面积可以根据由液氮温度下的氮吸附等温线计算的值来测定,测定装置可例举社制造的AUTOSORB。0089碳材料通常是粉末状,构成的颗粒的平均粒径通常为50M以下,优选30M以下,更优选10M以下。碳材料为微粒,由此,电极的填充密度提高,内部电阻降低。平均粒径是指将碳材料用含中性洗涤剂的水溶液分散,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例如SALD2000J注册商标,岛津制作所制造测定的体积平。

38、均粒径直径。0090为了进一步提高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碳材料优选氢与碳的原子数比H/C为02以下。0091优选的碳材料可例举碳微珠,可举出日本一社制造的ICB商品名一。中间相碳微珠MCMB无法满足R值,不优选。从更为提高钠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的角度考虑,碳材料优选不为玻璃状碳。0092碳材料的制造方法0093碳材料只要是由各种有机材料的碳化得到的碳材料中满足例如R值为107以上3以下的要件1等各要件的材料即可。有机材料除了石油或煤等的天然矿物资源或以这些资源为原料合成的各种合成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树脂等之外,还可例举石油沥青、煤沥青、纺丝用沥青等各种工厂残油、木材等的来自植物的有机材料。

39、等,它们可以单独或两种以上使用。0094上述合成树脂可例举酚醛树脂、间苯二酚树脂、呋喃树脂、环氧树脂、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苯胺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苯并嗪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氰酸酯树脂、酮树脂等,可以将它们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合成树脂可以含有固化剂、添加剂使用。固化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酚醛树脂时,可举出热固化、热氧化、环氧固化、异氰酸酯固化等。使用环氧树脂时,可举出酚醛树脂固化、酸酐固化、胺固化等。0095有机材料中,优选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通过使用上述有机材料,可以收率良好地获得碳材料,环境负担小,制造成本也可以减小。说明书。

40、CN102113153ACN102113157A8/29页110096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例如可举出酚醛树脂线型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等、环氧树脂双酚型环氧树脂、线型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等、苯胺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苯并嗪树脂,可以将它们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上述有机材料可以含有固化剂、添加剂。0097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优选为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聚合得到的有机材料。上述有机材料在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中也是价格便宜的,工业化产量也多,优选使用将其碳化得到的碳材料。0098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聚合得到的有机材料可例举酚醛树脂。酚醛树脂价格便宜,工业化产量也多,优选作为碳材料。

41、的原料。将酚醛树脂碳化得到的碳材料作为钠二次电池的电极、特别是负极使用时,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容量、反复充放电后的放电容量特别大。其理由尚未明确,推测酚醛树脂具有发达的三维交联结构,因此,使树脂碳化得到的碳材料也具有来自树脂的发达的三维交联结构,该结构是放电容量大的一个原因。0099酚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举出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儿茶酚、间苯二酚、氢醌、二甲苯酚、焦棓酚、双酚A、双酚F、对苯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对叔辛基苯酚、萘酚、萘酚等,可以将它们单独或二种以上组合使用。0100醛化合物可举出甲醛、低聚甲醛、三烷、乙醛、丙醛、聚甲醛、氯醛、糠醛、乙二醛、正丁基醛、己醛、丙烯醛、苯甲醛、巴豆醛。

42、、丙烯醛、四聚甲醛、苯基乙醛、邻甲苯甲醛、水杨醛等,可将它们单独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0101酚醛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线型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等。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可在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聚合获得;线型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可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聚合获得。0102使用自固化性的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时,可以对甲阶酚醛树脂型酚醛树脂添加酸或固化剂,为了降低固化度,也可以添加线型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还可以将它们组合添加。0103线型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已知有被称为无规线型酚醛清漆的类型和高邻位线型酚醛清漆HIGHTORT。

43、HONOVOLAC,其中,所述无规线型酚醛清漆的亚甲基键合位置中邻位和对位为相同程度,通过以下的方法得到使用公知的有机酸和/或无机酸作为催化剂,在常压下、在100,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缩合反应数小时,然后进行脱水和未反应单体的除去;所述高邻位线型酚醛清漆邻位的亚甲基键较多,通过以下的步骤得到通过乙酸锌、乙酸铅、环烷酸锌等金属盐催化剂,在弱酸性下使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进行加成缩合反应,然后直接或者进一步添加酸催化剂,一边脱水一边使缩合反应进展,并且可根据需要除去未反应物。0104酚醛树脂也可以使用市售的商品,例如可例举粉末状酚醛树脂群栄化学社製、商品名、PGA4528、PGA2473、PG。

44、A4704、PGA4504、住友一社製、商品名PRUFC504、PREPN、PRACS100、PRACS150、PR12687、PR13355、PR16382、PR217、PR310、PR311、PR50064、PR50099、PR50102、PR50252、PR50395、PR50590、PR50590B、PR50699、PR50869、PR51316、PR51326B、PR51350B、PR51510、PR51541B、PR51794、PR51820、PR51939、PR53153、PR53364、PR53497、说明书CN102113153ACN102113157A9/29页12PR53。

45、724、PR53769、PR53804、PR54364、PR54458A、PR54545、PR55170、PR8000、PRFTZ1、PRFTZ15、液体状酚醛树脂PR51947A、PR53123、PR53338、PR53717、PR54135、PR54313、PR54562、片状酚醛树脂住友一社製、商品名PR12686R、PR13349、PR50235A、PR51363F、PR51494G、PR51618G、PR53194、PR53195、PR54869、PRF110、PRF143、PRF151F、PRF85G、PRHF3、PRHF6、0105液体状酚醛树脂住友一社製、商品名PR50087、。

46、PR50607B、PR50702、PR50781、PR51138C、PR51206、PR51663、PR51947A、PR53123、PR53338、PR53365、PR53717、PR54135、PR54313、PR54562、PR55345、PR940、PR9400、PR967、0106线型酚醛清漆型液体状酚醛树脂住友一社製、商品名PR51629、PR53093、PR53473、PR53522、PR53546、PR53800、PR54438、PR54540C、PR55438、0107甲阶酚醛树脂型液体状酚醛树脂群栄化学社製、商品名PL4826、PL2390、PL4690、PL3630、PL。

47、4222、PL4246、PL2211、PL3224、PL4329、住友一社製、商品名PR50273、PR51206、PR51781、PR53056、PR53311、PR53416、PR53570、PR54387、0108微粒状酚醛树脂一一社製、商品名一、R800、R700、R600、R200、R100、S830、S870、S890、S895、S290,S190、0109圆球状酚醛树脂群栄化学社製、商品名GU200、FM010、FM150、HF008、HF015、HF075、HF300、HF500、HF1500、0110固体酚醛树脂群栄化学社製、商品名PS2601、PS2607、PS2655、P。

48、S2768、PS2608、PS4609、PSM2222、PSK2320、PS6132等。0111作为分子结构中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除上述之外还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有机材料。无需一定是上述的合成树脂,只要是可通过碳化形成碳材料的有机材料即可。0112合成树脂的特征通常是使单体聚合,形成高分子,本发明的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可以利用数个至数十个左右的单体聚合得到的有机材料。0113酚或其衍生物与醛化合物聚合时,可能生成副产物、或有未聚合物残留,也可以将这些副产物、未聚合物作为有机材料利用,这从减少废弃物的角度考虑,可以降低环境负担,同时可以低成本获得碳材料。0114另外,作为碳材料,通过使用由来自植物的。

49、有机材料的碳化得到的碳材料,可以降低环境负担。0115来自植物的有机材料可例举木材等,将其碳化得到的木炭作为碳材料,这是优选的。木材可以利用废弃木料、锯末等的木材加工工序中产生的废弃木材、森林间伐木材等。木材的构成成分通常可举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3种主成分,木素也是具有芳环的有机材料,优选。0116木材可举出苏铁类、银杏类、针叶树类杉、柏、红松等、麻黄类等的裸子植物、阔叶树类白栎、山毛榉、杨、春榆、柞等、草本植物、棕榈类、竹类等被子植物等。0117这些木材中,杉作为建筑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其加工工序中产生的杉的锯末可以降低环境负担,同时可低成本地得到碳材料,优选。另外,将柞碳化得到的备长炭也作为碳说明书CN102113153ACN102113157A10/29页13材料优选。0118碳材料通过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