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107632 上传时间:2018-03-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6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7283.7

申请日:

2010.10.19

公开号:

CN102054855A

公开日:

2011.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7/32申请日:20101019|||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7/32; H01L51/52

主分类号:

H01L27/32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莫尧安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梁挥;祁建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基板、导线层、有机发光组件层、多个导电单元以及至少一导线。导线层配置在基板上。有机发光组件层配置在基板上并电性连接导线层。导电单元配置在基板上且电性连接导线层。导线配置在导电单元旁并同时电性连接导电单元。本发明能避免公知因导线层远近不同所造成的电压降,而使得有机发光组件层所接受的电压不同,所导致有机发光组件层的发光效能不同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一基板 ; 一导线层, 配置在该基板上 ; 一有机发光组件层, 配置在该基板上并电性连接该导线层 ; 多个导电单元, 配置在该基板上且电性连接该导线层 ; 以及 至少一导线, 配置在该导电单元旁并同时电性连接该些导电单元。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各该导电单元与该导线层 的连接处具有一粗糙面。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更包括一导电黏着层, 配置 在各该导电单元与该导线层之间。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该些导电单元位在该基板 的周缘。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该有机发光组件层包括阵 列排列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 该导线通过该基板而连接任意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单 元之间的该些导电单元。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该些导电单元为配置在该 基板上的导电凸块或导电凸点。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各该导电单元为配置在该 基板上且具有导电材质的一弹性件。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其特征在于, 导电之后的各该导电单元 相对于该基板的电压压降小于 10Ω。

说明书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发光模块, 且特别是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是一种自发光性 (Emissive) 的显示器。由于有机电致发光 显示器具有无视角限制、 低制造成本、 高应答速度 ( 约为液晶的百倍以上 )、 省电、 可使用于 可携式机器的直流驱动、 工作温度范围大以及重量轻且可随硬设备小型化及薄型化等等。 因此, 有机电致发光组件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可望成为下一世代的新颖平面显示器。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是由两个导线层以及夹于两导线层之间的一有机发光层所 组成, 其中下导线层一般是采用透明导电材质, 以使有机发光层所产生的光线可以穿透出。 然而, 距离外接电极越远的有机发光层会因为流经导线越长, 电阻越大, 因电阻所造成的压 降也随之越大, 所以跨在有机发光层上的电压越小, 亮度越小。
     因此, 此举在当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朝向大尺寸发展时, 横跨在有机发光层上各 处的压降情况便有明显的不同。如此一来, 将使得显示器的发光均匀度不佳。
     公知解决上述情形的方式通常是增加导线层的截面积以增加电源传输量, 或是增 加可挠性电路板与基板接点位置, 以增加信号输入的接点数量。但前者会导致增加基板的 尺寸或降低其开口率, 而后者则会增加提供接点的可挠性电路板的材积及接线工艺的成 本, 如此, 并无法有效率地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其具有稳定的电压供应而产生较均匀的亮度。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包括一基板、 至少一导线与配 置在基板上的一导线层、 一有机发光组件层以及多个导电单元。有机发光组件层与导电单 元分别电性连接导线层。导线配置在导电单元旁并同时电性连接导电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的各导电单元与导线层的连接处具有一粗糙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更包括一导电黏着层, 配置在该各导电单元与导线层之 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的导电单元位在基板的周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的有机发光组件层包括阵列排列的多个有机发光二 极管单元。导线通过基板而连接任意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之间的导电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的导电单元实质上为配置在基板上的导电凸块或导 电凸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的导电单元实质上为配置在基板上且具有导电材质 的一弹性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上述导电之后的各导电单元相对于基板的电压压降小于
     10Ω。 基于上述,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藉由模块上的导电单 元以及电性连接这些导电单元的导线而提供有机发光组件层所需的电压源, 更重要的是, 藉由此举让有机发光组件层的每一处都能接受到稳定的电压, 进而避免公知因导线层远近 不同所造成的电压降, 而使得有机发光组件层所接受的电压不同, 所导致有机发光组件层 的发光效能不同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 1 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俯视图 ; 图 2 是图 1 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沿 A-A’ 线的剖面图 ; 图 3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剖面图 ; 图 4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俯视图 ; 图 5 是图 4 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沿 B-B’ 线的剖面图。 其中, 附图标记 100 :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110 : 基板 120 : 导线层 130、 330 : 有机发光组件层 132 : 第一电极层 134 : 发光层 136 : 第二电极层 140、 240 : 导电单元 150、 350 : 导线 160 : 框架 170 : 导电黏着层 332 : 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 Si : 粗糙面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以更进一步了解 本发明的目的、 方案及功效, 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 1 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俯视图。图 2 是图 1 的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沿 A-A’ 线线的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 1 及图 2, 在本实施例中, 有机发 光二极管模块 100 包括一基板 110, 配置在基板 110 上的一导线层 120、 一有机发光组件层 130 与多个导电单元 140, 配置在导电单元 140 旁并同时电性连接这些导电单元 140 的导线 150, 以及用以容置上述构件的一框架 160。有机发光组件层 130 与导电单元 140 分别电性 连接至导线层 120。在本实施例中仅绘示两条导线 150, 然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基于上 述, 本实施例的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100 藉由配置在基板 110 上的导电单元 140 作为提供有机发光组件层 130 的电压源, 而让横跨有机发光组件层 130 各处的电压值接近相同, 以使得 有机发光组件层 130 得以在各处的发光亮度皆能均匀化。
     详细而言, 基板 110 为透明基板, 其可为透明玻璃基板或是透明软质基板。基板 110 主要是作为承载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组成组件之用。为了使有机电致发光组件所产生 的光可以从基板 110 透射出, 基板 110 是采用透明或是透光材质。一般来说, 从基板 110 出 光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又称为底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有机发光组件层 130 位于基板 110 上。特别是, 有机发光组件层 130 包括第一电 极层 132、 发光层 134 以及第二电极层 136, 其中第一电极层 132 设置于基板 110 上, 发光层 134 设置于第一电极层 132 上, 且第二电极层 136 设置于发光层 134 上。第一电极层 132 为 透明电极层, 其材质可为金属氧化物, 如铟锡氧化物或是铟锌氧化物等等。发光层 134 为有 机发光层, 其可包括红色有机发光图案、 绿色有机发光图案以及蓝色有机发光图案或是混 合各频谱的光产生的不同颜色 ( 例如, 白, 橘, 紫 .. 等 ) 发光图案。第二电极层 136 可为金 属电极层。根据其它未绘示的实施例, 有机发光组件层 130 可更包括电子输入层、 电洞输入 层、 电子传输层以及电洞传输层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 导电单元 140 实质上为配置在基板 110 周缘的导电凸块或导电凸 点。当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100 于组装之后, 导电单元 140 会直接抵压在导线层 120 上, 使 导电单元 140 对导线层 120 具有一抵压的压力, 其较佳为> 50g/cm2。再者, 导电单元 140 与导线层 120 的连接处具有一粗糙面 S1, 其用以增加导电单元 140 与基板 110 上局部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 可藉由将导电单元 140 的表面进行压花来制造出此粗糙面 S1, 但并未限定 此举是唯一的方式。
     此外, 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100 更包括一导电黏着层 170, 其例如是将 导电胶涂布在导电单元 140 与导线层 120 之间, 此举亦能增加导电单元 140 与导线层 120 之间的电性连接。同样地, 任何用以增加导电单元 140 与导线层 120 之间的电性连接的手 段, 皆可适用于本实施例。
     另一方面, 导电之后的导电单元 140 对基板 110 的电压压降必需小于 10Ω, 藉以让 通过导电单元 140 的电流能趋于一致而使有机发光组件层 130 的各处的电压值接近相同, 进而使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较稳定的发光效能。
     图 3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剖面图。 请参考图 3, 与上 述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 导电单元 240 实质上为配置在基板 110 上且具有导电材 质的一弹性件, 且导电单元 240 由于夹持在基板 110 上而能同时与导线 110 彼此电性连接。 换句话说, 在本实施例中,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200 亦可利用配置在基板 110 上且具有导电 性的夹具来作为导电单元 240, 并将导线 110 电性连接至这些导电单元 240 以提供有机发光 组件层 130 所需的电压源。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 任何配置在基板 110 上的导电凸点、 导电凸块, 或是具有导电 性的弹性构件, 皆可藉由与导线 150 进行电性连接, 以提供有机发光组件层 130 所需的电压 源, 并进而在有机发光组件层 130 的各处的电压值接近相同。
     图 4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俯视图。图 5 是图 4 的有 机发光二极管模块沿 B-B’ 线的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 4 及图 5, 在本实施例中, 有机发光组 件层 330 包括阵列排列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 332( 在此仅绘示其中之二 ), 导线 350通过基板 110 而连接任意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 332 之间的导电单元 340( 在此以导电 凸点或导电凸块为例 )。因此, 无论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 332 如何配置,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 块 300 均能藉由基板 110 上的导电单元 340 对其进行供电, 藉以避免公知导线层 120 随着 距离远近而影响其供给至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 332 的电压。
     综上所述,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藉由配置在基板上的 导电单元, 以达到让有机发光组件层的电压能稳定, 而避免导线层因距离及电阻影响对有 机发光组件层的供电效能。 再者, 导电单元可以是基板上的导电凸块或导电凸点, 亦或是配 置在基板上具有导电性的弹性夹具。换句话说, 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本身现有的构件 便能达到提供稳定电压源的效果。如此一来,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便得因每一处皆具有稳 定的电压而使其具有较稳定的发光效能。
     当然, 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 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 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4855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54855ACN102054855A21申请号201010527283722申请日20101019H01L27/32200601H01L51/5220060171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竹市72发明人莫尧安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代理人梁挥祁建国54发明名称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57摘要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基板、导线层、有机发光组件层、多个导电单元以及至少一导线。导线层配置在基板上。有机发光组件层配置在基板上并电性连接导线层。导电单元配置在基板上且电性连接导线层。

2、。导线配置在导电单元旁并同时电性连接导电单元。本发明能避免公知因导线层远近不同所造成的电压降,而使得有机发光组件层所接受的电压不同,所导致有机发光组件层的发光效能不同的问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CN102054862A1/1页2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一导线层,配置在该基板上;一有机发光组件层,配置在该基板上并电性连接该导线层;多个导电单元,配置在该基板上且电性连接该导线层;以及至少一导线,配置在该导电单元旁并同时电性连接该些导电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电。

3、单元与该导线层的连接处具有一粗糙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导电黏着层,配置在各该导电单元与该导线层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导电单元位在该基板的周缘。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发光组件层包括阵列排列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该导线通过该基板而连接任意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之间的该些导电单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导电单元为配置在该基板上的导电凸块或导电凸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电单元为配置在该基板上且具有导电材质的一弹。

4、性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之后的各该导电单元相对于该基板的电压压降小于10。权利要求书CN102054855ACN102054862A1/4页3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发光模块,且特别是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背景技术0002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是一种自发光性EMISSIVE的显示器。由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具有无视角限制、低制造成本、高应答速度约为液晶的百倍以上、省电、可使用于可携式机器的直流驱动、工作温度范围大以及重量轻且可随硬设备小型化及薄型化等等。因此,有机电致发光组件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可望成为下一世代的新颖平面显示器。000。

5、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是由两个导线层以及夹于两导线层之间的一有机发光层所组成,其中下导线层一般是采用透明导电材质,以使有机发光层所产生的光线可以穿透出。然而,距离外接电极越远的有机发光层会因为流经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因电阻所造成的压降也随之越大,所以跨在有机发光层上的电压越小,亮度越小。0004因此,此举在当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朝向大尺寸发展时,横跨在有机发光层上各处的压降情况便有明显的不同。如此一来,将使得显示器的发光均匀度不佳。0005公知解决上述情形的方式通常是增加导线层的截面积以增加电源传输量,或是增加可挠性电路板与基板接点位置,以增加信号输入的接点数量。但前者会导致增加基板的尺寸或降低其。

6、开口率,而后者则会增加提供接点的可挠性电路板的材积及接线工艺的成本,如此,并无法有效率地解决上述的问题。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其具有稳定的电压供应而产生较均匀的亮度。0007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一基板、至少一导线与配置在基板上的一导线层、一有机发光组件层以及多个导电单元。有机发光组件层与导电单元分别电性连接导线层。导线配置在导电单元旁并同时电性连接导电单元。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导电单元与导线层的连接处具有一粗糙面。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更包括一导电黏着层,配置在该各导电单元与导线层之间。00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7、中,上述的导电单元位在基板的周缘。00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有机发光组件层包括阵列排列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导线通过基板而连接任意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之间的导电单元。00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单元实质上为配置在基板上的导电凸块或导电凸点。00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电单元实质上为配置在基板上且具有导电材质的一弹性件。00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导电之后的各导电单元相对于基板的电压压降小于说明书CN102054855ACN102054862A2/4页410。0015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藉由模块上的导电单元以及电性连接这。

8、些导电单元的导线而提供有机发光组件层所需的电压源,更重要的是,藉由此举让有机发光组件层的每一处都能接受到稳定的电压,进而避免公知因导线层远近不同所造成的电压降,而使得有机发光组件层所接受的电压不同,所导致有机发光组件层的发光效能不同的问题。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附图说明0017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俯视图;0018图2是图1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沿AA线的剖面图;0019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剖面图;0020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俯视图;0021图5是图4的有机。

9、发光二极管模块沿BB线的剖面图。0022其中,附图标记0023100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0024110基板0025120导线层0026130、330有机发光组件层0027132第一电极层0028134发光层0029136第二电极层0030140、240导电单元0031150、350导线0032160框架0033170导电黏着层0034332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0035SI粗糙面具体实施方式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0037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俯视图。

10、。图2是图1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沿AA线线的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100包括一基板110,配置在基板110上的一导线层120、一有机发光组件层130与多个导电单元140,配置在导电单元140旁并同时电性连接这些导电单元140的导线150,以及用以容置上述构件的一框架160。有机发光组件层130与导电单元140分别电性连接至导线层120。在本实施例中仅绘示两条导线150,然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的机发光二极管模块100藉由配置在基板110上的导电单元140作为提供有说明书CN102054855ACN102054862A3/4页5机发光组件。

11、层130的电压源,而让横跨有机发光组件层130各处的电压值接近相同,以使得有机发光组件层130得以在各处的发光亮度皆能均匀化。0038详细而言,基板110为透明基板,其可为透明玻璃基板或是透明软质基板。基板110主要是作为承载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组成组件之用。为了使有机电致发光组件所产生的光可以从基板110透射出,基板110是采用透明或是透光材质。一般来说,从基板110出光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又称为底部发光型有机电致发光装置。0039有机发光组件层130位于基板110上。特别是,有机发光组件层130包括第一电极层132、发光层134以及第二电极层136,其中第一电极层132设置于基板110上,发光。

12、层134设置于第一电极层132上,且第二电极层136设置于发光层134上。第一电极层132为透明电极层,其材质可为金属氧化物,如铟锡氧化物或是铟锌氧化物等等。发光层134为有机发光层,其可包括红色有机发光图案、绿色有机发光图案以及蓝色有机发光图案或是混合各频谱的光产生的不同颜色例如,白,橘,紫等发光图案。第二电极层136可为金属电极层。根据其它未绘示的实施例,有机发光组件层130可更包括电子输入层、电洞输入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洞传输层等等。0040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单元140实质上为配置在基板110周缘的导电凸块或导电凸点。当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100于组装之后,导电单元140会直接抵压在导线层。

13、120上,使导电单元140对导线层120具有一抵压的压力,其较佳为50G/CM2。再者,导电单元140与导线层120的连接处具有一粗糙面S1,其用以增加导电单元140与基板110上局部压力。在本实施例中,可藉由将导电单元140的表面进行压花来制造出此粗糙面S1,但并未限定此举是唯一的方式。0041此外,本实施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100更包括一导电黏着层170,其例如是将导电胶涂布在导电单元140与导线层120之间,此举亦能增加导电单元140与导线层120之间的电性连接。同样地,任何用以增加导电单元140与导线层120之间的电性连接的手段,皆可适用于本实施例。0042另一方面,导电之后的导电单。

14、元140对基板110的电压压降必需小于10,藉以让通过导电单元140的电流能趋于一致而使有机发光组件层130的各处的电压值接近相同,进而使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具有较稳定的发光效能。0043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剖面图。请参考图3,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单元240实质上为配置在基板110上且具有导电材质的一弹性件,且导电单元240由于夹持在基板110上而能同时与导线110彼此电性连接。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200亦可利用配置在基板110上且具有导电性的夹具来作为导电单元240,并将导线110电性连接至这些导电单元240以提供有机发光组。

15、件层130所需的电压源。0044由上述实施例可知,任何配置在基板110上的导电凸点、导电凸块,或是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构件,皆可藉由与导线150进行电性连接,以提供有机发光组件层130所需的电压源,并进而在有机发光组件层130的各处的电压值接近相同。0045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沿BB线的剖面图。请同时参考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有机发光组件层330包括阵列排列的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332在此仅绘示其中之二,导线350说明书CN102054855ACN102054862A4/4页6通过基板110而连接任意两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33。

16、2之间的导电单元340在此以导电凸点或导电凸块为例。因此,无论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332如何配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300均能藉由基板110上的导电单元340对其进行供电,藉以避免公知导线层120随着距离远近而影响其供给至有机发光二极管单元332的电压。0046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藉由配置在基板上的导电单元,以达到让有机发光组件层的电压能稳定,而避免导线层因距离及电阻影响对有机发光组件层的供电效能。再者,导电单元可以是基板上的导电凸块或导电凸点,亦或是配置在基板上具有导电性的弹性夹具。换句话说,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本身现有的构件便能达到提供稳定电压源的效果。如此一来,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便得因每一处皆具有稳定的电压而使其具有较稳定的发光效能。0047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2054855ACN102054862A1/3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54855ACN102054862A2/3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54855ACN102054862A3/3页9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5485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